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 [打印本页]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0-10-25 13:44     标题: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

http://hi.baidu.com/84448/blog/item/5a930323f51c31419358077a.html
一篇真正让你读懂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好文
2010-10-20 16:04
自从美国指控中国政府操控汇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来,两国有关汇率的口水仗激战犹酣。汇率问题不仅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热点,也成了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话题。一个个专家学者粉墨登场慷慨激昂之后,一个个百姓早已被撩拨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不过,尽管百姓们对老美愤慨无比,其实他们对汇率知识的了解仍然还是片言只语凤毛麟角,有的压根就根本没有听明白,他们只是习惯性逢美必反而已。当然,没听明白也不是老百姓的错,因为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道理大都牛头马嘴破绽百出,本身就不合逻辑的理论说起来当然叫人如坠云里雾中。大部分人之所以人云亦云地反对人民币升值,其观点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是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的东西就很贵,出口企业就会倒闭,届时将百姓失业经济萧条;二是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人民币已经在不断地贬值,美国人却在叫我们升值,这不是阴谋是什么;三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凡是美国人让我们做的,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让人民币升值真的是美国人的阴谋吗?我奉劝广大同胞,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切勿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笔者不才,愿意试着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汇率的知识系统地讲述一遍,坚信各位读者即便没有任何经济学知识,也能使您对汇率问题重新认识,使您对上述疑问拨云见日,至少不会再轻易迷信那些在媒体上隔三差五抛头露面的所谓经济学家。
  
  一、为什么需要对外贸易?
  
  有一个故事不得不反复提起,虽然故事的内容早已老得掉牙了无新意,但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学习它对理解汇率原理至关重要。
  
  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他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因为双方都用自己多余的物质换回了对自己有用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从这个故事推广开去,要想使一国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更加广泛的交换,交换越多,百姓致富的步伐就越快。当然,人类早已进入了使用货币的文明时代,但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货币只是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而已。
  
  对外贸易与国内百姓之间的交换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同样也能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要都把捍卫贸易自由作为口号吊在嘴上的原因。但对外贸易与国内也有不同,因为各自的产品在计价时使用的计价单位并不一样,美国人用的是美元,中国人用的是人民币,用多少元人民币的中国产品才能换回一美元的美国产品,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汇率的问题应运而生。
  
  二、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前面已经说过,交换的本质是以物易物,假如甲国什么资源产品都有,而乙国资源产品匮乏,此时甲国的钞票就更值钱,因为乙国迫切需要甲国的产品资源,它情愿用更多的产品来换取甲国的钞票以购买甲国的资源,否则甲国就不会与你交换。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乙国原先迫切需要甲国的石油资源,后来他们在自己的境内发现了一座贮量丰富的大油田,那么乙国对甲国的石油资源需求就会下降,此时乙国的钞票相对于甲国的钞票自然就会升值。因为乙国缺油的窘迫已经得到了缓解,原先换1吨甲国汽油愿意拿出10吨粮食,现在却只愿意拿出5吨粮食。
  
  以中美两国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其实是由中国对美国(或者说世界市场,因为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各类资源产品和美国(或者世界市场)对中国各类资源产品的供需决定的,就象一国之内的物价是由供需双方决定一样。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彼时中国缺少制造技术,小车、电脑、飞机及各种机械装备皆不能造,而中国又急需这些东西以支持现代化建设,于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就非常不值钱,因为,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美元在美国乃至世界市场购买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另一方面外方拿到了大把的人民币却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什么他们需要的东西可采购。就象现在海地的货币不值钱道理一样,因为你现在即使拥有海地的货币,但因为其已遭受严重地震,你根本买不到你需要的东西。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除了大飞机之外,不仅自己能够制造电脑、小车和各类机械装备,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装备和中国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出更多鞋子袜子领带打火机等诸多轻工产品,这样,一方面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美元去美国购买工业产品,因而对美元的需求就下降了;另一方面美国人拿到人民币后却可以在中国买到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因而他们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了,这一降一升,意味着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值钱了。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势所必然。
  
  三、汇率升降有没有客观标准?
  
  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该升到多少才合适?有的专家说,汇率问题是主权问题,升不升应当由我们国家自行决定;有的专家说,人民币已经在5年间升了21%,不能再升了;有的专家学者干脆说,人民币不仅不应当升值,还应当贬值,因为贬值意味着我们的产品价格便宜,更有利于抢占世界市场。
  
  面对众说纷纭,老百姓当然是一头雾水。但是,从前文所叙的平等自愿的交换能够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我们仍然可以对这个貌似高深莫测的问题找到清晰明了的答案。
  
  任何一方交换的目的从主观上说都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虽然客观上也有助于他人。对外贸易,如果我们仅仅是把东西卖了出去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卖东西换回的美元再到美国市场上买回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样,交换才算完成。如果只卖不买,那意味着我们的东西倒是给了别人,但别人的东西却没有给我们,这样的交换也许是促进了美国人的财富增长,但却没有使我们自己的财富得到相应的增加。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专业分工的时代,要真正彻底地完成两国之间的交换,既要依赖出口公司也要依赖进口公司。如果出口公司只管把产品卖到国外去,而进口公司却不愿意用出口公司换回的美元来完成进口,则意味着交换并没有完成。有一条标准可以衡量汇率是否正确,那就是出口公司换回来的美元能够毫无障碍地卖给进口公司,进口公司愿意收购这些美元并全部用于进口,此时就意味着交换的彻底完成,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得到了增加,因而这样的汇率就是正确的。
  
