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中俄数学界的奇闻 [打印本页]
作者: feilian 时间: 2012-4-2 10:04 标题: 中俄数学界的奇闻
本帖最后由 feilian 于 2012-4-2 10:07 编辑
近日,中南大学出台政策,决定为杰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给予经费和生活保障,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那些有才华的青年人在中南大学实现梦想。 2010年以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的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成为学校这一改革思路的第一位受惠者。继2011年10月,学校特批刘路硕博连读,为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后,还将其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刘路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被提名“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希望之星”,将受邀于3月31日参加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礼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根据学校的决定,刘路将获得100万的奖励,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决定破格聘请刘路为中南大学研究员,并由学校推荐其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评选。
“不能因为他年轻,而说他不是大师。刘路是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为刘路颁发了100万元奖金。(记者 刘怡斌
=======================
《完美的证明》,作者:葛森(Masha Gessen)
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09年,256頁
定價:26美金
數學鮮少受人關注,但二〇〇三年有人破解世紀難題「龐加萊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時倒著實上了新聞。當時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Grigory ‘Grisha’ Perelman)把他做出來的解答公佈在網路上,引起眾人注目。數學家研究之後發現解答是正確的,於是在二〇〇六年,國際數學聯合會決定授予他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費爾茲獎。沒想到這位得主竟然拒絕領獎,讓負責頒獎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在馬德里「等無人」。這下媒體更好奇了,這個長頭髮的「怪咖」竟敢放國王鴿子,完全符合大家心目中數學家我行我素的印象。在此同時謠言四起,是誰先證明龐加萊猜想,答案是不是抄的,眾說紛紜。(請參看《知識通訊評論》四十四期〈[url=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7798]佩雷爾曼、丘成桐、數學的沈靜和喧擾〉)
佩雷爾曼解題能力高超但性格古怪,《完美的證明》一書正好滿足人們對他的好奇心。科學作家葛森詳細調查了這位數學隱士的生平,訪問他的老師,和美國、俄國及以色列的多位同事和指導他數學的教師。她也和心理學家討論佩雷爾曼的舉動,覺得和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有諸多相似之處。
佩雷爾曼出生於彼時還是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他生下來就是一位數學神童,十六歲就在一九八二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以滿分奪得金牌。他從列寧格勒國家大學和聖彼得堡的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做過博士後研究,之後有好幾年不知去向。他私下研究龐加萊猜想,別人都不知道。龐加萊猜想是關於四維球體的三維界限的拓樸學問題,非常有名。證明成功後他曾短暫出現在美國,旋風般四處旅行解釋他的研究,然後又消失無蹤,至今仍不知去向。
葛森在書中說道,在蘇聯讀數學有好有壞。好處是他們有數學俱樂部和數學競賽,可以支持像佩雷爾曼一般對數學有天份的年輕人,壞處是數學系瀰漫的反猶太主義,直到一九八〇年代後期改革新思潮興起後才逐漸好轉。要不是當年有好些教授的全力護航,神童如佩雷爾曼,恐怕也會因為他的猶太背景而進不了研究所。在莫斯科長大的葛森自稱有戒不掉的「數學癮」,由她來說蘇聯學術圈差別待遇的故事是當仁不讓,因為她的父母也是飽受欺凌的猶太工程師。
