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资本论,发一个贴向大家请教。 资本论在线阅读:http://www2.cddc.vt.edu/marxists/chinese/Marx/capital/index.htm 劳动价值论反思 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 | |
陈林 (一) 劳动价值论是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并在基本上为卡尔·马克思所继承和发展。其在经济思想史上固然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恰因为符合人们某些朴素的直觉,曾经广为流行;并衍生出意识形态的含义,为人所用,以至于今。 劳动价值论试图为“价值”、从而为价格,提供一个“客观”基础。其大致内容如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劳动量又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要求按其内含的价值相交换,商品价格以其价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变化而波动。 关于上述价值定义是否“正确”,引发了无休止的争论。其实在我看来,定义只是设定一个逻辑的起点或基点,究其本身并无所谓正确性的问题,而只在一定的体系中才有意义。我们需要关注的首先应当是这一定义是否可行(易于操作)?对于描述现实经济运行是否必要?是否全面和充分?最后,我们判断其是否可取,而不必从一开始纠缠于正误之分。虽然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但是,一个好的经济学理论首当能够解释世界(作为实证的经济学),然后才谈得上改造世界(成为规范经济学的依据)。 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看似简洁明了,却引申出不少困难。例如,个别劳动时间如何“平均”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问题;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折算”问题(马克思以“通过自发的市场过程完成”一笔带过);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问题(有必要解决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与等量资本追逐等量利润的矛盾);地租(从级差地租直到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当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达到甚或超过工业的水平,又如何按照马克思的方式,以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说明地租?);等等。 正因为难从劳动(量)测度价值(量),马克思又转而以供求一致时的市场价格来标明价值。他写到:“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价值出售。如果有两种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相等的作用,它们就会互相抵消,而不会对外界发生任何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现象,就必须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来解释。”(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11页)“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说明任何事情,就不会对市场价值发挥影响,并且使我们完全无从了解,为什么市场价值正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表现为另外一个货币额。”(同上书 第211 -212页)。马克思认为供求一致时的均衡价格必须借助价值来解释,或者说此时的均衡价格标明价值,从而为令人捉摸不定的所谓价值找到了现实中的代理人。遗憾的是这正如牛顿那样,固执地要为天道有常的星体运行安排一位“第一推动者”抑或上帝。 马克思所隐含的假定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确切地说应该是供求的对比影响价格变动),而供求本身与价格无关,即供求不受价格影响。但是,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标准定义,即是在一系列的价格条件下人们“愿意且能够”提供或购买的数量。不难想见,供给量与需求量都是价格的函数。因此“当供求一致时,价格由何决定?”这一质问不难作答。从数学观点看,若D=f(Q),S=g(Q),当D=S时,Q完全是这一模型内部决定的变量。此时均衡价格得以决定,无须画蛇添足,引入甚么“价值”。 再者,如果反过来以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来标明“价值”,那么不难看到,仅仅需求(由于偏好或收入)的些微变动就足以影响“价值”,试问规定这样一个“价值”范畴究竟其意义何在呢?而若在“实际投入的社会劳动”之外引入“需要投入的社会劳动”(即所谓“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理论上的修补已不自觉地走向了均衡价格论。 不同的商品,其供给函数、需求函数的构造各不相同;换言之,即其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形状位置各不相同(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本身即高度浓缩了大量的经济信息)。故此,所处的均衡点(市场价格、交易数量)也有不同。这就已经很好地解释自行车与小轿车的均衡价格之不同。 总之,所谓“价值”范畴,在理论上可能是多余的,甚至是矛盾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无助于说明价格;而试图反过来以均衡价格标明价值,已有所偏离“价值”的本来定义,又不免有循环论证之嫌。至于所谓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过于含糊其辞,逻辑不清;严格表述应为价格变动是供求差额的函数,即ΔP=Φ(D-S)。马克思还忽视了价格本身调节供求的巨大作用(更没有进一步考虑需求和供给对于价格的弹性),这也是低估市场力量的一个思想根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资金价格(即利息或利率)的决定,马克思却毫不犹豫地归之于供求关系,对于各种非劳动产品包括土地、文物之类价格也照此处理,这又不自觉地靠向了均衡价格论。在他那里,要么就狭隘地将非劳动产品甚至非物质产品排除在分析视野之外,则更难从此出发全面、充分地描述现实经济运行。可见,劳动价值论是无法贯彻到底的,马克思本人也办不到。 (二) 劳动价值论忽视了效用的主观性和需求方面的因素。无论某产品内含多么大的劳动量,或耗费了多么高的成本,如果没有人要,就卖不出去。相反地,即使不含任何劳动量,不费成本的自然资源或任何其他东西,也可以卖上一个价钱甚至是高价钱。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对立面上,人们也曾广泛认为,只要有用的(无论用于生产或消费)就有价值,这是效用价值论的早期思想。古典经济学则认为这里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即效用并不是、也不决定交换价值。 