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4-28 14:45     标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1-4-28 14:47 编辑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已经进入十年,14-60劳动人口占70%,中国仍属于人口红利高峰,)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1。2亿大学及以上人口)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七、城乡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八、地区分布


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九、人口的流动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结束后,在全国随机抽取了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与现场登记结果比对,这次普查的漏登率为0.12%。


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正在组织力量进行详细汇总和分析,并将陆续予以公布。(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8]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国家统计局网站




全国总人口约为13.39亿人 10年增加7000多万


2011年04月28日10:20国家统计局网站我要评论(15)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4-28 14:49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段话能否推论出,中国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5%-60%?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4-28 14:51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
——————————————————————————————
再说中国人素质低,应该被打脸了,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4-28 15:03

哪位有其它国家人口普查数据的请发一下,找了一个,数据不多。
————————————————————————————————

透视美国人口普查数据


日期:[2011年1月2日]  版次:[GB16]  版名:[地球周刊 网罗]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条

  







    ●斯蒂芬·甘德尔《时代周刊》资深作者

    这次普查,美国人口首次超过3亿。但经济衰退、移民的谨慎和海外对美国印象变坏使得美国人口增长降到1940年以来最低点。

    共和党收到了喜讯。众议院435个席位将依据此次普查结果重新分配,得克萨斯将增加4名议员,佛罗里达增加2名,而这两个州一直是支持共和党的。与此同时,纽约州和俄亥俄州(2008年奥巴马的获胜区)各自减少了2名,这可能会改变选举团的构成,影响到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

    经济正在复苏。那么人口增长放慢对美国的GDP来说是否坏消息?不一定。原因如下:

    很多经济学家,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在担心美国收入增长太慢,而就业人数减少会推高工资水平。此外,人口增速放慢可以使政府支出增长放缓,遏制赤字的爬升。“政府资源不多的时候,新增人口减少可能不是件坏事。”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人口专家肯尼斯·约翰逊说。

    据美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现在美国有3.08745538亿人,较2000年增长了9.7%.然而,1990年到2000年,美国人口激增了13%.此次新增的2700万人口大多来自国内,约翰逊估计其中1700万是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其余1700万是新移民。

    普查结果还显示,美国人口越来越向南部和西部流动。过去10年内华达州人口增长最快,达35%,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紧随其后。如果经济衰退没有对拉斯维加斯、凤凰城等城市造成重大打击,西部和南部人口可能增长更快。密歇根是唯一人口下降的州,减少了0.6%;波多黎各自由邦也出现了居民外流现象,减少了2.2%.

    美国人口变化可能对美国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产生持续影响。过去几年,恐怖主义和经济问题导致人们抵触自由贸易和移民,他们视中国为崛起的威胁,越来越不愿与世界其他地方发生联系。新增人口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口———会使得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更难得到资助。

    普查结果还揭示出一个巨大的文化转变。将近80%的新增人口来自少数族裔家庭,其中西班牙裔最多。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尤甚。约翰逊估计,这10年白人婴儿出生数较前10年更少,这可能是美国史上头一次。因此,当传统的共和党州斩获新增席位时,民主党也看到了希望———少数族裔一般支持民主党。

    网址:http://curiouscapitalist.blogs.time.com/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4-28 15:05

美国公布2005年度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数近三亿

15日,美国人口调查局发布了2005年度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8月15日,美国最新
的人口总数为299479050人。

这次普查数据还显示,美国的少数族裔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美国的50个
州里,有48个州的少数族裔人口比例都有所增加,有4个州白人甚至成为 “少数族裔”
。此外,数据还显示,美国的教育水平在5年内得到大幅提高,在2005年,有27%的美
国成年人拥有学士以上学位。

移民人口比例持续增长

在这个人口普查数据中,除了少数族裔的人口比例增大之外,移民的人口比例也在增长
。在美国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移民政策是一个核心话题,每个政客都在移民问题上
小心翼翼。根据人口调查局的这份数据资料,去年美国有46个州的移民(包括合法的和
非法的)人口比例都有所增加。在2000年,移民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1.1%,而去年
这一比例已经增加到12.4%。