葛森
可惜這本書只有一點美中不足;葛森也聯絡不上佩雷爾曼本人。她說自己不會受限於非要本人敘事不可。不過,在沒有確切事實支持之下,葛森大膽揣測佩雷爾曼逃避領獎和公眾的原因,覺得佩雷爾曼了不起的成就可能使他變得看不起別人的研究。這個猜測全然是空穴來風。唯一知道佩雷爾曼在想什麼的是國際數學聯合會當時的主席包爾(John Ball),他曾親自到聖彼得堡試圖說服佩雷爾曼接受費爾茲獎。包爾只說過,佩雷爾曼似乎對某些數學家不道德的行為感到失望。葛森這種無憑無據的說法不但誤導讀者,也對佩雷爾曼極為不公。
龐加萊猜想一直都是數學領域中最有名的懸而未解的難題,直到二〇〇六年為止,猜想變成了理論。對佩雷爾曼來說,證明本身就是最好的回饋,額外的獎賞或認同都沒有必要。《完美的證明》告訴我們,貪心的恐怕是媒體和公眾。
雷爾曼、丘成桐、數學的沈靜和喧擾 知識通訊評論第44期
八月底,西班牙的馬德里聚集了平時少見的三千多個數學家,參加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國際數學家大會是數學界的盛事,這一次大會由於又碰上世紀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終獲解決,更是引起矚目。
佩雷爾曼。
國際數學家大會,除了一般學術議程,也要頒發一些獎項。其中之一是一九三六年創始的費爾茲獎章(Field Medal)。另外有一九八二年的列文尼納獎(Rolf Nevanlinna Prize),頒給資訊科學上的數學貢獻,今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再增加了一個高斯獎,表彰數學應用方面的傑出工作。
在三大獎項當中,費爾茲獎不但歷史最久,也最受到矚目,一般的說法是,費爾茲獎是數學的諾貝爾獎。一九三六年費爾茲獎頭一次頒獎,其後中斷了十多年,到一九五○年恢復,以後每四年頒發一次,到今年共有四十八位得主。今年的費爾茲獎,不出人意外,解決龐加萊猜想的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Gregory Perelman)果然是四名得主之一,出人意外的是他拒絕接受這個獎項。
龐加萊猜想討論的問題,在數學中屬於拓樸學的領域,是討論所謂的形象幾何的學問。解釋拓樸學所為何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舉咖啡杯和猶太食物焙果(bagel)是同一回事,原因它們都只有一個洞,可以相互轉換。
法國著名的數學家龐加萊,是拓樸學的創建者之一,他將這些抽象的形象幾何空間稱之為為流形(manifold),最簡單的一個二維流形空間就是一個球的表面。龐加萊一九○四年提出的問題是,所有封閉、簡單連結的三維流形,也就是沒有「洞」而且無限延伸的三維流形,就是一個球體。有一句話說,簡單的問題最難回答,龐加萊猜想正是一個例子。
一百多年來,龐加萊猜想一直是數學家圈子中的小眾問題的。這麼多年來,龐加萊猜想的解決,也並非沒有進展,到一九八二年,數學家已經解決了龐加萊猜想在高維次(四維以上)的成立,只剩下三維流形還未得到証明。
二○○○年,美國麻州劍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宣佈提出一百萬美金,給解答出包括龐加萊猜想在內世紀七大數學難題的人,龐加萊猜想也才聲聞市井之中。
俄國的數學家佩雷爾曼在二○○二年的解決龐加萊猜想,是數學界的一等大事,對於一些數學家,更是名利雙收的成就,但是佩雷爾曼是一個離群索居的數學怪客,他把解答公佈在網路上之後,雖然也有公開出席演講,但是卻不談論他的解決之道,也一直沒有在數學期刊上發表,甚至不去今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接受費爾茲獎頒獎。(請參閱《知識通訊評論》四十二期和四十三期相關專文)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版的《紐約客》雜誌有一篇專文《流形的命運》(Manifold Destiny),極為詳細生動地描述這件事背後的曲折故事,它真實的反映出數學內在的沈靜本質,以及當今數學界的喧擾面貌。
這篇文章形容佩雷爾曼,是一個早慧的數學天才,他一九八二年進入列寧格勒大學時只有十六歲。佩雷爾曼出生於一個俄國猶太家庭,個性沈靜內向,九○年代初期,他在列寧格勒的史泰格洛夫數學研究所,已經是一個幾何學的權威專家。
一九九二年他應邀到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去訪問,出發的那一年秋天俄國的經濟崩潰。他在紐約大學耽了一個學期,後來又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兩年。在美國他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推拒了普林斯頓、史丹福等多所頂尖大學的聘請。《紐約客》雜誌專文曾經引述佩雷爾曼的話說,「史丹福大學問我要簡歷。如果他們知道我的工作,他們不會要我的簡歷,如果他們問我要簡歷,代表他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工作。」
一九九五年重新回到聖彼得堡的史泰格洛夫數學研究所,接受月薪不到一百美元的工作。據他告訴朋友說,他在美國已經省下夠他在俄國過一輩子的錢。