  举一个例子可能有助于大家对上面一段话的理解。假定中国某客车厂出口一批高档客车给美国,美国人愿意出100万美元购买,超过了这个价格美国人就宁愿自己制造或者到他国购买。此时,客车厂要不要做这桩生意既取决于制造成本,也取决于汇率。假如客车的生产成本既定是600万人民币,能不能卖的关键就看这100万美元拿回国内可以换成多少人民币。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客车厂拿到这100万之后,只能到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去兑换人民币。如果按照1美元兑换6.8元的人民币,则这批客车可以赚80万元人民币,这单生意当然可以做;假如国家将其更改为1美元只能兑换5元人民币,则这单生意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就意味着要亏损100万元人民币。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汇率越低(也就是1美元能够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比如说1美元可以兑换100元人民币,则出口企业的生意将毫无疑义地兴隆无比。
  
  但是,问题到此并没有完结,人民币不值钱固然有利于我们出口,可攒美元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用这些美元从美国或者世界市场上买回我们国内需要的东西,此时要靠进口企业担纲大任。进口就需要美元,那么进口企业该用什么样的价格向银行购买美元呢?当然是要按照银行从出口企业购买美元的价格执行,并且要加上手续费,否则银行岂不赔本?可是,此时进口企业根本就没有积极性,因为按照6.8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的价格来购买美元,进口企业觉得除了少数诸如大飞机之类的高精尖产品之外,其他几乎无论买什么回到国内都不合算,要么他们自己的人民币不够多买不起这些产品,要么买回来这些产品回到国内价格昂贵不会有人购买。出过国的读者想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换了一大把美元到了国外之后,我们发现几乎无论买什么,如果折算成人民币都比国内贵,只好又把美元带回来重新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们中国人大部分是用不起美元的。
  
  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辅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什么时候会大把用上呢?一般都是某某领导带队去一趟美国或者欧洲,结果回来时往往就签订了大手笔的订单。一般人也许会奇怪,怎么中国的企业家都成了小孩子,该不该进口,难道还要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把关吗?其奥妙就在于,中国的企业用现行的汇率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大部分都不合算,只有国有企业在政治任务当前的情况下,才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去充当冤大头!
  
  讲完上述例子,读者诸君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假定汇率正确的话,银行的金库里账号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美元堆积,因为它们从出口企业处买来的美元早已被需要进口的企业买走了,可事实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堆积了2.4万亿庞大无比的巨额美元,您能说这样的汇率是正确的吗?
  
  四、出口企业是在赚谁的钱?
  
  那么,目前到底应该以多少人民币去兑换1美元才算合理呢?其实,除了市场,任何专家学者都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国家对外国资源产品的需求及外国对该国资源产品的需求都是动态的,什么统筹一揽子物品价格来综合计算,什么采用固定的比价紧盯美元的策略,以及将汇率一劳永逸地固定在某个数值上,都可能离真实的汇率差之千里。
  
  正因为市场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对汇率都不进行强制干预,也不进行大量的外汇储存,而是让百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保存与兑换,这样的汇率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出口与进口达成平衡,此时的汇率才是正确的真实的,才能真正地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汇率是否自由浮动,就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标准。
  
  当然,汇率自由浮动,将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比如三个月前是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于是企业接了一单1000万美元的生意,可是三个月完成加工制作之后,汇率变成了1美元只能兑换5元钱,意味着收入将从6800万元人民币降到500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桩订单完全有可能会从盈利变为血本无归。所以,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他们希望人民币汇率起码是稳定,最好是贬值,无论如何也不要升值。
  
  回到前面客车的例子,出口一批高档客车到美国,我们的生产成本是600万元,美国人只愿意出100万美元购买,如果按照现行的汇率客车厂可以赚回80万元人民币。但如果国家放开汇率管制,按照市场需求美元在中国并没有那么值钱,人民币势必升值,假定升值到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则客车厂在真实的市场价格下,每生产一批客车,实际上亏损100万元,这单生意其实是不应该做的;但如果政府强制人民币继续贬值,比如贬到1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则每批客车可以赚到400万元,这对客车厂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钞票。
  
  需要提请读者诸君注意的是,不管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即便是1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客车厂能够大发横财,美国人对这批客车也只付了100万美元,我们国家只能凭着这100万美元从美国市场上拿回100万美元的商品。既然美国人没有多付钱,但客车厂却赚得盆满钵满,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钱其实与美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客车厂把100万美元交给商业银行按固定的汇率标准兑换来的。中国像客车厂一样的出口企业何止千万,他们因为在现行的汇率标准下有钱可赚,必定会拼命地加大生产出口国外以换取美元,再将这些美元从国内商业银行里兑换出人民币,有钱可赚企业当然会乐此不疲。
  
  问题是,商业银行兑换美元的钱又是从哪来的,按道理应当是来自进口企业对美元的购买,这样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就平衡了。可前面已经讲过,按照现在的汇率标准,进口企业根本就没有进口的积极性,美元只进不出或者多进少出,商业银行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出口企业的兑付,它们就只好把美元卖给央行,因为这个兑付标准是央行制订的。央行本没有钱,因为央行并不是盈利单位,但这并不妨碍央行能够付出钱来,因为央行虽然不能盈利,但却有印钞的权利,随着出口企业美元的不断流入,央行就开动印钞机按照美元数额的6.8倍印刷人民币向出口企业支付,然后这些人民币再通过出口企业的生产采购环节全部流入了国内市场。
  
  你想想,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2.4万亿美元,那么央行为此多印了多少人民币投放市场呢?心算一下你就能得出已经投放了超过16万亿的人民币。其实,还不止这个数,因为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汇价格是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你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国内总是感觉到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吗?
  
