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外国人"?"外国籍的中国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3 12:55     标题: "外国人"?"外国籍的中国人"?

刚看到歪弟那句"还是外国人会过年",对"外国人"的说法,有点陌生,所以单开一贴,因为这是个值得讨论的主题. 

大概一年半以前,我曾在以海外华人为主的清谈开了一个贴,<<该不该入籍>>. "过来加拿大就快三年了,很喜欢也很适应,就是"家"的感觉,准备在此度过余生了.现在面临申不申请入籍的问题.认识的华人移民朋友,99%都入了,唯一一个没入的,是准备回流的.从现实的角度,应该入,出入方便,去欧洲美国都免了签证的麻烦,如果以后换成稳定的政府工的话也必须是公民身份才能申请,可是从感情的角度,有点一下子接受不了,虽然不喜欢国内那套体制,可是,对中国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入了籍,就自动失去中国国籍了,从法律上来说,不再是中国人了,那会是什末滋味? 恐怕是心情复杂百感交集吧? 过来的筒子们,能否分享一下你们当初的心情?"

回贴不少,如,
"我是911之后因为找工作通常都要求公民,不要求的也希望是公民。"
"是否中国身份和是否中国人没关系,没必要想得那么多",
"我一新疆户口在国内到哪里都受歧视的。所以我入籍挺高兴的,总算永远摆脱户籍歧视了。"
"入籍是必须得。情感上面的依依不舍也是无法回避的。心里对祖国情感的依赖不取决于你宣誓不宣誓,只要你是中国长大的,以后一辈子呆海外,客死海外,那份情感羁绊永远是割舍不断的,因为你的血液里流淌着黄色的灵魂。"
"我正在申请入籍.主要是为女儿的将来.一看到中国大学生找工作难,我就担心小家伙."
"当时入籍为了生活方便。宣誓时没什么特别感觉,不就是个仪式吗,反正你生活在哪里,都要守法回馈社会之类的了。从来都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连生在这里的小孩也会常常说班里学校里除了她
/他还有谁谁谁是中国人。我回国签证时递进我们和孩子们的护照(加籍),那个使馆工作人员说,孩子都是中国人吧? 我说都是。说明人家也还是把我们当中国人,签证就是个手续。"

然后,等到前几天,即将宣誓入籍的前一晚,我还是有点百感交集.当时觉得,
我亲爱的祖国,中国,从明天开始,就正式成为"故国"了...对于一个从小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五千年历史和九万里河山,有着深厚的中国情,浓浓的中国心的人来说,的确是有点百感交集...

Google了一下宣誓入籍的心路历程,看到一篇文章,颇有代表性. 

ZT枫叶旗下思绪万千 新移民入籍心有千千结
大多数新移民在加拿大渡过了三年多「移民监」以后,即提出加入公民申请,经过一番法律程序,便宣誓成为合法的加国公民。


笔者也曾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过入籍宣誓仪式。记得在仪式上大法官曾经祝贺说:「在你们一生中,除了结婚、生子,此时恐怕是最令人喜悦的时刻了」。是的,从此成为加拿大公民真的是意义重大,可喜可贺。然而,我的心情远比喜悦要复杂得多。根据中国《国籍法》,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加入加拿大国籍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中国国籍。在得到的同时,你不得不割舍掉一些同样宝贵的东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此乃一憾事。面对人生的抉择,每一个亲历者都有种种不同的心理感受。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和采访试图来梳理一下这纷乱的思绪 ......

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

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根,即使加入了加拿大国籍,许多人仍然在心里把自己视为中国人,正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有一种很奇怪的文化现象,历来中国人和犹太人只有同化其它文化,却很难被别的文化所同化。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社区,就有唐人街就是一个例子。尽管如此,做为在中国那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成长起的新移民,他们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将持续一生,那种海外游子、身处异乡的寂寞似乎永远都难以弥补。因此,落叶归根的理想往往是中国人的一种宿命。许多人表示,他们热爱加拿大,更怀有一颗中国心。

人往高处走,着眼于自身发展

现在新移民的圈子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语,叫「回国发展」。出于种种原因,一些新移民在这几年中经历了许多磕磕绊绊,事业上始终找不到落脚点;或寻不到专业工作,一直在打工;或不得不再次走进校门,继续苦读;有的人即使找到了专业工作,但看到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渺茫。于是乎,面对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不禁又产生了回流的念头。

有人说,来加拿大这三年多,无非是拿了几个证:驾驶证、毕业证和公民证。有了这几个证,再回国求发展,就会摇身一变成了「海龟派」,身份、地位与出国前就大不相同了。持有外国护照在中国往往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非同寻常的礼遇。举个简单的例子,连持有外国护照的单身男士,都会得到年轻女子更多的青睐。更何况,持有加拿大护照会比持有中国护照有更大的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用有些人的话讲,叫作有了「自由身」。

但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对于那些要回国的人,一旦成为外籍人士,在工作签证、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都会负出更多的代价,而另一方面又不能享受加拿大的福利,实际上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因此,加入加拿大国籍的「心理意义」和「象征意义」其实远大于其「实际意义」。基于这种考虑,有的家庭出现了夫妻二人中,一人申请加拿大公民,一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继续观望的现象。

渴望安全感,寻求稳定与保障

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无论是从自身经历,还是从过往几代人的经验中,都会存留着对社会动荡的记忆。今天的中国发展迅速,同时也充满着变量。一些人今天是高高在上,腰缠万贯,明天也可能就是阶下囚。即使有些人靠勤劳致富,在贫富分化不断拉大,法律保障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也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一切,缺乏安全感。相反,加拿大自从建国以来发展平稳、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拥有了加拿大的公民身份,即使回国发展,也会为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资移民和企业家移民,为了保留加拿大移民身份并最终取得加拿大护照,而不惜做「空中飞人」的原因,为此付给航空公司的钱不计其数,真可谓代价高昂。