佩雷爾曼在美國認識了許多著名數學家,包括一九八二年的費爾茲獎得主丘成桐,丘成桐的學生田剛,以及許多其他數學家。其中使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教授漢彌頓
(Richard Hamilton)。漢彌頓在解決龐加萊猜想的工作上,有一個重要的貢獻,那就是發展出來了所謂的「瑞奇流」(Ricci flow)。
年輕的佩雷爾曼曾經去聽漢彌頓的演講,後來在柏克萊也上漢彌頓的課,和漢彌頓討論數學問題。令佩雷爾曼印象深刻的是漢彌頓的無私和慷慨,因為漢彌頓告訴佩雷爾曼一些研究結果,幾年以後才公開發表。
佩雷爾曼回到俄國之後,自然也對龐加萊猜想發生興趣,於是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二○○二年底,佩雷爾曼將他做的龐加萊猜想的解決証明,放在網路上公布。
數學家的論文查核過程,是先有數學家將其結果公開發表,讓其他數學家來查核証明是否有缺失,如查核無誤,代表這証明過關,一個數學猜想就變成為數學定理。但是一般來說,這些論文會交給有評審的期刊發表,而不是在網路上公布。原因是網路發表比較沒有保障,其他的數學家立即可以更正你証明中的缺失,而宣稱解決了這個問題。佩雷爾曼知道這個風險,他還是決定這麼做。
龐加萊猜想的解決,在數學界一直是一個名利雙收的成就,尤其又加上百萬懸賞,可以說更是火上加油。佩雷爾曼在網路上公布其解決証明,後來果然引起爭逐名利的風波,《紐約客》雜誌專文花了很長的篇幅,來描摹這一方面的問題。
《紐約客》雜誌專文的主要作者拉莎(Sylvia Nasar)曾經是紐約時報的資深財經記者,後來以寫納許(John Nash)的傳記《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而成為著名的作家。拉莎是一個十分有經驗的寫手,她用十分委婉但是分寸準確拿捏的文字,成功的將丘成桐描摹成一個充滿權力慾望,玩弄政治,爭奪名利的數學家。文中也談到丘成桐對他學生田剛的批判。(請參見《知識通訊評論》三十二期《丘成桐、田剛紛爭的背後》一文)
毫無疑問的,這篇文章對丘成桐有極大的傷害性。在《知識通訊評論》截稿前,因為一直聯絡不到丘成桐,無法聽到他的意見。
當然《紐約客》雜誌專文主要是彰顯佩雷爾曼退隱無私的罕見特質。文章中曾經說道,佩雷爾曼喜歡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欣賞歌劇,他總是坐在劇院遠遠的後方,他說那個位子看不清楚歌唱者
的表情和服裝,但卻是劇院裏音響效果最好的地方。
文章末尾描述拉莎和另一位作者顧伯(David Gruber)六月間一同到聖彼得堡訪問佩雷爾曼的過程。和母親住在聖彼得堡市郊一個小公寓裏的佩雷爾曼,告訴他們國際數學聯盟的主席包爾(John Ball)曾經到聖彼得堡,想說服他去馬德里接受費爾茲獎,佩雷爾曼拒絕了。
邱成桐
佩雷爾曼說,多年以前他曾經為了論文的功勞誰屬,和一位合作者起過爭執,這使他對於學術行業的倫理感到失望。他認為獎項帶來的名利爭逐,已經破壞了他解決數學問題的純粹信念,也逼使他決完全斷絕數學學術生涯。
文章結尾引用另外一位俄國數學家的說法,「要做出偉大的工作,你必須保有一個純淨的思維。你只能想數學,其他的事都是人類的弱點。接受獎項正是顯出一種弱點。」
《紐約客》雜誌的專文,成功描述出看似遠離俗世的數學學術世界,事實上充滿了真實的人性缺失,還是一個俗人的行業。只是這樣一篇成功而真實的文章,總不會是人盡滿意的,這似乎也是俗人世事所難免的。
【文╱知识通讯评论】
作者: feilian 时间: 2012-4-2 10:05
去年大陆学术界最引起讨论的一个纷争,可以说是丘成桐和田刚吵架的事件。这个事件是由演讲和报端撰文的起始,到去年北大开座谈会的讨论反击和报导,以及网路中许多意见的纷陈,沸沸扬扬,闹到后来居然中国大陆官方都出面,禁止网路中再讨论这件事情。
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著名的数学家丘成桐。丘成桐在数学上成名甚早,工作杰出,他一九八四年当选中研院院士的时候,才只有三十五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丘成桐在数学上有天才之誉,其人亦难免天才人物的特殊个性,这个特殊个性之一,乃是他说话的直接方式。丘成桐是广东潮州人,说话语调本就昂扬,加上他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更使他的发言常常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丘成桐影射田刚
丘成桐在前年的三月间,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数学之路」,后来又在中国科技交流奖大会上发表了一个演讲,讲题是「数学与科技」。丘成桐在这两个演讲和后来的访谈中,都影射的指责了他以前的一个学生,也就是由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大陆数学新起之秀田刚。
田刚初到美国的时候,丘成桐是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丘成桐说他看田刚学习非常勤奋,十分的欣赏,曾经在家中给田刚特别的指导,在田刚身上花的心血,比对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丘成桐也说,他还替田刚写了推荐信,获得了两个大奖,并且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丘成桐说,田刚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