  五、人民币不升值会有什么后果?
  
  人民币不升值,就意味着出口企业能够生产兴旺,企业有利润,工人不下岗,这对出口企业当然是好事一桩,这也是出口企业言之凿凿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可是,政府决策不能仅仅考虑出口企业的利益,更多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利益。我们还是来看看人民币不升值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一是中国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而同等的财富却换来更少的美元,因为汇率偏低意味着我们换回等值的美元需要用更多的东西,说白了我们是在送东西给别人;二是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因为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只能靠印刷人民币来兑付美元,相当于动用全国的力量给出口企业补贴成本,损害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能力类同企业的利益,这不符合WTO的规则;三是产业结构将会更加畸形,因为出口企业产品低价贱卖也能赚钱,原本是不应该投产的企业会因为出口换汇带来利润而拼命地加大投资,中央反复提出的所谓减少出口增加消费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终将化成泡影;四是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缓解,国外的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出口增多则美元储备还会继续增多,为了兑换美元人民币只好大量发行,国内通货膨胀必将如影随形卷土重来。
  
  有的人看到这里,或许还心存侥幸,人民币不升值毕竟使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坐上了世界第一把交椅,这说明我们中国现在有钱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积贫积弱了。然而,天量的外汇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财富在手牢不可破,它同样面临着不断缩水贬值的可能。
  
  当我们刻意用偏低的汇率来换取外汇时,攒钱的过程中我们用更多的东西换来更少的美元已经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各种基金股票时,基金股票价格大跌(如黑石基金)又让我们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各类债券时,因为这些公司(如房地美、雷曼)的破产或亏损我们又损失了一次;当我们手握这些美元茫然迟疑进退维谷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动印钞机来救市,源源不断的美元面市,使我们手中的美元又进一步受损。这些损失动辄是天文数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一查中国在美国“两房”及雷曼等公司的债券股权损失是何等地巨大,那是多少中国农民工的血汗!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个穷国,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发展中国家,这2.4万亿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人已经送出了超过16万亿人民币的财富给美国,而我们却没有从美国人那里拿回相应的财富,美国人只给了我们一张2.4万亿的借条,甚至连借条也谈不上,因为美国人并不因此给我们利息,而且美元是美国这个主权国家有权不断印刷使之不断贬值的。当然,这并不能去责怪美国人黑心,美国人支付了美元就意味着他们愿意与我们交换,问题是我们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人无法去使用这笔钱,这样的制度不应该改革吗?
  
  六、未来路在何方?
  
  中国的许多问题,原本只属于经济策略,完全可以充分地讨论争议,然后寻找最佳之策。但是经济政策一旦沾上政治,说白了就是某个领导人针对某一现象发表了意见,整个中国的舆论立马会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无数的下级会主动自觉地为上级的论点寻找支撑的论据。
  
  中央政府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强硬态度一经发出,各类媒体便立即行动起来,各路专家纷纷义正词严地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视听。有的节目主持人其实自己也没有完全明白汇率的原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声情并茂的爱国表演。
  
  经济界常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凯恩斯说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雇一批人白天去挖沟,再雇另一批人晚上去填沟,如此反复循环,然后给他们发工资,这样就可以拉动消费。拿这样的理论去诓骗一个在田间除草的老农,一定会被老农笑掉大牙,因为在他眼里这是浪费,是傻子行为,如真想照顾百姓,直接发钱就是,何必浪费力气挖沟。然而,就是这样一些违背常识的理论,却深得世界各地政府官员的赞赏,也被中国政府各级官员奉为圭臬,其背后的根源不是官员们不懂常识,不知道政府花钱的浪费巨大与效率低下,而是这一理论为官员们干预经济从中谋利找到了理由与借口。
  
  汇率的问题大概也不例外。天量的外汇聚集于央行掌控于中央,这笔不劳而获之财(相对于外汇管理者)对于相关部门和利益团体是不是一件利益巨大的事情,相信读者朋友心中自有分寸。可以看见的事实是,央行的所谓专家学者,没有一个不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意见高度一致,态度斩钉截铁,这其中显然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原理在起作用。这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貌似逻辑严谨振振有词的问题,只要广大读者认真理解了本文前面的文字,一定可以在其严丝合缝的逻辑当中找到不堪一击的软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分析评判。
  
  最让老百姓担心的是,如果让人民币升值(至于是缓慢升值还是一步到位那是方法问题),出口企业岂不倒下一大片?倘使人民币缓慢升值(比如就像某些专家建议升值2%),企业就无利可图,那说明,这家企业其实早就应该倒闭,它此前所以还能盈利,并不是美国人给了他们利润,而是全国人民通过通货膨胀养活了他们。至于工人们,倘使政府真心要帮助他们,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钞票直接发给他们,让他们趁早转行,把青春年华用到国家更需要的行业里,国家何必为此苦苦支撑起一座座亏损的工厂,何必把大量的财富白白送给外国人呢?
  