注重生活质量,认同加拿大价值观

尽管新移民加入加拿大国籍,有些人是出于个人实际利益的考虑,但为数更多的还是那些真正热爱加拿大,并认同其价值观的移民。回想当初在做出移民的决定时,我们就是看中加拿大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民主自由的社会,特别是其独有的多元文化政策,更使其社会具有包容性。无论你是难民,还是移民,也无论你是拖家带口,还是孤身一人,当你踏上这片土地的时侯,是加拿大政府和人民接纳了我们,并赋予我们同等的享受社会福利与寻求个人发展的权利。当我们渐渐适应了这里,并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这里安家立业,享受着愉快的家庭生活,以及优越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时候,不仅会对加拿大产生一种感激和热爱之情,从而获得一种归属感。于是归化入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此我们更欣赏和赞同不少热衷服务于加拿大社会的表态。公民与移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了选举权,可以参政议政。许多新入籍的公民表示,应该尽量克服华裔远离政治的传统之弊,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加拿大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华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并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不负我们在枫叶旗下的誓言。

世界日報/僅憑



然后,宣誓的时候,还是比较平静淡定的.有120位来自美,英,俄,中,波兰,印度,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二三十个国家的移民一起宣誓,气氛挺热烈挺温馨的.都很高兴的样子.估计想法都差不多,都喜欢加拿大这个美丽平和的国家,比较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这下正式成为她的一份子了.不过法官最后那句,"Love your own country, but love Canada more",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的...

想来,很多过来人,包括一些定居海外的燕友,都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吧.虽然,为了现实需要,我们加入了外国籍,因为中国目前的国籍法,而不得不放弃了中国国籍,但是,从感情上来说,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3 13:47

我在加拿大有好几位已经入了籍的华人朋友,现在很后悔放弃了中国国籍。据我观察,对于没有语言障碍而且还能在当地轻松找到工作的移民,以及长期接受外国教育的孩子来说,加入外国国籍利大于弊,但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融入当地社会,无法在外国赚钱的成年移民而言,入籍还真不一定是好事。

虽然中国的国籍法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任何人只要加入外国国籍,就视为自动放弃中国国籍,但在过去,中国政府对这方面的管制很松。现在为了减负,只要有人拿着外国护照到中国使领馆办签证,签证官一看名字和照片,判断申请者是中国人的,就会要求说明上一份旅行证件是什么,一旦确认是中国护照,就会通过电脑联网,把国内的户口注销掉,结果是申请者此前在中国累积的社保福利全部化为乌有。

有些移民想两头不误,所以煞费苦心再去花钱办香港移民,这样一个人就有了三种旅行证件:在中国国内,用大陆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在中国以外,用外国护照,但那本外国护照永不递入中国使领馆办中国签证;要进出中国国境,就用香港的证件,取道香港——这个,真有点烦。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4 01:20

2# 心中有刀

我也认识几个入了籍又后悔的.说实话,对这样的人,这样的想法,是很不以为然的.既然决定移民,决定入籍,就要把这里当"家".只想着两头占好处,一来就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缺乏基本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实在令人摇头,也正是相当数量的大陆移民在加拿大给人留下的印象,从主流媒体到普通加拿大人,都颇有微言的.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4 03:30

3# 闲云
在加拿大,入籍不入籍一样享受社会福利,唯一的区别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是加籍华人还是华籍华人,在这里遢招水,后果是一样的,和入籍不入籍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入籍之后有没有行使选举权。华人参政意识不强烈,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3:52

2# 心中有刀
我也认识几个入了籍又后悔的.说实话,对这样的人,这样的想法,是很不以为然的.既然决定移民,决定入籍,就要把这里当"家".只想着两头占好处,一来就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缺乏基本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实在令人摇头,也正是相当数量的大陆移民在加拿大给人留下的印象,从主流媒体到普通加拿大人,都颇有微言的.
闲云 发表于 2011-2-4 01:20
说到尊重公德、具有公共意识和对陌生人的善心,华人确实比西人差很多。许多华人是因为内心深处对祖国缺乏安定感或为了孩子能接受西方教育而选择移民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利益考虑,而不是为了奉献余生、效忠他国。这样的人在国内往往生龙活虎,到了异国他乡,反而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有所失落。特别是其中那些靠在中国赚钱带到外国花的,不想放弃中国国籍,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有的人在国内拥有大量房产,或者持有公司股份,如果改了国籍,将来处分房产和行使股东权利时,手续会变得繁琐异常,额外的费用也多,确实不方便。

大陆移民中的大部分,现在还不能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特别是近年来不少有钱的华人在当地买房像买菜,令当地人瞠目结舌,对他们的财富积累过程充满疑问。但总的来看,普通加国民众对中国人的认识比过去丰富多了,也越来越能接受中国人了。
作者: 地铁迷    时间: 2011-2-4 21:37

对于自己的国家,每个(好)人应该都是爱国的,只是我们国家有些地方却很让人失望,其中我们80后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有时候真的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5 05:57

3# 闲云  
在加拿大,入籍不入籍一样享受社会福利,唯一的区别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是加籍华人还是华籍华人,在这里遢招水,后果是一样的,和入籍不入籍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入籍之后有没有行使选举权。华人参 ...
采采 发表于 2011-2-4 03:30
可能不只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区别,华人,尤其是我们大陆人,关心选举的确实不多,主要还是考虑去欧美旅行方便和一些政府工作的申请资格限制.再就是不受五年内必须住满两年才能保持身份的限制,这也是有刀兄提到的一些语言不好,不能融入本地社会的移民也选择入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性坐完"移民监",以后长期回国居住也不受限制了. 而一些华人的负面表现,确实和入籍没有关系,所以我用了"大陆移民"来表示.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5 06:04

对于自己的国家,每个(好)人应该都是爱国的,只是我们国家有些地方却很让人失望,其中我们80后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有时候真的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地铁迷 发表于 2011-2-4 21:37
是啊,海外华人,大多数都是爱中国的,但大都不喜欢那个某党自己代表的"社会主义祖国",要不然也不会离乡背井了. 
作者: 地铁迷    时间: 2011-2-5 22:08

是啊,海外华人,大多数都是爱中国的,但大都不喜欢那个某党自己代表的"社会主义祖国",要不然也不会离乡背井了. 
闲云 发表于 2011-2-5 06:04
说得太对了!专权T制、无监督状态不改变,国家永无出路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05:13

感叹一下,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真的是流失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啊.  

