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彭晓芸:韩寒大作《书店》两篇的“文学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2-1-28 01:43     标题: 彭晓芸:韩寒大作《书店》两篇的“文学批评”

以下:红色为韩寒原文中值得注意的,绿色为我的文本解析。蓝色部分是引入一点点访谈录作为佐证。
此文皆为文学批评,仅代表我这样一位具体的读者的个人阅读体验,不表示我对韩寒的文章由什么成分构成的这一物理、化学问题进行判断,我是文科傻妞,无力搞科学实验,只能谈谈读后感。

补记:简短概括读后感:我不认为文章精彩,而是老态龙钟,但在那个时期的某些文学编辑眼里,一个少年人写出如此文章,他们就要赞美和神话了,若匿名评审,且开放年龄段,不特定为中学生作文,让一个职业的文学评论家来评价,那么,我估计就是:热爱看书的中年男性渴望进入文坛又不屑于文坛的心路历程。


书店

  

韩寒(14岁刊登在《少年文艺》(南京)1997年第9期上)

  

  

  步入书店,第一印象是人多,男女老少你挤我我挤你挤出阵阵汗臭,与书香在空气中展开厮杀。由于人多,动作自然要受到约束,人们缩手并足,尽量缩小自己的占地面积.有时来个胖子,因体积大,一站之后便挤占了众多席位,只恨胖子不是违章建筑,乱拆不得,只好将身子挺得笔直,手上又捧着书向上伸,活像德国法西斯行纳粹礼。【注:这么拥挤的书店,在哪里?什么年代,值得考据,韩寒是否热衷逛书店?从书店两文来看,这是一个时常逛书店的人的细致观察,一个人若青少年时期爱书,有逛书店的习惯,成年后很难以改变,但是韩寒自称18岁之后不读书,只看杂志,这种裂变,我称之为基因突变,过吗?周筱赟亲口跟我提过,韩寒是真的不读书,他和韩寒有密切交往,msn聊天,他说从聊天看,韩寒什么左右,自由主义基本概念都不懂,的确是不读书的样子,不是自谦。】这种地方往往是武侠小说群居的地方。武侠小说就是让人欲罢不能。只见人们看得咬牙切齿,然后神情随情节而舒展,竟开心地微笑,但万万没有想到微笑只是地震的前兆,他们开始放纵大笑,笑得满脸的青春痘互相碰撞,险些掉下。

与武打小说一壁之隔的是言情小说,这里被女士们所包围,人密得针插不进,一个个故意弄得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她们扭着屁股抵住书柜,细细端详琼瑶的五十部和三毛的十八集。这种书往往看到第二章便可以清到结局,正符合进化论的观点,这使我们不得不崇拜起欧·亨利来。古典文学柜身处交通要道,却相对安静得不可思议,只有寥寥几个老者驻足,观而不买。四大名著本本精装,价格不菲,而且商人狡猾万分,不将售价印在书底上,而是藏于扉页或是更深处,给你带来一种惊奇。
 实用书一栏与古典文学相映成趣,实用书种类奇多,诸如《雄辩绝技》、《点穴秘功》、《口才大全》等等等等,甚至还有《写信不求人》,开卷后只见密密麻麻的英文信,诸多信中又以情书居多。英语情书的最大好处莫过于信的开头便可以直称“亲爱的某某某”,而且可使对方不得不捧着一本字典字字推敲句句琢磨,有时还一知半解连蒙带猜,尤其英文中的“想念”与“错过”同词,必要时可以作撤退的掩护,结合《雄辩绝技》便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化解困难,取得革命胜利。英文的好处之多不计其数,那些捧着《写信不求人》的人必然心怀鬼胎,企图躲在英语里兴风作浪,鬼鬼祟祟地好比政治犯躲在国外活动。更绝的还在后面,
细阅方才发现“实用”一栏不仅应有尽有,连不应有的也有。还有《男人如何博得女人欢心》,
其实就等于把“怎么调情”说得更加含蓄,就仿佛植物有它的学名一样。买此种书的人往往作贼心虚,付了钱之后就落荒而逃。还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题曰《喂猪窍门》,书一共只有六七十页,光介绍什么叫“猪”就用了六七页,生怕人们喂错了对象。《喂猪窍门》里详细记载了猪的生活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并叮嘱猪窝要优雅,以免限制猪的个性发展,阻碍了猪长膘。
【注:这段我微博分析过了,是一个中年男性的视野,尤其是怎么调情这种词,非性启蒙阶段的14岁少年所惯用的,至于喂猪窍门,如此细节,是不是在一个热爱体育,留着长发,很时髦的少年的关注点中,也可请读者自辨。】
电脑类书籍层出不穷,有《什么叫电脑》一书,写得其妙无比,厚厚一本侃侃而谈,放置在《喂猪窍门》旁边,以便比较。《防骗术》里面包罗万象,想来作者经验丰富,著成此书,以示渊博,道理充分却一本也卖不出去。也有专门研究称谓的,告诉你女人无论老少,
一律“小姐”,佩服自己怎么没想到,“小姐”、“大姐”乱叫。根据此书论点,“老奶奶”应该叫‘少奶奶”。一看作者,原来就是《男人如何博得女人欢心》的作者。“幽默”也算是实用口才纳入实用系列,这类书教你如何幽默,并举例说明,令人看了不但不想笑,却想哭,想必与“幽默”(humor)最初在英语里解释为“体液”十分切意,眼泪鼻涕当算体液,流眼泪便是流“幽默”。
惜别了实用栏,来到“中国文学”的前面。这里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作者的书混在一
起,有的看过自传之后才发现“自传”的作者一生只出过一本书,而那本书便是自传,顿时
后悔不及,欲退不能,只好自吞苦水。如今中国作家多如牛毛,然而文笔迥异。为了便于辨认,在书中附上作者近照一张,详细介绍,有的甚至连“未婚”也挑明了,只算不花钱登个征婚启事。最为恶心的便是那些诗,现代诗的篇幅不限,诗人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零乱得好似一觉醒来的头发,好像不这样就称不上“诗”似的。而且一张纸上往往只有七八句,一本书也不满万字,粗看如同一书白纸,定睛才发现居然缩着几句小诗,诗旁诗后皆为空白,正符合“留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的写作技巧。还有人喜欢为别人写传,尤其爱写大作家的访谈录,以达到自己扬名的目的。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纸张又粗劣,往往从一百页一下子跳到一百五十页,缺的内容尤为重要,读者心焦不已。

