Board logo

标题: 易中天先生讲的“封建”来历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0-9-1 22:32     标题: 易中天先生讲的“封建”来历

这两在听易先生讲的先秦诸子。讲仪封人时,他提到封建的来历。记得以前燕谈有过讨论封建的帖子。
我把易先生这几句话抄下来:
封建时代是领主制度,领主和领主的领地之间,要有一条界线。这条界线怎么做呢?就是用犁挖一条沟,然后把梨出来的土,把它翻在两边,然后在这翻出来的土上种树,这个动作就叫作封,封了这个疆以后,我们现在不是叫封疆大吏吗,就是先封疆,封了疆以后,再指定一个领导人,这个叫做建。封建两个字就是这样来的。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9-2 09:27

这个说法不是他的,他也说错了

“封”本来是右手堆土植树,是建一个土堆标识,说明地界。过去一般说法,西周时王室用土块插上白茅象征性的授予领主土地。并不是挖沟。

现在看到战国时期秦国的田律,还是这样规定,在私有土地四角设“封”,一个底边4尺、顶边2尺、高4尺的方台形土堆;然后用底宽2尺、顶宽1尺、高2尺的土埂连接起来,并不是挖沟来表明所有权。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9-2 10:02

封坟坑都有堆土的意思,易中天把犁条沟和封想在一块,很敢想的精神,可惜不对。封为植草于土堆的象形比较可靠,老哥说到了白茅,很对,白茅就是草嘛。封的左半的上面,原来就是草的象形
这个字的上部就是草,金文加了一只手,到了小篆,封字仍然保持着草的象形,隶书以下,渐渐变成了圭。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9-2 10:07

哈哈,刚才一边写一边想,这个要由权威来说的,果然来啦!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9-2 10:08

老易搞哲学的,这个纰漏不算是要害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0-9-2 11:34

一个底边4尺、顶边2尺、高4尺的方台形土堆;然后用底宽2尺、顶宽1尺、高2尺的土埂连接起来,并不是挖沟来表明所有权。
--------------
土堆和土埂都需要大量土,这个土不可能到别的地方挖了然后运过来,一定是就地取材,一边挖一边堆,所以易中天的说法基本没有问题。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9-2 11:49

问题是在犁字上,太想当然了。堆土要挖土,这个没问题,堆土要犁土,问题就来了,一般认为战国时才有翻土像土拨鼠一样的犁,这就为什么说老易错了。而且,从封字的结构看,也是看不出犁土的意思的,……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0-9-2 12:07

梦兄果然厉害这种事我是不敢多说一句的,写历史文章,需谨慎藏拙。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0-9-2 12:18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9-2 12:40 编辑
问题是在犁字上,太想当然了。堆土要挖土,这个没问题,堆土要犁土,问题就来了,一般认为战国时才有翻土像土拨鼠一样的犁,这就为什么说老易错了。而且,从封字的结构看,也是看不出犁土的意思的,……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9-2 11:49
外行再瞎说一下:

“犁土”无非就是借用特殊的工具和畜力先把土翻松,这样挖土堆土更省力些,纯属工艺技术性问题。估计老易也是根据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经验说的。“挖”和“堆”,和“犁”一样和“封”字结构没有关系。

至于“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比“封”早还是比“封”晚?我没有发言权了。不过既然有“刀耕火种”这个说法,说明先用特殊工具把土翻松这个技术古人早就知道了,应该是在“封建”之前。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9-2 13:02

外行再瞎说一下:

“犁土”无非就是借用特殊的工具和畜力先把土翻松,这样挖土堆土更省力些,纯属工艺技术性问题。估计老易也是根据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经验说的。“挖”和“堆”,和“犁”一样和“封”字结构没有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9-2 12:18
即便是为了堆土而挖土,和“封”字堆土本意还是没有关系呀。挖土和犁地也是两回事。

估计易中天是看了什么杂书留下这样的印象。在古罗马,确实是犁地为沟、作为地界标志的。罗马始祖罗姆鲁克在建罗马城时,驾牛犁地,一经开犁,跨越犁沟者罪至死。他的同胞兄弟不买账,故意跨越,被罗姆鲁克处死。这是西方史上很有名的故事,老易把它装到中国来了。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9-3 03:09

本帖最后由 李大苗 于 2010-9-3 03:14 编辑

以梦子拈来的甲骨文看,封的本源的字形应当是木,底部点粗,意思当是强调插在土中,立在那里的样子。按照现代汉语说,当是立桩为界吧。那个字形,实在看不出有土的意思。

上部两横上翘,若是表示活着的意思,那就是取活树为界,好像郭沫若持此说。

总之,易中天信口了。以人类史来看,先有小田之封,再有大地之封;若农耕之族不能内界其田,安能外界臣地?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9-3 09:31

郭老老以树为封:“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对于后来此字有堆土的意思,没有作出解释。大苗说的底部点粗,其实是古土字,甲骨土字,或呈空状,或呈粗点,苗草古字都呈上扬草头状,与木截然有别。汉典网引用了李孝定的注说,其实李说了“植树于土”,已经偏离了郭说,反而肯定了该字包括了两个部分:木(草)和土。从此字到金文和小篆的发展来看,土上草的字形还是很明显的。封有堆土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这个字的土和草都是被取来、植上的缘故,而且所植为草(或苗),不很醒目,作为界标,封也就应该是以土堆为主了。郭老老说树林为界云云,都是自然林木,与封乃一种堆土为界的分界象形相违,而此字后来加入了手(寸),也证明了封是一种人为行为的象形,而不是自然林木粗粗地扎在土中的象形。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0-9-3 20:55

易先生并不是专门讲”封建“的。也就随口讲了上面那几句。当时我看镜头里的观众多是穿蓝白校服的中学生,听得十分投入。而同节目有些人的讲座,观众席位闪过的就全是各种不同的呆脸。讲到学界还有分歧的观点,易先生强调,那些我们就不用管了,留给专家们解决去。我觉得,如果有学生因为听易先生的讲座而喜欢去钻研,那应该就是功德了。
百家讲坛,只有两位的讲座我喜欢看。都是在他们讲过之后很久,才在网上看的。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