昨天去看望了一位才从美国移民到多伦多的网友和太太,女儿. 这是我见过的第三位网友,而且是认识时间最短的一个,不过数月,之前从未见过庐山真面,更没有私下的交流,但印象很不错,既然人家问起本地情况,又是初来乍到的新移民,自然要尽力关怀与协助一下. 世界也是真小,这位网友就是在我海归回去任教的那所大学做的博士后,来美前是广州另一所大学的副教授,一看就是学者的样子,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类型,所以聊得很好. 我尽我所能介绍了一些找工作的经验心得和一些本地为新移民服务的资源设施,希望能对他和他太太有所帮助. 不过听起来,以他的专业而言,在加拿大的工作机会并不乐观. 他太太的专业倒是机会比较多,不过也需要先取得加拿大经验.

由此,想起了我们这个小区的一位大陆人,国内的博士,在美国做过多年博士后研究,移民加拿大之后,被迫改行,为了维生,干过不同的营生,后来开了一家便利店. 这几年,在多伦多遇到的类似例子有好几个了,中文教授打工厂体力工,物理系主任打蓝领技术工,都是专业素养深厚而被迫改行谋生的. 虽然也都买房买车生活稳定了,之前的多年积累是化为乌有了.

想起了90年代看过的周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她在见过陈丹青等当时在纽约的一群画家后的一句感叹,"祖国啊,我的祖国,为何要让你优秀的儿女,在异国流浪?"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7 05:35

感叹一下,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真的是流失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啊.
昨天去看望了一位才从美国移民到多伦多的网友和太太,女儿. 这是我见过的第三位网友,而且是认识时间最短的一个,不过数月,之前从未见过庐山真 ...
闲云 发表于 2011-2-7 05:13
以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叹,觉得中国大量的人才流失了,现在不那么看了,因为在西人那里,一个教授看一个便利店职员,跟便利店职员看教授,感觉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前者无比尊贵、后者无足轻重的差别。特别是搞艺术的,在西方,也是绝大部分默默无闻,极少数光芒四射。是中国人太看重名利,才会按照财产的多寡、薪水的高低去衡量人的价值,对不同的职业产生厚此薄彼的判断,似乎人的成功就是指有钱有地位,人的才华就是指有办法让自己变得有钱有地位。

其实,人并没有变。在中国,我是有刀,在温哥华,我也只是有刀。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05:56

11# 心中有刀

呵呵,有刀兄可能是出国时间不太长,西方社会,其实不象表面看来那样平等的.比如,美国的大学里,教授和助理教授的地位,绝对是不一样的.实验室的博士后们,也是要经常受老板的气的,有时还会被剽窃成果为己有.又比如,肯尼迪虽然家财万贯,在上流社会眼里,仍然是祖籍爱尔兰的穷小子,暴发户,和门第显赫的罗斯福,不是一回事.再比如,以前认识一个纽约的华裔女生,父母是医生,年收入三十万,算华人里很成功的了,所以她上的是最好的高中,周围都是大法官,大导演,银行大班们的儿女,作派和花费都不是她这个普通医生的女儿能比的,她在其中就感觉很自卑,埋怨她的父母没本事,让她在同学里被人看不起.  

不过,我感叹的,倒不是这些流失人才的社会地位降低(或许是比较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小没有什末名利心的,觉得逍遥自在最好),而是他们多年的专业积累化为乌有.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7 07:23

11# 心中有刀
呵呵,有刀兄可能是出国时间不太长,西方社会,其实不象表面看来那样平等的.比如,美国的大学里,教授和助理教授的地位,绝对是不一样的.实验室的博士后们,也是要经常受老板的气的,有时还会被 ...
闲云 发表于 2011-2-7 05:56
是的,我对西方社会的真实状况确实没什么发言权,谈的只是个人观感,可能是片面的,但是,即使不考虑这一层因素,我还是觉得大多数中国人对人的价值(或者说人才)的评判标准过于功利了。如果不仅中国人如此,西方人也如此,那就把持那种看法的西方人也列为我批评的对象吧。

移民都是基于个人功利的考虑而移民的(极个别的特务除外),这些人即使不移民,他们的所谓专业积累在中国也只是求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已,未必配得上利国利民的赞誉。更何况,正如闲云MM所指出的那样,移民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别的国家并不从事自己原来的专业,他们在中国拥有的技能和才华并未服务于外国,所以,我们没必要将他们移居外国看作是为老外贡献才华,也没必要将他们移居他国看作是中国的损失。

我的这一点感受很真切,跟我是不是了解西方国家、西方人无关。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7 07:34

...想起了90年代看过的周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她在见过陈丹青等当时在纽约的一群画家后的一句感叹,"祖国啊,我的祖国,为何要让你优秀的儿女,在异国流浪?"
闲云 发表于 2011-2-7 05:13
呵呵,周励这话写得矫情,因为她根本不是一个爱替中国操心的人。我感到不解的是,面对在纽约碰到的陈丹青等画家,她为什么不问:“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而不在中国画画?”

只要她问,陈丹青会马上回答的。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7 08:07

我一般不参与类似话题的讨论,就是因为出国时间长了,看到的人多了,明白圈子不一样,接触的人不一样,对类似话题的反应就不同,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有可能是很片面的。

比如我接触的圈子,出国都早,出国的时候年龄都比较小,出国之后继续深造,目前从事的基本都是本来的专业,也都相当成功,有基金经理,有医生,有律师,有大学教授,并没有流浪的感觉。我先生去年底回国了几个星期,回来之后就说,国内的老同学老朋友,没孩子的都在努力生孩子,有孩子的都在琢磨移民,不都是我们已经在过的日子吗?

