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连载] 王安《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30年记》 [打印本页]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3     标题: 王安《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30年记》

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1_08/31/8822920_0.shtml
作者简介王安:资深财经记者,有“中国大陆财经评论第一健笔”之称。 现任《中国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197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统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煤炭部规划设计院。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保险报》、《财经时报》写字编文,其间夹杂着办杂志、写书、作专栏。其文思想深刻,深入浅出,表达幽默,可读性强。著有《股爷您上坐——大话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老大中国为何步履沉重》、《二十五年》、《刚刚过去的历史》等。

图书简介谁又能否认,中国证券市场是各位股爷创造的历史?同时也不能否认的是,中国证券市场造就了各路股爷。股爷是谁?谁是股爷?是政府、是机构、是资本大鳄、是民间“股神”,也是满腔热忱投身中国证券市场以期有所奉献的各色人物。本书以时间为纵线,以章回体的形式记载了中国证券市场1980-2010年30年的历史。作者描画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来的风风雨雨、进 退退,30年间各色人物的起伏命运, 以及为人知的或不为人知的种种历史细节。作者看似幽默的文字常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读者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的历史画面。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4

第1部分 1980~1989在那没有交易所的日子里
胡颂华是个好老头,普通着呢。2010年夏天在央视镜头前,他言谈舒缓,淡定无欲,衬衫扣子一直扣到下巴。胡颂华说:我不炒股,我没炒过股,我这么大岁数了,脑袋不会用了,炒什么股啊,不炒股,我儿子在那屋里炒股呢,我姑娘她们都炒。就这么个老头,却愣愣闷闷地闹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张“股票”。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5

第一张股票出自抚顺蜀都盖大楼死抠产权(1)

  抚顺胡颂华从不炒股
  胡颂华是个好老头,普通着呢。2010年夏天在央视镜头前,他言谈舒缓,淡定无欲,衬衫扣子一直扣到下巴。胡颂华说:我不炒股,我没炒过股,我这么大岁数了,脑袋不会用了,炒什么股啊,不炒股,我儿子在那屋里炒股呢,我姑娘她们都炒。
  就这么个老头,却愣愣闷闷地闹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张“股票”。
  第一张股票是做甚的?不是高科技,不算大制作,不关高雅低俗,是红砖。秦砖汉瓦,透着悠久,显得实用。今人很难想象,20世纪80年代初,大家都盖房子,却闹得红砖稀缺了。各单位都派车去砖厂拉,天天排队也排不上,当时有抚顺的厂子跑到乌鲁木齐去买砖。抚顺红砖一厂年产量只有800万块,而市场需要量是2300万块。要想扩大生产能力,需资金1800万元,如何筹资?
  胡颂华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办事处的一名信贷员,“我们信贷员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扩大生产,我们银行只能搞流动资金贷款,不许搞固定资产贷款”。烧砖建窑是固定资产,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银行有规矩。在辽宁图书馆,胡颂华看到了一本关于股票的书,介绍外国的股票。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办事处向抚顺市建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报告,要求发180万元股票。这事好啊,有人出钱,扩大生产。1979年10月20日和12月27日,抚顺市政府两次开会研究发行股票,最后决定发行260万元股票。
  当时挺急,股票是报社印刷厂给印的。今天肯定不能这样印了,太容易被仿制了。当然今天也不用印了,都已经电子化了。
  红砖股票不卖给个人,都是大厂买,像抚顺铝厂、抚顺钢厂、石油三厂。哪家买了股票,就可以优先买砖,不用排队,能不积极吗?1980年1月1日红砖股票正式发行,到1月28日股票被200多家企业认购一空,大功告成。砖厂用这钱新起了窑,产量大增。两年后,红砖股票被陆续收回,不付利息。当时外面买砖每块2毛多,在这儿只5分钱,乐还来不及呢。
  细想,这股票哪有收回的?所以,红砖股票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股票,只能算是准股票,或者更接近债券,且是定向发行的债券,甚至像农村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抚顺红砖一厂也没有股份制改革,没有评估、招股、上市等程序,后来股票收回后,红砖一厂还是原来的厂子,体制没变,只是规模大了点。
  因此,“红砖股票”是要打上引号的,不那么标准。这也不能怪胡颂华少见多怪,那时大家都少见多怪。在北京,新建成的首都机场候机大厅里有一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其中出现正面女人裸体。有好心人士特地把她们遮了起来,怕吓着大家。
  令人起疑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股票并不是出自上海黄浦江边,170年前那里就开始被股票熏透了;而从未经历过股票的抚顺,这里的领导竟也贼大胆。或许胡颂华的祖上有在洋行工作的经历?一本关于股票的书就能演绎出股票?无从考证。然而,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里,却能找到股票的足迹。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六大红色区域之一,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创建。1930年10月16日,赣东北苏维埃政府创立赣东特区贸民银行,到1934年9月,先后发行了股票、债券近30万元。在筹建赣东特区贸民银行时,设计的资本金为20万元,大部分是没收土豪、劣绅和富户的资财,其中4万元向根据地人民群众招股。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7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1-11-20 09:27 编辑

