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北京公车62026辆
[打印本页]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4-2 18:08
标题:
北京公车62026辆
新京报报道:
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财政局如约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
辆。这在全国也是首次。
信息公开促公车亮家底
政府机关到底有多少公车?去年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叶晓静律师助理曾就北京的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两个问题,向北京市交通部门、财政部门等申请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答复称将于
3
月底公布。
前日,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预算执行栏目里,公布了公务用车数量信息,截至
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
辆。
公车数量依据决算汇总
财政局表示,此次公布的公车数据是根据决算要求初步汇总,尚未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此前申请信息公开的律师助理叶晓静表示,作为推动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人,自己对公开这个结果比较满意,但数据较为模糊,公车型号等没有获得。她表示,自己正考虑下一步的举措,如何推动公车信息公开更加丰富透明。
公开历程
●
2010年12月13
日
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治堵再次引发对公车的关注。
●
2010年12
月下旬
新华社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了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回应”或“无法单方披露”。
●
2010年12月21
日
律师助理叶晓静以普通市民身份,向市公安局、交通委及财政局申请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信息公开。
●
2011年1
月中旬
叶晓静收到回函,财政局回函称
3月会形成2010
年公车数据,并表示“届时我局将提供信息”。
●
2011年1月18
日
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表示,将在
3
月份向社会公布公车数量,并有望以后年年公布。
●
2011年3月31
日
三月最后一天,财政局如约公布公车数量,全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车
6.2
万辆。
背景
中央三公经费今年
6月公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
3月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的有关问题。
会议决定,在
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
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对话
“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
申请公车信息公开的市民叶晓静表示将促使信息更详细透明
“如果不公开,是要有理由的,”去年
12月21
日叶晓静提交公车数量信息公开申请后曾这样对记者表示。昨日,获得公开数据后,记者再次对话这个推动了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年轻女孩。
新京报:市财政局昨日公布了北京公车数量,你有何感受?
叶晓静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作为推动者,我感到很自豪。
新京报:申请的过程怎么样?
叶晓静: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态度挺好,他们给我的回复还是
2011年的第1
号,我觉得开了一个好头,至少说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这次行为?
叶晓静:作为法律人,这是行使知情权的正常行为。对于公权力,我们应该警惕它,时时监督。
新京报:你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叶晓静:能够公开当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当时申请了北京的公车数量,还有公车的型号,但这次只公布了数量,有些遗憾。财政局说这项数据是根据部门决算来的,看不到各个部门的公车型号。
新京报:你怎么看
6
万多辆这个数据?
叶晓静:这个信息过于简单,公开后也起不到具体的监督作用。同时,这个数据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车,只是北京街道上跑的公车的一部分。
新京报:那下一步你考虑怎么做?
叶晓静:我正在考虑怎么促使信息公开能够更详细更透明,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
算账
副局官员公车年均要花
15万
昨日,叶青以一名副局级官员的配车为例,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公车开销账。
公车购买费用在
20
万以上。
●一辆车每年折旧费
2万-3
万;
●专职司机费用
3万-4
万;
●保险、车辆维护等费用
2
万左右。
此三项的费用保守估计
8
万。
●油费,每年约