但是在一九八○年代,丘成桐说他就接到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来信,指控田刚的论文抄袭了那位教授的概念,后来又有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教授也写信给丘成桐,也是抱怨田刚和他合作占了那位教授的便宜。另外丘成桐还说了好几个案例,都是指谪田刚在学术上和做人上有道德瑕疵的问题。这些内容是今年二月丘成桐在美国世界日报星期周刊的专访中批露的。
丘成桐说北大教授不务实于研究教学
根据去年十月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举行的一个公开座谈会的记录,北大数学教授丁伟岳在开场讲话中便说,丘成桐前年三月之所以会在演讲中公开批评田刚,是因为传出风声说南京大学要请田刚去做校长。
丁伟岳说,丘成桐去年演讲之后,未再有公开的批评,但到去年一月间大陆《中华读书报》又刊登了丘成桐的一个讲话,再批评他的学生(田刚)的学术不好,又要拿高薪云云。六月份又在新加坡《海峡时报》的访问中,批评北大打压国内其他学校,到八月份《北京科技报》又刊出丘成桐访问,批评北大和田刚,并指田刚有抄袭行为。
丘成桐的这些批评,在今年二月世界日报星期周刊的访问中也有提及,主要是说北大教授的不务实于研究教学,到处拉帮结派,谋取私利。教授不务正业,学生的水准自然一落千丈,好几位由北大推荐到哈佛的所谓顶尖学生,到哈佛来不但表现不佳,甚至有的到后来连硕士资格都得不到。
丘成桐在后来的访问中也提到中国国内的学术界风气很坏,大教授不教书,没有真正专心于学术研究。学术工作以量化计算,算博士数量和论文数,是世界上有水准地方没有人用的办法。而大陆国内的教授和教育官员一起骗政府,说引进了多少国外人才,弄到一大笔钱,其实是谋取私利。
丘成桐对田刚的批评也很直接。他说田刚在数学学术上不是那么顶好,祇算是二流,但是回中国来拿一大笔钱,真正停留的时间和贡献都很有限。另外丘成桐也举出许多例子,说田刚在学术上不诚实,甚至提出香港出身的另一位著名数学家萧荫堂对田刚抄袭其论文的指控,来指谪田刚的人格有问题。
丘成桐也说,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田刚,在国内停留时间有限,拿到的钱甚至超过国外的薪水总数。丘成桐以为,这种做法不但不诚实,也给国内年轻人立下坏的榜样,对学术有负面影响。
田刚低调面对批评
田刚面对这些批评,表现得很低调,私下有友人问及,也只是笑笑不愿意多谈。不过北大数学系并没默尔认错,去年十月的座谈会,正是他们的反击。座谈会中丁伟岳的讲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说话可以很容易听出来,丘成桐之所以会攻击北大和田刚,与北大计画成立国际数学中心,而田刚将担任这个中心主任有关,也与丘成桐想在中国科学院成立数学中心计划的没被批准有关。
另外丁伟岳也说,对于丘成桐批评的北大教授不关心学生,北大到哈佛去的学生程度太差一事,他们也都作出了说明,也向政府上面的单位汇报。丁伟岳说,北大数学系一贯的传统是师生关系融洽,伦理有节,还认为丘成桐说田刚的成就都出自他手的讲法,给年轻人非常不好的一种印象。
北大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一位知名的数学家,也是中研院院士项武义。项武义以其一贯的直率发言方式,说丘成桐过去为了要抢夺中国数学霸主地位,对他的老师陈省身如何的蛮横无理,发言中甚至用了一些很强烈的字句,来批评丘成桐。丘成桐后来在访问中也说,北大的座谈会有如红卫兵的批斗,他的文章后来都被大陆封杀,如果自己不是拿美国护照,也许会去坐牢。
项武义说丘成桐想做中国数学霸主
丘成桐、田刚纷争事件在大陆沸扬的时候,正巧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在上海论坛谈「中华文化和近代科学」,谈到大陆的大学教育,说大陆的大学办得不错。当时消息见报,便有人不以为然,于是就拿丘成桐对大陆大学的批评,来说杨振宁和丘成桐针锋相对,也有在网路或媒体上的说法,认为杨振宁是在的说政府的好话。
杨振宁后来私下讨论此事,说他和丘成桐私下是好友,他们对大陆大学好坏看法的差异,是因为两人着眼点不同。杨振宁说他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杨振宁也说,丘成桐对中国大陆大学的批评,有些他也同意,但是应该仔细讨论其中的细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批评方式,不但是对问题认识不清,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网站上许多批评言论,杨振宁说,现在大陆上许多人对大学不满意,原因很多,譬如学费大增,大家上不起大学的社会因素也是其中之一。
杨振宁不同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批评方式
