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跳出开放型经济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 [打印本页]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2-7-11 09:47     标题: 跳出开放型经济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

本期话题嘉宾:
刘志彪,江苏省社科院院长;
张二震,江苏省“江苏经济国际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田伯平,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所所长;
朱立凡,苏州市商务局局长。
统 筹:尤 健、孟庆彬


    编者:我省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开放型经济不仅有力推动了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新的变化。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提升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转换思路:拓宽“全球化”新视野
    刘志彪:在中国与世界的再平衡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把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转变为以扩大内需为特征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大力吸收FDI(即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这种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全球化放松了市场对我国发展的硬性约束,使自己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把由此获得的增长和好处称为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显示了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已基本结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从短期看,为了保增长我们需要稳定外贸出口;而从中长期看,确立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新开放观,做好应对新一轮的、以扩大内需为特征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含义和最主要内容。这种新的发展方式是过去我们未曾遇到的,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和战略转变的各项准备。应该看到,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黄金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它所改变的只是我们加入全球化的形式。我们要进一步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提供的争先进位的黄金机遇,及时启动第二波加入或者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即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
    田伯平:顺应国际形势,深化开放内涵,探索开放型经济多样化模式。
    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决非“一日之寒”,修复失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增加储蓄、再工业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扩大内需、创新驱动,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未来5-10年将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的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必须降低预期,增强风险意识,维稳避险。由于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不会大变,仍将沿着跨国公司主导的企业内要素分工不断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仍然是要素的低成本。虽然我国的生产成本在不断提升,但良好的基础设施、大量的熟练劳动力和产业配套情况,使得我国制造业仍然拥有综合低成本优势,这在未来几年中还不会完全消失,所以制造业不仅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产业,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强化,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不能轻易放弃。另一方面,在全球消费需求不振的宏观形势下,消费需求已成为宝贵资源,贸易保护实质就是保护消费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国正在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努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区域资源禀赋不同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因此,不同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应该有不同目标和多种模式。例如,建设进出口物流中心、进口商品批发市场、国际会议度假地、跨国公司人员培训基地等等。还应积极探索与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相关服务甚至吸引其迁移落户。拥有国际组织办事机构是一个国际性城市的重要标志,南京、无锡、苏州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开拓。
    朱立凡:近年来,利用外资由成本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市场销售由单一的总部国际订单分配转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为主,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形势下,加快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深入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经济”,应成为江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一是大力培育本地市场。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健全完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内需。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市场流通体系,全力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流通环境。二是积极开拓区域间市场。把江苏在对外开放中先后形成的国际化优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及区位优势等转化为对国内市场的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力争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多争资源、多占市场。当前,尤其要积极培育省内进口分销商,提升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三是深度融合国际国内市场。坚持市场导向,抢先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积极帮助江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实施“二次招商”战略,在抓投资促进的同时,抢抓贸易促进和贸易便利化。加大对内开放力度,发展飞地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推进对内对外全面开放。
    把握机遇: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
    田伯平:转变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为主体的开放。
    发达国家对外开放的共同特点是:以强大的先进产业作为开放的基础;有一批竞争力很强的企业作为开放主体,并在开放中进一步做强做大,成为世界级企业;市场机制是推动开放的强大动力。而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是基于政策支持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优惠政策为手段、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低成本竞争进入国际产业分工链。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要素动员能力强、见效快,但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即削弱了市场功能和企业的开放主体作用,以分散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转变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对外开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从政府主导转向以企业为主导,努力改变要素直接参与的方式,提高要素的组织化程度。只有主体强了,才能改变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环节的状态,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让本土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并实现国际化,这应该是开放型经济的最重要任务。