2万-3万公里。保守估计,油费约1.5万-2万元。按照他了解的公车使用惯例,公车办公事1/3;办私事1/3;司机办私事1/3,为此,油费可以乘3,也就是6
万元左右。
加上一些不固定的费用,副厅级官员公车年均花费
15
万元左右。
专家观点
针对北京做法,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疾呼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给予肯定。就公车改革方向,专家给出不同的建议。
北京做法 财政买车均应统计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北京公布的公车数量范围说得比较清楚,作为在全国率先公开公车数量的省份,北京的做法应该高度肯定。
不过可能统计口径尚需完善,从北京公布的数据看,
6
万多辆公车应该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但还有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
同时,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但公车的范围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
叶青认为,凡是公共资金购买的公车都应该纳入。保守估计,在未统计的口径中,应该还有
3万辆公车的数额。
改革建议 设立公车服务中心
叶青建议公车进行改革,实行货币补偿。如以当地的收入为基础,按照级别发交通补助。他表示,改革一辆公车,每年可省
7万到8万元。如果进行改革,全国最保守的估计也可以节约1000
亿元。
同时,公车改革之后,可以设定一个公车服务中心,实行电话预定。每个部门用车几个小时,一个一个预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表示,要彻底实现公车改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消公车。公车改革不仅仅是算经济账本,更重要的是政治账本。
既然普通市民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官员为何就不能效仿?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4-2 18:11
日本东京万名公务员仅10辆公车
广州日报报道:
几乎两个人一辆车 东京却成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 东京都厅官员亲述治堵绝招
○86%的市民乘轨道交通出行
○上下班不堵节假日堵
○市区停车费高得吓人
○1万公务员只有10辆公车
1300∶523,这是东京人口和汽车保有量的对比数。每2~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人、车数都远超我国很多大城市。
8∶17,这是东京市区30年前推行“治堵”前后的平均行车时速对比。30年间城市急剧膨胀,交通却提速了一倍有余。
交通堵塞似乎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城市病”,日本全国每年因堵车要浪费掉38.1亿个小时。
但是和全球正在跑步进入“拥堵时代”的新兴大都市相比,已在治堵之路上摸索了30年并被称为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之一的东京,早已拥有一系列治堵的“绝招”。其经验与得失,值得纷纷开始着手治堵的中国城市借鉴。
“埋头做了30年,一句话没法说清楚。”在东京都厅的治安对策本部,专门负责治堵对策研究的专家汤川雅史接受了本报特派记者的独家专访如是说。治堵,俨然是东京都厅一场最漫长、最复杂的跋涉。
东京千头万绪的治堵工作,到底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移居日本已10多年的严肃,对所住的中野区的楼价分外敏感,“这里真的是寸土寸金。”她说。
在日本,影响房价的第一因素并非房子是否处于商业中心,而是看其与轨道交通站的距离。
这个距离,精确到“徒步”需要的分钟数——记者在中野区的房地产中介橱窗看到,几乎每套房子的租售广告都以这个数字作为醒目的卖点,“徒步”到车站的时间差一分钟,房租房价差很多。
“放”策:
融民资建轨道,直至饱和
中野站是东京的地铁大站——JR有轨电车贯通东西的两条中央线都经过这里,还有多条地铁通过。
在东京,无论是路面还是地下,轨道交通都是公共交通系统的“老大”。其中,通称JR线的有轨电车在路面跑,是东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与JR线互为补充的东京地铁,则深埋地下成网状延展,遍及东京的23区,并与市郊电车相连。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已能抵达东京的任何一个角落,基本饱和了,要新建也基本上找不到地方了。” 在汤川雅史看来,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的日本轨道交通,是今日东京交通系统最关键的基础。
“为了实现预期的修建规模,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发行债券向民间融资,并把轨道交通推向民营。”他透露,目前在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中,90%属于民营。
目前,东京都内的主要地铁和轻轨线路总长320多公里;13条地铁路线,共设车站285个;JR东日本“中央线”和“山手线”绕城中心一周;这些主要线路之间,还穿插着15条私营地铁路线,合力形成了一个几乎涵盖整个东京的轨道交通网络。
多达30多条的轨道交通线,在整个东京编织了一张无孔不入的轨道交通网,到达一个目的地往往要换乘数次。轨道如此密集,不仅外国人,就连一些东京人也会迷路。
与轨道的密集程度相对的是换乘的极为便利——轨道交通站内指示牌随处可见,交叉站点的换乘步行时间平均不超过5分钟,有的更是简单地到站台对面换乘即可。
据统计,目前在东京市民的交通出行总量中,使用轨道交通系统出行的占据86%,远远高于纽约的54%、巴黎的37%和伦敦的35%;小轿车出行占交通总量的11%,另外公交巴士、摩托车及其他各占1%。
“治”策:
不断开辟支线道路
