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世间已无唐德刚
[打印本页]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0-11-20 23:52
标题:
世间已无唐德刚
世间已无唐德刚发信站:
天益社区([url]http://bbs.morbell.com
)[/url],版面:
读书时间
本文链接:
http://bbs.morbell.com/viewthread.php?tid=360772
http://book.ifeng.com/shuping/detail_2010_11/11/3073596_0.shtml
世间已无唐德刚
2010年11月11日 09:49 凤凰网读书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作为当代海外知名学者,唐德刚先生之文史著作,因其“独树一帜的散文家”风格1,风靡中文阅读世界,风韵所及,大陆亦不例外,且近年学界似掀起一股阅读唐德刚热之风潮。而作为大陆地区近年来出版唐氏著作相对最为齐全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对此阅读风潮之引导与形成,居功至伟。且其近年来以新星姿态,崛起于大陆出版界,其以出版之文史哲著作之“全”、之“精”、之“新”,普惠学人,此为不争之事实,勿需赘言。笔者不学,然于其出版品,亦颇为喜爱,其中之唐氏著作,更为“三上”(欧阳修原指马上、枕上、厕上,笔者在此指车上、枕上、厕上也)之必读物也。而《袁氏当国》一书,尤为钟爱,每每推荐亲朋,此书必居其中。若讲对此书之了如指掌,亦非尽吹牛之言也。然近得机缘,偶获台北远流出版集团二00二年初版之《袁氏当国》一书(以下简称远流版),与手头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00四年出版之同书(以下简称广师版),两相对比,却大为震惊。真中那句老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也,其间之差距,何啻天壤!且据广师版之版权页声明,其版权亦为远流出版集团所授,限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本此一授权关系,则作此两版本之异同对比,当更增可比性与趣味性。既然两版之异同如此之多,且依正常逻辑,远流版应为原版,广师版似为“改”版(请注意此“改”上之引号,个中缘由,下文当有详述),既如此,则笔者一时蛮劲顿起,用远流版之原版校勘起广师版之“改”版来,将改动之处,一一还原。哪知此一时之蛮劲,竟花去接下来整整一周之时间,两版异同之程度,于此可想。在此工作过程中,除对于古人之校勘工作,真有一直接之“理解之同情”外(此为一意外收获),更对《袁氏当国》一书两版本之异同对比,产生一些个人感触。现先将两版之不同之处,作一比较介绍,再将上述之个人感触,和盘托出。唐氏此书篇幅虽不甚巨,然校勘工作则颇为复杂与琐碎,因此笔者行文难免有误,还望诸前辈先进,不吝赐教。
先对比两版本。从时间上讲,远流版刊于二00二年,广师版刊于二00四年,后者作为前者之授权版本,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照理讲应优于远流版矣。对前者可能出现之刊误,应当加以修正,方不失改版之价值。今对照两版本,就对前者之修正而言,广师版亦不可谓无功矣。最明显之例证,为远流版九十二页,将1913年2月1日误作为癸丑年腊月二十六矣。此为中公历法不完全吻合之所致,于公历已入1913年2月1日(公历之岁首),于中历则尚应为壬子腊月二十六日矣(中历之岁尾),而非后一年癸丑矣。远流版之误,不知误于著者,抑或误于出版者,然广师版六十一页能修正之,则不失校对之细致矣。以如此细致之态度,再版于后,精益求精,本应可期,果如此嘉惠学人,笔者此文,似应作成一赞美之辞矣。然事实果如此否,笔者不敢立断。然诸君若能体会一初学之人穷一周之时日校勘两版本异同之辛酸,则理想与现实之差距,应可有一直观之感受矣。笔者校勘之时,感受最为深者,为广师版之改、之删者。今临笔抚卷,所改者俯拾即是,页页苍星;所删者连篇累段,成行成块。笔者所做之校勘工作,改其所改,补其所删,一周下来,除在广师版字里行间处改补外,贴上纸笺另行抄补者又不知几页矣。终此一工作,则广师版之书,其字已乱,其卷已破,而其文方可读也。现将两版之异同处,作一总结,罗列于下,以收兼包并蓄之效矣。