美国人口统计学家威廉·弗雷表示,“近年来大批移民进入美国之后,美国人口多样性
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弗雷还表示,美国很多州都把吸引移民当作“经济成功的标志”
,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移民,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活力。

普查耗资1.7亿美元

这份最新的普查数据是根据对全美6.5万个社区的大约300万个家庭的调查结果做出来的
,总共耗资1.7亿美元。15日公布的普查结果包含了种族、移民、教育、年龄等方面的
数据,关于经济和住房的数据,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这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有其局限性。比如这个普查只调查了居住在家庭中的美国人,但
实际上美国大约有3%的人口长期“离家在外”,他们分布在疗养院、医院、大学宿舍
、军营、监狱等地方,这次普查基本上忽略了这3%人口的详细数据。

此外,去年的两大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该地
区人们流离失所,这也给这次普查带来很多变数。

汉语为调查用语之一

美国人口普查局在普查时共提供6种语言的问卷,除英语外,还有西班牙语、汉语、他
加禄语(菲律宾国语)、越南语和朝鲜语。全国还设立了27000个调查表帮助中心,可
以提供37种语言的帮助。

美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

教育:27%成年人上过大学

与2000年相比,美国各州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从全国来看,25岁以上成年人拥有高
中毕业证书的比例从80%上升到了84%,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成年人的比例由24%增长
到27%。

年龄:全国人口平均36.4岁

美国所有州的人口平均年龄都有所增加。从全国来看,2000年美国人的平均年龄为35.3
岁,而2005年美国人的平均年龄为36.4岁。

西班牙语族裔仍是美国少数族裔中最大的一个群体,而且其人口比例继续增加,在2005
年,西班牙语族裔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5%,而排在第二位的黑人占12.8%。阿肯色州
是西班牙语族裔人口增长最快的州,增幅达到了48%。

族裔:白人在加州成“少数”

在美国,西班牙语族裔是指拥有西班牙语国家血统的人,西班牙语族裔既包括白人,也
包括黑人以及印第安人,在美国的西班牙语族裔大部分都是白人。不过,美国的人口统
计学家都不把这些白人西班牙语族裔算在“白人”人口范畴之内,因此得出了美国白人
人口不断减少的结论。

在夏威夷、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这4个州以及首都华盛顿,白人成为“少
数族裔”。在马里兰、佐治亚和内华达,白人的人口比例在60%以下。从全美来看,白
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7%,而2000年这一数据为70%。在美国,只有西弗吉尼亚和夏威
夷是白人人口有所增加的州。

移民: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

加利福尼亚、纽约、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是移民最多的4个州,但普查数据显示,越来
越多的移民开始离开这4个州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从2000年以来,南卡罗来纳是移民增长最快的州,增幅达到了47%。

南卡罗来纳州的人口统计员麦克法兰表示,该州移民增长较快的原因是这里的经济发展
迅速,需要大量非技术工人,“移民主要在建筑业、食品包装业、服务业等行业工作。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4-28 19:19

(转)按照2000年普查数据0-4岁汉族人口为61081966,少族人口为68978374-61081966=7896408,2000年0-4岁汉、少人口比值应为:7.7354,也就是773.54:100。  而2005年1%抽样调查的数据并不完善,但可以算出6岁以下儿童大概比值,6岁以下汉族人口(仅是1%抽样数据不代表全国总数)为15448088-14478295=969793,6岁以下少数民族人口为1537678-1400060=137618,所以得出2005年0-6岁汉少人口比值为:7.047,也就是704.7:100。
通过以上计算个人认为少数民族新生儿数目的确在增加,基本是7:1的比例,也就是8个幼儿中有7个汉族幼儿有1个少族幼儿。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4-28 20:26

中国加速步入老年社会有点恐怖,但现在如果有17亿以上的人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也是很恐怖的。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5-2 09:52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
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
如果流动人口全部算到城市人口中,则(2,6139+66557)/13,3972,4852=69%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5-2 09:55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1-5-2 09:57 编辑