  倘使汇率最终上升至市场认可的真实汇率,则广大企业都会依据真实汇率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该出口的就出口,该进口的就进口,中国的有限的资源秉赋就不会被低价贱卖,就能得到了合理高效的使用与分配,中国的产业结构才可能得到实质性调整,中国经济才可能从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其实,现阶段即使缓慢升值也是权宜之计,因为,前文已述,正确的汇率最终来自于市场调节,要想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出口依赖转而促进内需,唯一的出路是取消外汇管制,破除固定汇率制度,让各种外币与人民币自由兑换,市场自会找到一条正确的汇率之途。
  
  对汇率问题的错误认识以讹传讹并不断蔓延,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扮演了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角色,历史终将会证明他们不唯实只唯上的错误,并将他们钉在学术良知的耻辱柱上,他们是:向松祚、韩秀云,吴念鲁、谭雅玲、肖炼、周世俭……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11:06

  一直在等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今天来看时,却发现已经沉到第二页去了。很想听听邱晓云先生、李大苗先生对此文的评论。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11-25 11:40

我也顶一下,此文让我这种小白看的很信服。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0-11-25 11:43

就我看来,这相当于在论证一道2+2=4的应用题,正确而初级,没什么可议论的,挑其中的错字也没什么成就感.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11:56

谢谢邱先生!我因为自知缺乏经济学知识,所以虽然直觉上相信这篇文章所说的道理,却不敢坚定地相信。你的评论对我坚定自己的相信很有帮助。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0-11-25 11:56

几年来,本版已多次讨论过升值问题,现在已不想多说了,不是累了,而是升值与通胀可以互相替代,随着国内高速通胀,也许很快升值潜力全部化作了通胀,讨论升值的现实意义逐渐消失了.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12:07

本帖最后由 李大苗 于 2010-11-25 12:08 编辑
  一直在等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今天来看时,却发现已经沉到第二页去了。很想听听邱晓云先生、李大苗先生对此文的评论。
蝈蝈 发表于 2010-11-25 11:06
就汇率而言,没有大错,但就经济学基本要点,主贴显见差池。

当下经济学已经基本信服:交易产生价值,也就是交易创造财富。前者说的意思是,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其实也仅仅是“主观价值”,只有被市场承认的,也就是可交易的物品或劳务才具有价值。也正是因为有着可交易的价值,所以才被称作财富。

关于挖苦凯恩斯“挖沟”,主贴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意外”。挖沟再填埋,再挖开,再填埋,这是利用普通交易形式的支付,使得支付方无须甄别谁是应该享有这笔支付的人。尤其是这样的生产活动,并不创造公共意义上的财富,以使得没有关于财富的分配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不产生错误的需求信号,使得社会不必为此提供另外的供给。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12:35

补充两点:

当下的通胀已经和顺差没有太大的关系了。顺差造成货币增发,是2008年底前那次通胀的原因。如今是09年和今年急剧且极巨的银行信贷扩张在主导着通胀。

关于通胀与顺差,我和丘版主有些许不同。我以为,我们当今的价格要素,除了土地和劳务外,其他的都由国际市场决定,比如粮食、棉花、燃料、铜铁矿石等等,在刚性汇率情形下,若国际市场价格不变,所有涨上去的价格都要回跌,或者至少回跌一部分。也就是,此番通胀,在未来,势必就是明显,乃至严重的通缩。

通缩,一般意味着产品过剩,劳动力失业,企业关张倒闭。由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蜕减,进而使得出口又成为为便宜的选择,顺差再一次成为强势。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12:38

  原来已经多次讨论过。但我的经济学知识太差,看不懂你们的讨论,所以不了解情况。这篇文章我看懂了,因为它讲得通俗易懂。当然这样的理解肯定存在误解。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苗的这句话我没看懂:“交易产生价值,也就是交易创造财富”。
  “交易产生价值”我好象能大致理解。比如主贴举的例子:一只羊如果一时吃不掉,在没有电冰箱的时代它会因为腐烂而丧失价值,这时羊与斧的交易,相当于避免了羊的经济价值的损失。我想,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交易中实现的价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但“交易创造财富”我不太理解。如果“创造”这个词是指原来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我无法理解交易如何能够创造财富。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猎人打了一只羊,他创造了财富。因为羊原本不属于他。但是在交易中,他只是拿羊换了另一种东西,比如斧,那对他来说当然也是一种财富,但这个财富是他用羊这个财富换来的,不是他创造出来。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11-25 13:01

交易创造财富
——————
是否理解成,财富的价值是通过交易体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交换行为存在的话,稀有的金子还是钻石,跟石块没有区别。有了交换,才有了衡量,稀缺性才转化为“价值”。
或者说是:“价值“属性是在交换行为中产生的。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13:16