先讲广师版之所改者。依笔者之见,除却上文所讲修正远流版之刊误外,广师版所改,当分为三类:一为行文风格之改动;二为历史观念之改动;三为政治避讳之改动。三者之中,就量而言,行文风格之改动当居最多。众所周知,唐氏文章之可读,除却其深厚之历史文化积淀外,其文白相杂、书口并用之行文风格(即上文夏志清先生所讲之“独树一帜的散文家”风格,参阅注1),读来朗朗上口,畅快淋漓,亦为一因。而今广师版则颇不解风情,一一将行文之调皮可爱处进行“镇压”,以符合其八股官样矣。今试举数例,略见一二。如远流版有如下一段:
他(宋教仁,笔者注)年少气盛……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右派的大嘴巴,吧啦吧啦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远流版97页)(加重部分为两版之差异处,下同,笔者注)
试看广师版是如何深加工:
他(宋教仁,笔者注)年少气盛……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毫无顾忌的大嘴巴,做起演说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广师版66页)
如若讲“右派”改作“毫无顾忌”,尚有其它原因,下文当详述,“吧啦吧啦起来”改作“做起演说起来”,或许更符合当下之用语,然就文字之感染力而言,则大打折扣,且联系上下行文之风格,广师版较之远流版,颇为突兀,“右派”、“吧啦吧啦起来”,何其无辜矣。再如远流版这一段:
中山还有个想法——亲自去东京向日本乞援,联日倒袁。这招更是屎棋。(远流版117页)
广师版干脆被成了:
中山还有个想法——亲自去东京向日本乞援,联日倒袁。这招更不可行。(广师版79页)
这一对比,改掉不雅之“屎”字,真感叹国内出版社爱护青少年之良苦用心,然其知否,“更是屎棋”,本为德刚先生随口脱出之神来之笔,一个不小心被“和谐”为“更不可行”,对于先生所要表达之愤然之情,大为削弱矣。且读者果无辨别此一“屎”字之理性?哎,夫复何言。
碍于篇幅所限,此类行文风格改动之例暂不多举。毕竟此类,于唐氏之文虽伤风雅,然大体尚不碍阅读矣。然下面两类改动则不是如此简单了。先看历史观念之改动一例,且看远流版如下一段:
若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废封建建帝国称皇帝算起,至今也已有2133年了。(远流版5页)
再看广师版作何改动:
若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封建帝国称皇帝算起,至今也已有2133年了。(广师版4页)
前者为废封建建帝国,后者为建封建帝国,两相对比,似为一文字游戏矣,然实不然,此一二字之异,为不同史观之显证。前者代表中国传统史家之立场,认为秦始皇之统一,“废封建行郡县”3,为中国古史封建时期与帝制时期之分际;后者代表中国马克思史学派之立场,套用马氏历史之划分,认为奴隶、封建两时代之分期,当在春秋战国之际,而秦始皇之统一,则为此一分期理论之明确划分也4。有关此一古史划分之争,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中经四九年后之史学界“五朵金花”5,一直持续至今6。此一争论之是非曲折,其间所涉及之深层缘由,下文当详述,然广师版径然将前者改为后者,则颇为武断矣。学术之纷争,贵乎不同思想之碰撞,秉持“和而不同”之理念,最终方得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广师版此举,有违起码之学术尊重矣。此为学术之大忌,在此先打住,容下文详论。
对于广师版所改者之三类,前文已简单介绍其二,现对第三类,即为政治避讳之改动,亦作一简单说明。先看远流版这段:
刘邦、项羽、孙文、袁世凯都是我国史上不世出的大英雄也。(远流版25页)
再看广师版是如何作改:
刘邦、项羽、孙文、袁世凯都非等闲之辈。(广师版17页)
看完此对比,诸位或许对广师版之良苦用心有一更为直接之体会吧?刘邦、项羽撇在一边不谈,乖乖,中山先生、袁家老六怎可等量齐观为“不世出的大英雄也”,岂不乱套?你唐德刚同意,我们不干。(海峡两岸于此点倒有共识,不错不错,同文同种嘛,不是想去就去的掉的,笔者注)好,我们就用“非等闲之辈”。“非等闲之辈”如中山先生者,为其圣贤也,为其国父也;“非等闲之辈”如袁家老六者,为其王八也、为其国贼也。哎,一字之褒,荣若华衮;一字之贬,严若斧钺,信哉斯言矣!要之,政治人物只有白脸黑脸,道德文章立马贤与不肖也。而今你远流搭台,德刚唱戏,那还得了,所幸有我广师,师出有名,上斩昏君,下安庶民,做诛心之论,“不世出的大英雄也”?“非等闲之辈”也。笔者在此以“小人之心”,度广师版“君子之腹”,不中不远否?然此一改动,实为政治避讳之使然,诸君以为如何?