【注:这段体现的,是一个极为关注文学史、文坛的准中文系的视角,“惜别”一词是动态描绘,读者可以体会,一个热爱运动的14岁少年,依依不舍地惜别了某个书柜,他要有多么爱书啊!这么刻骨铭心的记忆,到了2007年,竟然失忆得一干二净!】
这是迄今为止,一个较为真实的访谈,看起来吴虹飞的提问比较难以让韩寒事后作书面修改,因为问题都很短和具体。而韩三篇之后的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两篇访谈,则给了韩寒很多机会作书面化的长篇论述和回应质疑。(如果推翻我认为韩三篇风波之后的访谈有书面修正的推断,实际情况是面谈且照录音实录的话,可公布采访录音释疑)


http://book.qq.com/a/20071107/000003_1.htm
丁晓禾没看过韩寒小说,倒是看过韩争论的文章,以为有思维敏捷、言辞犀利的一面,也有气度不大、强词夺理的成分。“在我眼里,韩寒既不是青年代表,也不是娱乐分子,算一个按捺不住自己的80后的‘新闻发言人’。”
而韩寒却说,我不看文学史,我就是文学史啊。
……
人物周刊:据说你没有看过《红楼梦》。
韩寒:对。我四大名著都没看过。
人物周刊:小时候不是看挺多的书吗?为啥没看四大名著?
韩寒:我不喜欢看小说,我就喜欢看杂志,军事类的东西。我自己会写,干嘛要看你们是怎么写的?就像赛车一样,我是一个优秀的车手,一流车手,我不会一天到晚看别人怎么开的,我就管自己怎么开得更快就行了。
赛车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更快。但文学没有一个目标,什么叫写得好,什么叫写得不好,我觉得我不需要借鉴,也不需要启发。
人物周刊:自古以来出现你这样一个作家,不以整个文学史为底子的一个作家?
韩寒:但是我读了很多别的东西。很多人说我高中毕业知识面很窄,但是我想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比全中国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多,我会很多很多的东西。
人物周刊:你会什么?
韩寒:反正合法的、违法的我会很多。总之,我不光看很多书,还干好多事。
人物周刊:你都干什么事?
韩寒:好事,坏事,能说的,不能说的一大堆。
人物周刊:能说一下你干的坏事吗?
韩寒:不能说了,说了就不能参加比赛,就抓进去了。
我不会刻意看别人写的杂文,因为一个事情它总有一个观点,观点一共就三个,正方,反方,还有不正不反的中立,任何事情都是这三个方向。如果我看了别人是怎么写的,我会情不自禁地受影响。


后来又欣喜地发现原来缺的五十页全订在了书屁股上.“儿童文学”柜漫画泛滥,《奥特曼》旁边还有更绝的《奥特曼和孙悟空在一起》,结局竟成奥特曼一同与孙悟空去取经。忽略情节,光画面质量就让人心寒——齐天大圣非人非猴,
金箍棒弯弯曲曲仿佛是次品,穿虎袍不像穿虎袍,反而像是短裤。猪八戒牵的那匹骏马小得像驴子,沙和尚脚下生风仿佛挑着两只篮子去赶集,唐僧悠闲得如同现今的某些领导在检查工作,注:机关生活体验】奥特曼在空中疾飞,一路怪兽横行,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 的不利形势下打得天昏地暗,然后每次奥特曼出现将敌制服。 【注:1932年10月21日《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红旗飘飘》第18期发表的王稼祥撰写的《回忆毛主席革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和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传》(上)记载,宁都会议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下,王明“左”倾盲动主义的所谓 “积极进攻战略”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斗争的总爆发。------“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是典型的革命话语,至少是60年代及更早的人会惯用的语言。】

教育类书籍不容小视,多得惊人。各类复习迎考的玩艺儿满天飞,好似一窝乱鸟。中小学生驻足于此流连忘返,这本也想买,那本也想要,结果什么都没买。这种书开头惯以一套动听的词藻,以证明水平之高,答案蜂窝似的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磁带和碟片的消费对象以青年居多。磁带包罗万象,声音略带呻吟,唱到“情丝百结”
时突然无声,反复调查才发现原来带子与机器“情丝百结”了。
【注:在书店放磁带的,是哪个年代?这个恕我对此毫无记忆,我只比韩寒大几岁,逛书店没听过什么磁带播放,还要时常卡带的。当然,不排除地域差异,存疑,供各位当春节游戏闯关。】