股爷天下.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282169.html


股爷您上坐-大话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王安.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822326.html?from=isnom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7

第一张股票出自抚顺蜀都盖大楼死抠产权(2)

  如此,大家可以看到,新中国股票的星星之火,当是来自于革命根据地;而改革开放后证券市场的星星之火,则是“红砖股票”。
  今天胡颂华还有一张“红砖股票”,已经成文物了。这样一个促成“红砖股票”的人,竟然从未炒过股票,但他仍是位爷。就像美国电脑大王王安,如果他活到今天,他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iPad,也会傻傻的,令人欷歔。红砖厂地处采煤区,如今整个砖厂都塌了,沉到地下了。
  这让人想起莫言的一篇小说——一秀才当了土匪,做军师,立下若干规矩。某日,土匪老大的叔叔强奸了一民女,秀才决意要杀匪叔,老大拗不过只好斩。老大那个气呀,照着远去的秀才开枪。迎着夕阳,子弹飘忽忽地从秀才耳边飞过,落在灿烂的田野。秀才不回头,蹲下,折了朵野花,闻,“神马都是浮云”。如此一极品男人怎么个结果?某日擦枪,走火,把自己打死了。
  成都集股盖大楼最怕被平调
  在“红砖股票”发行6个月后,第一家接近股份制性质的企业,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成立,它就是后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蜀都A)的前身。蜀都A现改名为舒卡股份。
  1979年12月,成都市计划建立一个展览大楼,筹备组主任陈良平没钱,于是想到用股票集资,便打报告给成都市领导。1980年年初,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在向市政府递交的《建立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公司是由各集资合股的股份公司。公司资金按入股自愿的原则。公司的资产属于投资的各单位集体所有,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或侵占。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拟建公司展销大楼(即现在的蜀都大厦)。”
  注意,这里所叙述的原则在今天看来当然不是问题,但在30年前,这还真是问题,是大问题。比如,“公司的资产属于投资的各单位集体所有,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或侵占。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应该合乎逻辑吧?但在30年前,首先投资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的,尤其是在城市中心,搞这么个大楼,怎么能允许由非政府的机构操持?其次,就算投资是集体的,怎么政府就不能动了?那个年代,讲究的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赢了是国家的,上缴利税,亏了也是国家的,一个文件就注销了坏账——哪来的自负盈亏?从更高层次来看,地方政府也没有多大自主权,1980年2月1日,国务院才开始策划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方案。
  现在看来,这份报告是相当超前的,一下子就抓住了产权这个关键,一下子就把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整清楚了,不像抚顺红砖一厂,钱进来了,只是个过客,完了事一切照旧。当时大家对股份公司都还不熟悉,因此这份报告和成都市政府的批复,都把股份公司错写成“股分公司”,分家的分。但从中文字面上来理解,这也没错,分家单过,责权分明。
  1980年6月11日,成都市政府下发文件,批准设立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经测算,建设20层展览大楼需要2000万元,因此决定发2000万元股票。
  设计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的股票的人叫王冠武,当年在成都印钞厂工作。王冠武感觉:“这可能和钞票是一个性质的吧?”他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结婚证书,把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的股票设计成比A4纸还大。2010年王冠武已76岁,他笑着说:“当时完全是瞎子摸黑过河,照着奖状的尺寸做的。”
  党报为深宝安登招股广告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7