交易创造财富
——————
是否理解成,财富的价值是通过交易体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交换行为存在的话,稀有的金子还是钻石,跟石块没有区别。有了交换,才有了衡量,稀缺性才转化为“价值”。
或者说是:“价值“属性是在交换行为中产生的。竹南 发表于 2010-11-25 13:01
  不太可能是这样吧?这会出大麻烦的。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11-25 13:36

我对经济学也几乎一无所知,文字表达能力也差,胡说几句,只是希望挨了砖后能有长进,呵呵。

稀缺性才转化为“价值”
————
这句话有点多余,把我在10楼里的这句删掉吧,但是基本意思我还是那样理解的。

再次细看了下9楼蛐蛐兄的问题,发现你理解“交易创造财富”的意思可能是,交易使财富增值。
我是赞同”交易使财富增值“的,不过说不出所以然来,还是等前辈来解释吧。
作者: douniwan    时间: 2010-11-25 14:03

交易创造财富,可举孤岛为例。张三、李四皆因经受海难而至一小岛,张三带去一箱100瓶矿泉水,李四带去一箱100包饼干。此时,他们两人拥有的财富,共有100瓶矿泉水和100包饼干,但100瓶矿泉水和100包饼干分别是两人的私有财产。张三只有水,没有饼干,他快饿死了,于是他提出用自己的1瓶水交换李四的1包饼干,李四只有饼干,没有水,快渴死了,他当然愿意用饼干来换矿泉水。于是交易成立。这个时候,对于张三而言,交换来的1包饼干,值多少瓶水呢,肯定不止1瓶,这是无疑的,也不止2瓶、3瓶,那么就算是10瓶吧(算5瓶也行,同一道理),如果这时候的1包饼干对张三而言值10瓶水,那么就以水的瓶数来衡量,张三的财富从原来的100瓶矿泉水变成了相当于109瓶矿泉水。这多出来的9瓶矿泉水,就是新创造出来的财富。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14:47

在这里,“交易”是相对于“生产”的概念,而不是“交易”与“不交易”的相对。交易,不仅是交易者与交易物之间的关系,更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必然对应。如果买主想买得一个比自己制造来得更破费的物品,那一定是不可思议的,除非另有别的什么,与这笔交易无关的意图。同样,从甲处买一件比乙处卖得除了价格昂贵外,其它都一样的物品,在不考虑别的什么因素,比如路途费用啥的,也是如此。另一个例子是拍卖,最终的价格几何,是买主主观判断下,在竞拍中夺定的。

稀缺性,当然是基本条件,然而,稀缺性也是与主观的需求成正比关系。

斯密的《国富论》开篇就讨论“分工”,说“分工”创造了财富。这不过是人类对财富最初的观察而已。而分工的本意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价格,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和人们更多的需求。这样,人们付出更少的劳动,便能获得比以前更多地物品,享受生活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高,而且期待着更多更大的享受,让自己的主观感受到更多更大的生活价值。这样的状态,就是社会和个人的富有。

一个东西值不值钱,不是有者决定的,是买者决定的,而且,都是看着别的更多地买者的估价来决定的。

花钱去钓鱼的人,是富有;钓鱼来挣钱的人,则不是富有。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0-11-25 14:56

12# 竹南
蝈蝈变成蛐蛐,经济学叫通缩。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11-25 15:11

12# 竹南  
蝈蝈变成蛐蛐,经济学叫通缩。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0-11-25 14:56
大囧,黄果树瀑布汗
蝈蝈兄见谅。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15:27

13# douniwan
这个例子,肯定把道理讲糊涂了。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15:42

  13楼douniwan兄的例子,没看懂。假定小岛上的财富就是张三带去的100瓶矿泉水和李四带去的100包饼干,无论张三和李四如何交换,财富的总量都既没有被创造(说带去的还差不多),也没有增加(但可以设想张三和李四一直在消耗着。)
  14楼大苗的解释,也没有看懂。如果交易是相对于生产的概念,那么我可以理解生产创造了财富,却无法理解交易创造了财富。如果说,交易可以使我们手中的财富增值,或者说这促进了财富的生产,则我可以理解。同理,说分工创造了财富,本意是指分工提高了生产率,或者说分工促进了财富的生产。在这个意义上霁讲,分工创造财富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
  
  
作者: douniwan    时间: 2010-11-25 16:04

如果觉得小岛上原来一共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现在仍然只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看不到这中间的财富创造,那只能说明经济学的领悟能力比较差。须知,在小岛之上,张三李四各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相互之间不交易,两个人都支持不了多久就要去见上帝了,这样的100瓶水和100包饼干,对于他们各自而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相反,他们交易之后,同样的这些东西,就成为他们延续生命、并有可能获得救援的巨大财富。在经济活动中,所谓盘货资产,即是这个意思。如果把生产也包含进来,还是二人二商品的情况,通常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提供曲线分析,交易使得双方的生产和消费分离,交易促使生产专业化,交易增加双方的财富,增进双方的福利。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16:06

18# 蝈蝈
你所困惑的,早在一百多年前的边际效用理论出来时,就已经解决了。某一物品或服务,供应得越多,财富价值就越低;某一物品需求得越少,财富价值也就越低。比如douniwan的那个例子,因为人们对水的依赖远大于食物,所以,对拿有饼干的那个人,交易的第一瓶矿泉水可能值10包饼干;但倘若交易继续,非常会在双方的饼干和矿泉水各自对等的时候,双方继续交易的意愿停止下来。从中可以看出,财富的对价是与主观状态极其关联的。都是一块钱,十块中的和十万块中的,对于持有人的价值感是不同的。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0-11-25 18:03