书店
后记

 

 

(韩寒高一写的续)

 

  我于初二时写过《书店》,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1997年第9期上。念于当时是夜间而作,睡意袭来、匆匆收笔。如今复看,写得不是甚爽,始尾尤为仓促,与正文有一断为二一炮怪异感。事隔两年,书店变化很大,故补作一文.
  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书店越来越开放。记得以前买书只能远远观望,书则安然躺在柜橱里,只能看着名清内容。最要命的是书价被压在下面,侧身窥视,仍不知价目。木论身心,都极为痛苦,更不好意思惊动售货员。【注:恕我无知,我从有记忆起,书店皆为开放式,这里描述的书店情状,让我这个70年代末生人极为陌生。文中的“以前买书”指何时?有多久远?两年前?还是韩寒的婴儿期?】一旦惊动,碍于面子,不买不行,于是佯装草读一遍,
心里暗叫:不要太贵!切莫太贵!偏偏这书看上去薄薄一册,一拿到手里感觉不妙,竟不知怎么增肥不少。
【注:此处,一个生活拮据、精打细算的爱书中年男性跃然纸上!这种情态,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70年代末、80后所能体悟的!】西方哲人说不可相信第一眼的爱情,买书亦是如此。【注:这句更是有过爱情甚至婚姻经历的人方能感悟的了!】然后愈翻心愈往下掉,最后服一闭,嘴角肌肉一抽,狠把书翻个身扫其身价,两眼一瞪,不自主地咽下去一口口水,想万幸万幸,贵得不算离谱,尚可承担。如今不同,如今大可先看书价再看书,但难免惹来某些售书贼子。【注:好生动的心往下掉,嘴角肌肉抽动啊!还有那咽口水之拮据精打细算状,非成年人且为家庭、生计谋划的人所能体悟啊!韩寒上电视的时候,已经非常时髦,是个受宠的孩子,尤其是根据韩父的《儿子韩寒》一书,夫妻二人对韩寒的读书寄予了极大的期待,可谓望子成龙,一个少年会为买书如此踌躇犹豫,口水不断下咽,也非我这个70年代末生人所能理解了,改革开放后,70后80后在买书方面,父母可谓是有求必应,不可能在经济上控制。】

我曾亲眼目睹贼儿偷书。这贼儿先挑出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缩在一边看,边看边缩作一团,其僵硬如钢的皮茄克的领子必大大开口,贼子左手惜搔头掩住,右手缓缓把书放在衣服里,搔头完毕,头发一甩,顺便看周围动静,然后人一直,一书入肚。但贼子乐不思蜀,又偷得磁带一盒,抬头但不挺胸地走出书店。孰料店门一机器鸣叫不止,贼子好奇,回头探个究竟,这头回得甚是倒霉,痛失逃跑良机,被两个肥硕警卫扭获。

 

  这毕竟是极少数人的行为,绝大多数人去书店里只为看书,况现在有的书别着厚厚几百页,但字数却并不多,每个字都被撑得方圆一厘米大,字距更是被拉得放一个手指盖不住一个字,两个字天各一方,看一页不过是扫一眼耳!效率高者一个下午泡在里面可以通读一个柜的书,有鉴于此,各地图书馆纷遭冷落。

这类专为看书而来者洁身自好也罢,偏偏有人蓬头垢面,指甲留得比头发长,看几页后
把小指偷偷地探进鼻孔,屡挖不爽,好不容易拔出来后把大拇指扣到小指上,“砰——”一
声,铿锵里不乏轻松,一堆黑东西刹那无踪,至于被弹到哪里去了,无法追究。原以为此人
就此作罢,谁知他改进工具,用食指大挖特挖,像是隋朝开运河,拖出一手指黄液,无奈弹
不出去,遂擦拭于书上。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变本加厉,远远看见书店里五颜六色而引发感官上的好奇,挪着小
步一路担过来,但脚步跟不上速度,走得开始七扭八拐,因脚力不支,左脚勾在右脚上,响亮地摔了一交,但志坚不屈,仍扭进书店。一时找不到图画书在哪里,顺手拿起一本《西学与中国明清文化的研究》细细品读,兴趣索然,放下书后十个指印赫然出现,所过之处,无不染指于上。

渐近黄昏,民工们纷纷来食精神大餐。进了店门后直奔主题,拿起《人体艺术》纵览不
已,看得直咽口水。略有文化者看文字上此类内容,现在大多小说书里男女主人公一路从第
一章做爱做到最后一章,乐此不疲。更有书里大肆描写母子恋什么的,还注明是纪实文学。
赫西俄德的《神谱》里,天神乌拉诺斯肥水不流外人田,娶自己老母该亚为妻,物尽其用,
竟生得六男六女,但未料神话在今天竟成现实。民工们看完后出门作文学批评,互相交流心得。【注:中文系词汇,韩寒连文学史、甚至连什么是纯文学也一问三不知,此处却对民工看书形容为“文学批评”,也就是和我一样的中文系学生爱卖弄的辞藻了,譬如我喜欢用文本解析,期待视野等等专业术语。】

