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用生产涵数关系反驳劳动价值论的脑残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正确性 [打印本页]

作者: 张义潮    时间: 2011-10-26 17:04     标题: 用生产涵数关系反驳劳动价值论的脑残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正确性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劳动价值论可不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相对价格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多人对些提出质疑,可问题就出在,它是“商品”上,而不是“产品“上,很多批评马克思的人忽视了这一点,商品是被卖出去了的才是商品。某个行业的总产值,不是产品的数量值,而是“卖出去的所有产品”——商品的总价值!
在生产涵数关系的理论中,多数企业的懂事长或者说经理都不是工业师、技术人员和财务总监,都不可能按工程师或者技术人才知道的技术况态来确定工资。在新古典的理论中,固定成本是一堆机器和厂房,它们在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逐渐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的变动,由此得到一条U型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还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考察长期成本和规模收益的变动,这在实物成本的核算是是对的,但确不是资本主义的实际成本和实际变量。
  如需要多大厂房或者多少工人开工,实物生产上最优这是工程师来确定的。然而企业的实际成本是花多少钱或用多少钱,
  雇员(包括工程师)的工资是预先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俗约的天、周、月来确定,而不是一种技术状况。机器、土地的价格也不是按其磨损程度和缺失程度来确定的,而是按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来确定的。现实中预付工人的工资和原料购进,都是依据契约的事先约定来决定。而社会中货币增发的速度和流通速度也与技术毫不相关。打个比方:夫妻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在产出的供献上,与分割财产是两回事,分割财富分按法律原则平均分配。如果真按边际效用的相对价格理论,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企业无法做出企业的财务预算。
  即便这些假设都成立,金融资本也根本不可能按物质生产效率向各行业供给货币。因为资本家之间存在着马克思所揭示的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为竞争,而不是新古典鼓吹的技术竞争,技术为竞争完全把积累式竞争完全排除。
  积累式竞争导致马克思所说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均衡,马克思正是通过平均利润率,把利润与技术的关系完全排除。对于资本家来,如果他不能有更高的利润率快速扩张,那么他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风险,只要发展某种领域利润率较高,他就出售利润率较低行业的资产,而够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从而改变货币(资本)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达到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均衡,这是一种社会支配秩序的均衡,与优化配置资源无关,它不是新古典的瓦尔拉斯均衡——技术与个人选择的均衡。如你可以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资金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确不可能1秒钟之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更不可能运输到上千里以外。积累式为主竞争在资本主义中普遍存在,如:一两百年前如果有1万英磅绝对是一个中等以上的资本家,而现在只能是出卖自身劳动力的雇员。
因此,价值与技术存在反比关系,是在某个行业的总产值不变的前提下(或者假设各个行业之间的物质生产效率是同比例提高的)。但在统一市场下,某个行业的总产值则不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各行业之间的平均利润率,即是由资本的积累率来决定的。
因此试图建立价值与技术的生产涵数关系,思路上就错了。已经忽视了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也就是忽视了“价值原子”的制约,把商品看成了产品,产品数量等同于其产值。
也就是说,统一自由市场下,行业之间的利润率与技术不存在关系。资本主义形成以来,平均利润率一致下降,是单位劳动力下,资本积累率增加的结果,是社会关系,是制度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利润与真正的物质最大化使用的效率一点关系也没有。很明显,私有产权能促进更能利润增加,但要说其有效率,那只能说更有剥削效率,而不是物质最大化使用的效率。这一点“新制经济学”社会关分析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关系搅拌在一起,可见它就是最纯粹的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学派。
相对价格理论,是试图建立一种,某种要素(包括劳动)与使用价值的相对关系,即生产涵数关系。相对价格理论,只能在单一产品模型的实物核算中成立,而这种实物成本是不是企业的实际成本呢?肯定不是,因为资本主义不是实物经济,而是货币经济。使用价值转化率不是资本主义的实际变量,交换价值(价值)才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变量。因此在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上,劳动价值论是一切相对价格理论的死敌,包括左派中流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相对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也是它的死敌,相对价格理论是一种拜物教理论,把人对人的支配关系的权力,看成是具体财富。
因此,想建立价值与技术的生产涵数关系,已经偏离了劳动价值论学说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在这里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强大而可怕的整体思维。(人大的某些教授也只不过是想搞商品拜物教式的相对价格理论罢了,以便为歪曲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服务。像中央党校的校长,更是乱说 与人争论哪些要素创造价值,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 某种要素 与 使用价值 的相对关系上。而不提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不是物质的有用性?还是支配人劳动的权力?)
人与人社会支配行为(劳动)的涵数关系很简单,小学生也会的数学公式,《资本论》已经给出很多这样的公式,如:平均利润率的公式: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可变资本)]×[[平均利润率]]
可见边际革命以来,乱用数学分析,只不过是提高了经济学的门槛,以便他们更好的为资本主义圆谎。边际效用理论,对于最优配置资源逻辑上是正确的,但生产涵数关系确不是市场经济的实际变量。按需分配劳动力和技术只不过是经济学界的梦想,新古典的理论可能更适合解释计划经济。
至于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问题,马克思到死也没完成其写作,不过马克思的经济手稿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时不一致,这可能是与资本的存量有关。即不变资本与资本存量存在动态变化的比值,这更就进一步的突出了社会关系。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也是快到死时才跳出了斯密的忽悠,但已时没有时间来写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问题了。
试图从生产涵数关系来否,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是脑袋残废的表现。如:假设中国的化纤产量增加了1倍,如果其他行业不增加雇佣劳动,即收入(雇佣劳动或者说有效需求)不增加,那么发生交换时,化纤行业的产值是会不变的。
某些人乱举例,用纯粹的物质生产效率来反驳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解释,他们完全忽视了金融资本不是按物质生产效率来向此行业增加货币供给的。也就是说把价值原子,或者说量的原子制约忽视了!
又如1吨大米交换1台电视,农业的物质生产效率,几乎长期是不变的。假始电视机物质生产效率提高1倍。可实际交换中,则会变成1吨大米交换2台电视。作为电视机生产行业的产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假设农业领域是生产1吨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500元的可变资本相交换,而工业领域就算产量提高1倍,这些产品最终必须交换出去,才能实现交换价值。而社会上只有农民500元的有效需求可与其交换,因此电视领域的产值会不变。
因为金融资本向电视机行业供给的货币量是不会按物质生产效率来供给的,资本之间存在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行业之间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均衡,自然物质生产效率不能影响行业之间的利润率。那些乱举例子通过物质生产效率批评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正好没有考虑供求平衡,根本没有考虑行业之间的货币供给量不是按物质生产效率来确定的,他们把商品当成了产品,根本没有马克思强大的整体思维。

