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李劼:《金刚经》的无言意蕴 [打印本页]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4-4 17:01     标题: 李劼:《金刚经》的无言意蕴

● 李劼 (进入专栏)   

     
    倘若要例举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提及《金刚经》似乎并不准确。茫茫书海,《金刚经》有如一叶扁舟。但除了《金刚经》之外,又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本书,能够让自己获得那么一种浩瀚的宁静。诵经,是别一种静心。
     
    不求甚解,在读书似乎是蔽障,在诵经却绝对是前提。诵读《金刚经》不需要如何深刻的理解,而只求心境的安宁。诵读之际,物我两忘,浑浑然不知置身何时何地。仿佛幽深的山谷,有鸟儿啁啾;宛如无垠的沙丘,风声鸣响在浩渺的远方;繁星点点的太空,静谧是升华,也是飘落。有人于诵读间闻到一阵清香,固然是欣喜,却不必着意。
     
    书本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有的书把意思全部写在字里行间;有的书,却要读完过后,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意蕴。前一类书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后一类书,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金刚经》是这百分之十之中的百分之零点不知多少个零后面的那个一。严格说来,《金刚经》不能算是书本。书本的定义,通常是以文字表达什么意思;而《金刚经》的意蕴却是在文字之外的。
     
    书本,通常与知识相关联。但《金刚经》绝对不可以用知识这样的概念涵盖。世上众多书籍,大都可以用“读过了”表明已阅;唯有《金刚经》,是无法以“读过了”表示读过了的。《金刚经》也无法用“读懂了”或者“还没读懂”这样的说法来表示阅读程度。真正读懂《金刚经》的人,是永远不会说自己读懂的。说“还没有读懂”的人,没准已经被《金刚经》照亮了。
     
    从《道德经》迈向《金刚经》的那一步,可能会非常的漫长。有如艰难的登山,又如遥遥无际的跋涉。但从《金刚经》再回首《道德经》,恰如登高远眺。秦川历历,芳草萋萋;一派如画美景,尽收眼底。在《金刚经》里的“非法非非法”,在《道德经》是“道可道,非常道。”《金刚经》是宇宙时空里的飞翔,《道德经》是人世间的遐想。两种自由,一样心境。
     
    书本写作,被归入知识的,通常是头脑的思考结果;惟有被视为智慧的,才是心灵的低语。智慧越高,声音越低;涵义越丰富,文字越简洁。罗素需要用一本书来说清楚的意思,在维特根斯坦却只不过是一页纸。罗素勤于思考,维特根斯坦敏于体悟。由此可见,为什么海德格尔会心仪《道德经》。那是学者之于智者的钦佩。
     
    人类的文明历程,无疑是不断进步,如今可谓日新月异。人类在文化的空间里,却是退化的,至今更是日渐枯萎。所以老子会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文化,是以回到童年,获得应有的活力。亦即所谓的文艺复兴。一如人的生命,以能否回到婴儿状态,标记出各自的修为。科技的发达,通常以文化的沦丧做代价。或者说,科技的起飞,总要消耗掉燃料般的文化资源。一如人们之于权力和金钱的崇拜和追逐,通常要付出心灵上的代价。医治枯萎的心灵,最便捷的方法,便是诵读《金刚经》。低低的一声“请抽空诵读《金刚经》”,通常是在下送给朋友的最好礼物。至于携人到草地上诵读《金刚经》,更是一份拳拳的厚礼。
     
    书本,或者说文字,通常会让人远离自然。惟有《金刚经》,可以把人带回自然。读书人的夸张,通常是文字造成的幻觉;惟有《金刚经》,怎么读都不会产生幻觉,更遑论夸张。读书最忌讳的,就是于心灵积下厚厚的灰尘。所以有说,人生识字糊涂始。知识即力量,只是道出了知识这枚硬币的一个面。知识之币的另一面,是心灵的尘垢。读书人诵读《金刚经》,乃是一种心灵上的洒扫庭除。
     
    知识是与头脑相关联的一种人文维度,这是尘世的维度,也是人之为人的维度。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另一种维度,介于人与神之间,或者说介于天、地、人的三维空间,与生命和宇宙相对称的高维时空,之间。古代的思想家,大都是智者。现代的思想家,大都是学者。这不能说是进步,只能说是退化。倘若要从学者走向智者,《金刚经》是最便捷的途径。当然,这需要缘份。所谓缘份,乃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照应。有时可以找到对称性的关联,有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关联。后一种情形,便是荣格意识到并加以研究过的同步共振现象。英文的名称应该是:Psyncholonization。
     