偶见有买书者,收银处拿到书第一件事就是反复擦拭,可那书已遭多人践踏,百拭不新,书页里指印不断,更有被严重践踏的。销售额每况愈下。于是私营书店里必会打折,然而打折不容易,打折借口却难找。中国不比美国,节假日较少,不能严然列出:为迎接XX节,
本店打X折。只好违心写道:为答谢广大读者对本店之热情支持,兹决定即日起五天之内打八折。一个月后路过那书店,门口依然“即日起五天内打八折”。一些更小的书店财力不支,只好八天之内打五折。折扣打得越低,想买书的越是耐心等待某月某日有二三折,双方僵持。结果想买书的一天醒来,发现对面小书店已换成杰克逊咖啡屋(Jackson Coffee House)或
者杰克儿子咖啡马(Jackson Coffee House),后悔不及。有实力的书店不能随意打折,在大黑板上写:本店最近邀请到著名作家、著名哲人、评论家XXX于X月X日签名售书。尽管这位著名作家尚无名气,但敢安上著名两字,不光是商业炒作,更是这位作家胆魄的体现。曹臣《舌华录》里说,一天,郑翰卿在海边游玩,听见一个老翁看海自语:“世间没什么东西可填这海。”郑翰卿说:“只有我今后的名声可以填这海!”(惟吾异日名可填此耳!)这位作家也不外乎是这种思想。
【注:这段,依然有拮据家庭主男为买书而精打细算的的形象。至于后面舌华录的引用,心态之苍老,也非青少年做派,尤其是对著名作家、著名哲人、评论家签名售书的那种讥讽,也不是一个朝气蓬勃,正待出发的青年人的心理情状。】国人爱虚荣,有作家签名不管是哪个部门出名与否,索一签名毕竟可作他日吹牛之本。于是,X月X日那天,排队者如云.这位作家姗姗来迟,待者无不心焦。人心正欲涣散之时,忽闻书店后门“吱”一声,前排惊呼:“来了广顿时群情振奋。这位作家开始签名,把自己的大名先拉长,再挤压成一个圆状,“唰唰”涂在扉页上。这种签名法是外国罢工所用,领头签名的人比较不幸,所以发明了圆形签名请愿书,被这作家盗用,生怕自己名字里三个字哪个带头另外两个字不服而造反,不敢签成一直线。签到后来,作家臂力不济,签名开始像画圈。还有几个好学者签罢名流连不走,递纸条质疑:请问XXX先生,您对外国文字里的 Sick Humor怎么看?结果作家不请英语,不识Sick Humor是黑色幽默,以为是“生病的人”,缄默不答故作高深。再后来索性连圆都不画了,改成直线一道。签名活动终于完毕,老板惊喜不已,数钱不止。【注:这段签名售书活动,非在场和细致观察而不能得,以此推论,韩寒是“相当地”关注文坛动态了,且对书、对作家学者、对考据英文单词词义颇有兴趣,18岁后的韩寒,全然无此兴致,我又只能断为“基因突变”。】活动带动了人的买书情绪,小的店接踵倒闭,大的店扩大生意,其结果是小店更小大店更大。望着浩浩荡荡一屋子的书,搞不懂哪里来的。近日传来一大喜讯,写文章可以致富矣!【注:这个致富消息指什么?可考证大陆对倪匡的报道,从而考证时间是否符合韩寒这个年龄的认知。从1985年的《卫斯理传奇》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被改编成近无数部电影电视,其中1986年蓝乃才执导的《原振侠与卫斯理》影片票房逾千万】文人的致富领头羊是专写科幻小说的倪匡,由于看这类小说的人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所以他怕姓名里两个字一个都不识,改名为“废品(Westrel)”,就是现在大多数人所钟爱的卫斯理先生。传闻卫先生写书速度甚快,而读者买他的书速度更快,令人折服。【注:此处对倪匡的评价,充满了讥讽,一个中年文青的心理颇为明显,当然,你可以说,你没读出这样的意味。那就各自解析,这是“文学批评”。还一千个哈姆雷特呢!看完书后出书店比较麻烦,先要从寄包处地上如山高的包堆里抽出自己的包,【注:此处不形容自己背着书包,而言“包”,也不似学生生活习惯,当然,这个疑点不大,算是吹毛求疵。】不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刚抽掉包掉个头,只听“哗”一声,包山顿时被移平成包海。一书店的人怒目看你,你匆忙离去,到了店门口,警卫盯住你的肚皮看看有无棱角分明书页探出。所以奉劝各位,饱食后不宜入内。


另,拷贝几条微博上我关于韩三篇写作时间存疑的过来,一并备忘:
【1】
有一点我是存疑的,韩寒接受访谈说这三篇文章是2011年年初就写了,那么,自问自答的“最近发生了很多群体性事件”指什么?,若是年初写,那个时候提哈维尔,是韩寒特别了解哈维尔吗?觉得非提不可吗?” 他确信不是年底哈维尔去世,成为微博关键词,他才提的?这个问题,是关于写作时间有无不一致?
【2】
乌坎水深火热之际,他跳出来说人民只为钱,对民间维权表示不屑,他自辩说文章2011年初写的,那么,为何现在发布文章的时候,不指明,究竟指哪些群体性事件?因为,我对不同群体性事件,当然也会有不同评价的,打砸抢的,我评价较低。有无撒谎?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3】
韩寒于2011-11-30 06:32:47发博客《问我 》 说“又到了一年的底,今年比较懒,写的不多,许多事情都没有机会说,这两年也没有安排任何和读者见面的活动,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问我的问题,可以在这几天里留言在文下,我会选择一些回答”------然后就是那三篇文章依次推出,这和“年初写”,“一口气写成”不符。
【4】基于韩寒对亲哈维尔的知识分子那种藐视的劲头,我是推断他根本不了解中国哪些知识分子亲哈维尔,甚至和哈维尔见过面的,只是由于年底那段时间哈维尔逝世成微博关键词,他随手抓来说事的。否则,按理来说,一个人再无知,也不至于把徐友渔崔卫平等人隐射为令人不屑的知识分子。