"财富的对价是与主观状态极其关联的。"
极其关联是个什么状态?太含糊了。财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财富如何衡量?什么是财富?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5 21:41

"财富的对价是与主观状态极其关联的。"
极其关联是个什么状态?太含糊了。财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财富如何衡量?什么是财富?
jianmin 发表于 2010-11-25 18:03
“都是一块钱,十块中的和十万块中的,对于持有人的价值感是不同的”,这不解释地很清楚么?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5 22:27

本帖最后由 蝈蝈 于 2010-11-25 22:29 编辑
如果觉得小岛上原来一共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现在仍然只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看不到这中间的财富创造,那只能说明经济学的领悟能力比较差。须知,在小岛之上,张三李四各有100瓶水和100包饼干,相互之间不交易,两个人都支持不了多久就要去见上帝了,这样的100瓶水和100包饼干,对于他们各自而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相反,他们交易之后,同样的这些东西,就成为他们延续生命、并有可能获得救援的巨大财富。在经济活动中,所谓盘货资产,即是这个意思。如果把生产也包含进来,还是二人二商品的情况,通常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提供曲线分析,交易使得双方的生产和消费分离,交易促使生产专业化,交易增加双方的财富,增进双方的福利。douniwan 发表于 2010-11-25 16:04
  如果经济学像你解释得那样,我对“领悟力比较差”这个评论非常乐意接受。
  还是用你的例子。张三的矿泉水并不是在交换了李四的饼干以后才有价值的,同样,李四的饼干也不是在交换了张三的矿泉水以后才有价值的。这两样东西能交换的前提是,它们必须都有价值。你不能因为张三没有饼干会饿死,就说张三的矿泉水没有价值,或说对张三没有价值;你也不能因为李四得不到矿泉水会渴死,就说李四的饼干没有价值,或说对李四没有价值。如果你想说,经济学的真理是,一个东西只有能交换才有价值,那我只好说,要么是经济学太糙了,要么是你太糙了。而我宁愿相信是你太糙了。因为我实在不敢相信经济学是一门连基本概念都混乱的学问。
  我不懂什么盘货资产。我也没打算搞清楚这个概念。一个道理还没有说清楚以前,先别急着说另一个道理。这对我这种领悟力比较差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6 23:15

14楼大苗的解释,也没有看懂。如果交易是相对于生产的概念,那么我可以理解生产创造了财富,却无法理解交易创造了财富。如果说,交易可以使我们手中的财富增值,或者说这促进了财富的生产,则我可以理解。同理,说分工创造了财富,本意是指分工提高了生产率,或者说分工促进了财富的生产。在这个意义上霁讲,分工创造财富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
蝈蝈 发表于 2010-11-25 15:42
前一个答复时,着急外出,也许稍嫌仓促。

亚当 斯密是经济学的先贤,比照当时的重商和重农主义的争执,也就是贵金属是财富(重商主义)与土地是万财之源(重农主义),斯密并不坚定地将财富的来源指向了劳动。归纳斯密的思想后,李嘉图坚决且明白地说“劳动创造价值”,到了马克思那里,又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中提取出“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还将价值分为“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将后者排除出其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赋名作“庸俗经济学”而斥之。

交易创造财富,更准确的术语是“主观价值论”;而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劳动创造财富,其另一个说词是“客观价值论”。从中可见,交易创造财富是“劳动创造财富”的相对表述,以彰显其理论基点。

虽然人类社会的交易发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若考虑其规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就不妨将那时视作“自给自足”的封闭部落时代。“自给自足”的绝对意义就是自己生产的物品全然自己消费,在部落内,但凡有的,大家都有或共有,但凡没有的,大家都没有。倘若一种物品不能令大家都有,就按照权力、地位和贡献来分配或占有。这种物品,很显然,是稀缺性决定的。但,仅稀缺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用。在这里,稀缺是客观的,大自然赋予的,但有用则是主观的,是人们意念决定的。比如某种精巧结实的海洋贝壳,到了内地就成了稀缺物。内陆的人们将其钻孔,串成项链,佩戴起来就可以表示自己的尊贵或显示自己的美丽,再或者用作信诺凭证,来处理分配事项。

如果不考虑进贡,那么,在海岸边毫无财富价值的币贝,一旦被长途贩运到内地交易,就成了表示富有的器物,也即财富,有了与故地全然不同的价值。为着获得更多的币贝,也就生产出更多的,或者拿出冗余的物品来用作交换。倘若没有这样的币贝交易,冗余的或更多生产出来的那些物品,对于这个部落而言,没有任何财富的意义。倘若币贝的交易继续并扩大规模地进行下去,部落拥有的总量会积累起来,进而或者交易萎缩或者兑换单位币贝的物品减少下去,总之,币贝会愈发便宜,财富意义逐渐减低甚至直至消失。但人们发现,在更内地的部落,币贝能用来换得别的什么物品,或者能比这里换得更多地相同物品,于是,交易继续进行下去,并把从更内地的地方换得的物品再用来换取币贝。