然中山毕竟为前朝之总统矣,去本朝已远,为其所作之政治避讳,其意义尚只在历史层面,其虽为“非等闲之辈”,然袁老六尚可与之“并肩而坐”矣。若换成本朝之“风流人物”,老六啊老六,你就只能“稍逊风骚”罢了。先看远流版这段:
袁世凯和比他晚了四十年的毛泽东一样,他的政治智慧多半离不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远流版29页)
再看看老六之委屈:
袁世凯的政治智慧多半离不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广师版19页)
在远流版,我老六与你本朝太祖不相上下吧,咋到了广师版,挨批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呢?我讲自己委屈没有讲错吧?不错,在远流版,你是因为我被拉出来陪批之人,可到了广师版,你就不用陪批了,那还得了,你讲讲看,这不是政治避讳又是什么?纵使你手下“梁效”、“罗思鼎”一大堆,然此事实还是没有办法开脱的呀。好的,现在我就叫这个小子(笔者,呵呵),使其三寸之舌、“如椽大笔”,口诛笔伐,看你如何是好。
不好意思,笔者在此一时兴起,也笔笔削削,月旦春秋来了。然临笔为文,眼见历史不公于前,出版不公于后,前后交辉,怎能不感慨一二,还望诸位理解同情之。在此感慨之中,亦对广师版之改动处,作完一简短之说明。然毕竟广师版之改动过于复杂,在此不能面面俱到,也只能暂且打住,接着对所删之文进行介绍。
细心者不难发现,上文在讲因政治避讳而作之改动中,所举之最后一例,既可讲是改动,亦可讲为删除。笔者在校勘之时,还原删除部分即为工作量中之最重者。删除之中,有一字之删,有数字之删者;有一句之删,有数句之删者;有一段之删,有数段之删者;更有一章之中一节被删者。如第五章“帝制酝酿期中之内忧外患”中,“大西藏的思想根源”一节即为远流版所有而为广师版所无者。至于所删之部分何以被删,笔者在此摘录数处于下,相信诸位读完后必知广师版何以对其如此之“关注”矣。
远流版有如下一段:
龙盘虎踞的南京,原为六朝古都。民族英雄朱元璋和洪秀全亦曾定鼎于此。(远流版11页)
在广师版中,“民族英雄”四字被删。(广师版8页)
此处“民族英雄”四字被删,笔者颇为不解。然若细细思索,其原因亦不难发现。民族问题为当今世界热点与难点,中国亦不例外。删除“民族英雄”,依肉食者之意,似为避免民族问题之纠纷。从维护民族之大团结而言,此点考虑或有道理,然当局者知否,民族问题之缓和、解决,为当下的、现实的,而非历史的。若因当下与现实处理不当,而避谈历史之民族问题,则为殃及池鱼也,对当下与现实亦于事无补。走笔至此,不妨多将几句。前几年似有舆论对岳飞之民族英雄定位提出质疑,更有甚者要对洪承畴之流进行历史平反,其根据据讲即为考虑到现实之民族问题。在此过程中最让人难以理解者为当局之暧昧态度。岳飞者何,民族英雄也;洪承畴者何,民族败类也。若当局与此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之无耻之人眉来眼去,君子道息而小人道长,套用德刚先生的一句,“这招更是屎棋”。历史对于当下是可有借鉴作用,然若为了当下而随意摆弄,终将得不偿失也,还望深思。
意贤克罗齐讲一切历史均是当代史,《袁氏当国》一书所讲者虽为清末民初,百年前事,然唐氏亦不时“当代史”一下,兴之所致,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将数百年来之海峡两岸之风流人物月旦一番。于彼岸而言,风气开放,文字尚属小技,无关痛痒,远流版终可不失古之良史风范;于此岸而言,闭关锁国,高压文网,上纲上线,广师版终不得不为秽史矣。个中差别,对于出版社而言,亦为无奈。且看广师版之无奈之处:
民国时代的军队,从袁世凯的小站开始,哪一路武装不是子弟兵?当然子弟兵这桩封建残余(洋人叫feudalistic remnant),在历史转型的过程中,最后一定会被转掉的。军队国家化是中国军事转型史中的一个必然,任何人也不能逆转之。吾人对此项军事转型,至为乐观也。(广师版13页 )
诸位读此一段,感觉如何,想必尚能接受吧,让我们再看看远流版吧:
直至今日,民国时代的军队,从袁世凯的小站开始,哪一路武装不是子弟兵?蒋介石的“浙陆黄一”不用说了。毛泽东的“三湾子弟”、红一方面军和八三四一;林彪的四野;邓小平的二野,等等,不都是子弟兵?党指挥枪,牛皮也。毛公邓公所指挥者,皆子弟兵也。当然子弟兵这桩封建残余(洋人叫feudalistic remnant),在历史转型的程序中,最后一定会被转掉的。军队国家化是中国军事转型史中的一个必然,任何人也不能逆转之。吾人希望这一转型,在李登辉、江泽民两公领导之下,于下一世纪初旬,能大功告成,而身受其惠。两公如想逆水行舟,那就愚不可及了。江、李两公皆是绝顶聪明之人,断不会走回头路,因此吾人对此项军事转型,至为乐观也。(远流版19页)