来源:插科打诨的时代终将过去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dfbb01010c93.html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2-1-28 01:59

彭晓芸:被“绑架”上文人之路的韩寒




摘要:我对任何个体的经历、遭遇,没有任何私人恩怨,我所不能忍受的,是眼睁睁看着“韩寒现象”成为一个社会的毒瘤在扩散,而得不到遏制,我并非仅仅指他究竟有无代笔的问题,而是韩寒现象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正面作用,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谩骂级解构,同时也在消解真问题、核心问题的严肃讨论,在浪费宝贵的公众注意力和媒体资源。
被“绑架”上文人之路的韩寒

文末所附是一则新闻报道。这样说来,《儿子韩寒》有两个版本,且这则新闻确证了韩寒对父亲这种功利行为的不满,这符合我此前的判断:韩寒被“绑架”上文人之路。
一个苦心孤诣的父亲,未雨绸缪,努力为儿子写传记,努力修改,尽量自圆其说。我又再次翻看了《儿子韩寒》与《三重门》电子版,可分析之处太多了,但这事着实浪费不少时间,我有正事要做,但是乐意提供线索给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仔细对比《儿子韩寒》先后两个版本的差别(这还必须找到纸质版,我在帮他们卖书吗?不,我估计一些公共图书馆之类的,说不定已经藏书了呢。或可考虑去借来做研究。)另外就是《儿子韩寒》和《三重门》的文本比对,这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其实,上述工作,最为适合韩寒的死忠读者们志愿去做了,你们学会不骂人,学会分析,学会把血脉贲张的激愤按捺下去,好好地、耐着性子地从细节处着手,说不定会发现,这是很有乐趣的事情,起码让你们成为一颗独立的脑袋,而不是一个祭神拜神的奴性粉丝。
网络时代,和90年代已经有着清晰的分水岭了,这是韩寒父亲唯一不能预料的,否则,他可以做得更多、更周密。
我对任何个体的经历、遭遇,没有任何私人恩怨,我所不能忍受的,是眼睁睁看着“韩寒现象”成为一个社会的毒瘤在扩散,而得不到遏制,我并非仅仅指他究竟有无代笔的问题,若是一个只有几百几千读者的作家有代笔,几乎不会有人关注,而是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有正面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对权力、体制、教育制度起到了解构的作用,但是韩寒现象负面效应远远超过正面作用,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谩骂级解构,同时也在消解真问题、核心问题的严肃讨论,在浪费宝贵的公众注意力和媒体资源。
整个造神运动当中,最为值得批判的,就是造星的作文比赛机构和出版商、媒体,这种市场的力量远远大于韩氏父子所抨击的所谓体制和权力,他们在造星冲动之下丧失了起码的审慎态度和判断力,而是急于借助造星来吸纳媒体资源及读者关注度,而媒体呢?它也恰恰需要消费政治以迎合民众,如是,几方当然是一拍即合,配合起来如鱼得水。
迄今为止,我并不愿意对韩寒作品的物理、化学构成进行判断,诸如究竟几成是自己的,还是全然自己神来之笔,这些,非我所能。
但我明明提供了几种可能性,那些根本不愿意诚实面对这个问题的人,连其中最为合理又最为给韩氏父子台阶下的选项都断然拒绝,他们只愿意继续谩骂下去,而某些媒体人和学者,借机报复,为反对而反对,“这人我看不顺眼久了,机会终于来了”-----他们这些雀跃的样子,让我哑然失笑,其实,他们不会想到,这种挑衅的方式,我根本就懒得搭理,我不会让他们得逞,把一个严肃的议题给岔开,然后变成一场群架的样子,变成他们期望和正在诋毁的闹剧-----把认真的质疑、对事关公众利益的原则问题给污名化为揪斗、厮打,然后他们就可以径直宣布胜利了。
什么是合理质疑,质疑应当止步于何处?这本来是一个关涉公共理性的严肃问题,值得好好讨论,我在评论麦田的质疑文章的时候,也一再提出我的困惑和疑问,并建议相关学者、律师从法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入手,来评析如何处理这种公共话语,才是比较恰当的,这无疑有助于优化目前的网络生态。
遗憾的是,愿意理性发言的人不多。要么谩骂起哄,要么沉默是金,把这种论辩视为浑水,不趟浑水的人即中国式智慧最高境界,隐含的意味还是,那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来质疑的,仿佛都是别有用心、羡慕嫉妒恨、想出名想疯了、阴谋论,他们连这些质疑的链条和文本都不愿意看一眼,只是因为,那个被质疑的,是我的朋友,或我朋友的朋友,或圈子的圈子,于是,无论如何就要捍卫这一边,谩骂另一边。而且,在他们眼里,出来质疑的就是一伙的,如果碰巧先前看上去不像一伙的,他们就作痛心疾首状,你怎么可以和那个人观点一致啊?
许知远说庸众的胜利,批评的具体指向比我更精英态度了,所谓庸众,那是具体存在的一批人,而我所谓“毒瘤”,指向的是一种社会病理,这种社会病理的成因并非指向人,而是针对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市场和权力的媾和。不过,那些总是将“韩寒现象=韩寒”的人,恐怕是无力理解这一切的了。


