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转帖] 马未都奇文:第七百七十二篇·金正日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韵新编    时间: 2012-1-1 22:19     标题: [转帖] 马未都奇文:第七百七十二篇·金正日

第七百七十二篇·金正日

(2011-12-29 15:28:17)

标签: 金正日朝鲜人民军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联合国杂谈 分类: 2011年  

    昨日全世界的新闻头条都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遗体送别。平壤漫天大雪,成千上万的市民拥堵在道路两旁,金正日之子金正恩手扶灵车缓缓而行,其场面肃穆,感天动地。

一个国家领导人死后能有此殊荣者实不多见,自古至今,爱民如子不仅仅是个口号。我们可以看见每一个朝鲜国民真诚而痛苦的哭泣,这种情感不是西方人和今天的年轻人能够理解的。朝鲜作为东北亚的一个小国,以其不屈服的民族自尊,在西方大国面前保持着一个国家地位与尊严,宁肯受苦,不肯受气,才换来世人甚至敌对国的尊重。当日,联合国降半旗志哀,也表明联合国的态度。

    我们这一代人对朝鲜的了解都在年少时期。鸭绿江为中朝界河,我们的父辈当年刚要解甲归田就又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而雄纠纠地跨过了它。志愿军以几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迫使美军在板门店签字,保持了朝鲜的领土尊严。那以后的金日 成和后来的其长子金正日,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闭关锁国,修内功,强筋骨,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度,仅其阅兵步伐之奇特整齐,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望尘莫及。

    国家的态度某种意义上说是首脑的态度。布什如不好战,美国就不会出兵伊拉克;萨科齐不下令,法国飞机也不会飞在利比亚的上空;朝鲜的国际态度一定与金正日相关,能得以民众的全力支持,仅金正日葬礼即可见一斑。

    同为东亚国家,中国人历来讲究“义”,日本人历来讲究“忠”,朝鲜人历来讲究“孝”,文化传统就是生命,看金正日葬礼,就可知文化的力量,尤其孝道在朝鲜深入人心,已升华为民族凝聚力。
                                                                                       2011.12.29


来源 马未都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dwfb.html?tj=1
作者: 诗韵新编    时间: 2012-1-1 22:19

脑残年年有,今年。。。哦不,去年特别多。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1-1 23:07

他不是这么写,小心金正恩偷了他的观复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1-2 08:53

马未都大脑部分残缺是事实,而且也根本无法医治。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2-1-2 09:12

眼泪无疑是真实的,但俺家狗死了,我也流了真实眼泪。真实眼泪,有时很廉价。
作者: 金枫吟    时间: 2012-1-2 13:42

第七百七十二篇·金正日  ... 诗韵新编 发表于 2012-1-1 22:19
马未都的杂文好笑,但也颇有趣 。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2-1-2 19:44

“宁肯受苦,不肯受气,才换来世人甚至敌对国的尊重……”受苦的是朝鲜人民,统治者不肯受气,人民就得受苦。这么说来,凡是卑躬屈膝的国家元首,都是好元首。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2-1-2 22:37

记得过去在老真名还是在后来的独角兽,谈马未都的节目。我贬义词用得比较多,引发一位网友的大不满。

毕竟是一个玩古董的,把他当作文史专家是预期过高了。也就是一个普通的50后人,50后的人这样想法的真还不少的。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1-2 23:32

马未都这次打眼了。他鉴定古董是行家,鉴定人却是满口胡言。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2-1-3 11:03

这不是眼光问题,而是心光出了岔子。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2-1-3 11:51

善意的理解是,马未都蛮善良蛮单纯的。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2-1-12 09:38

马未都这次打眼了。他鉴定古董是行家,鉴定人却是满口胡言。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1-2 23:32
我是倒过来看的:既然对人的鉴定满口胡言,他对古董的鉴定,能好到哪里去呢?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1-12 11:10

我是倒过来看的:既然对人的鉴定满口胡言,他对古董的鉴定,能好到哪里去呢?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2-1-12 09:38
事实证明有刀倒过来看的逻辑是成立的,马未都欣赏艺术的眼光有时跟白内障差不多,去他的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2-1-12 13:23

事实证明有刀倒过来看的逻辑是成立的,马未都欣赏艺术的眼光有时跟白内障差不多,去他的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
杨林 发表于 2012-1-12 11:10
呵呵,杨林兄说得有趣。

有刀看过几次马未都鉴宝或谈收藏的电视节目,觉得他说来说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相信他于N年前用难以想象的低价购得的某件东西,今天的市场价格已经高得难以想象,而且是必须的。鉴宝过程中,你听到的鉴别依据充满着日日新的气象,永不重复。比如谈到官窑瓷器,今天说某件青花份量不对头,真正的官窑应该有多重;明天说某件粉彩器型不对,真正的官窑只有啥啥形状,诸如此类。问题在于,他说的那个“应该有多重”依据何来?他说的那个“只能有”的形状又依据何来?不知道。几乎所有的鉴宝活动,都是由专家用你未曾听到过的理由和说法去评说你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两年中国的收藏界和拍卖界,与其说是在搞文化传承和艺术交流,毋宁说在搞行业性忽悠和群体性欺诈。钱确实多,但人也确实坏。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1-12 14:00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1-12 14:11 编辑

14# 心中有刀
有刀的眼睛真是雪亮,我有位大拍卖公司的执行董事几年前跟我说过:“终于轮到我们了,开始抢钱吧!”这个行当的默契那是杠杠的,到头来买家肯定是输得咣咣的。我原来准备为某出版社写的小说,名字起的就是《抢钱》。
我说马未都的眼光主要是指他的艺术鉴赏力,他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训练都不足,又好编故事,“文学”素养倒是不差。你看他那么喜欢大的、繁的、蠢的、艳的乾隆官窑,就知道我对他的评价不枉了。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2-1-12 22:14

果不其然,看过几次他在百家讲的节目,印象不太好,原来他的专业也不咋的

文物收藏和保值连体,专家不变成赚家才怪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1-13 00:01

果不其然,看过几次他在百家讲的节目,印象不太好,原来他的专业也不咋的

文物收藏和保值连体,专家不变成赚家才怪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1-12 22:14
老马的专业应该是“政治经济学”,两手抓,两手都挺过硬。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在中国建起那么大的私人博物馆,维持下去的费用每年都是一笔巨款,这是换个艺术家或者鉴定家还真不成,一旦你讲的句句都是实话,民间收藏的热情很快就会被冰水浇灭,大家还赚个屁钱。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2-1-13 14:23

据说主贴不是马未都写的。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