第一张股票出自抚顺蜀都盖大楼死抠产权(3)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就有了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在计划经济的铁桶阵中,悄悄孕育着股份经济的萌芽。著名的华西村吴仁宝,经常上午接待上级检查,斗私批修学毛选,下午就带着社员干私活,两不耽误。
  因此,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的萌发,肯定要算农村一份。
  广东宝安县是一个小渔村,隔河就是香港,是边防,中国公民去那里要办边防证。多年来国家很少往那里投资,因为怕打仗,打坏了坛坛罐罐。宝安县当地政府不但要时刻防范外敌的侵入,还要阻止咱这边的百姓出逃,政府不断发文号召人民与逃港做斗争,许多老人还记得那些公审逃港人员的大会。1983年5月5日,还发生了歹徒卓长仁劫持中国民航296号航班逃往今韩国的事件。
  可以想象,当时此地的政治气氛多么紧张,经济多么落后。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按照最初的设想,深圳特区的建立,要起到吸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4个窗口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期望深圳特区的超高速发展,最大可能地缩小深圳与香港的经济势差,从而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
  深圳特区建立时,宝安县迁至二线之外,要重建一个县城。当时宝安县年财政收入仅1000万元,这点钱够干什么?成都盖一幢20层的楼还要2000万元呢。宝安县县长李广镇急得不行,怎么办?隔河相望,发行股票在香港是天经地义,深入人心的。宝安县是社会主义,虽然改革开放了,但那个万恶的股份制?谁敢说?谁敢提?
  宝安县就大着胆子提了,深圳市也大着胆子批了,特区就是应该先行一步。1983年7月,宝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组建时名为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后来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简称深宝安。2008年5月,深宝安更名为中国宝安。
  当时宝安联投的章程规定:私人股份可以继承和转让,股东所得股金红利属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私人可以入股,这是个突破。但为了吸引投资,章程还规定:“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分红”。看到这些,大家一定要笑了,股票本来就是一项风险投资,如何保本?怎样退股?当然,后来这些规定都取消了。
  宝安联投第一次共集资130多万元。这是小钱。到了1991年6月25日,深宝安在深交所上市,总股本已达2.25亿元,占当时深交所交易量的43%,占沪深两市交易量的20%。
  宝安联投的设立和发行股票确实大胆,但更大胆的是作为党报的《深圳特区报》,破例为深宝安刊登了招股启事,这是1983年7月25日的事。党报一贯是严肃认真的,一贯是以党中央既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为准则的,怎么会为这样一个被争议的事务服务?
  当时的许多事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在《深圳特区报》刊登宝安联投的招股启事前一个月,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邓小平胆大,不仅允许中国一部分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鼓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与传统的共产主义理论相比,是多么离经叛道。这真是位老爷子。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7:48

金融打破计划体制大一统20年轮回保险业重回原点(1)

  比照计划经济设立四大银行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10月8日,邓小平再次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的、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邓小平前一段话是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金融体系已被破坏殆尽,甚至不如计划经济时期,银行只是财政的大出纳。后一段话是说,中国金融要改革,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虽然当时还没有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巴塞尔协议等名词。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元老,他也是从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但在1979年他就意识到金融不是这样搞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根。老爷子果然了得。
  1966年“文革”开始,1968年刚刚恢复没几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被并入财政部。之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国内业务已在1958年停办,保留下来的部分海外业务也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这还不算完,1969年7月19日,财政部军管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军代表经请示国务院批准,决定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底合署办公,对外只保留中国人民银行的牌子,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有的与当地财政局合并,成立财政金融局,有的并入财政局,作为财政局的一个业务组。
  至此,中国金融真正实现计划体制的大一统:计委定盘子,财政拨钱,银行当出纳。
  改革开放后,1978年1月1日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分开办公。
  1979年3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同年3月,中国银行被指定为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总局。8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与财政部分离,受财政部委托,仍然代理行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11月19日,保险恢复国内业务,重新组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又办理具体商业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的经济实体,这怎么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10项职能。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接了过去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金融经营业务。
  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渐承担起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且战且退,做“裁判员”。
  专业银行体系的恢复和建立,使银行的经营范围明显加大。1979年之前,银行贷款仅限于对工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临时性、季节性的超额流动资金的贷款,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均由财政部门无偿划拨——那时,银行才是拾遗补缺。1981年,国务院决定企业所需资金由银行贷款,即“拨改贷”。从1983年6月起,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由原来的财政、银行两个部门共同管理,改由银行统一管理。在全社会,资金的集中和分配从财政为主,逐步转向由银行为主,据统计,由银行信贷渠道供应的资金占比已从1978年的23.4%上升到1986年的68.4%。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9:12