其他的话,我早已在过去的文章中说尽,附链接诸位参考:
1、插科打诨的时代终将成为过去

2010-4-8 来源:时代周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dfbb0100j4ae.html
摘要:
1、韩寒又不仅仅是插科打诨,他比插科打诨多一些,不然,他就是周立波了。韩寒不是周立波,而是被美国《时代周刊》瞩目的青年领袖人物。这也注定了,韩寒因其影响力之大被附加着过多的寄望。一些知识分子或公开或私下地肯定韩寒,指出韩寒的影响力大于N+1体制内学者的合力。这恐怕也不是自谦,而是一种哀怨:潜台词是,一些学者正在悄声无息地滑入失语状态,当然,其中永远不乏站起来振臂一呼者,但已经远远不及韩寒的莞尔一笑那样吸引眼球。当一个人在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怀疑,如果不是大众的判断力和趣味出了问题,就是这个时代出了毛病。
2、如果因为韩寒的“底气”比你足,每个人就都兴高采烈地甘当围观者,看着韩寒替你舞蹈、替你言说,甚至不惜把韩寒推上神坛,那只能说,这不但暴露了我们的自私和怯懦,又是另一种意义的“被代表”;如果因为韩寒粉丝比你多,每个人就佯装热爱韩寒式话语,甚至恨不得摇身一变就用韩寒的语言说话,那只能是,我们正在用同一种话语制造狂欢的假象,成为另一种意义的“大合唱”。

3、如果把插科打诨比作拆房子,韩寒肯定是那个把拆积木游戏玩得最好的小孩,但如果我们一直做着粉丝状学着拆房子,总有一天,房子还是要盖起来的,我们却早已丢了建房子的本事,连墙是如何刷的,也遗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整日忙于大笑,却对“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毫无防备之心,对“插科打诨”的时代过去之后要谈论什么,缺乏准备。


2、不能让说真话的人成为时代的Loser  2010年07月22日09:03时代周报
【注:对这篇的观点,我现在有所修正,就是过去我是极为鼓励有些公共知识分子要商业化也无可厚非,只要他们获利正当,即便获得超额利润也并无不可。但是,通过这一轮观察看下来,商业化公知和真正的知识分子之间,还是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恐怕在于他们究竟是基于信仰、信念、追求真知,还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姿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dfbb0100kbtk.html
3、作为现象的韩寒:市场与体制共谋的产物
《时代周报》2011/12/29
【注:这篇是韩三篇出来以后,而代笔门未发生之时所写,对上面这篇文章的观点有所修正,我在反思市场和体制共谋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dfbb0100zubv.html

4、韩寒大作《书店》两篇的“文学批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0dfbb01010c93.html
另外,特别推荐一篇文章:世故说韩寒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1559

该文是香港明报近日所刊发的一篇文章,我认为写得非常精到,对我还比较客气、含蓄地批判韩寒现象的第三篇文章,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至于什么革命民主自由的话题,我暂且不打算参与讨论,连真相都未能厘清,还去讨论什么革命,实际上是丢了真问题跑去找伪问题。或者这么说,革命民主自由的话题,任何时候谈都可以,且鸿篇巨著现成的实在太多了,在没有一个有力的着眼点落地之时,谈来谈去只是主义,还不如就乌坎谈乌坎,就文坛事件论文坛,就韩氏父子论家庭教育来得迫切和可靠。
问题确实太多了,一时难以言尽。除了脏话,还有几类话语,是我完全屏蔽和根本不想回应的,诸如文人相轻说,诸如亲者痛仇者快立场论,诸如如果质疑了韩寒,就要危及人人之类的腔调,他们要么故意没逻辑,要么回避去了解问题。
我特别认同微博上 @兔主席
的这段点睛之笔,借用一下作为目前的结语:

@兔主席:韩寒成为一个年轻的反体制文化英雄,能以一两篇杂文在中国掀起波澜,被许多人作为精神偶像与意见领袖,是一种不能忽略的现象。他当然不能被简化为"写畅销小说的赛车手":这是对韩寒现象的严重误读。由于他所承载的,他使人们所相信的,使得对他的质疑别具意义。

附件:韩寒父亲旧书新出 《儿子韩寒》引读者质疑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8/18/content_9463204.htm
2008年08月18日 10:19:49  来源:新闻晨报
昨天(17日),80后作家韩寒的亮相,让上海书展出现了开展以来最为热闹的一幕:一楼的活动区里被挤得水泄不通,队伍长达百余米,现场十分沸腾。虽然韩寒此番前来是为朋友饶雪漫的新书《离歌》捧场,可韩寒父亲韩仁均旧作《儿子韩寒》的面世,似乎更吸引媒体的视线。对于老爸出书的行为,韩寒早年曾有不满,但事隔多年,韩寒还是为父亲写了一个序,但他十分吝啬文字,整篇序从头至尾也就220字。

不喜欢父亲写这书

韩寒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其实父亲的新书是旧书的再版,且书名也没有改变。这本书早在2000年就已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当时正是《三重门》最火的时候,这书也跟着卖了10万本。

韩寒说,那时候他对父亲出书的行为不太满意,因为他向来不喜欢人一出名就出传记书,“我不想出这书,是因为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毕竟写书的是自己老爸,韩寒虽然不喜欢这种行为,但还是夸赞了老爸的文笔,“爸爸写得比其它的人要好”。当记者问他是否会为老爸的书吆喝时,韩寒很明确地表示不会,“我自己的书都有四五年没做过正儿八经的宣传了。而且,当年这书就没做过任何宣传”。