“给力”的轨道交通系统分流了大量的“上班族”,因此东京有个怪现象——上下班高峰期,反而不是路面堵车最严重的时候。“东京每天的堵车高峰期是上午11时至下午6时之间,在这段时间,路上有比较多的出租车、私家车。” 汤川雅史介绍说。
周末和节假日,私家车高拥有量的“威力”得到了集中体现,堵车比平日严重许多。“东京人无论贫富,上班族平日都习惯乘轨道交通出行,因为开私家车一点都不方便,停车也麻烦;但一到节假日,一家老小出游往往选择私家车。”严肃说。
“不过,即使是在堵车最严重的高峰期,东京道路上的车也‘慢而不停’,基本上不会堵死。”实现并确保这一点,正是汤川雅史所在科室研究的最大课题。“从地面道路入手,是我们最主要的对策。”他介绍说。
尽管是国际大都市,但东京的道路普遍不宽,单向双车道已属“宽路”甚至是“主干道”;基本上没有立交桥和高耸的“环线”。因此,东京的道路上红绿灯的密度相当大。
“我们在道路上安装车辆感知器,在每一个有信号灯的地方设置电子看板,驾驶者能看到附近道路的车辆密集程度,从而判断是否改道。”
停车费太贵也带来了一个现象——乱停车。对此,东京都政府下了重拳:从2006年开始,警视厅聘用民间监督员治理乱停车,违章一次罚款1.5万日元。
东京整治乱停车4年多以来成效显著,10条主干道的违章停车现象减少了81.5%,平均一小时的堵车距离缩短了40.5%,平均每5公里的行车所需时间减少了10.8%。
“在东京,造成堵车的主要是私家车,政府提倡公务员不用公务车。”汤川雅史说,东京的政府公车数量极少。“以东京都厅为例,只有都知事这样的级别才可以配车。”(注:日本的都知事相当于中国的市长。)
“绝大部分公务员如果办公需要开车,一般是先坐地铁到单位,再去申请开车办事。公事办完后将车子开回单位,然后再乘地铁回家。”他透露,整个东京都厅有1万多名公务员,但是公务车的数量却仅有10辆左右,因为“很少用到”。
对话汤川雅史:
放弃使用多个“限”招
“治堵30年,很多方法东京都考虑过——提高停车费、收汽油附加税、收环境税、限购等,但最后都一一放弃。没有一个办法是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治堵是大城市的永恒课题,走了30年,我们依然觉得路还很长。”汤川雅史承认,城市“治堵”之所以难,在于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平衡因为治理而带来的综合压力。
回顾30年的治堵之路,汤川雅史强调,东京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疏”而非“限”。
广州日报:由于城市化速度极快,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有些城市通过限制新车上牌的方法来控制汽车拥有量。对于这种方法,您认为如何?
汤川雅史:我听说过。但东京没有对购买车辆作过限制,居民的汽车拥有量很高。从东京的治堵实践来看,“疏”的方法确实比“限”要好很多。我认为与其不让市民买车,还不如提前提醒他路上有多堵,让他不要把车开上路。对于民众来说,“疏”比“限”更容易接受。
其他“限”的方法东京也尝试过,比如提高停车费。但也存在问题,因为东京的停车场大多是民营的,他们是自主的市场主体,政府没有权利要求他们提价。
广州日报:你认为一个城市如果要学习东京“疏”的经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汤川雅史:宣传很重要,尽量让民众成为参与治理的主人翁,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政府则着力提供相应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比如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向孩子灌输交通规则,提倡礼让。即使面对让我们头疼的节假日堵车问题,我们也是提倡各个公司尽量错开休假时间。作为政府,我们观点是:尽量不要下命令,多作规划和提倡。
另一个让汤川雅史和他的同事终日思考的问题是“改路”——“我们每观察到一条容易造成堵塞的道路,就马上想,是否可以在旁边找个地方,弄条支线。”据他透露,目前整个东京已经有330多条改造支线。“实际上,改过的道路并不止这些,也有改过后没能实现岔路分流的,我们就又封回去了。”他笑着说,30年来,东京在不停地扩建道路,这些不断被改造的道路,形成了东京交通系统发达的“毛细血管”。
细节让人不得不慨叹日本人做事的细致,比如:货车在路旁卸货容易造成堵塞,政府就联系路旁的私人停车场,让他们出租场地以供卸货。
“减”策:
市府1万人,公车仅10辆
“来日本这么多年,在电车或地铁里碰到政府官员是很平常的事。”严肃说。“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司,基本上都不可能给员工提供停车位。”汤川雅史说。
东京市区内的停车费用高得吓人——路边白框内的停车费一般一个小时300日元(相当于24元人民币),而且限停一小时,超时就会被贴条,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张1.5万日元的罚单。其他最为常见的自助式按时收费停车场,大致每小时收费600日元~1500日元不等。
假设停车费的均价是每小时800日元,如果一个东京市民每天自驾车上下班,按8小时工作制、每月工作20天计算,他一个月光停车费就得付12.8万日元,而东京市民的月收入也不过20万~30万日元左右。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1-4-3 00:14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咱是车轮上的党,自嚎哇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1-4-3 00:14
[attach]42625[/attach]
作者:
地铁迷
时间:
2011-4-3 01:17
建地铁,普及通勤铁路,那多费钱啊,还不能用这个挣来钱!
还是大力发展小汽车吧,这样能多卖车、多卖油,还能普及公家车,领导们出行也方便,更好的是治理环境还能多捞好多油水!
至于你们底层的臭老百姓嘛,活该!谁让你们不当官的!公交挤不上去,干嘛不打车啊?打不到?干嘛不买车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