然而亲友中,没有我们幸运的也可以举一大堆例子:认识两个当年卡斯比亚考第一的博士,一个受不了各种压力患了严重抑郁,一个在这里那里博士后了多年,最后考了个教师牌照当了中学老师。还认识两个清华的高材生,一个因为英文不好,做了好几年流水线工人,最近才听说找到一份专业工;另一个英文非常好,人也非常聪明,但就是混得一般般。反而大学里功课没他好的几个在多伦多的朋友,都混得相当好。运气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人的性格也很重要,能成功的人,随便在什么环境都能混出名堂来。

另外闲云举的那个纽约华人孩子的例子也比较片面。我觉得那个孩子的自卑感是她自己的性格使然,和大环境或她的华裔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7 08:20

本帖最后由 采采 于 2011-2-7 08:21 编辑

现在多伦多有钱的华裔太多太多了。Bridle Path、Forest Hill、Rosedale推出来的房子,百分之九十五是华人买下来的。

现在谈技术移民的专业问题也似乎有点过时了。现在的移民,只要有钱,社会地位根本没有什么降低的地方。我先生有一堆球友,都是来这里坐移民监的,平时啥事儿也没有,就是夏天打球,冬天滑雪或者去美国打球。

这里的私人俱乐部入门门槛很高的,“政审”要审半天,担保人举荐人面试什么的,比找工作还难。可是对华裔申请人还专门配有翻译,还能帮着找举荐人。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7 08:50

本帖最后由 心中有刀 于 2011-2-7 08:51 编辑
我一般不参与类似话题的讨论,就是因为出国时间长了,看到的人多了,明白圈子不一样,接触的人不一样,对类似话题的反应就不同,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有可能是很片面的。

比如我接触的圈子,出国都早,出国的时候年龄都比较小,出国之后继续深造,目前从事的基本都是本来的专业,也都相当成功,有基金经理,有医生,有律师,有大学教授,并没有流浪的感觉。
......
采采 发表于 2011-2-7 08:07
谢谢采采的发言。你说的对,每个人接触的圈子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很难做到全面的。

有的人可能天生就适合在外国生活和工作。有刀过去的一位大学同班女同学,以前英文水平跟有刀不相上下,但她跟随先生赴美国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名牌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还考出了加州和纽约州两地的律师牌照,后来还取得了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的资格,如今,她在美国开律师事务所已超过10年。去年在上海搞大学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时,我们班的同学纷纷上前祝贺她为华人争了光。很明显,她就属于那种很适应美国社会的人,假设她这些年在中国渡过,我看未必能像在美国那样成功。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09:02

是的,我对西方社会的真实状况确实没什么发言权,谈的只是个人观感,可能是片面的,但是,即使不考虑这一层因素,我还是觉得大多数中国人对人的价值(或者说人才)的评判标准过于功利了。如果不仅中国人如此,西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7 07:23
有刀兄,我绝对同意,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过于功利,并且也是一直很不以为然的.人的价值,不应该只由名和利来衡量的.我所感叹的,是那些学术背景良好,有深厚专业积累的大陆移民,在加拿大为谋生而完全改行,对于他们多年的专业而言,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并不是说,他们如今从事体力工或蓝领工,就是落魄了,被人看不起了. 相信,如果国内的体制好一些,他们中的很多人,未必会选择移民这条路的. 而我接触过的一些这样的人,确实也有表示过这样的态度的. 

周励其人,在其书出版当年就被披露无遗了.不过,陈丹青接受陈燕妮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出国,倒没有说是因为不满国内种种,而是觉得他成名过早,觉得自己当时在国内好象已经到头了,就想出去看一看,就去了美国.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09:23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1-2-7 09:25 编辑
我一般不参与类似话题的讨论,就是因为出国时间长了,看到的人多了,明白圈子不一样,接触的人不一样,对类似话题的反应就不同,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有可能是很片面的。

比如我接触的圈子,出国都早,出国的时候年 ...
采采 发表于 2011-2-7 08:07
采采说得很对,接触的人不同,圈子不同,都难免片面.我自己是99年出国的,已经20多岁,大学毕业后也工作了一段时间.在美国和加拿大十年多,遇到的留学生,访问学者,技术移民,也大都是类似的情况.一般都是出国后经过个人奋斗,安定下来,有一份中产生活.象我们这样留学出来的,毕业后一般都比较安定,访问学者和技术移民就要艰难一些,看的多了,难免有些感叹. 有背景有家底的小留学生和投资移民,接触比较少,接触过的一些,感觉也不大喜欢.说实话,那种一来就买豪宅,入俱乐部,终日无事到处打球的投资移民,那些开名车穿名牌的小留学生,和踏踏实实白手成家的技术移民,是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他们的生活,我们不会羡慕,也不以为然. 

固然,多伦多现在有钱的华人不算少,但以占华人人口的总比率来看,相信,仍然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吧.前一段我刚招待过广州的一家旧邻居,应该说,在广州算是金领阶层,先生是外企总监,太太是外企资深营业代表.房子有好几套.不过,听他们说起来,仍然觉得压力太大,没有安全感,为了孩子,决定正式过来(之前是短登和小住).不过,他们肯定不可能有一过来就买房,入俱乐部的财力,还是准备从头开始,能找到工作最好,不行的话,打体力工,重新上学,都在心理准备之中.我认识的移民中,类似的情况,也不乏其例.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09:44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1-2-7 09:56 编辑

另外闲云举的那个纽约华人孩子的例子也比较片面。我觉得那个孩子的自卑感是她自己的性格使然,和大环境或她的华裔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
采采这话也有点片面了.我提到的这个纽约女生,本身是非常聪明,非常美国化的一个女孩,八岁去美,语言没有任何问题,但作为黄皮肤的华裔,仍然要面对那些比她家庭好的白人同学的歧视.包括纽约市议员刘醇逸,台湾人,小学就来美国了,在回忆文章里仍然提及当年被白人同学欺负的心酸记忆.在美国,虽然确实是有一些比较成功融入主流的华人精英,但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所面对的种族歧视,确实是存在的,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曾遇到过几个从白人为主的南部被"逼"到相对多元化的纽约来的大陆籍医生,学者,听过他们的"控诉",印象很深. 在相对宽松的纽约,也有不少华人,包括我自己,领教过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的.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可以说在美国求学工作都算很顺,但仍然有机会领教过黑人学生对华人学生的蔑视和欺负(嫉妒华人学生成绩好,欺负他们老实不出声),也见识过行内知名的白人教授不经意地蹦出来的一句,"Chinese is everywhere",那种表面的客气友善之下,骨子里对华人的轻视和歧视,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7 11:27