当年为避嫌没敢写序

此次旧作新出,最让出版社得意的,还是请韩寒出山为父亲写了一篇序,弥补了当年出版时的一大遗憾。

韩寒在序言中表示,“我爸爸这本书其实已经出版了很多年,这个序应该是第一版的时候就写,但当时为了避嫌,所以没有写。在国内看来,父亲出一本书写自己的儿子,无论写得多好都是不好的。当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父亲写这么一本书,我父亲一直很喜欢写作,写得也很好,可以说我现在写东西就是受了他的影响。事隔多年以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写这个序。”

韩寒称:“在几年前的一天里,我仔细地翻看这本书,觉得可以为大家写下这个序。我相信看完此书的人自有公道的评价。”韩寒为父亲写序,从头至尾只有220字,文字吝啬到了极点。

旧作新出惹来争议

对于韩寒父亲韩仁均旧书新出的做法,不少读者提出了质疑。韩仁均在当年的《儿子韩寒》一书中已经对韩寒的成长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些故事早已成为粉丝们的经典桥段,如今再把旧内容打包出版,不仅引起粉丝们的反感,其市场前景也颇让人担忧。

但出版方却表示,《儿子韩寒》当年出版时,虽然卖了10万本,但没有做任何宣传,影响不大,而且同旧书相比,《儿子韩寒》并非全是旧文章,其中20%的新内容对读者有相当的吸引力:韩仁均不仅对旧作进行了一些重新修订,还加入了一些新篇章,比如韩爸对2年前震动文坛的“韩白之争”的看法等;更何况,如今的韩寒知名度和受关注度比8年前更胜一筹,出版方表示,他们十分看好《儿子韩寒》一书重新出版的市场潜力。(徐颖骆威)
来源:彭晓芸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29 00:50

以己度人,每每失准。
明明是“别有用心”要倒韩,却非说是“文学批评”,实在有欠光明磊落。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29 01:12

“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书店越来越开放。记得以前买书只能远远观望,书则安然躺在柜橱里,只能看着名清内容。”

这句话真的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在70年代的体验。韩寒开始能逛书店的时候,怎么也得是90年代中了吧?他很难有我们那种隔着柜台看书名的经历。老童1984年前后在湘潭工作,那个时候的书店就已经全面开放——读者可以直接在书架上翻看书籍了。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2-1-29 02:03

老童所记,未必尽然。

即使现在,很多贵重的书(艺术类的,如摄影、艺术绘画、古董赏鉴类的),工具书,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开架的。还有不大畅销,但成套的精装书籍,也或有不开架摆放的。在大城市,新华书店没有改制前,有很多民营书店竞争,开放度还算可以。但在小地方,由于没有民营的竞争,新华书店独家经营,它的开放度就比较低。

倘若韩寒所指的是男孩子通常喜欢的那些介绍武器、赛车啥的,因其印刷精良,价格贵重,在许多地方,往往就是不开架。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王府井买得一套《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是摆在不开架的地方。按照七十年代的标定码洋买的,巨便宜,但的确是远远瞅见就定心买的。当然,在那里,只有部分的书籍不开架,其他都是开架销售的。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29 13:43

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世事,哪能样样皆准?带着预设的立场去找“证据”,只怕到处都是疑点 。
    像彭晓芸文中试图以“倪匡”、磁带“情丝百结”来为韩少的文章定写作年份,更是滑稽的可以。用这种旁证定时间上限是可行的,可知韩文的写作不能早于倪匡挣大钱、磁带及“情丝百结”流行的时间,但如何能够定出时间的下限?如果俺今天用仿冒文言写一篇字,引用几个龙逢比干这样当代人很少提及的名字,也该一口咬定这绝对是上古作品,绝非今人所作?
   如果路过一家书店,听到的是黑胶唱片沙沙的周璇,又该当今夕何夕?
   要说卡带机,前几年在深圳俺住的小区,还真看到老太太们用它在广场上放音乐跳扇子舞。这难道也穿越了?
作者: 彼亦一是非    时间: 2012-1-29 21:30

我记得很清楚,新华书店开架在我初二或初三,并且有个过程,直到我念高一,还有闭架的。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2-1-29 22:26

旧苗的这朋友这次出来的有点莫名其妙,凭着书店的格局就怀疑是代笔,和凭着自己没生过肝炎却按照几个医生的肝炎病状描述就怀疑是代笔一样荒唐,旧苗应该帮着来说说。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29 22:54

什么叫捕风捉影,这就是!
还打着“文学批评”的旗号,目标却是毁掉一个作家的安身立命之本。这种做法很熟悉吧?想想反右,想想文革是怎么发起来的?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2-1-29 23:02

什么叫捕风捉影,这就是!
还打着“文学批评”的旗号,目标却是毁掉一个作家的安身立命之本。这种做法很熟悉吧?想想反右,想想文革是怎么发起来的?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1-29 22:54
呵呵,我还想起了鲁迅质疑陈其昌的杂志, 说看着这么整齐, 会叫人想到是不是拿了日本人的钱.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29 23:14

呵呵,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刚看见的某某质疑余杰的去国,大概是说透过他那遍体鳞伤的受难的背影“只看到他为自己铺了一条潇洒去美国享受言论自由的路”。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2-1-29 23:20