    科学家之中,爱因斯坦是智者型的。相对论的意味,在于突破人的思维所能抵达的维度。这与河图洛书,异曲同工。中国古人没能读懂河图洛书,于是杜撰出了八卦,最后演化成《易经》。现代的文明世界,也没能领略相对论的高维指向,只不过衍伸出核物理,发明核武器。就科技而言,这似乎是一种进化;但在人文的维度上,人类却因此变得空前愚蠢。就好比一个自作聪明的孩童,手舞足蹈地在一颗硕大的炸弹上跳舞。某部电影曾经有过类似的画面,最后是炸弹爆炸,孩子丧生。科技的双面刃意味在于:在不停推动文明的同时,不断丧失人文的高度。科技,不管如何发达,最终都将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在赞美任何一个科技成果的同时,都得小心潜在的诅咒。要不然,老子怎么会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经由《金刚经》抵达的空灵,有如从低维世界走向高维时空的一种通道。佛门中的通俗说法,叫做度人或者度己。大乘度人,小乘度己。度者,易也。易有三解,变易,不易,简易。三者合一,可作度解。从《金刚经》到《易经》,有如缕缕晨曦之于幽幽密林。必须补充的是,《易经》八卦,不是原始森林。初始的图像,乃是河图洛书。那是高维的宇宙方程式,也是上苍之于华夏民族的青睐。可怜这个民族至今没有读懂,什么叫做河图洛书。从河图洛书中生发出《易经》八卦,与从相对论中衍伸出高能物理和核物理,是相同的历史现象:文化被文明化;精神的浩瀚,缩小成欲望的满足。
     
    《金刚经》之于生命修练的奥义,不在于追求什么境界,而在于自由本身的实现。就《金刚经》的本真意蕴而言,是不能讲说的,也不可讲说。讲说《金刚经》,通常会越讲越远,最后会远到不着边际。而听者也会越听越不知所云,最后完全迷失。听人讲说《金刚经》,不如自己没头没脑的大声诵读一遍《金刚经》。恭恭正正的抄写一遍,也不失为一种方式。李叔同抄写的墨迹,可供参照。然而《红楼梦》里提及的王夫人嘱人抄写《金刚经》,却是作者的反讽。作者的愤世嫉俗之心,可察;作者的玩世不恭,不可学。随便拿《金刚经》乱开玩笑,会走火入魔。如此细节,当是《红楼梦》鲜见的败笔。
     
    若硬要讲说《金刚经》,最好什么都别说,但又什么都说了。从第一句的“如是我闻”,到最后那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听完一部《金刚经》,有如看完一场电影。精彩的电影,会让人感觉生活本身太不真实了。《金刚经》的意趣则在于,让人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在转瞬即逝之中。水在流,云在飘,空气在走动。生命,也就因为感悟到了万事皆空,而被骤然激活。由此可见,由色而空,不是由生而死,而是由死而生。空灵,才是生命的真谛。腰缠万贯,权力顶峰,乃是中了剧毒的别一种说法。
     
    倘若有人要问,你到底在这里说什么?回答只能是:抽空诵读一遍《金刚经》去吧。不读不知道,惟有读过才明白。
     
    二0一0年二月八日写于哈德逊河畔
      
  进入 李劼 的专栏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4-4 22:45

李劼兄读懂了《金刚经》没有,还是不清楚啊。
作者: pfpf    时间: 2011-4-7 12:34

1# why2282001

对《金刚经》的神秘化,也许与经书本意背道而驰。
作者: 滔滔孟夏    时间: 2011-4-7 16:29

3# pfpf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4-7 19:48

不可思议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4-7 22:40

我觉得,李劼兄着重在这一句:“诵读《金刚经》不需要如何深刻的理解,而只求心境的安宁。诵读之际,物我两忘,浑浑然不知置身何时何地。”
作者: 李九苗    时间: 2011-4-7 23:15

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人,和金刚经有缘。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4-8 10:05

“由此可见,由色而空,不是由生而死,而是由死而生。空灵,才是生命的真谛。腰缠万贯,权力顶峰,乃是中了剧毒的别一种说法。”

我觉得这个才是李劼要强调的,就是,钱无所谓,权无所谓,色无所谓,生死也无所谓,也就是,看穿一切,断欲绝望,然后,自然也必然地惟有宁静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4-8 11:35

我觉得,李劼兄着重在这一句:“诵读《金刚经》不需要如何深刻的理解,而只求心境的安宁。诵读之际,物我两忘,浑浑然不知置身何时何地。”
李大兴 发表于 2011-4-7 22:40
“诵读时不需要如何深刻的理解,而只求心境的安宁。诵读之际,物我两忘,浑浑然不知置身何时何地。”——呵呵,俺读马列的时候,就是那样的。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4-9 06:15

呵呵,俺读庄子的时候,物我两忘啊。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4-9 13:39

呵呵,俺读庄子的时候,物我两忘啊。
why2282001 发表于 2011-4-9 06:15
俺睡觉的时候。也是物我两忘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