古典经济学常以水为例,其对于人用处极大,没有水喝就会渴死,也就是使用价值或称效用极高,但交换价值却很低;与之相反的是钻石只是一种饰品,其使用价值相对较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这种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适得其反的现象,曾被称为“价值悖论”,并被劳动价值论者用来说明交换价值不能由效用决定,从而自认为已经批倒了效用价值论。 其实,对于“价值悖论”的合理解释,需要引入边际分析,区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水的使用价值高应是指其总效用高,包括头几公升水的极高边际效用(保命水),但在水源充足的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每日消费量数以百千公升计,包括浇灌草地、冲洗汽车等等,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极低。而钻石因为极其稀缺,其边际效用很高,即便低于保命水,至少也要大大高于浇地冲车的水。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决定多用水,乃是用在浇地之类的用途上,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同样低。若在大漠深处,水主要将用于维持生命,则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都很高。由此观之,“价值悖论”可以排除,其根源只在于概念不清。效用价值论经过改进可以安然度过这样一个逻辑困境,并被重新表述如下:在一般情形,影响选择的只是边际单位,故此交换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当然严格地说并非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它值几元钱,而是其边际效用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比的结果。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模型为:TU=U (X,Y);PxX+PyY=M;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易得 Ux/Px=Uy/Py=λ(单位货币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分析工具。一些售价很低的生活必需品,如水、食盐等,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在几何直观上即是曲线较陡),而价格很低,不难看出其所提供的消费者剩余很多或总效用很大。这还可以借助微积分的方法得到定量的结果。 当然效用价值论即便经过改进,仍然失之片面。因其侧重于需求因素,而忽视了供给方面的情况。这种片面性有如劳动价值论侧重于供给因素,而忽视了需求方面的情况。马克思的价值定义所隐含的一个推论是,同一单位的同种商品,其“价值”应当彼此相等。但这远不能解释需求曲线的弯曲形状,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边际效用递减以及稀缺性、机会成本均当视为经济学中的公理性前提)。我们承认效用的主观性,主观效用有其客观背景。主观的东西难道不可以客观存在吗?如果认为这就是“唯心论”,那就大错特错了;对此视而不见倒有不切实际的鸵鸟之嫌。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实物工资、实物福利、实物配给(往往伴以取缔或限制相应的市场)之类的政策,虽使得有关当局劳神费力,却远不如货币工资、收入货币化(当然同时还要开放自由市场以利选择)深得人心。计划经济的本质正是实物经济,其理论的一个致命缺陷也在于此。而若实行种种或明或暗的“双轨制”,其寻租空间更使得腐败横行,正如我们在中国现阶段所经常看到的。 (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德布鲁的经典著作即是冠名以《价值理论》。此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技术和资源(例如完全竞争使得无人能够操纵价格,产权制度保证硬预算约束,生产函数抽象地表示了技术条件,稀缺性和机会成本代表了资源约束);第二个层次是经济理性行为,例如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之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技术和资源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两者分别抽象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第三个层次是供给与需求的交互作用,即均衡过程,均衡价格高度浓缩了经济中诸方面的信息。在德布鲁那里,从未明确定义究竟是效用还是均衡价格代表价值,他关心的是上述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运行问题。在其看来,古典经济学执著于“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大有问题,它不是一个好问题,太过于幼稚和简单了。我则认为,德布鲁虽然立论恢宏,但对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尚未深入清理和击中要害,正如俗话所说“不破不立”,这里还是有不少理论工作需要去做的,本文为之作出了初步的努力。 德布鲁价值理论的最高成就是采用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证明经济中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以更为精密的形式重新表述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促使诸商品和要素各得其所各取所值,从而地尽其利、货畅其流、人尽其才,实现全社会的帕雷托最优。只要保证了必要的前提,即产权、竞争和价格自由伸缩,则均衡是必然的趋势;到那时可以谈得上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正如司马迁写到:“……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招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第1页)。 现实的问题是政府经常扮演一些蹩脚的角色。仅以政府价格管制为例,政府采取限制价格政策将导致短缺和抢购,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却无法根除黑市交易;若采取支持价格又导致过剩,政府将被迫收购其差额部分。正所谓“两面不讨好”,长此以往经济运行只能处于较低水准,并提供了寻租空间必然导致腐败。又假如政府定价旨在符合其可能的“价值”或“均衡价格”--这种说法比较美妙动听--但是,政府限于其理性能力很难做到这一点,就算能做到,那么更无此必要来做(人为规定价格),因为既然市场可以轻松自如地做到又何必越俎代庖呢。这可以引申为计划经济(其不过是政府管制的极端形态)的一个悖论,发人深省。 |
jianmin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这个版块的主题,也超出了主贴设定的主题。比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幸福。这些都不是经济学问题。经济学上讨论的是经济价值,诸如人格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生 ...