金融打破计划体制大一统20年轮回保险业重回原点(2)   

  国有四大银行的建立,似乎是市场经济增加竞争主体的使然,其实恰恰相反,与安徽小岗村自下而上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四大银行的建立初衷正是由政府主导,按照计划经济行业管理的思路设立的。四大银行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四大领域分兵把守,业务严格划分,工、农、中、建一一对应。
  在国有专业银行纷纷恢复和建立的同时,1979年10月4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成立,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荣毅仁任中国国家副主席。
  中信成立后最著名的动作是,1980年通过金融租赁方式为河北省涿县塑料厂引进编织机生产线。同年还帮助中国民航与美国汉诺威尔制造租赁公司(ManufactureHanovelLeasingCo.)和劳埃德银行(LloydsBank)合作,从美国租进了第一架波音747SP飞机。1982年1月,中信在日本东京成功发行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为12年,票面利率为8.7%。
  中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信托租赁企业,其后信托公司便在中国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到1982年年底,全国信托机构已达620家。问题是免不了的,主要是抢资金、争地盘,变相开办银行业务。1982年4月,全国开展了一场信托业大整顿。
  股份制银行遍地开花
  除去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中国高层还在试图引进业外资金参与银行改革,增加金融市场主体。这些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不承担政策性任务,是新型股份制银行。
  1986年7月重新组建的交通银行是股份制银行的开端。交通银行的资本金为2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投资10亿元,其余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认购入股。原规定个人股份在资本金总额中的比例不超过10%,但结果没能吸引到个人股份。之后,1987年4月中信实业银行成立。1987年4月8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对外营业,这是在深圳特区6个信用社资金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招股建立的,其中有111个单位股东和7276个个人股东,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占51.3%,集体企业股份占17.1%,个人股份占31.6%。
  之后建立的股份制银行还有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城市银行和农村银行。不幸的是,1998年6月,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和面临支付危机,海南发展银行被行政关闭。
  在股份制银行发展之前,城市信用社也开始起步,1984年9月武汉市汉正街城市信用社组建开业。1985年11月28日,厦门国际银行开业。1986年4月1日,邮政储蓄业务开办。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0 09:12

金融打破计划体制大一统20年轮回保险业重回原点(3)   

  货币市场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的。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1985年票据贴现和国债回购市场建立。
  保险公司利润不再上缴财政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在恢复,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险业是一个独立的金融行业,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
  1979年2月5日至2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分行长会议,关于保险工作在会议纪要中有如下阐述:
  开展保险业务,为国家积累资金,为国家和集体财产提供经济补偿。今后对引进配套设备、补偿贸易的财产等业务,都要办理保险。凡需赔偿外汇的保险业务,其保险费改收外币。保险公司所得的利润,不再上缴财政,留作国家发展保险事业的基金。为了使企业和社队发生意外损失后能及时得到补偿,而又不影响财政支出,要根据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和自愿的原则,通过试点,逐步恢复国内保险。在重要口岸和各省、市、自治区分行所在地,要根据保险业务的发展需要,逐步设立保险分公司。分公司受保险总公司和人民银行分行的双重领导,业务上以保险总公司领导为主。
  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保险作为财政手段和为国家积累资金的作用依然被看重,但已不再忽视保险“为国家和集体财产提供经济补偿”的作用。更为重要的转变是,已经开始把保险作为一个产业看待,保险已不只是工具,它还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需求,因此才有“保险公司所得的利润,不再上缴财政,留作国家发展保险事业的基金”。
  1979年11月19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30人参会。这是恢复保险国内业务后保险业第一次全国大会,许多老保险人激动不已。似乎是为了证实保险的重要,在大会结束的前两天,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海面翻沉,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735万元。石油部部长宋振明被解职,当时主管石油的副总理康世恩被记大过。
  “渤海2号”没有投保。不仅是“渤海2号”,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没有上保险。198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给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中称:“就企业财产保险而言,中央企业参加保险的还不到5%。以四川省为例,保险公司支付赔款7800万中,中央企业所得赔款仅30万元,占0.4%。”
  从1959年年初停办保险国内业务,到1979年恢复,整整20年。1980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国内业务后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年度,这一年的状况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基点。用1980年的数字与1958年停办国内业务前的数字相比,1956年全国保费收入21963万元,1957年为22291万元;1980年为28000万元。由于期间物价涨幅不大,特别是“文革”十年间物价几近冻结,因此这两组数字似可相比,亦似可得出结论:就保费规模而言,经过23年,中国保险业几乎又回到起点。
  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黑色幽默。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6 10:44

