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沈阳:温州的困境与中国的出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先生 时间: 2011-10-2 10:01 标题: 沈阳:温州的困境与中国的出路
温州的困境与中国的出路
载9月30日《理财一周报》A14版
2011年9月的温州陷入了1978年以来最痛苦的惊慌与惆怅。网络上流传着的《温州老板跑路清单》显示,短短半年内就有十多位企业老板失踪,而据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跑路的原因是这些企业主欠下了巨额的民间借贷无法偿还,据说涉及金额几千万到十几亿不等。以至于评论界惊叹,“温州模式死了”。
这里曾有一个关于“中国梦”的叙述。梦的主题是,一群勤劳智慧、敢为天下先的农民,走南闯北,劈荆斩浪,终于在浙江东南部一块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土地上,走出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熟悉温州人的观察者知道,温州人一个百谈不厌的主题是哪里有更适合自己的投资。这里的商业信息流通是最快的;其他人好不容易得出的结论。温州人有钱,动辄几个亿,却不那么骄傲,因为今天的穷人可能是明天的亿万富翁,今天的亿万富翁明天可能破产。也不要认为温州人没有文化;这里到处竖立着十字架,象征着他们的基督信仰,也能到处看到庙宇和宗祠,象征着这里的传统习俗。也就是说,这里有资本主义精神,也有这种精神的基础——道德与信仰的追求。也不要认为温州人没有社会;这里到处都有各种抬头的商会和企业家联合会。用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的话,这里的“社会资本”及其“公民美德共同体”能“使民主运转起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温州模式陷入了如此看来无可摆脱的困境?究竟是什么摧毁了这个中国民众自己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所承载的“中国梦”?数字很能表达这一切。《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大陆上榜公司达到61家,只有两家民营企业,新上榜的15家是清一色的国企。可以说,这是中国十年来“国进民退”的见证单。
“国进民退”是 “中国梦”的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温州,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地被“拉闸限电”,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生产经营必需的电力资源,因为电力是国企依靠行政手段垄断的;在温州,企业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维持这里经济发展的是民间的借贷,因为金融也是国有银行垄断的,他们更乐意把钱投放到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那里;在温州,人们再有理想与激情也无法办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学,因为高校资源也是被行政垄断的,因而也是国有的。基于上述因素,在温州,创业者很难用心去发展实业,也没有多少条件发展高科技产业,因而最近几年来温州民间借贷业蓬勃发展。种种现象的形成,固然有温州和温州人自身的不足,然而,核心因素却是结构性的。
也不要说这里的地方政府不想有所作为。近几年来,由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温州经济师协会、温州市企业家协会共同发起组建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成立,由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温州市经济规划院、温州市经济师协会等机构共同成立的温州民间资本研究会,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联合温州大学成立的温州大学民间资本研究院等组织纷纷成立,旨在讨论如何通过政府支持下的抱团,为温州经济的升级再造创造制度基础。
可是,温州的致命困境是结构性的。温州没有马克思·韦伯在《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中理所当然存在的法治主义基础,也没有罗伯特D.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中所说的基本的法治结构和更大的制度保障。这里的道德与价值观追求,在常态条件下能够维持“公民美德”,然而,靠亲情伦理和地缘意识能够维系的东西,也一定因为这些意识的不可靠而失去。一旦资金链断裂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能逃跑的创业者终将消失,美好的游戏没法再来,幸福生活不可能再次被创造。这是温州人靠自己的价值观努力绝然没法改变的铁律。
同样让几代温州人痛心不已的是,作为一个如此富有活力的城市,温州却无法享受基本的自治权。龙港经济强过西部很多地级市,在行政上却长期只是一个镇,因而龙港不可能成为香港,也不可能具备苏州工业园区那样的市政规划,注定永远只能是个农民城市。在中国的行政编制中,温州一直不是一个“较大的市”。作为中国的法律概念,“较大的市”是外国人很难明白的行政概念,指的是除直辖市以外有立法权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特区城市和国务院特批的设区城市。在中国282个地级市中,只有50个“较大的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因而,温州人不可能游离于中国大局面单独建立起能够保障自身优良品质的城市体系。
换而言之,温州缺乏保障温州人心目中的“温州模式”应有的政治社会结构。更明确地说,现实中的“温州模式”,只是所谓“中国模式”的一个倒影。美国法律史学者哈罗德·J·伯尔曼指出,经济发展仰赖于以整体的、明确的的正义体系为基础。这个“正义一元论”的体系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信赖必须以法治正义为基础,基础的基础则是以小共同体为核心的全面自治。这里的小共同体,不仅仅是温州已经具备的市场共同体和各种价值观共同体,还包括地方共同体基于自由精神、平等原则、规则体系而来的完整的独立生活。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同样论证了美国的强大的基础在于伯尔曼所叙述的这个逻辑。
由此来看,温州人所期盼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生活,以及温州人实际上努力营建的“公民美德共同体”,不仅仅是温州人的话题,也是每一个期盼自治与法治的中国人的话题。这个话题还关系到社会稳定。缺乏政府保障并规范的民间借贷迟早都会滋生大规模的黑社会群体。历史上,民间资本的过度投机和缺乏规范而导致社会失范并酿成社会动荡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打算从根子上化解温州经济发展的困境成因,一个居安思危的政府必须考虑到中国硕果仅存的社会活力的失丧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与社会溃散,并在各方面未雨绸缪。