秋不愁 发表于 2011-5-5 10: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资格鄙薄任何一种经济学,从有人类以来,没有那种经济学曾给人类带来过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大的灾害,百分之一都没有,他的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团糟。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合作,马克思主义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5-9 12:15
转一个陈年老帖:杨丽娟其实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实在不理解这个近乎疯狂的家庭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我仔细看了一下相关的报道,终于实现了某种理解型同情。这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家庭。他们以无比坚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6 14:43
这么哲学的问题实在无力探讨。我转的文章说明了杨丽娟父女证明了劳动价值论的荒唐。
根据我看桑德尔的《公正》课学到的东西,价值应该包括实用性和道德两部分,而且最终是二者的一个综合平衡。片面强调实用性和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6 15:30
经济学上的价值可以稍微多说点。我比较认同茅于轼说的交换创造价值。
农村里的白薯,如果不拿来交换也就是卖到城里,多半都是拿来喂猪的,如果用价格来衡量的话,大概只有5毛钱一斤,但是如果卖到城里的餐馆,就变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6 16:30
经济学上的价值可以稍微多说点。我比较认同茅于轼说的交换创造价值。
农村里的白薯,如果不拿来交换也就是卖到城里,多半都是拿来喂猪的,如果用价格来衡量的话,大概只有5毛钱一斤,但是如果卖到城里的餐馆,就变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6 16:30
这样的说法似为不确。
《国富论》开篇讲的就是“分工”,用案例来说明,分工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提高了质量,在等量的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斯密的分析有着语境条件,即,所生产的产品非生产者自用,而是意在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2-12-6 23:09
邹峰前辈已经用实例描述了。
至于此类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发生,恕我不一一例举了。
包括你能从小长到大,学习到各种知识,技能或其它文化内容,都是社会交换的结果。这类过程中的交换物不仅仅是钱。
psyzjs 发表于 2012-12-12 17:59
这个还用证明吗?有些画在画家没成名的时候随便拿来送人,不要钱,等成名后,每次拍卖都要翻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白薯能比得了吗?
每次的拍卖,不就是一次交换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2 17:26
拍卖的劳动主要是拍卖师的劳动,和画的增值相比,他获取的报酬是很有限的。一幅画底价一千万,拍卖到了三千万成交,你总不能说是拍卖师的劳动创造了两千万吧。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2 19:10
价值本身就是种知觉,当你在讨论价值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讨论心理;但是心理的东西不能抽象地来描述,因此,在科学的意义上,一般将价值锚定或绑定在一个变量或量数上讨论,例如货币量,再如幸福感,再如花费时 ...