运气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人的性格也很重要,能成功的人,随便在什么环境都能混出名堂来。
-----------------------------------------------------------------------------------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也有些绝对化了.有的时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大气候的因素决定了不同的境遇. 比如我在10楼提到的网友,绝对是学术能力和背景都很强的一个人,如果早些年出国,比如说911之前,美国身份还比较好办的时候,相信他应该能和那个时期的很多中国访美学者一样,找到一份教学或研究的稳定工作,拿到绿卡,安居乐业的.可是他却是前几年才出的国.而美国移民政策这些年是越来越紧了,很难留下,只能办加拿大移民,即使加拿大,技术移民的门槛现在也比以前高多了.而在加拿大,他的专业的就业机会完全不能和美国比,但起码,身份问题是解决了.再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是国内电子专业研究生,同班同学有20多人在加拿大,当初一起办移民的就有好几个,而他为了练习英文口语,晚来了半年,结果,先他半年来的同学,全部一来就直接找到了很好的IT专业工作,如IBM公司,他来的时候正赶上IT业不景气,找不到工作,只能打了几年体力工,后来才进了一家银行做IT,无论是经验还是收入,都无法和先他半年来的同学比了. 可是他当年却是班上的高材生,在国内的工作也很好,就晚了半年来,境遇就是如此不同. 

另外,"成功"的定义,也因人而异.不谦虚地说一句,我留美的时候,算是全A毕业的优等生,有奖学金那种.但是我选择的专业,并不是比较能挣钱的律师,医生,金融投资之类,而是我感兴趣也喜欢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而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收入与上述职业是无法比的,只能说是一般工薪水平,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加拿大,都是如此.可是我很有成就感,因为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在工作中也真的能发挥所学,帮助到很多人,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很多clients的人生道路,有时还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很有意义也很充实.我的同事们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打交道的一些医生,大学教授,乃至律师,好象"社会地位"和收入是比我们高一些,可是我们也没觉得他们就"成功"过我们,而是很平等的合作关系,彼此相处甚好.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7 13:20

本帖最后由 采采 于 2011-2-7 13:24 编辑

21# 闲云

闲云,我说的成功和你说的成功本质上是一个意思。事业上做出成绩,而不是指挣多挣少。

我自己移民入籍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过什么故不故国的。我至亲都在这里,出国的时候上海超过三十层的高楼屈指可数。出国之后也没有回过上海,所以回国对我一点诱惑力都没有。我先生入籍比我晚,但他大学毕业就移居香港,拿的是特区护照,入籍之后还是中国人(香港承认双重国籍),所以也没有伤感。

我父母移民快二十年了,还没有入籍,就是为了回国方便,不用签证。

倒是我家阿姨,广东台山来的。她先生每年都会回去一趟。我说你们这样就不用入籍了吧!入籍之后回去一趟都要签证的,多麻烦!可是她先生说,入籍好,入籍之后就是加拿大人了--台山谁都是华侨。所以一满六十岁可以免试入籍,就换了护照,当了加拿大人了,虽然人家一个英文字都不认识。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2-7 17:26

同班同学有20多人在加拿大,当初一起办移民的就有好几个……
-----------------------------
白人教授不经意地蹦出来的一句,"Chinese is everywhere"……



俺是歪楼滴~~~~
.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2-7 22:50

"Chinese is everywhere"……

这个,连我儿子都说。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2-7 23:09

第一代移民会有“外国人"、"外国籍的中国人"这样的纠结,到下一代、再下一代如果还有这样的纠结,就说明没混好,没”成功“。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8 00:14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1-2-8 00:15 编辑

22# 采采

采采,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都可以理解的.认识的美加籍华人,多数在入籍时,还是比较平常心态的,就象在主贴里引用过的一些网友的回贴,觉得就是个形式而已.而对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中国情结比较重的华人来说,则比较容易有一份难舍故国的惆怅乃至伤感.用我刚上网时遇到的一群同样热爱中国文化的海外华人网友中的一位,风七秋的话来说,"文化是我的魂,我站在一个山峰上,立在海边,我涌起的感觉都能在熟悉的诗词找到那种感觉,这时候,那怕我口袋里只有三毛钱,我还是骄傲的我".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根,是魂,是痴迷一生,深入骨髓的热爱...所以我说,从感情上来说,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以前读杨振宁纪念其父的文章,他当年入美籍,是为了去欧洲学术交流的旅行方便,为此了挣扎了很长时间,而他父亲,临终之时都没有原谅他加入外国籍.又如盛宣怀的孙子,长期居住在日本,但一直穿长衫马褂,象个遗老的样子,因为其父生前教育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香港亚洲电视有个系列<<寻找他乡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集,是一位看去完全是非洲黑人的混血儿,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黑人,父亲生前坚持教他说广东话,要他记住自己的老家是广东顺德某镇某村,他成年后,为了实现父亲临终前"回家寻根"的嘱咐,回到中国(1960年代),经历了文革后,才再次回到非洲.再如辜鸿铭,廖仲凯,陈友仁等海外出生的华裔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也是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8 00:30

"Chinese is everywhere"……

这个,连我儿子都说。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2-7 22:50
唉,没办法啊.我儿子虽然还没说过这话,可是绝对是爱美国多过中国的.前一段和他爸爸一起看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的电影,非常自豪地说,还是我们美国厉害,打败了日本.我之前可是进行了八年抗战,国仇家恨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小子好不容易从"我们美国"改口为"咱们中国"了的...结果"还是美国厉害".不过是出生在美国,就从小以美国人自居,很爱美国,虽然我也一直教育他,你是美国籍,但从血缘来说,中国是你的祖国,但这小子对中国的感情明显要淡得多.跟着我们入加籍时也很高兴,因为他喜欢加拿大.现在他说,自己是美国人也是加拿大人.前一段J20出来,他在电视里看到认为是偷了美国技术的指责,很激动,跑来问我,中国是不是偷了美国的技术?我说没有证据不能用"偷"这末严重的说法,外型相象也可能巧合而已,中国自己也有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的.但是这小子又上youtube去细看了J20和F35的区别,坚持说,这末象,就象是抄袭的,和老美的口气一模一样.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8 00:37