丘成桐也说,他并不是说大陆的大学都不好,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主持的高等研究中心就办得很好,不但有一流的电脑数学家姚期智,还有密码电脑方面的王小云,超导研究的翁征宇与以及东方艺术史的方闻,俱为一时之选。杨振宁也说,他创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很像他以前耽过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现在的发展是很成功。
不过丘成桐、田刚的纷争,确实也暴露出大陆学术的一些问题。大陆近年经济发展成功,学术的经费增加很快,也就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其实十余年前,台湾经济条件好的时候,也有一段学术经费快速膨胀的时期,那时候台湾政府聘有一批外籍科技顾问,便曾提出建言,认为科技经费增加的过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以台湾的经验来看,后来确实出现这个建言所指陈的弊病。大陆近年的一些学术风气,与经费增加得太快,太急于想一下子就在学术上做出成绩的心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丘田争议显现大陆学界急于做出成绩的心态
就拿大陆的院士制度来说,就有一些问题。大陆的院士由于在学术界地位崇高,不用退休又有相当好的待遇,因此造成一些人为了要选上院士而不择手段,传出许多不堪的行径,另一方面一些院士也只是尸位素餐,并不能对学术带来正面的助益。
拿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教的中研院院士蒲慕明来说,他到上海主持中国科学院的神经认知研究中心之后,便引用美国的办法,对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工作的评核。结果有两位已没有科学工作成绩的资深院士,不愿接受这种办法,但是因为蒲慕明十分的坚持,甚至闹到中国科学院院长那里,最后是这两位院士一位退休,一位转到其他研究所才得以解决。
中国大陆的网路对于丘成桐、田刚纷争事件的热烈讨论,反映出对于学术界的一种不满意情绪,海外华人媒体对于丘成桐的访问,因着这种不满意的情绪,也就将丘成桐塑造成为一个敢讲真话的学者形象。
而中国大陆政府的出面禁止媒体和网路继续讨论此事,表面上似乎维持了学术代表人物的尊严,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做法。这种思维的背后,一方面显现出对于学术工作某种脱离现实的尊崇和保护心态,没有认识到学术人物依然是一个凡人,也更进一步使得学术界忽略了他们享用丰沛社会资源应有的社会责任。
知识通讯评论半月刊三十二期
作者: feilian 时间: 2012-4-2 10:16
打算把《完美的证明〉翻译成中文。原由:1,苏俄共产教育体制与我国有类同,但是也有不同,从《完美的证明》一书中可以读到。2,俄国的欧洲传统、我国的儒学世俗功利反智和科举对教育的异化,与苏俄有很大差别,近代大学发展也是如此,共产时代素俄还是可以谈欧洲的希腊罗马传统的。3,苏俄知识分子传统与我国的差距也在这里。4,围绕庞家来猜想证明,中国数学家的表演,在书中有专门章节记叙,与主人翁形像南辕北辙
作者: feilian 时间: 2012-4-15 10:00
此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今年2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可以读读苏俄教育体制、知识分子的表现与我国异同,特别在围绕名利、民族主义观念上的异同,围观的可以看到围绕谁解决了庞家莱猜想荣誉的各种人的表现——几位中国学者的表演(第10章)
作者: cjxicerain 时间: 2012-4-19 14:10
This is all very new to me and this article really opened my eyes.Thanks for sharing with us your wisdom.I recently came across your article and have been reading along. I want to express my admiration of your writing skill and ability to make readers rea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 would like to read newer posts and to share my thoughts with you.
Tiffany & Co Outlet
Longchamp Outlet
Karen Millen Outlet
louis vuitton For Women
Tiffany & Co Sets
Karen Millen Solid Color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2-4-21 21:51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2-4-21 21:55 编辑
陶哲轩,越南的吴宝珠,也都是数学界炙手可热的中生代力量。
好像西班牙国王要给佩雷尔曼颁奖,结果后者说,数学家的世界里,国王什么都不是。
另外,完美的证明,这本书不久前有中文版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