两相对比,诸位现在感觉又如何?对于广师版之所删,应不难解释吧。依笔者之见,广师版在其有限之出版空间内,已作到对著者与读者之最大尊重,其所删所改者,除却行文风格之改动外,往往为不得不然也。“浙陆黄一”、“八三四一”、“四野”、“二野”,再有如“绝顶聪明”之“两公”,又有哪一个不犯时讳?文网之如此繁密,广师版能做到如此,已属难得,至于其不得不所改所删者,亦为非战之罪也,史家作诛心之论,亦当有如此之评价矣。
要之,广师版较之远流版,所改动与删节处,比比皆是,触目惊心,诸位若有兴趣,不妨找齐两版,一一对比,意外之获,亦为可知。就笔者周遭而言,一二朋友知道此用远流版校勘之广师版,借去之后往往对于所改动与删节之处,更加留意。对于“唐野史”笔下之“文工团”、“《金瓶梅》”(远流版72-73页)之中典,“克林顿与莱温斯基”(远流版237-238页)之西典,往往津津乐道。此为唐野史之特色。然诸位须知,唐记之文史,笔则笔,削则削,天南地北而古今中外,看似东拉西扯而实际微言大义寓其中,难怪李慎之先生讲若是我们再没有好的近现代史,则不妨先借用唐德刚矣。受慎之先生如此期许,唐氏作品之价值可见。
然如此有价值之作品为何一到大陆就面目全非,此点值得我们三思。如上文所言,就技术层面而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其可操作空间内,表现已相当不错,除修改原版之行文风格外,均无可厚非。如此则问题之所在,从上文之所删改之处来看,可清晰知道为意识形态之控制与实际政治之避讳也。毋庸讳言,较之四九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今日学术界已拥有一定程度之自主与自由。然同样需清晰知道,此一定程度之自主与自由,还是相当渺小与微弱,距离我们理想中之自主与自由,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而《袁氏当国》一书海内外两种版本之异同,则为我们清晰折射出这段相当长的路来。此为笔者以“窥一斑欲见全豹”为标题之由来。而且诸君须知,如此删改原版,《袁氏当国》一书并非特例,海内外研究中国学之书籍在大陆出版,只要涉及意识形态与实际政治,往往均遭出版社之深加工矣。因此大陆有网友戏之以“太监之版”,虽谑而虐矣,然却为不争之事实。此亦为笔者仿古人校勘版本之无奈处,毕竟校勘在古代更多出于技术之原因,而笔者已处科技相当发达之二十一世纪,尚且如此,则不得不对大陆当代知识分子之处境,深感悲哀。晓乎此则宪法三十五条所标榜之言论、出版自由,其实际之意义,诸君应不难想象。学术尚且如此,更论其它?更论其它矣!胡适之先生曾讲:“不觉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较之今日大陆,胡公所处之时代,在言论控制方面小巫见大巫矣,因此尚可以其缄默,换取“不觉不自由”之自由;而今笔者处此一“太监之版”横行之时代,“已觉不自由,所以争自由”,期以此而上续胡公之雅意,不知可否,还望诸前辈先进不吝指教,再谢!
上海大学 子遇
1 参阅夏志清:<胡适杂忆序>,《新文学的传统》(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页50。
2 截止为文,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出版唐德刚先生之文史作品者,计有岳麓书社、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就出版数量与质量而言,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最。前者主要出版于2000年之前,后者主要出版于2000年之后,若再对此两出版社之作品就行对比,广师版无论是数量或质量均更胜一筹,对学界之影响亦最大。
3 参阅钱穆:《国史大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页121.
4 有关此一讨论之过程,参考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七十年上>,《文史知识》,2005年第10 期,页28-33.
5 史学界“五朵金花”是指在四九年后,大陆史学界在马克思主意史学观指导下,所热烈探讨的古代史分期问题、历代土地制度问题、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等五个问题,其中又以古代史分期问题的争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
6 如著名学者秦晖就认为,问题不在于“封建”一词是否误用,而在于其特定环境下之实指。参阅秦晖:《传统十论·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页1-2.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