币贝是某些人类社会早期的货币,其实盐巴也一样,包括丝绸、玉石、皮毛等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抱布贸丝”、“贸迁有无”,相互隔绝的部落,为着获得自己所没有,经由商业交易而相互呼应地动员起来,生活日渐富有。这种景象,当今与其近乎无异。那些赚取外汇的产品,倘若不做出口的话,不会有人投资生产;恰恰是所换来的外汇,使得我们能买到比国内便宜的或者国内没有供给的外国物品。如今,若没有这些外国物品或其衍生品,这样的家庭一定意味着绝对的贫困;倘若所有用品,日用的和耐用的,便利的和奢侈的,用的都是外国的话,显然被称之为“富有”。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0-11-27 06:52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11-27 10:19 编辑

交易创造财富,我举个简单点的实例。

我们每次回乡下走亲戚,都要带上很多乡下亲戚自己种的土产,最大宗的是南瓜,冬瓜,地瓜,土豆。在乡下,这些是他们自己吃不完也没有地方去卖的,我们不拿的话最后都是喂猪的。如果一定要核算价值的话,差不多相当于0.2元一斤。而在城里菜场,可能要2块钱一斤,10倍的关系。

如果按马克思理论,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生产一斤土豆付出的劳动是一定的,其价值是一定的。而事实上通过交易,一斤土豆的价值可以变成原来的10倍,在肯德基变成土豆泥,甚至可以变成100倍。如果不交易,猪也最后吃不完,土豆出芽烂掉,其价值变为零。

所以是交易创造财富或者价值,劳动只是创造产品。要接受这个概念,意味着必须抛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0-11-27 07:13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11-27 10:22 编辑

以前我转过一个很好玩的帖子:杨丽娟一家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杨丽娟是刘德华的粉丝,从十几岁开始追刘德华,家里为了她追星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全家赶到香港要见刘德华一面。最后因为刘德华没有见杨丽娟,杨父在香港跳海自杀,并希望以此举打动刘德华,换来刘和他宝贝女儿的见面。

说他们一家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相信劳动创造价值,全家将近20年艰苦卓绝的追星劳动,一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刘德华应该付出相应的回报。而事实上他们的劳动成果没有人愿意买单交易,其价值是零。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7 14:30

  谢谢大苗耐心细致的回帖和讲解。同时提出我的一些不同看法或者疑问:
  (1)财富与价值,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并不一样。财富是被认为有价值的某种或某些东西。除了经济学上的物质性财富以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时会有诸如“精神财富”一类的概念,这样的财富并不实指某个东西,换言之,人们对财富的理解可能更主观一些。例如,把典型性人格称为精神财富,这对某些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我想,这是为什么财富不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富确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的原因。
  强调以上这些,是因为我隐约觉得大苗对价值的客观与主观问题的理解似乎有误。但我先要说说大苗在24楼举的各种例子。例如,在贝壳成为一般等价物后,谁拥有一定数量的币贝,谁就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财富。而作为一般等价物,币贝的价值不在它自身,而在它能换来的东西。换言之,币贝具有交换价值。但币贝本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们收藏或持有币贝的原因是它能换来别的东西(财富),而不是因为它美丽。进一步说便是,币贝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个例子里,认为币贝代表了财富是没有问题的,但认为币贝代表着价值是有问题的——哪一种价值?
  (2)价值与使用价值。大苗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客观价值论。我隐约感到这其中可能还有对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的误解。严格意义上的客观价值,是绝对价值,比如柏拉图的至善。马克思是把价值界定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乍一看,对客体自身属性的强调似乎是一种客观价值论,但进一步看,这里面还有一个主体需要,它规定了客体的属性必须符合主体的意愿或意志。一个客体可以无数种属性(例如重量、体积等),但只有那个满足了主体需要的属性,在马克思的定义里才是价值。换言之,对于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来说,价值的客观性体现在必须有能承载价值的某个物体(即价值物)上,但对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不是那个承载了价值的某物,而是人的需要。
  现在来看为什么马克思接受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并不相信有不因人的主观意愿和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价值,他相信价值是可变的(这也适用于下面要说的商品的价值——劳动)。因为照他来看,价值是在人类实践中被发现和被创造出来的。人类实践一方面是人类意志的客观表达,另一方面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在马克思的价值学说里,真正客观的不是价值,而是决定人类实践、因而也决定了一切价值现象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的历史逻各斯。劳动价值论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劳动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这样,马克思就把商品的价值界定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是他很清楚,商品之所以是商品,是因为它能交换,而人们直接的交换目的指向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并不是凝结在其中的劳动。为此必须赋予商品以另一种价值,即使用价值。一方面,商品的价值(劳动)是生产和交换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用性)表达了交换双方对商品的意愿程度(价格)。于是有所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市场规律。
  有事,先放一放。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0-11-28 06:26

“币贝本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们收藏或持有币贝的原因是它能换来别的东西(财富),而不是因为它美丽。进一步说便是,币贝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这个例子里,认为币贝代表了财富是没有问题的,但认为币贝代表着价值是有问题的——哪一种价值?”
================
注意,“贝币”和“币贝”的不同。“贝币”是完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币贝”则不是。“币贝”是人们对某种特定的海贝的称谓,虽然曾经在某些地方充任过货币。在使用“币贝”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是将其以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来讨论的。

币贝曾经是非常贵重的特定物,并不仅仅因其稀有,还因其有用。所谓有用,并不一定以其自然赋予的功能为用,还在于人们主观赋予的精神意义。翎羽就是可参照的另一例,长在孔雀身上时,那种漂亮不过是自然赋予的功用,可一旦戴在顶上,被称作“花翎”时,则象征官位和权力,不再是美丽,而是尊威。这些精神意义,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定义的。若这些定义不再,谁还会再在自己的帽子插上翎羽呢?