美国
自1840 年美国城市开始发展,城市人口超过10%,
到197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超过120年。
第一阶段,至192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达到51.2%。
第二阶段,至1940 年,美国成为一个大城市占主导的国家。这时的城市化率达到56.5%。
第三阶段,至1970 年,美国城市的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这一时期城市化率达到了73.6%,
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

日本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城市化发展,一战前的1908年,日本城市化率为18%,1970年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接近100年,其中战后20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翻一番。

第一阶段 明治维新后至二战结束,日本城市化率达到33%
第二阶段 战后黄金十年 即195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56% 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第三阶段 至1970 日本城市化率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


韩国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60年,当时城市化率仅为28%,199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仅30~40年。
第一阶段 1960-1980,韩国城市化率达到57%,20年时间提高一倍
第二阶段 1980-1990,韩国城市化率达到74%,基本完成城市化。

中国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50年城市化率仅7.3%,进过60年发展2010年城市化已基本达到50%(常住人口口径)
第一阶段至1957年,即一五计划完成后 城市化率达到10.9%
第二阶段1957年—1978年,至改革开放前城市化率达到17.9% 因为政治原因,发展波动较大,但还是有所增长.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城市化率接近50%,即每年城市化率增加1%,按此速度计算,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约80年。
以上资料来源网络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5-18 13:35

第六次人口普查所隐含的危机
作者﹕王净文
【2011年05月15日讯】(编者按: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在中国人口政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粮食已呈现出短缺的危机,再多生孩子可能会加重这种危机,另一方面,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也给经济生产力带来阻碍,方方面面都是困难重重。谁造成了这个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呢?现转载《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面面观》一文。)
2011年4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称中国总人口为13亿7,053万6,875人。其中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香港为709万7,600人,澳门55万2,300人。
上次第五次人口普查是2000年。两相比较,十年中增加了0.74亿,相当于新增一个英国的人口,增长率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目前大陆有男性6.86亿,占51.27%;女性6.53亿,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但出生人口的性别比高达118.06。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10人;0至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汉族人口占91.51%,比10年前下降0.08%;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率为4.08%。详情请见图表。
据悉,这次人口普查由于投入多,人们比较重视,公布的漏报率只有0.12%,查出1,300万以前没有上报户口的“超生黑人”。概括地说,统计结果让人们既喜又忧。面对同样的数据,不同观点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新华社在“从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经济社会四大积极变化”中概括出四点:
一、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1990至2000年增加1.3亿,2000至2010年只增加了0.739亿。
二、居民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
三、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2.21亿,比2000年增加1亿。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人口比重2010年比2000年上升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上升9.86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民间人口学家和外国媒体还看到了很多负面作用,有人甚至将老龄化、性别比失衡上升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攸关存亡的高度,急切呼吁停止计划生育国策,否则悔之晚矣,但官方宣称,将继续推进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


中国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国国家统计局)

结构失衡下的人口最好阶段
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15至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达到近10亿的历史顶峰,19至22岁最有活力的人口达到1亿的历史顶峰,20至39岁人口也还有4.3亿。老年扶养比不到12%,总扶养比(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比例)只有34%(历史最低),从人口结构看,目前是中国综合国力最强、负担最轻的时期。

中国人口金字塔预测
不过未来的前景却令人担忧。中国15至64岁总劳动力将在2013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迅速减少。很多人认为,中国即将走日本1990年代经济衰退的人口结构老路,不同的是:日本是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日本目前人均GDP为4万多美元,而中国只有4,000美元。由于19至22岁人口是企业所需的最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是大学年龄人口和参军入伍年龄,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专家指出,2009年中国19至22岁人口数量达到历史顶峰(1亿),然后快速减少,到2019年将只剩下0.58亿,10年下降43%。这将意味着企业因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而大量撤离中国,大学因生源不足而被迫关门,事实上2009年高考报考人数减少40万,2010年减少74万。这对国防和房地产业来说,也意味着好日子快走到尽头了。