psyzjs 发表于 2012-12-12 19:10
拍卖师只是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主持拍卖而已。物品最后在哪个价位成交,取决于买主的竞价。某件物品的买主越多,想拥有那件物品的愿望越强烈,那物品的商业价值就越高。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13 08:01
我并没有判断说,能说或不能说,我只是问你为什么不能说?我也并没有说拍卖师的劳动创造了多少价值。你一直在强加于我。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么推出来的,是不是有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如果没有,这样深的问题你看就行 ...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3 08:26
我说拍卖师,严格来说是指拍卖行,他们的劳动还包括对拍品进行研究,判断真伪,然后拍照推介,总的来说就是让更多人来参与竞价。他们的收入是拿佣金,拍的价格越高,他们的收入就越高。
这就是李大苗说的"分工"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3 08:27
是我先粗口了,呵呵,我第一个贴子就是批判马克思价值论的,你看清楚了。但是舔马克思我也真的愿意。我看的第一本经济学书就是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二、三本就是张五常的《卖柑者言》,《经济解释》,都 ...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3 08:52
你看了很多遍不等于你看懂,你看懂了不等于你接受,你接受了不等于你完全认同。
你说你舔马克思也真的愿意,但是又很熟悉茅于轼张五常的作品,就好比某男人很熟悉许多性感美女,知道她们的很多生活细节,但是他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3 09:58
我说艺术品拍卖增值的2000万不能说是拍卖师劳动创造的,你只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说是拍卖师创造的?,然后就没了下文,然后就扯开去愤愤不平说中国劳动力怎么不值钱。
拍卖这一件事都想不清楚,还怎么深入,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3 10:57
把国民工资收入加在一起,除上国家的GDP,欧美最高55%,南美洲38%,东南亚28%,中东25%,非洲20%,中国8%,全世界最低。人均工资第一名是德国,30美元/小时,第二名是美国,22美元,泰国2美元,我们是8毛钱/小时,在全世界最后。我们的人均工作时间全世界最长,一年要2200小时,最勤劳的。---郎咸平。
以上数据,我没有考证,应该大致不差,刘植荣也有相关研究。
在这种状况,你自命为自由主义的人,视现实于不顾,一直在强调其它要素创造价值,是想导出什么呢?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3 08:44
这才是楼主要讨论的重点,邹峰没看出来。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是由人口基数和产业链决定的。人口大国,农民又占人口大头,也只能靠低薪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上取得一点竞争力。不然还能怎样?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14 07:49
这才是楼主要讨论的重点,邹峰没看出来。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是由人口基数和产业链决定的。人口大国,农民又占人口大头,也只能靠低薪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上取得一点竞争力。不然还能怎样?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14 07:49
“这个中间当然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是最主要的增值是来自交换。”。这个“最主要”你是怎么得出来的?我已经有数据证明,欧美国家,国民工资占GDP比重超过50%(这仅是工资,还不包括其它由劳动衍生出来的价值),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11:51
好吧,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就是体力劳动。所以我说:“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指马克思的说的劳动。交换,其实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还带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要有人买下来再卖给更需要的人,比如微软开发软件,是先买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12:02
(转贴)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陈志武
说到财富,我们会认为一个国家富不富,关键取决于其自然资源的多少。小时候上学,我们学到中国“地大物博”,并认识到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我们中国是多么富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14 12:07
好吧,你把终于把“交换”也归为劳动的一种了,在“你的定义”里,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力劳动,也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另一种是脑力劳动,也就是交换。那么,人类的所有增加价值中,是否全都是你说的这两种“劳动 ...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4 14:25
那么你到底是什么观点?交换是剥削还是劳动,还是都不是?其实,这样来讨论就是名词之争了,意义不大。
总的来说,带有创新,冒险,资金投入的脑力劳动,其回报一般要大于没有风险,只投入简单体力的劳动。就是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15:05
在这些问题上,我还能有什么观点?最基本的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我前面在34楼已经回答了你:“你上面这些观点如果不过于绝对,其实我们观点就没有差别。比如,“主要”,“根本”。”
可你非要找一个风车,并且还 ...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4 19:18
你看了很多书,你学了很多经济学的东西,懂得很多经济学知识,这些我都不怀疑,但是你会在看到底层的中国人受到的苦难以后,就会去把这些经济学常识放在一边,把理性思维和判断扔到脑后,去听那些左派人士的言论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22:52
如果还是以艺术品拍卖为例,假如某人在10年前买入用10万块买入某画家的画,现在这个画家出名了,这幅画初步估值在1000万,他把画委托给拍卖行,结果以3000万价格被人买走。卖画的人支付给拍卖行200万佣金,拿着2800万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5 13:16
你除了反问几句:"为什么不行?""就这么简单?",就是搬一些郎咸平的,或者说我说的都是简单常识不值一提,也没看到你有什么深入的思考。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5 10:25
这个至少靠谱一些,一般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在一个好的市场之中合理配置,这样就最有效率,也即能产生最多财富。
但是,你说,“资本(比劳动)更可以创造财富”,似乎是随口说出来的 ...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15 14:45
劳动力,资本,土地三要素,好像是针对农业生产的传统说法。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服务产业中土地已经几乎不构成要素了,劳动力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小,有了现代金融业,资本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创意和模式创新变得越来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5 18:07
你在88楼转的陈志武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根据费雪(1906),资本是现在和将来收入流的源泉,因此,凡是可能产生未来收入的资源都是资产——其中当然包括人的劳动能力和知识存量,而资本不过是资产的市场现值。至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26 19:58
这样的说法似为不确。
《国富论》开篇讲的就是“分工”,用案例来说明,分工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提高了质量,在等量的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斯密的分析有着语境条件,即,所生产的产品非生产者自用,而是意在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2-12-6 23:09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