币贝从遥远的海滨贩卖到内陆腹地时,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贩运者不是将其视作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来贩卖的,那不过是当地的特产,如同西域的玉石一样。如果相信部族里只有首领才有对部族内财富支配权的话,那么,只有部族首领才有权换得币贝。换得的币贝由部族首领掌握,而他有着绝对的权力占有族人们的物品,所以,这些币贝不是为着用来与族内人等做物品交易,而部族首领又不直接从事与邻近部族的物品交换买卖,那么,他掌握这些币贝也不是为着与邻近的异族交易。这样,币贝一定是用来表示权力地位,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和信物。可用于赏功,也可用于分配。而这等象征性和信诺性就是币贝的价值。这样的价值不是自然赋予币贝的,而是人定义给的。

财富与价值是同一的,但财富或者价值,未必一定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东西。只有那些可以用来交换的财富与价值,才是具有经济学意义。币贝正是如此,在未能用于交换时,就已经有着用于表证地位和权力的价值,是关于某种人格尊严的财富。正是有着这样的价值与财富功能,才使得其日后用作一般信诺与一般交换的物品,由此而成为一般等价物。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币贝就成了贝币。

再举空调与冰箱为例。对既没有空调又没有冰箱的家庭,在钱款有限的条件下,究竟是买冰箱还是买空调呢?倘若已经有了其中之一,又会是如何选择呢?看似很有答案的事情,其实真实的情形要更复杂。因为,真实的选择不是在冰箱与空调之间,而是哪种冰箱或哪种空调之间做选择,甚至还要包括哪个卖家间的比较。都是财富,甚至还是同一概念下的财富,但价值感却因人而异。

这样的价值感与冰箱中包含的物化劳动无关,而是使用者出自自己享用的价值判断。自己做比买一个来更合算?自己做比买一个来更合用?等等这些潜在判断之外,还有关于体面、时尚、般配等等。而且,在现代社会极为凸显的,体面、时尚、般配等等,这些以往抽象的精神概念,就是人们现在的真实需求,简直与具体的商品功能无关。所有这些后工业的产品,人们精神消费的这些商品,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中久已存在,那些戏剧、小说,它们的交换的财富性和享用的价值性,均与社会的一般劳动无关,与所谓的客观价值没有任何干系。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11-28 09:42

“币贝本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们收藏或持有币贝的原因是它能换来别的东西(财富),而不是因为它美丽。进一步说便是,币贝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

应该叫“货贝”,隆起的贝壳光泽有花纹,底部有一条齿纹的开口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成为商品,也就不会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机会。只是过去它的使用价值是现代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

货贝在远古时代是保障生殖的护符,所以被广泛交换到内陆深处,并成为最常见的商品

金银成为商品也是出于护符的需要。人类天生缺乏夜视能力,害怕黑夜,所以将一切能够反射光线的闪亮的东西当作护符。金银宝玉都是因为这个需求而被普遍交换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11-28 10:48

  大苗提醒我注意币贝和贝币的不同,这是我所不知道的,学习了。老木匠进一步解释币贝其实是货贝,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也学习了。向二位表示感谢。
  但是大苗认为币贝的价值是人赋予的——因此是主观的,进一步说就是价值是主观的。以及大苗认为财富与价值同一的。这两个观点我还是要提出质疑。
  币贝,或者按老木匠可能是更准确的说法——货贝,不是一般等价物,它的价值在于它的有用。而它的有用性,按大苗的说法,是它充当了表示权力地位或象征的信物。如此说来,币贝或货贝,是一种商品,是有价值的东西,亦即价值物。进一步说就是,人可以定义某种贝代表了他们所向往的价值——例如权力、权威,但贝却本身不属于价值定义的范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当我们问,为什么人们会把权力或权威这类东西看成是价值?它们究竟是什么价值?这时,才进入价值定义的范畴。简单地说,把某种东西看成是价值物,和把价值解释为什么,这是两码事。例如,不能因为人们曾经主观地把币贝或货贝看成是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就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在这个事例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人们主观地赋予某物有价值,并不是价值的主观性。
  上面这种辨析,同样适用于财富和价值的区分。财富是价值物,不是价值。如果财富是价值,那么货贝就应该和现在的人民币、美元或黄金一样,是价值。但我们今天希望持有的是人民币、美元或黄金什么的,不是货贝。即使今天仍有人收藏货贝,也不是因为它在今天仍然代表了权力或权威。然而这不表明今天人们已经不把权力或权威看成是价值。据此可知,人们的价值意识,与人们对价值物的认识,不是一回事。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11-29 10:10

主贴是白开水,跟帖有学问。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