人口老年化趋势图(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期)
老年化带来的困境
“中国人口老年化”是这次人口普查给人最强烈的信息。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在1970年代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在1999年跨入了老年门槛。有人说中国的未富先老,有点像一个普遍吃不饱的村庄,村民们却患上高血脂和脂肪肝一样滑稽。针对“未富先老”的说法,官方最近抛出了一个新名词叫“边富边老”,不过,“中国社会正在变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预计2015年后,中国人口将可能出现负增长,届时,60岁或以上年龄人口将超过2亿。


中国年龄分布图(中国国家统计局)

德国《威斯法伦日报》28日说,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社会孩子的数量也正在下降。人口曾是中国前进的武器,廉价劳动力让中国制造充满优势,但现在人口将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道难题,在老龄化之前,中国应增强技术产业,否则中国可能掉入峡谷。”
在世界各地,老龄化都对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结构和消费产业提出新的挑战,对中国而言这个挑战就更加严峻。截至2010年底,官方公布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56亿,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参保人数仅为1.03亿。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目前中国家庭呈现出“四、二、一”的三代家庭模式,抚养系数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这将使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另外,中国养老金支付能力也受到挑战。现行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帐”问题,2000年中国养老金“空帐”为360多亿元,但2005年底“空帐”已经达到8,000亿元。还有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也随着老龄化日趋严峻。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除老龄化外,城市化是人们关注的另一焦点。英国《卫报》说,中国差一点就变成了都市化国家,现在有49.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而1982年中国刚改革开放时这一数字只有20%。马来西亚《星报》说,向来大部分人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城市化的社会占据了主导。BBC指出,目前来自农村的大陆民工数量是10年前的两倍。

中国城乡人口分布图
俄罗斯有媒体戏称中国的城市人口正好达到了“魔鬼数字”(6.66亿)。预计中国城市人口在2030年前将突破10亿,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将达到8个,并且其中两个大城市的人口将超过2,000万。相反,根据去年的人口普查,俄罗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从13个减少至12个。
各国人口:人多了还是少了?
在国家实力的对比中,人口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目前全球有11个国家人口过亿: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对人口多少的认知感受也各有不同。
对于中国此次的人口普查,俄新社对比说,中国人口仍然在增加,而在过去8年间,俄罗斯人口减少了220万人。文章还特别对比了两国各民族的比例变化,称近10年来中国的民族人口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汉族占91.5%,少数民族占8.49%;俄人口普查则表明,俄罗斯中部地区的本地人口正变得越来越少,被北高加索的人口填补。有人甚至称俄罗斯族正在消亡,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变的话,首都莫斯科未来将会变成“北方的格罗兹尼(车臣首府)”或“北方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



