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朱镕基:“懂经济”的铁腕总理
[打印本页]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2-2-1 15:12
标题:
朱镕基:“懂经济”的铁腕总理
“为了改革,即使前面有万丈深渊,即使不幸会摔得粉身碎骨,我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当朱镕基卸任十余年后,他直抒胸臆、铿锵有力的声音依旧回荡在人们内心。在民间,他是一个传奇,关于他的书籍总是层出不穷;而在为政中,他也令无数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预料的是:百年之后,中国社会将更为民主与成熟,那时候,当中立而自由的史学家臧否现代中国历史人物时,朱镕基必然会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3月,人们必然对这个时期记忆犹新,或者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愿意记住那一脸悲壮上台的新总理。“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为其“壮”而心潮澎湃,但鲜有人思量这段《出师表》风格的宣言后面蕴藏着的“悲”。“地雷阵”为何物,“万丈深渊”又在哪里?大众忽略了这些,然而这位雷厉风行的“铁腕总理”却已经匆忙上马,在通往理想之门的路上艰难跋涉了。主政经济的岁月里,他的措施虽不能“摧枯拉朽”,却是招招见血,犀利无比。成败得失自有历史评判,但朱镕基在历史框架下已然出色完成了他的使命。
心知天命,犹竭人谋。这或许就能够用来诠释朱镕基所说的“鞠躬尽瘁”。
开发浦东
1988年,年近花甲的朱镕基就任上海市市长,从此接管这个“计划经济大本营”,在上海,他出色地完成了“菜篮子”、交通、住房三件大事,被百姓称之为“老三件”,这使得朱镕基蜚声遐迩,但真正使他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却是另一件大事——开发浦东。
80年代的上海,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十分滞后,当时《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曾刊登过一则题为《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困窘的现状:上海“不就像只光下蛋不吃食的老母鸡嘛;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劳动生产率第一、上缴国家税收第一……但上海人均道路面积全国倒数第一、人均居住面积倒数第一、三废污染倒数第一……”文章刊出后反响激烈,一时间,改造上海的呼声高涨,开发浦东,人心所向。
朱镕基当选市长之后,筹划开发浦东,并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争取。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正式启动。
资金是开发浦东第一道坎,朱镕基在1990年5月1日专门为浦东开发筹资做宣传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今后的5到10年内,开发浦东需要投入几百亿元的资金。而中央5年内仅给上海提供了65亿元资金,剩下的就只好一靠自力更生,二需要国外投资。
当时的上海,吸引外资方面很不理想,搞一个项目,要盖148个图章,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和腐败气息让外商望而却步,而此时的朱镕基,显示了他雷厉风行执政风格:“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很快一扫往日外国投资低迷的局面,这种改革也作为简化行政审批制度的先例,被后来全国各地广泛借鉴。
仅仅12年时间,浦东就走过了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新兴工业化国家30多年的历程。一位曾经质疑过浦东开发的路透社记者后来在他的通讯中如是感叹:上海——让世界羡慕不已的城市!而正是朱镕基,为上海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的建设,作了最有利的助推。
治理三角债
1991年,63岁的朱镕基从上海赶赴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此时的中国经济正陷入“疲软”状态,产品积压,工业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单位之间拖欠货款严重,中国经济一派萎靡。
朱镕基到京后的“第一战”便是清理三角债。当时,各企业之间拖欠的“三角债”已累计达3000多亿元,其中80%是全国8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拖欠的。几年以来,年年清欠,却越清越多。到任之后,朱镕基迅速赶赴“三角债”纠结最深的东三省,亲自“督战”,现场清款。他提出注入资金、压货挂钩、结构调整、扼住源头、连环清欠等一整套铁拳式的解决措施,只用了26天,清理拖欠款125亿元,东北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载誉而归的朱镕基,从东北回来的第二天就立刻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电话会议,铁拳挥出如长虹贯日,他用长途电话、传真、电报向全国各地政府下达了一道口气强硬的“军令”:“ 各地务必在规定日期以前,将你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拖欠注入资金情况(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清理项目数),报至国务院清欠办公室,如果做不到,请省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市长直接向朱镕基副总理汇报,说明原因。”他还明令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求媒体给予监督,详细披露各地清欠的进展情况。由于朱镕基令出必行,措施得到了有力的贯彻。到1992年5月,全国总计共清理固定资产项目4283个,收到了注入1元资金清理3.5元欠款的效果。困扰了中央和各地政府、企业数年的“三角债铁链”终于被解开。此番速战得胜,得到举国上下一片叫好,“懂经济”从此成了朱镕基的金字招牌。
成功“软着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卷土重来,中国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港口机场建设热、集资热,供需脱节令物价飞涨。1993年全国物价上涨13%,1994年上涨至21.7%,为改革开放后的最高记录,1995年仍高达13%。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民谣:最想的是上岗,最怕的是下岗,最担心的是物价涨。
此时的朱镕基,作为少有的“懂经济”的高层人物,决定冒着背“拖改革开放后退”的风险,给过热的经济降降温。因为他很清楚:1993年的中国经济就像一匹瘦弱的小马,在兴奋剂的作用下拉着一辆大车飞奔,如果不尽快停下来,一旦药劲过去,就会连马带车一起,轰然翻倒。
1993年4月1日,朱镕基把省长们统统召到中南海,请求大家“积极、正确、全面地领会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既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又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所有人都能听出此番话的弦外之音,但所有的人都不肯轻易放下1993年这个“大干快上的一年”。