第一代移民会有“外国人"、"外国籍的中国人"这样的纠结,到下一代、再下一代如果还有这样的纠结,就说明没混好,没”成功“。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2-7 23:09
没办法.我本来还希望儿子能受我影响,保有一份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所以给他买了不少中文的儿童读物,教他念古诗词,送他上中文学校.可是看来看去,就没几个在这边出生长大的孩子喜欢学中文的,即使在家里和父母说中文,碰到华裔孩子还是讲英文,毕竟更流利,更容易表达.所以现在也不"强加于人"难为孩子了,中文书不爱看也行,中文学校学的中文有限就有限点吧,能在家里讲中文(这是底线了)就可以了.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8 03:47

说到文化传统,只有叹气。
我读完虎妈战歌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要求孩子们在家里说中文。太艰难了。我家几个凑到一起就说英文,老二还主动请缨要教阿姨和奶奶说英文,省得她老要和她们说中文。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8 03:49

我朋友带了小儿子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小朋友在当地学校上一年级。一个星期功夫,小家伙回家就左一个“我们美国”右一个“我们美国”了。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2-8 09:43

我朋友带了小儿子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小朋友在当地学校上一年级。一个星期功夫,小家伙回家就左一个“我们美国”右一个“我们美国”了。
采采 发表于 2011-2-8 03:49
我的一个同事,带了女儿到美国读学位两年,女儿是幼儿园大班过去,在那里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后,就和父母表示想一直在美国,不想回中国,也不思念自己原来的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8 11:45

是的,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对儿童的一切都很“偏心”,年幼的孩子只要玩得开心,根本不会有大人那种对故乡的文化依恋。对大部分小孩来说,那儿就是天堂。成年人的情况就复杂了,能适应西方生活方式,能在那儿顺利找到工作的,多数会喜欢在那里住,而那些外语水平差,难以在当地挣到钱的,大多还是会觉得中国好。

很多人思乡,只是怀念那个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的地方,或者惦记几个熟人罢了,没那么多民族大义的。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8 12:38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1-2-9 03:05 编辑

32# 心中有刀

有刀兄,其实,很多语言和学历都很好,很适应西方社会的华人,也难免"去国怀乡"之思.当然不是日日都思了,一般是类似中秋,春节这样的特殊日子.的确没有"民族大义"那样凛然,而是一种对故土,对母国文化的一种本能的眷恋.20岁以后才出国的人,一般说来,本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多少都会如此,尤其是一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就更为明显了.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8 12:50

我的一个同事,带了女儿到美国读学位两年,女儿是幼儿园大班过去,在那里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后,就和父母表示想一直在美国,不想回中国,也不思念自己原来的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了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2-8 09:43
我才来时认识的一家朋友,女儿是五岁来加拿大的,现在已经几乎不会说中文了.他们夫妇前几年曾想回流,当时九岁的女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中国没有万圣节.还有一位韩国同事,当初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女儿陪先生来加拿大留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夫妇俩都想回韩国,两个女儿坚决不肯,只得留下,同事在韩国是英语教师,等于没有专业,为了生存,在加拿大重新上学,改行就业.先生是哲学博士,就难一些.好在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总算好起来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9 01:58

32# 心中有刀

有刀兄,其实,很多语言和学历都很好,很适应西方社会的华人,也难免"去国怀乡"之思.当然不是日日都思了,一般是类似中秋,春节这样的特殊日子.的确没有"民族大义"那样凛然,而是一种对故土 ...
闲云 发表于 2011-2-8 12:38
呵呵,惦记年轻时记诵的唐诗宋词,往大里说是叫想念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现实世界里中国从来就缺乏诗情画意),往小里说可能只是偶尔重温一下旧日的兴趣爱好而已,不说明什么的,当然更谈不上民族大义。

我见过许多在海外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华人孩子,他们对中国压根儿没感情,再怎么会读书也不可能学贯中西,其中只有极少数人还愿意跟父母一起到中国旅游一下,仅此而已。从文化归属上讲,他们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9 02:12

我才来时认识的一家朋友,女儿是五岁来加拿大的,现在已经几乎不会说中文了.他们夫妇前几年曾想回流,当时九岁的女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中国没有万圣节.还有一位韩国同事,当初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女儿陪先生来 ...
闲云 发表于 2011-2-8 12:50
看来,闲云的这位朋友跟他的女儿一样,也已经不太像中国人了,那才是关键。因为真正的中国家庭里,大人是不会那样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以我自己为例,怎么可能我家小刀说想住哪儿我就跟他住哪儿呢?我多次告诉儿子,只有当你有能力自立,完全不依靠父母的时候,你才可以自己决定做你想做的事。当你吃用都还靠父母的时候,就必须听父母的话,这是原则。

在我看来,大人养育儿女,目的不应该是指望将来儿女长大了倒过来养自己,但反过来,未成年的儿女也不能让父母围着自己的意志转。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9 03:18

是的,我在楼上也说了,的确没有民族大义那样凛然,还是对母国文化的一种眷恋. 

海外生长的孩子,确实,绝大多数差不多就是地道的外国人了.不过也偶有例外的.在26楼举过几个例子.

我那边位朋友,倒是很有中国心的一个人,海军子弟,人很仗义.虽然来加拿大十年了,还是很关心国内的时事,比如专门开车一个多小时去参加多伦多华人维护奥运火炬的活动.比较纵容孩子倒是的.第一次见他女儿用一口英文和父母说话时,他那一脸苦相,既不甘又无奈的表情,当时看得我直乐.   
作者: 雨冷香魂吊书客    时间: 2011-2-10 21:31

真长见识,嘿嘿,对于我这个农民来说是下一代或者下几代人的事情了~~~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11 01:37

前一段看到说,有人大代表提案,要求承认双重国籍.昨天清谈有位德国网友说,听中国大使馆的朋友说,不仅是提案,已经定案了.如果是真的,总算是做了一件顺应民意的好事.   