就业会上提出了股份制报纸论战拉马克思大旗(1)

  家里有孩子待业叫人糟心
  在中国人眼里,股票曾经是一个魔鬼。茅盾的小说《子夜》把这个魔鬼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中。计划经济可以没有股市,但市场经济必须有,股市的配置资源、发现资本价格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
  新中国股市的重建不是从认识转变后开始的,不是在理论上针锋相对,最后真理战胜了谬误,人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之后开始重建和发展的,股市是被吃饭问题逼出来的。其实,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被饿肚子的滋味逼出来的。
  在农村经济板块松动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到1979年,全国回城的知识青年大约有1700万,再加上320万没有就业的留城青年,总数达
  2000多万,大体相当于当时中国城镇人口的十分之一。家里有老大不小的孩子没工作,这叫家里人多糟心,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解决知青回城的就业问题,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劳动就业座谈会。据说,在这个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提出股份制设想,认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厉以宁后来被称为“厉股份”。
  注意,股份制就是这样为解决家里孩子的饭碗问题而出现的,大家只是把股份制作为一个解决就业的手段提出来,并没有认识到股份制将重新构造中国微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基础。
  当然,那时的股份制是集体经济股份制,只是限制在类似北京大碗茶之类拾遗补缺的合作社里,完全不牵扯到国有经济。但即使这样,也都迎来刀光剑影、漫天口水。
  不劳而获的帽子压死人
  当年没有网络,只能在报纸上论战,但白纸黑字就更显得正式,要求论战者有更大的承受能力。
  1980年9月25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孙广林在刊载于《工人日报》的《怎样看待股份公司的性质》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的股份公司与马克思所论述过的工人合作工厂一样,是一种公有制性质的企业,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筹集资金,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有利于待业人员安排,它是社会主义企业一种可行的模式。
  孙广林拉上马克思做大旗,但马克思时代没有解决待业人员的任务,这是孙广林的一个取巧发明。
  而在同一版上也刊登了邢廷风的文章,他认为:股份公司的私有制性质决定了它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这种私有制的股份公司,对于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实在是弊多利少。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6 10:45

就业会上提出了股份制报纸论战拉马克思大旗(2)

  按资分配?不劳而获?剥削有理?这是共产党人批判资本主义的要害之要害。
  1980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在读者来信专栏中,刊登了呼和浩特机床附件厂程钧的《集股投资大可试行》一文。程钧认为一方面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无处投放,另一方面许多商品的生产由于缺少资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可以集股投资。
  小集体小国企先行一步
  毕竟“文革”已经过去了,这些讨论基本上还是在正常情形下进行着。1980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该规定指出个体经济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对个体经济进行任何歧视、乱加干涉或者采取消极态度,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都是错误的。
  这是什么意思?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在破除阻力,推进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中间,也包括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探索。1983年到1984年,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的重心开始向城市转移,厂长经理松绑,星期日工程师浮现,工资松动,外贸活跃。
  1983年4月24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全国利改税工作会议报告》和《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所谓利改税,就是将国有企业原来给国家上缴利润的办法,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向国家缴纳税金。有趣的是,到2007年,国资委又转过来要求央企上缴分红了。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会议确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的重要步骤。如今整个中国都成了大特区。
  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江苏常州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众多学者第一次公开呼唤建立股份制。会议提出,城市集体企业和国有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的办法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样的改革氛围下,1984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股份制向中心城市进发。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11-26 17:01

非常好,谢谢了,秀艺兄,有看过投融资方面的书吗?有哪些经典的,能否推荐几本?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1-27 10:55

学院派的投资学我看的不多啊。这本也许不错,国外的经典尽量读原文吧,很多翻译质量堪忧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0638/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1-11-28 10:43

学院派的投资学我看的不多啊。这本也许不错,国外的经典尽量读原文吧,很多翻译质量堪忧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0638/
showcraft 发表于 2011-11-27 10:55
谢谢了,不是学院派的,是为工作用的。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