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麦当劳、肯得基在中国那么贵,这些传统行业的物质生效率或者劳动服务,中国与美国的效率是一样的。但是麦当劳、肯得基这些行业,在美国国内市场,这个统一市场的前提下,与美国的高科技行业是存在平均利润率的。也就是麦当劳、肯得基的雇员够买美国本国的高科产品相对中国很便宜。而中国又不能生产这些高科技品,这样很多行业,同样的物质生产效率,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中国几乎需要用8个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去交换美国的1个劳动力的工作时间。
国与国之间,不是统一自由市场,因为劳动力不能在各国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工种、服务的劳动力价格。这样,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GDP(雇佣劳动总和)对比,实际上代表的不是生产能力对比,而是支配劳动力的权力对比。很明显越是开放,那么这种所谓GDP(雇佣劳动总和)代表的国力对比,即权力支配关系的力量对比就越真实。
但封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如某些人推算在平 壤修建一幛摩天大楼需要占其GDP的十分之一,实际上修这样的一幢大楼, 平 壤方面只动援了几千劳动力就能完成。
可见价值代表的是支配劳动的权力,而与具体财富无关。在行业内部,当这个行业总产值不变的情况下,价值与技术存在反比关系,但行业的总产值则不是由技术来决定的,而是由平均利润率来决定,或者说资本的积累率来决定的,认为行业之间利润与技术存在关系则是一个错误,他们忽视了行业之间的货币供给量。
这很自然解释资本主义形成以来利润率为什么总是在下降。如发达国家GDP(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总和)增加放慢,90年代以来美国的IT产业兴起,它的物质效率提高,明显是高于所谓的GDP(雇佣劳动总和)增长的。GDP(雇佣劳动总和)增加在于资本能对外扩张,吞噬交换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如中国的开放,苏联东欧阵营的瓦解都为其提供了,更多可用于交换的劳动。
在劳动力不增加,不能对外扩张的前提下,这样 利润率 实际上与 单位劳动力下的资本积累率 有关,单位资本积累越高行业之间的平均利润率就越低。
作者: 张义潮    时间: 2011-10-26 17:54

本帖最后由 张义潮 于 2011-10-26 18:04 编辑

如:某件出土的文物有高价格,但从单从文物买家那里把一笔价值量转让给文物卖家,对于系统整体来说价值量就增量了么?正如把1块烧饼转到另一个人手中就变成了2个烧瓶了么?

古懂、文物领域的价值量当然能增值,这取决于这个行业吞呼劳务的速度,如果艺术品行业有较高利润率,资本马上就会拥入这个行业,从而就会改变货币与劳动交换的比例。

在这里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来是多么的正确。在这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如他认为水的用处(使用价值)大,但不不值钱,金钢石的使用价值小,但值钱,是因为它消耗了更多的劳动。

但对出土文物来说,那是历史上的死劳动,与现在社会上的劳动与货币的交换没有关系。

在这里“劳动消费”与价值量的关系,是不能超出行业总价值量的制约的,因为货币向不同行业供给的获取的利润率都必须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资本就会拥入那个行业,改变不同行业之间的货币流量。因此马克思引入了行业之间存在平均利润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联立在一起,证明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解决斯密没有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资本家来说,如果他的积累速度不能高于其他资本家,他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风险,正如20年前几万元都能办一个小厂,而现在几万元能做什么。对于资本家来说必须快速快张,这就使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存在平均利润率。

正如房价上涨,什么也会跟着上涨一样,一方面是大量资本拥入房地产,引起其它生产领域的萎缩,另一方面其它生产领域也会涨价与之对抗。

因为不同行业资本在统一市场下必须有一样的利润率(剥削率),不然其它行业的资本家会有失掉资本家的地位的风险。

自然对于多数人而言劳动力价格就变得更贱了,即所谓的物价上涨,实际上是消费者(劳动者)需要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消费品。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