ZT葛剑雄:中国应该承认双重国籍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生活版编辑 薛莉
针对近两年中国投资移民热的现象,FT中文网采访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教授。葛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等。

FT中文网:我们在报道这组国籍专题时,发现中国学者当中很少有人研究国籍的。国籍对中国人算是个新概念吗?

葛剑雄:中国在清朝以前不存在国籍的概念。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天朝,其他人都是蛮夷。清朝曾对海外华侨下令,在规定时间内不回来,就不承认他们天朝子民的身份了。辛丑条约后,中国成立外务部,后改为外交部,才开始对外籍人有管理,才有国籍和护照的概念。最初的护照就是盖上玉玺,写上亲命全权大臣之类的,很不规范。而且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才需要,因此是个稀罕物。从清朝开始,中国人觉得外国人惹不起,地方上对外国人的来往是很宽松的。

民国时,中国承认双重国籍和无国籍,因此当时犹太人可以自由来上海。当时中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订了自由来往条约,郭沫若等人坐船就可以去日本,中日是互免签证的。但那个时候,出国的人也很少,护照仍十分稀有。

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出入境也是宽松的。1953年以前,上海到香港可以自由来往。中国解放初也是承认双重国籍的。50年代,中国跟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打交道,这些国家害怕共产党的第五纵队,中国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宣布废除双重国籍,一直延续至今。留在中国的外国人,原来出入中国境十分自由。后来就需要签证了。

FT中文网: 国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葛剑雄:国籍首先是法律内容,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你入了美国籍,就有被征兵的义务。只有出生在美国,才享有竞选参议员的权利,只有拥有国籍,才被允许进入某些尖端实验室。

FT中文网: 那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承认双重国籍呢?这些人到底忠于哪个国家呢?

葛剑雄:双重国籍的人同时享有几个国家的权利,也要尽几个国家的义务。其实国家给一个人双重国籍时,已经把利益计算进去了。给一个人国籍,除了个别是出于政治考虑和人道主义之外,大部分国家考虑的是利益。比如一些尖端人才,属于各国争相抢夺的资源。至于双重国籍的人到底忠于哪个国家,那是国家自己要解决的事,要提供怎样的福利,把这些双重国籍的人争取到自己这边来。健全的国家不会允许每个人都有双重国籍的,而只会把这种可能留给那些对国家有重大利益的人。

但政府高官不可以有双重国籍,因为涉及到对国家和纳税人忠诚度的问题。比如台湾,台湾目前继续承认双重国籍,但规定公务员一定等级以上的人必须是单一中国籍。李远哲要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就必须放弃美国籍;比如台湾立委李庆安,被发现拥有美国籍后辞职。不仅国籍,连绿卡也不能拿。马英九曾被揭发有美国绿卡,后来查证,他曾经拿过,后来放弃了。但中国大陆对于这点还没有法律规定。比如宗庆厚,当了人大代表后,才发现他有美国绿卡。

FT中文网: 这两年中国富裕阶层选择投资移民的迅速增多,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这个规律是永远不变的。这里的高处不止是钱多,还包括安全感,环境好,有政府保护等。投资移民归根到底是国家与个人的一种利益交换。对于接受移民的国家来说,我给了你国民身份,就一定会在你身上赚回来。不同的投资移民,待遇是不同的。一个健全的国家,总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大多数投资移民是有条件的,有的国家给出的移民区域十分荒僻,有的就是要完成企业的雇佣人数,达不到的话,前面的投入就作废。国民福利也是有规定的,什么性质的绿卡才能享受到什么福利,这些细则可能有些想办投资移民的中国人没有注意到。

还有些人对中国缺乏信心,想通过移民为自己留条后路。贪官怕将来被法律追究;中产阶级对中国的稳定和社会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没有信心;有些人是为了出入方便。很多演艺圈人士成为香港身份,就是图个出入方便,因为香港身份在130多个国家地区免签证。其实对他们来说,出入境方便是个基本的工作生活便利。而香港也想利用这些演艺名人的加入,提升自己城市形象。个人总要千方百计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公民谋利。

FT中文网:现在很多投资移民的人只想换个身份,并不真正离开中国。他们觉得换了身份后,就可以享受别的国家的政府保护。您觉得他们的想法能实现吗?

葛剑雄:投资移民归根到底是一种消费,只不过是消费在国民身份上。一旦你拥有这个国民身份,就能享受到这个国家规定的国民待遇。比如**的时候,美国派了几架飞机,凡是美国人就可以撤退。上海在拆迁事故中有个扔燃烧瓶的是澳大利亚籍。按照中澳之间的协定,中国抓了她后,马上要通知对方所在国的领事馆,所以她整个过程受到澳大利亚领馆的保护,拘留结束后就被政府接走了。美国不仅保护国民,还保护持绿卡的人。

外籍人士在中国也享受一些特殊政策。我们的博士招生,对外国人包括港台人士有特殊政策,不需要经过中国的统一考试,而是由博导直接把关即可,这是因为考虑到外籍学生的语言能力问题,希望吸引他们来留学。我有个学生就是加拿大籍的上海人。这样也导致了漏洞的产生,有些人变成外籍后,就享受这种便利。

FT中文网:有些中国父母在境外生的孩子,入了别国籍,但回国后又给孩子报上了中国户口。这些孩子是不是就是双重国籍了?

葛剑雄:这是执行不规范造成的,法律上来说是犯罪行为,因为中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对自己的双重国籍选择了保密,不被查出来时是不会说的,这是违法的。举个例子,在乘坐国际航班时,一般会让你申报国籍,你是隐瞒还是照实填?二是基层执法人员执法不严,对婴儿报户口没有问有没有外国籍之类的问题。这种行为,其实是为了贪小便宜作违法的事。

FT中文网:有些已入了外籍的中国人,现在回到中国央企任高管,却发现因为没有中国籍,享受不了其它中国高管的福利。但他们认为想放弃外籍再重入中国籍又很难,是这样的吗?