中国民族构成(中国国家统计局)
美国2006年人口破3亿,该国主流情绪是乐观的,《纽约时报》当时说:“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力有着共通之处”,但已经不像1967年该国人口突破2亿时那么兴奋。有媒体分析说,美国之所以还能乐观,是因为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只有英国的八分之一。去年欧盟的人口突破5亿,欧盟的情绪是喜忧参半,因为欧盟的人口增长大部分来自外来移民,当地人口增长缓慢。
印度前不久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总人口数已达12.102亿。《印度教徒报》称,在过去20年里,印度人口共增加了3.5亿,而中国仅增加了2.1亿,印度人口到2025年将超过中国。虽然印度从联合国粮食署申请的救援补助很多,但大部分印度人并不把人口多当成负担,相反,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人口红利”总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有力论据”。在他们看来,“人口红利”意味着更多的年轻人口,更多的劳动力,更大的市场。不过也有谨慎的。《印度斯坦时报》刊文说,印度要真正实现“人口红利”,还需要充分地用知识武装、培训及教育国民,然而目前这方面情况不太乐观。
一胎半恶果 男女比例失衡
目前大陆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简单的一胎化政策,而是一胎半。在中国城市,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违者被开除工作,在农村,第一胎是女儿的,允许生第二胎。由于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女儿出嫁后只能靠“生儿养老”,于是人们想方设法作胎儿性别鉴定,是女胎的就做人工流产,只让男孩生出来,于是导致了新生婴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次普查发现,2000年以来新生婴儿男女比例一直维持在118至120(:100)的高水准上,2008年更高达120.6:100,有的地方甚至140:100,远远高于105(±2)的正常值。这样到2020年底前,中国必然会有多达2,400万的年轻单身男性,这些人没可能结婚,也不会有自己的子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总人口性别构成(中国国家统计局)
很多学者指出,控制人口完全不需要采用计划生育这类严厉政策。事实上,由于鼓励晚婚、晚育、少生的政策,大陆生育率已经从1970年的5.5个降到1979年的2.7个。1970年至1990年,其他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生育率下滑速度与中国相仿。台湾就是个很好的对照。台湾从1945年的600万人口,增加到1963年的1,200多万,再到目前的2,300多万,人口翻了几番,但并没有因为没搞计划生育,人们的生活水准就降低了,相反,目前台湾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大陆的十倍以上。台湾用提高全民教育水准的方式,从1965至1985年短短20年内,台湾20至49岁已婚妇女的平均子女数已从4个锐减到2个,如今更降低到1.19。教育和生活水准的提高,自然会对抑制人口起到推动作用。
计划生育是否应继续?
有专家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中国在1996至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35至1.44左右,这与以前官方修订的1.8低了很多。一般情况下,每名妇女只有平均生育2.1个孩子,该国人口总量才能稳定在一定水准。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一名学者推算说,如今中国人口人均年龄是34岁,即使按照生育率1.60%来算,到2050年时半数中国人年龄可能不低于50岁,而且当中国有25%的人口达到60岁或以上,他们的人均收入最多只能达到西方老龄化国家的三分之一。
“美国之音”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拥有高出生率不同,中国人口增长出现了“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净增长),许多发达国家花了长达100年的时间才达到三低标准,而中国是在短短几十年里做到这一点。此前中国官员声称,在过去30年里,如果没有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会有额外4亿的人口增长,不过专家对此说法有质疑。
当时中国宣称独生子女政策只假定30年的期限,如今30年过去了,很多人认为中国需要放宽二胎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过很多家庭表示,中国是否应该放宽独生子女政策,这一辩论的紧迫性远低于如何负担抚养一个孩子的重任。据媒体报导,目前在北京养育一个孩子,累计花费在百万元人民币之上。一位在北京三里屯散步的年轻妈妈告诉路透社记者:“一个就够了。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我都不能确保让我儿子念上好的幼儿园,我的很多朋友甚至不想要孩子。”
有学者比喻说,中国人口在迅速老龄化,好比坐车走下坡路,若继续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相当于给这辆已经在走下坡路的车踩油门”。中国这辆“老人车”会冲向哪里呢?不过也有人相信,中国相对有限的资源只能承受这么多的人口,一旦放开生育,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受拖累。如今两种观点还争执不下。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在中国人口政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粮食已呈现出短缺的危机,再多生孩子可能会加重这种危机,另一方面,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也给经济生产力带来阻碍,方方面面都是困难重重。谁造成了这个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呢?究其根源,是在人口问题上,一步错,导致步步错。
1950年代,运用“人海战术”发动“大跃进”,鼓吹“人多力量大”,鼓动多生,把生十个孩子的母亲定为“英雄妈妈”。到1970年代,中国妇女生育率达到5.81个,比正常情况多生了四亿多人。到了1980年代,为了摆脱人吃不饱饭的困境,又搞了计划生育,的将4,000多万前来投胎的生命消灭在娘胎中。
据说,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前导弹设计师宋健的计算制定的,他推算出2080年前中国人口可能达到40亿。不过官员们不懂的是,人是活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生孩子是跟社会、经济、生活水准以及健康、教育环境等多种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怎么能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推算得了的呢?
但就是出于“战天斗地”的理念,在人口政策上把人口问题变成了无法收拾的难题,中华民族被逼到了困境中,让每个中国人不得不吞食的苦果。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