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潜心经济研究 成巾帼智囊 [打印本页]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1-9-28 12:25     标题: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潜心经济研究 成巾帼智囊

“我想,各国人民都希望自己的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中国面临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时代要求我们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要求我们造就一个高效率、清正廉洁和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政府。”
  这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研究员赵涛博士在自己学术著作《罗斯福新政——积极的反危机政策》一书中的篇末结语,饱含的感情在表达对党和政府期冀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作为政策研究者和中国学人的责任和情怀。
  1951年出生的赵涛酷爱经济学,多次通读过《资本论》,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和吴大琨教授。这位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第一位女秘书长,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长于通过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进行宏观经济全局和趋势的研判,尤其在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工具搭配和时机把握等具体谋划上,见解独到且颇多建树。
  赵涛一次与本刊记者闲谈所透露提起,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的系统论和“两弹一星”的总体设计方法,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不久,她就参加了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用系统论和总体设计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的研讨活动。系统地从全局高度、从总体利益研究和探讨问题,对其后来的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影响深远。
  缘于其工作性质,赵涛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不为外界所知。例如,35岁博士毕业就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研究经济政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麾下首倡“保值储蓄”,为抑制1988年的通胀作出了贡献。对过度偏离商品价值的价格,她提出“用行政手段迫使价格接近商品价值”的调控思路,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指导思想上时有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片面追求高速度,急于求成的情况出现。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前一两年的时间里,赵涛与胡鞍钢、姚增起等博士组成国民经济运行系统分析小组,通过追溯我国经济40年轨迹,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避免大起大落,“持续、稳定、协调”应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核心问题”,作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采纳了专家们的精辟意见,自此确定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牢固树立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说明了赵涛等博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同时,她还是我国股票市场建立的主要倡议者和建言人,参与了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关键讨论;1994年,接受朱镕基副总理交给的任务,准确预测了回归前后的香港股市;1996年5月,在一篇汽车发展分析报告中,以超前意识提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用国产轿车特别是经济型和微型轿车占领国内市场,被汽车业界誉为“中央第一个汽车报告”,此后又提出以轿车业为龙头,实施工业整体升级计划。
  1999~2000年间,赵涛主持了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认为收入差距扩大,虽然符合国际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但我国扩大的速度过快,差距过大,这是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朱镕基总理很快将赵涛的研究报告,批示给九位相关部委领导,为改变分配不公奠定了良好的决策准备基础。
  近年来,通过《瞭望》新闻周刊这个平台,赵涛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政策分析判断,得以公开。比如,从2006年~2010年,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五年解读释惑,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国家宏观政策,一直被外界高度关注。
  事实上,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赵涛是国内为数甚少深入研究“危机经济学”的学者之一。对政府而言,管理宏观经济最大的挑战就是应对经济危机。
  1982年,赵涛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罗斯福新政剖析”,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政府应对作了深入持续的研究。1992年赵涛的学术专著“经济长波论”荣获第二届吴玉章奖世界经济学科一等奖。在“经济长波论”中,她系统分析和概括了两百多年世界经济的长期波动及其中的大小经济危机。此后,正是源于术业专攻,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国内应对通胀,以及90年代后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她的政策建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赵涛就危机应对在《瞭望》新闻周刊多次发表论述和研判。2008年11月,提出稳定股市、楼市和车市、扩大消费;2009年2月,提出加快收入分配和财税等四大领域改革;3月,提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繁荣微观生态;12月,提出经济转型中的大小利益结构须同时调整,需要构建健康的大国发展模式;2010年10月,提出“十二五”期间用结构调整构筑未来20年经济增长新基础尤其是2009年《长远布局宏调政策》一文,被海外媒体广泛引证,用于分析判断中国未来经济政策方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活中的赵涛,生活俭朴、朴实可亲,言行低调,谈话和文字中少有大而空的词汇。具体到工作中,除了她这一代学者理性严谨的时代特征,她特别强调建设性、大局观和前瞻视野。在她看来,这也是自己选择和结缘《瞭望》新闻周刊的原因。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1-9-28 14:37