葛剑雄:不可能。按照中国法律程序,只要他真正愿意放弃外籍,重入中国籍,一定是可以的。但他们大多不愿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外国籍。

我觉得中国该承认双重国籍。我是提出对等原则。比如:美国承认双重国籍,我们对美国也承认;印尼不承认双重国籍,那我们对他们也不承认。现在的问题是,已经入了外国籍的高级人才,很难吸引他们回来。尽管我们有一些特殊政策,安家费啊,解决子女教育啊等等,但没有国民待遇,还是十分不方便。大量的人是想保留外国籍。不承认双重国籍对国家是不利的。有些人才吸引不到,或吸引的成本很高。他们为什么舍不得放弃那边的国籍?因为对搞科技的来说,美国有些尖端实验室是不会收非美国籍的人的。钱学森是入了美国籍,并且进入了军队,才进入美国的核心,否则不会有机会研究导弹。现在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承认双重国籍,大部分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中国现在固守50年的观念,是愚蠢的。

FT中文网:现在中国不是也对外籍人士发绿卡吗?这是不是对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一种补充?

葛剑雄:这基本上是有名无实的。全上海只有300个绿卡,大部分外籍人士拿的是长期签证。而且中国法律上,是没有“绿卡”的概念的。但解放前,上海有15万侨民,你说哪个更国际化?
作者: 采采    时间: 2011-2-11 05:42

39# 闲云

如果中国承认双重国籍,我就回去办一个。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2-11 06:27

我倒是不怎么赞成双重国籍。按中国人的智力,不出六个月,就会有人会利用它两面卖乖,四处坑人。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11 07:40

我觉得,民族主义色彩较重的国家往往实行单一国籍制,好像采取那种制度可以凸显国家的独立自主。另外,这个问题还跟国际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有关。当国际关系比较温暖的时候,多重国籍的确没啥不好,但在国与国关系紧张,特别是某些国家还比较专制,容易触发国际争端的情况下,允许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会使国民在履行忠诚义务时陷入矛盾,比如中国若和日本发生战争了,兼有日本国籍和中国国籍的人到底效忠哪个国家好呢?说不定,两边都不问青红皂白,把双重国籍者当敌国间谍给关起来了。

如果天下小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跟欧共体成员似的,那我看修改国籍法,允许多重国籍就问题不大了。

依个人的意见,我是主张实行单一国籍制的,只是希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程度能再高些,让中国护照可以在比较多的国家入境时免签证。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1-2-11 08:45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1-2-11 11:19 编辑

想起余秋雨的《华语情结》,大概是说中国人在国外经历几代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因为根在中国,我看到这贴的一些回复,我看经过四三代可能就是貌似黄种人的外国人,文化根基一样不一样也难说。还有到了外国人,进入中国人的论坛是什么样的感情,我问是那种感情,不是现实的实质以及对时局的愤世嫉俗。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11 11:04

想起余秋雨的《华语情结》,大概是说中国人在国外经历几代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因为跟在中国,我看到这贴的一些回复,我看经过四三代可能就是貌似黄种人的外国人,文化根基一样不一样也难说。还有到了外国人,进入中国 ...
宇航 发表于 2011-2-11 08:45
哪里需要三四代?只要在外国长大、受教育,第一代还能两边跑,第二代就一定成为香蕉人。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2-11 23:59

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外籍华裔”,而非“外国籍的中国人”。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12 05:15

想起余秋雨的《华语情结》,大概是说中国人在国外经历几代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因为根在中国,我看到这贴的一些回复,我看经过四三代可能就是貌似黄种人的外国人,文化根基一样不一样也难说。还有到了外国人,进入中国 ...
宇航 发表于 2011-2-11 08:45
一般来说,第二代,就基本上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了.包括那些出生在中国,童年出国的第二代.无他,文化大环境使然耳. 

在外国的华人,到中国人的论坛是怎样的感情?海外的中文论坛其实很多.我开始上网就是在海外,所以倒没有什末特别的感触.反而是读书的时候,平时完全是英文的环境,几乎没有说中文的机会,周末去华人超市采购中国食品的时候,听到播放的中文歌曲,尤其是熟悉的粤语老歌,会有点眼睛湿润的感觉...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12 05:20

我倒是不怎么赞成双重国籍。按中国人的智力,不出六个月,就会有人会利用它两面卖乖,四处坑人。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2-11 06:27
克明兄说得有道理.不过,估计这样的人还不会太多...象高瞻夫妇那样的人,毕竟不多.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12 05:23

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外籍华裔”,而非“外国籍的中国人”。
李大兴 发表于 2011-2-11 23:59
好象一般是称"外籍华人","美国华裔","加拿大华裔". "外国籍的中国人"的提法,有份"中国人"的感情在里面吧.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2-12 05:31

我觉得,民族主义色彩较重的国家往往实行单一国籍制,好像采取那种制度可以凸显国家的独立自主。另外,这个问题还跟国际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有关。当国际关系比较温暖的时候,多重国籍的确没啥不好,但在国与国关系紧张,特别是某些国家还比较专制,容易触发国际争端的情况下,允许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会使国民在履行忠诚义务时陷入矛盾,比如中国若和日本发生战争了,兼有日本国籍和中国国籍的人到底效忠哪个国家好呢?说不定,两边都不问青红皂白,把双重国籍者当敌国间谍给关起来了。

如果天下小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跟欧共体成员似的,那我看修改国籍法,允许多重国籍就问题不大了。

依个人的意见,我是主张实行单一国籍制的,只是希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程度能再高些,让中国护照可以在比较多的国家入境时免签证。
----------------
有刀兄说得不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确实也把很多日裔美国人关起来了,就是怕他们替日本充当间谍.后来也感到内疚,做了很多补偿. 而比较友好的国家之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加拿大的华人家庭中,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有美加双重国籍. 我儿子就是. 有欧洲国籍的也不少. 见过主持入籍仪式的大法官,很自豪地说,自己拥有加拿大和祖国奥地利的双重国籍,很爱加拿大也很爱奥地利. 在美国,同时有美国国籍和以色列国籍的犹太人也不少的.美加的台湾人,一般也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国籍.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