呵呵,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刚看见的某某质疑余杰的去国,大概是说透过他那遍体鳞伤的受难的背影“只看到他为自己铺了一条潇洒去美国享受言论自由的路”。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29 23:14
他确实去美国享受言论自由了, 不存在疑不疑的问题.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0 00:02

你就羡慕,嫉妒然后恨吧。
我就不明白了,你又不读鲁迅却时时处处都能想到鲁迅。这是个疑点,我怀疑你有“代想”。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2-1-30 00:03

老童在代考……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2-1-30 00:08

老童在代考……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1-30 00:03
老童在代羡代嫉然后代恨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0 00:15

哈哈,快准备10万吧,你这是对俺的人格的侮辱,等咨询一下告诉你怎么处理,暂时估计是“涉嫌诽谤”。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2-1-30 07:14

你就羡慕,嫉妒然后恨吧。
我就不明白了,你又不读鲁迅却时时处处都能想到鲁迅。这是个疑点,我怀疑你有“代想”。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0 00:02
突然感觉,质疑,疑点,代笔,团队,成为时髦的流行词啊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30 23:31

突然感觉,质疑,疑点,代笔,团队,成为时髦的流行词啊
宇航 发表于 2012-1-30 07:14
互相开开玩笑很好玩,但真心设想一下,若真有人用老方的方式,拎着你的作品无中生有地说,这不可能是你写的不是你写的不是你写的不是你写的不是你写的……就不是你写的,会不会很恐怖?
作者: 陆东洋西    时间: 2012-1-30 23:39

18# 李小苗
也可能会觉得很荣幸。

1是拥有与韩寒同样的对方舟子的吸引力;

2是自己所写的那些不怕质疑,正好可以借此宣传一下自己。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0 23:50

顶老陆。是自己写的恐怖个啥呀,或者很他对抗:是我写的是我写的……还比他少打个字,跟他三年帖。累死他。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31 00:07

顶老陆。是自己写的恐怖个啥呀,或者很他对抗:是我写的是我写的……还比他少打个字,跟他三年帖。累死他。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0 23:50
不是每个人都有您这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像小苗,当然不会惹到方大师。但如果身边有个人突然有天看小苗不顺眼,学了方大师的高招,三天两头指摘小苗那点可怜的工分文字说,你没到现场,你没这个能力,你一定写不出来……然后小苗被迫每天准备证据、澄清、上上下下解释……小苗不要做人了……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1 00:45

你这个弱点一暴露以后可麻烦了。

支招:你跟他说我就是写不出来但我发表了还拿了稿费你能咋滴,告我去呀。你得鼓励他,只要你没被代笔就不用着急,而且不要发誓,不要骂人,你让他充分地捏造事实说这说那,然后,陈大律师说了,捏造事实损毁他人声誉啥啥的就是诽谤了;再然后,10万银子到手,够写好久的了。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31 12:03

你这个弱点一暴露以后可麻烦了。

支招:你跟他说我就是写不出来但我发表了还拿了稿费你能咋滴,告我去呀。你得鼓励他,只要你没被代笔就不用着急,而且不要发誓,不要骂人,你让他充分地捏造事实说这说那,然后,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00:45
哦,得挖坑啊?得钓鱼啊?江湖风波,真得这么险恶吗?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1 13:01

哦,得挖坑啊?得钓鱼啊?江湖风波,真得这么险恶吗?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1-31 12:03
这还看不出来呀。最近这个悬赏事件的坑多大啊。

再说了,那个人天天跟着质疑你,搞得你都不好做人了,已经“险恶”异常了,你还怀疑是不是“真得”。不带这么善良的。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31 13:08

这还看不出来呀。最近这个悬赏事件的坑多大啊。

再说了,那个人天天跟着质疑你,搞得你都不好做人了,已经“险恶”异常了,你还怀疑是不是“真得”。不带这么善良的。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13:01
那,俺就鼓起勇气,当众约他出来打一架,小苗为了强身健体,好歹练过两天花拳绣腿滴……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2-1-31 13:29

不行啊,那你不是跟肖传国差不多了。你用锤子把他砸跑了,可没解决他的质疑,所以还是走法律程序好。
作者: 佛手瓜    时间: 2012-1-31 13:36

“我的分析当然会进行到底,而且会一一发表在网上,网上才是主战场。”貌似法律程序也解决不了呀。12d" />
偶现在想知道,方舟子让韩寒拿出啥样的证据来,才能解决他的质疑啊?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1-31 14:45

不行啊,那你不是跟肖传国差不多了。你用锤子把他砸跑了,可没解决他的质疑,所以还是走法律程序好。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13:29
怎么能跟肖某一样呢,俺不买凶,俺是当面约架,以前叫决斗,是真正的绅士(淑女)的磊落作派。但俺不要出人命,就是打丫个风卷云散桃花朵朵开。
作者: 笑笑书    时间: 2012-1-31 14:52

哈哈。要不各路韩粉,干脆都奔五金店买锤子算了。方舟子不怕辩不怕诉,就怕锤子砸脑壳。不来狠的,方还越战越勇;这可如何是好。下午方在网易和搜狐的微访谈,估计就韩粉一呛。

看来,最近锤子要涨价;各位股民,也看好了五金锻造诸行业的股票呀,该买进的买进,千年等一回。
作者: 德方    时间: 2012-2-6 01:39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080992

[转帖]倒韩旗手彭晓芸涉嫌剽窃
文章提交者:themayflow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