朱镕基却早已下定了踩紧刹车的决心。他频发快招,痛遏经济过热,其中三记“杀手”尤为厉害:1995年7月,朱镕基自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票进入市场的渠道;果断开仓放粮,1993、1994两年中央政府放出400亿斤国家储备粮,直接击中通货膨胀的要害;砍项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这三招过后,中国的物价增幅一路回落。到1996年回落至6%,1997年10月份居然出现了中国经济史上鲜见、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物价负增长。当时的报纸兴高采烈:“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在10年之后评价道:“朱镕基最漂亮的杰作就是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虽局部地区受了影响,但中国经济防止了更高程度的、全局式的恶性泡沫。如果不是当时采取断然措施,中国的损失将是极其惨重的。对于朱的这个功劳,怎么说都不过分。”
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沿海地区首当其冲,企业自危,陷入大战在即的氛围中。当年春夏之交,朱镕基视察山西、内蒙的时候,宣布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到1998年出口变成了零增长,以至于负增长。工业产品供过于求,出现大批失业。而朱镕基作为这场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的核心人物,实施了一系列正确而且极富远见的措施:
第一,财政政策及时掉头。从“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迅速转身,当机立断改行积极财政政策。当年,财政发行1000亿特别国债,同时借商业银行1000亿贷款,这些钱统统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跟下来四年,财政每年发1000多亿国债支持西部开发。
第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为刺激投资,央行双管齐下,一方面下调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降低银行利率。朱镕基在任期间,利率连续降了九次之多。为刺激消费,1999年起央行又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这些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对遏制经济衰退功莫大焉。
第三,稳定人民币汇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而中国政府则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一方面应归结于当时中国出口结构的特殊性,虽受影响,却不至于有大碍,另一方面又可迫使国内企业调整与升级,今天看来,可谓高瞻远瞩。
在朱镕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逆势飞扬。当时美联社的报道这样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对‘9·11’后动荡的世界经济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
西方的一些观察家曾开玩笑说,2000年度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应当授予朱镕基,因为他不单战胜过烈火(指的是通货膨胀),还战胜过寒冰(指的是通货紧缩)。可是尽管如此,因为当时未曾实现1996年编制“九五”计划时立下了两个财政目标,朱镕基还是被一些人指为“赤字总理”。而朱镕基对此淡然处之,直到2002年“两会”期间,朱镕基终于用他铁的成绩和雄辩的口吻击溃了这个虚妄之说,他说:“前天我看到香港有一份报纸,送给我一个荣誉称号叫‘赤字总理’。我从来不接受荣誉称号或者荣誉学位,因此,对这个问题我需要解释几句。……留给下届政府的不只是债务,而是2.5万多亿的优质资产,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将长期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对不起,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奉送回去。”
入世与变法
1999年,中国加入WTO看上去已到最后关头。但此时国内的舆论颇为蹊跷,坚决主张“不能拿原则做交易”,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句话的所指,仿佛早已化为尘土的李鸿章。而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则是被影射的对象。
同年4月6日,朱镕基访美时告诉美国人:“中国已经给美国很好的出价”,然而在发表联合声明之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却公开了中国的底牌。朱镕基被激怒了,中美谈判破裂。
“美国不签会后悔一辈子。”这是龙永图当时对美国媒体说的话。果然,美国代表团听说克林顿取消该协议后,都哭了。有名美国记者还以尖刻的口吻挖苦克林顿:“他入主白宫以来,最应该后悔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勾搭了莱温斯基,一个是拒绝了中国人的协议。前者证明了他的无耻,后者证明了他的无能。”后来朱镕基接到克林顿反悔的电话时说,我看不要签了吧,要签到北京去签!这就是中国在一个大国面前的尊严和姿态。
由于美国人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中国入世一度搁浅。直到1999年秋天,江泽民访美,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政治家智慧一举扭转局势,中美谈判这才重返正轨。
在谈判的最后环节,中美问题最后只剩7个问题无法达成共识。在中美双方准备“后事”时,朱镕基“板着脸孔”对大家说:“今天一定要签协议,不能让美国人跑了,我跟他们谈。”朱镕基的一场谈判可谓惊心动魄,当美国人抛出前三个问题时,朱镕基都只有一个回答:“我同意”。据龙永图回忆说,他当时很着急,连忙给朱镕基递条子,上面写着:“国务院没有授权”,不料朱镕基却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然而峰回路转的时候很快出现了,当美方抛出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开始说:“后面四个问题你们让步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 五分钟后,美方同意了中方意见,中美达成协议,入世大门从此洞开。
胡萝卜加大棒的时代开启了,面对公开、透明、公平的世界市场,中国必然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而清除计划经济时代的旧习。中美双边谈判达成协议后,中国对与WTO接轨的“变法”工程开始启动,涉及国务院25个部委,囊括2200多条全国性法律法规、数以万计的地方性法规、难以计数的大小文件;涵盖了外贸、金融、税法、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这场变法之后,中国市场经济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而回过头来看,朱镕基那四个坚持没放的原则,则是对优先次序的英明判断。
从此,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论从1793年的马尔嘎尔使团到访算起,还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屈辱算起,都以中国加入WTO告一段落,拥有一个新的开始。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退休后的朱镕基闭门谢客,在家读书。不谈工作,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安享晚年,乐做“一介草民”。在位期间人们看到了朱镕基威风八面,铁血而柔情的一面,而到了晚年,他则持重淡泊,固守清明。回顾朱镕基为官人生,人们很自然能从他从小就会背的那则明代官箴感受出一种浩然正气——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附简历:
