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春节游梅岭(有图有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翰林院修撰    时间: 2012-5-16 17:21     标题: 春节游梅岭(有图有真相!!!)

本帖最后由 翰林院修撰 于 2012-5-18 10:17 编辑

      想必诸位都学过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这篇课文,梅岭位于赣南大余县境内。
大余,旧称大庾,隶属南安府,以钨矿、板鸭、荷包胙闻名。鄙人乃大余县之
县南康人氏,于今年大年初一午后与家人驱车前往梅岭游玩(仅约一小时车程),
得打油拙诗一首,诗曰:

                 梅驿梅国梅似海,小大寒间应时开。[注1]
                 绿玉白蕊今迷眼,青石冷香几醉怀。[注2]
                 南粤雄关岭头伫,挂角古枫寺前栽。[注3]
                 状元精魂尝毓孕,太平勇士败重来。[注4]
                 梵音穿林不期闻,仙果适口还再买。[注5]
                 山风神泉送诗客,履底犹沾古道苔。[注6]

[关于梅岭]
      梅岭在古代亦称为大庾岭,高300多米,居五岭之首,海拔746米。梅岭有
一条石道可让人登上岭顶。这是古代有名的一条官道,早在秦代便已具雏形;到

了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张九龄奉诏开凿,
路基宽约5米,可让大型马车通行。 自此梅岭山隘便成为中原和南粤之间交通的
重要驿道,也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因其地势险要、地理位置重要而著名。如今,
这条古道自然不再有车辚辚、马萧萧的气氛,沿着古道慢慢往上走,只见两旁的
山壁郁郁葱葱,岭顶上,耸立着一方沉沉稳稳的城关,上书“南粤雄关”四个大
字,此即秦时设立的梅关。广东与江西的省界,便在这城关的中央,故有“一脚
踏两省”之说。
      梅岭因漫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从古至今都吸引着无
数诗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毫刻碑,实为一大景观。

[注1] 据当地人士介绍,每年小寒与大寒之间,梅开最盛。

[注2] 绿玉:指代芭蕉和竹子,在古驿道两边的梅树傍,点缀着芭蕉和竹子;白蕊:
        白色的梅花;青石:古驿道所用的青色石块和石条;冷香:亦指代梅花,突

        出梅开的时节并从嗅觉上写梅花。

[注3] 挂角古枫寺前栽:即“古枫挂角寺前栽”,诗句中颠倒语序是为了与上句对

        仗。梅岭山腰上古驿道旁有寺曰“云封寺”,别名“挂角寺”,寺前的小路
        旁矗立着两株高大笔挺的枫树,树龄达八百余年。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
        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云封寺
        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

[注4] 状元精魂尝毓孕:这涉及一个在赣南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如今古道旁尚留

       有“状元祖墓”,据清史记载,墓的主人是清朝状元戴衢亨的亲生父亲。戴
       衢亨, 1755—1811,字荷之,号莲士,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
       四十三年(1778)状元。戴衢亨与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和兄长戴心亨均
       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当年戴衢亨中状元之时,朝廷按常例派国师到
       其家中察看风水,如无状元之风水,便视为妖乱世,杀头问罪。但是查来查去,
       都是些平庸的风水,根本就出不了状元,戴家上下不知何以是好。戴衢亨的母
       亲更是又惊又怕,欲言又止,终于道出了一件隐藏心中多年的秘密。原来,二
       十多年前,他母亲还是一名少妇,路经梅关古道,邂逅了一名男子。这名男子
       是个挑担的,估计是从江西贩卖货物到广东,梅关古道乃必经之路。两人发生
       云雨秘事,可能由于过度疲乏,事后该男子竟然暴亡。后来成群的蚂蚁衔土将
       男子掩盖,这在地理学上称为“天葬”。少妇回去后不料却因此事怀孕。说毕
       实情,国师立马奔赴梅岭,考察状元祖墓之风水。这一看不得了!所谓“日受
       千人拜,夜观万家灯”。由于此墓位居半山腰的古驿道旁,路人上山时都做出
       向此墓弯腰下拜之状,故曰“日受千人拜”。而到了夜间,放眼看去,远处大
       庾县城灯火辉煌,尽收眼底,故曰“夜观万家灯”。乃出大贵人、忠臣良谋的
       风水宝地。国师回朝奏明天子,龙颜大悦:此时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赐新科状
       元戴衢亨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戴衢亨不辱君命,在朝为官时口碑甚佳。
      
       鄙人之友号“河套达人”者,听完状元故事,心有感慨,即兴作得打油诗一篇:

                            青草依依乱石栽,斑斑字迹古时来。
                            客问状元何其苦,廖公娓娓来道白:
                            戴氏其子又其父,皆有腰牌怀中戴。
                            宫中官人访家祖,老娘少时曾开怀。
                            深山偶遇路人甲,心中小鹿蹦出来。
                            梅林深处绕香颈,卿卿我我解衣带。
                            风流过后盼长久,山盟海誓语心开。
                            谁料世事难预料,如意君子把命裁。
                            此桩风流多韵事,只留孤茔供人猜。
                            可怜戴氏父与子,子无孝来妻不白。
                            千人拜地路哀哀,万家灯火表胸怀。
                            纵有青山绿水景,好似一只孤雁来。

       余观此诗,想此事,忆此景,亦倍生感慨,故又作一打油诗叹状元祖墓曰:
      
                              梅是当年梅,花却今日花。
                              只留乱石冢,空使后人夸。


       太平勇士败重来:太平军历史上曾两度与湘军在梅岭激战。如今留有石碑一方,
       石碑位于憩云亭前数十步的驿道旁,清同治年间立。为赭红砂质横碑, 碑长
       2.7米,碑宽0.6米,阴刻有“重来梅国”四个大字,是湘军管带、清军总兵刘
       胜祥书题。同治三年(1864)农历八月,太平军在侍王李世贤率领下,曾在梅岭一
       带与湘军激战。后太平军主动撤退到广东,又转战福建。次年太平军在福建内讧,
       侍王被杀。太平军在汪海洋率领下,再次回到江西,又在梅岭与清军激战、对峙
       数月后,湘军来增援清军,太平军才退到广东。而刘胜祥自鸣得意,傲慢地写下
       了这几个字。此碑也反映了太平军在梅岭的战绩,今保存作为历史遗迹供游人参
       观。

[注5] 走在古驿道上,不期闻得云封寺隐约传来的诵佛声。山脚和山顶的梅关旁,售卖
       “青梅”果等腌制果品,上山时曾品尝,觉其味酸辣可口,还时又再次购买,带
        回家中,以飨家人。

[注6] 神泉:离开时才发现山下有一泉,石壁上刻“神泉”二字。
        履底犹沾古道苔:此句从红楼梦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诗中的“槎枒谁惜诗肩

        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一句化用而来。

作者: 马南邨    时间: 2012-5-16 17:44

好一首梅岭诗题,读来犹如身临其境。履底犹沾古道苔尤为意味深长。赞一个。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12-5-16 21:22

上片片!光有文字,无真相。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2-5-19 13:36

图文并茂,好!
“履底犹沾古道苔”结句好。
“深山偶遇路人甲,心中小鹿蹦出来。”贵友的这句吾甚爱之。
作者: 李苗    时间: 2012-5-30 18:29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