后危机时期 长远布局宏调对策


赵涛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形势,果断决策,出台、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目前全球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但基础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而我国经济外部环境将有所改善,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五大因素企稳向好
  农业丰收、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今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和早稻分别增产2%和5%以上,全年粮食生产有望获得好收成。通过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有望进一步增长,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初步预计全年可达到15%~16%的增长速度。工业生产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第三季度GDP增长8.9%,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应无悬念。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33.1%,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5.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消费持续较旺,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94亿元,同比增长15.3%。扩大内需政策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在刺激消费政策作用下,汽车、家电产销两旺,住房市场开始走出低迷。
  其中,对工业和消费拉动作用强的汽车产销大幅度增长。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今年三季度国内车市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势头。今年前10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双破千万辆,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6%,其中9月份汽车销售增长77.9%,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新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家电下乡各类产品累计销售2000多万台(件);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由去年同期下降15%转为增长46.6%。
  财政状况和企业盈利好转。财政状况逐步好转,财政收入从5月份起止跌回升,近几个月来增速明显加快。1-10月全国财政累计收入58363.8亿元,同比增加4087.99亿元,增长7.5%。其中,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44.9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515.98亿元,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收窄。亏损企业亏损额从5月份前的增长势头8月份转为大幅度下降。
  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尚未发生通货膨胀现象。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贷款大幅度增加,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29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流通中的现金M0余额为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9%。市场流动性仍然保持在适度宽松的状况。1-10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烟酒和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等价格上涨1.2%~1.3%,其他大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总的来看,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尚未发生通货膨胀现象。但由于市场流动性适度宽松,资产价格和黄金、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出现持续或强劲上涨势头,价格波动明显加大,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然而,只要物价总水平涨幅在3%以下,通货膨胀不会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等制度改革,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等取得一定进展。其中,资本市场创业板启动,在当前形势下对扩内需、保增长有积极意义。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
    主要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外部环境改善,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已出现积极变化,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复苏,欧盟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呈现企稳迹象,日本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好转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还面临着贸易低迷,失业增加等困扰,全面复苏尚待时日。
  从国际金融危机源头国家美国的情况看,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3.5%的增长。美国家庭储蓄率从危机前的接近零回升至接近7%,并可能进一步回升。美国外贸赤字从占GDP超过6%降至不足3%。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放缓,经济好转迹象增多: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机构重新盈利,房地产市场触底,零售额、制造业指数等实体经济数据下行放缓或出现回升。发展绿色经济政策对汽车、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扶持作用。
  但美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贸易双赤字问题未根本改变,过去发展过分倚重金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目前金融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2/3,大量制造业已转移到境外,经济“空心化”严重。目前金融业仍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在危机后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的战略产业不明确。美国失业率高达10.2%,欧元区约9.8%,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风险,黄金价格飙升,将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攀升,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因素。
  虽然针对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已加强了国内金融监管,但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资本的流动、炒作的监管仍然薄弱。近期黄金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大幅度飙升,虽然与经济复苏有所关联,但主要推动力是投机资本的炒作。对于关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隐患。
  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进行结构调整,如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和外贸赤字下降,意味着美国外需减少。欧盟经济对外贸易不平衡有所改善,欧盟二季度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为1.9%,比去年四季度减少0.3%。然而,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它们的贸易不平衡改善意味着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外需减少,势必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需求,使全球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尚难快速回升,加上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致使我国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
  据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数据,1-10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下降1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减少27.2%。虽然10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已收窄到10.7%,月度出口值连续第四个月超千亿美元,但同比下降的总格局尚未扭转,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应继续抓紧时机调整需求结构,继续推进扩大内需。要把扩大内需落实到企业基层,引导企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内需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投资4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农产品卖难问题不容忽视,卖难的农产品涉及广泛,粮食、棉花、油料、果菜等均有卖难现象存在,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若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三是消费增长后劲不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是影响消费后劲的主要因素。广大职工与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大。因对企业监管不力,部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不为员工上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处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国家行列。因此,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工农大众的消费水平十分重要。
  四是资本市场动荡间或大起大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股票市场中大多数股民被套牢,影响扩大消费。
    五是房价继续升高,超出工薪阶层可承受的水平,严重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测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当地企业的产业链条、配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大批职工的就业问题,调整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
  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等基础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增加森林碳汇(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加强草原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十一五”前三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1%,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要落实“十一五”五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在“十一五”后两年,每年要下降近4.5%,实现这一比例任务相当艰巨。
  对汽车社会来临配套建设滞后。随着我国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除了要大力发展环保汽车和替代能源外,汽车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在城市结构、交通管理及住宅质量提高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划配套。但目前大部分的配套发展严重滞后。如果不及早对这些配套进行规划和建设,随着汽车走入更多百姓家庭,汽车在大中城市爆发性增长,首先将会使城市道路拥堵成为交通死结,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居民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活动速度和频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对汽车社会来临带来的新需求的配套滞后,发展下去最终将影响汽车的产销,拖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六策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需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保持需求稳步增长。着力改善民生,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劳动在GDP中所占比重,缩小收入差距。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继续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着力做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的就业工作。
  落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政策,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国家维护劳工权益的政策要求企业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劳工权益。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继续促进资本形成,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办法。
  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在搞好外贸出口的同时,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要破解内外贸管理和经营长期分割的流通领域二元结构,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内外贸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大量价廉物美的外贸产品疏通进入国内市场的流通渠道,积极扩大国内消费,要把扩大内需的方针落实到基层,使生产和销售企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动承担者,切实保持需求增长。
  认真抓好农业生产。民以食为天,农业和粮食生产在任何时候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偏低,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要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丰产保障能力,努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要坚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逐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加强科技服务,努力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加强产需衔接和运行调节,抓好“菜篮子”生产,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务农本领和创业就业能力,拓展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保持“三农”发展的好势头。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继续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抓紧机遇,逆境转型,有效调整结构,发展能够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政策要向新兴战略性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倾斜。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推进重点改革。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各项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抓好涉及企业的收费清理整顿,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进一步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大力推进增收节支。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继续保持流动性适度宽裕,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抓紧“后危机时期”经济布局,增强经济增长后劲。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大危机后,一般会有长达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和增长期,因此,需要抓紧“后危机时期”经济布局,特别要抓紧研究汽车社会来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除加大对环保汽车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外,要在城市结构、交通管理及住宅质量提高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配套规划和建设。要在汽车大批进入百姓家庭的同时,找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路。
  汽车进入家庭使居民对交通管理、住房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未雨绸缪,因势利导,适应汽车进家庭带来的新需求,改革交通管理、城市建设、住房、土地等一系列不相适应的机制和政策,通过对汽车社会的配套建设,开辟我国扩大内需的新空间,增强经济增长后劲,继续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9-28 22:25

本朝官样文章使用最多的字就是这个“要”。

所有的文件文章都是“要”如何如何,头头是道

至于过去的“要”如何如何的事项干得如何?几乎不涉及,实在没有办法了,还可以用这个“要”来“正确认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