    张二震:以经济规模优势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江苏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第一,落实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研究出台我省重点鼓励进口的产品和技术目录,制定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进口贴息、信贷、保险等政策促进作用。第二,构建促进平台。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重要港口、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地等,加快羊毛、化工、矿产、木材等大宗资源性进口商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和国际分拨、物流中心。第三,培育进口主体。积极争取进口资质,畅通进口渠道,着力培育一批熟悉国内市场、跨国采购能力强的进口龙头企业。第四,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大宗商品进口运行监测,有效控制进口风险,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切实维护产业安全,构建有效的进口保障机制。第五,加大技术引进。结合全省产业发展导向,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技术贸易,重点引进软件开发技术等。第六,打造优良环境。打造优良的贸易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环境、人居环境等综合软环境优势。在打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环境的同时,更应该在审批、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第七,提高出口质量效益。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出口品牌建设渠道,将自创品牌与收购、租用国外品牌相结合,培育发展一批国际化品牌运营企业,提高出口商品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力和整合力。
    朱立凡:由于高端人才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维系的“卖产品”发展格局越来越不可持续,实现品牌化发展、以质取胜、提升产品价值链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实现从引资金到引人才、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一是要强化政府引导。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品牌建设鼓励政策,为引人才、建品牌提供政策支撑,引导构筑信息平台,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品牌竞争能力。二是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全力支持企业加大引人才和创品牌的力度,指导企业确立人才强企战略,注重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发展自有品牌,做好品牌的宣传和策划,吸纳和造就品牌发展的各项人才,积极支持品牌企业拓展国际营销网络。三要优化开放环境。以彰显国际惯例优势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政府服务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开放载体建设、创新制度设计、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体现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区域宜商、宜居、宜创业的发展环境,为“外智”营造“家的感觉”,为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生根的土壤。
    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取向
    田伯平:提升整体环境,努力增强开放型经济的支撑基础。
    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能力的表现,拥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国家都会采取开放政策,并要求别的国家开放市场。但是,开放型经济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必须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收支平衡等宏观政策目标统筹兼顾考虑。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开放型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整体的协调和支持。江苏的开放型经济要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更加广泛的发展基础,包括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完善的社会和市场保障、高素质的居民和有序的政府管理。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
    刘志彪:第二波全球化战略的重点,在于在转换需求结构的过程中,利用内需市场的吸引力促进中国企业从加入全球价值链逐步走向加入全球创新价值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发展创新经济。
    提升中国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政策取向主要是:第一,形成一个适应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全球化理念和为其服务的战略和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政策目标是要搭建扩大内需的经济平台,并以此吸引全球高级生产要素。这个平台主要有:制造业平台、城市化平台、“五外”平台(主要指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的“外贸、外资、外经、外智、外包”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以及居民消费平台。
    第二,构建强有力的处于创新价值链高端地位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民营性质的跨国公司。打破国有企业在行业上的垄断性,对外资、国资和民资实施统一的国民待遇,放手让民营经济进入竞争性行业;鼓励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进行兼并重组,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市场控制力的巨型企业,以便为国内市场的充分开放做好准备;鼓励民营企业联合“走出去”,尤其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西方目前的经济危机时机,联合收购其拥有技术、人才、品牌和渠道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产权融合和资产重组。
    第三,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力资本。利用西方各国经济不景气的时机,通过收购它们的企业尤其是原本有实力的上市公司,除了把它们的资产盘活外,把它们的人才尤其是高级的紧缺人才资源运用起来,让他们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或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进行研发和设计服务。
    张二震:在保持“引进来”的同时,以更大步伐“走出去”。
    突出财政、金融、人才、信息、服务等政策支持,以充分利用我省一些产业的行业优势、规模优势、组织优势等,促进江苏企业以更大步伐“走出去”。第一,培育跨国企业。重点推动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国际化经营业绩突出的各类企业“走出去”。尽快构建我省企业“走出去”绩效评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第二,推动跨国经营。支持企业加大对国外矿产资源、农业林业领域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境外资源合作基地,形成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抓住欧元区企业陷入困境带来的机遇,支持企业收购发达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支持文化、教育等产业到海外布局,鼓励企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融资渠道,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第三,完善投资平台。在继续加快两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招商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有特色、有基础和产生效益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实现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全覆盖,完善功能,规范管理与运作。第四,丰富“走出去”方式。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合资合作、风险投资、高科技研发、资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实现配套生产国际化,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有效分散风险和取得收益。
  编者:国际经验表明,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外开放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中心任务和推进形式。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外需增长乏力、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部分行业企业波动较大、财税增速明显放缓等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充分看到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好转迹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环境趋于宽松的有利条件。推动江苏开放战略从以区域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社会国际化为中心,充分利用宏观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规律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增创江苏对外开放新优势。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