我们的结论是,如当初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时的豪情壮志,中国必须“冲出一条血路来”。以县政建设为核心的行政制度变革、以司法正义为核心的权威再造、以减税和民间金融规范化为核心的经济结构重组,如此等等,凡是人类文明的航船所曾经驶过的“卡夫丁峡谷”,一个都不能回避。毫无意义的回避,必将为此付出不堪忍受的代价。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10-2 10:31
空谈误国。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10-8 05:46 标题: 我眼中的温州人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许多温州企业主和他们的一些二代,也多次去温州出差,大致的印象是:
1、温州人经济嗅觉很灵敏,什么生意赚钱,怎么赚,他们会非常务实地去弄清楚并迅速付诸行动。
2、温州人的经济视线早就投向了温州以外的广阔天地,是世界性的。他们中很多人的二代在外国出生、成长、受教育,思维和价值观与普通中国人迥异。
3、温州人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融资方式。按照现行的银行信贷政策,温州企业很难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所以他们用习惯建立了自己的融资模式,可以很快汇聚大量资金。这种模式不依赖法律、也不体现为繁琐苛严的文本手续,靠的是亲情纽带和江湖信用(或许还在一定程度上与黑社会挂钩),在为企快速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出资人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后者是这种模式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核心原因。
4、抱团挣钱的温州人相互之间往往并无深厚的情谊,分与合的枢纽,是经济利益而不是人情。
5、温州人从前乐于建工厂,近年来因各地房地产价格普涨,把投资兴趣转向了炒卖房产和放高利贷。后者隐含着民间信用的巨大危机。
6、温州人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很多,原因不详。
7、温州人拥有海量的财富,但已散布到全球各地和全国各地,所以,近期发生的个别老板“跑路”、跳楼事件,不会让温州这个地方的经济崩塌。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10-8 10:33
骗子横行的世界。
作者: 沈阳先生 时间: 2011-10-8 13:32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许多温州企业主和他们的一些二代,也多次去温州出差,大致的印象是:
1、温州人经济嗅觉很灵敏,什么生意赚钱,怎么赚,他们会非常务实地去弄清楚并迅速付诸行动。
2、温州人的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10-8 05:46
我在温州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担心温州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10-8 13:43 标题: 沈兄何虑?
我在温州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担心温州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沈阳先生 发表于 2011-10-8 13:32
呵,沈兄,难道温州或温州人有成,你能得利,温州或温州人落败,你会有所损失么?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1-10-8 21:02
呵,沈兄,难道温州或温州人有成,你能得利,温州或温州人落败,你会有所损失么?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10-8 13:43
有刀此问混淆了不同层面的问题,温州人的成败与沈无关。而沈只是做出个人判断而已。做出这般逻辑绑定,有偷换论题之嫌。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10-9 01:56
有刀此问混淆了不同层面的问题,温州人的成败与沈无关。而沈只是做出个人判断而已。做出这般逻辑绑定,有偷换论题之嫌。
psyzjs 发表于 2011-10-8 21:02
沈兄没说我混淆,你倒急了。我那一问根本只涉及一个层面,你看出来什么跟什么被混淆了,说说看。
如果温州人的成败与沈兄无关,依有刀浅见,沈兄便无须担心。就酱紫,OK?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10-9 02:57
温州失火,温家宝救火。
证明温州问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模式的破产!
在中国,所谓改革,就是把计划经济在局部市场化,用的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老套路。
这就决定失败是必然。
温家宝可以救火,可他不能防火。
一直要搞到处处碰的头破血流,然后他们拍拍屁股走路——去他妈的祖国,老子不干了,算是告一段落——又他妈新的辛亥革命了。
作者: 沈阳先生 时间: 2011-10-10 23:10
我是在乎中国的民间经济,也在乎温州的社会环境。温州的出路,我认为值得中国在乎。这篇文章里已经说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10-11 01:39
当外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些温州商人陷入困境甚至彻底破产,只能被看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自然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不能事后用牺牲国家利益或其他经济主体利益的方式去“补救”的,否则就严重背离公平原则了。集资炒房和大规模收放高利贷,是那些温商的自主选择,他们在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圈钱赚钱的时候,也选择了承受出现今天这种局面的风险。现在风险真的来临了,能埋怨谁?
温州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倒闭不得,温商为什么只能大把挣钱而不能亏钱?——这种思路要不得。
作者: aufhebenme 时间: 2011-10-11 08:20
不止温州,浙江不少地方,譬如宁波地区,高炮遍地,很血腥很刺激,也等着温爷爷来救火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0-11 10:03
有三个跑路的老板回来了。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0-11 10:03
有三个跑路的老板回来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