朱镕基,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1947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年至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在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任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1979年至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动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1982年至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改局局长,国家经委委员。1983年至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年至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8年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国务院总理。1998年4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5月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2-1 16:13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2-2-1 16:15 编辑
**
也来胡说一番。
1、 雄鸡离开台上之时,赞之者众。而后,逐渐出现骂者——此骂者不只来自乌有之辈,在被乌有称作“右派”的人中,亦有骂者。
2、 窃以为,对雄鸡论功论过(甚至“罪”),不宜在今日。应留给后人(即“留给历史”)。
3、 还得留意一点,雄鸡在“领导层”中,只是第三把手。他无全权,因之,论功,不宜全归之(此亦是对主帖的看法),论过,亦不应全归之。
4、 个人以为,雄鸡之功,最主要在 WTO,不过,依第三条,此功亦不宜全归雄鸡。
5、 赞声一片、骂声亦一片——此真男子汉也!
6、 亚平先生以为如何?
作者:
xsc1536
时间:
2012-2-1 16:24
相对于朱的前任和后任,朱是最称职的总理了,他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所谓功过都不能全归朱的评论什么都说明不了,几乎任何人和事都可以这样去评论.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2-1 16:36
所谓功过都不能全归朱的评论什么都说明不了,几乎任何人和事都可以这样去评论.
xsc1536 发表于 2012-2-1 16:24
**
非也非也。
雄鸡有百口棺材论,但他没有人事决定权,这棺材给谁?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2-2-2 17:06
真正的铁腕来管经济了!
http://news.sohu.com/20120202/n333520479.shtml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分钟前发布微博称,近日市委决定,王立军同志不再兼任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以副市长身份分管联系经济领域工作。
王立军简历
王立军,男,蒙古族,1959年12月生,内蒙古阿尔山人,省委党校研究生,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一级警监,教授,研究员。1987年12月入党,1976年7月参加工作。
1976.07—1978.02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知青
1978.02—1981.03 解放军00419部队文书、秘书、调度
1981.03—1982.12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林业局职员
1982.12—1984.04 辽宁省铁法市(县级)商业局职员
1984.04—1989.09 辽宁省铁法市(县级)公安局民警、晓南派出所副所长(其间:1986.06—1988.07辽宁省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政法专业学习)
1989.09—1992.02 辽宁省铁法市公安局晓南派出所所长、大明派出所所长
1992.02—1993.11 辽宁省铁法市公安局副局长
1993.11—1999.12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副局长(1992.09—1994.0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干部专修科管理专业学习,1993.08—1996.07辽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09正县级)
1999.12—2000.08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2000.08—2002.12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1.10—2002.10 美国加州大学MBA远程教育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2.12—2003.05 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级)
2003.05—2004.11 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4.11—2008.06 辽宁省锦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2004.09—2006.04东北财经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EMBA]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8.06—2009.02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常务,正厅局长级)
2009.02—2009.03 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2009.03—2011.05 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11.05—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党的十四大、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截止2012年2月2日)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2-2-3 09:26
渝办发〔2012〕2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领导分工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工作分工》予以印发。
二○一二年二月一日
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工作分工
副市长王立军
分管的工作: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环保、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体育、民防、园林、参事、文史、修志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民防办、市园林局、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馆、市志办、市教育考试院(市招生办、市自考办);联系市科协。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