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论坛热议:上海街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打印本页]

作者: 李苗    时间: 2012-8-11 11:08     标题: 论坛热议:上海街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论坛热议:上海街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就此,网络新闻联播的记者联系到了当时也在现场的网友“殷甲”。“殷甲”表示,淮海西路新华路上的老人摔倒时,他是第一目击人,并第一个拨打了120。在他所在的约半个小时内,确实出现了一名外国女子,但他只听明白了对方用英语说“不要围观!”“赶紧叫警察”这几句,而他离开时,救护车还未到场。


“如果中年人不喊,我们几个小伙子会扶的”


“路过交通大学地铁站口的时候,就看到一个老人就在我旁边,我跟他的距离就一米左右,离他是最近的。我摩托车的车速也不快,老人就在我眼前朝后倒下了,然后我看到他的手拼命在向前抓但没抓着,就倒下了。”骑摩托车从淮海西路往新华路方向去上班的“殷甲”目击了老人倒下的过程,并迅速拿出手机拨打了120。


采访中,“殷甲”查询了手机通过记录.记录显示他拨打救护车的时间是10日上午8点44分,此时正是早上的交通高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殷甲”说,当老人倒下时,他和几个年轻人就想要过去扶,“当时已经冲到老人眼前了,马上要做这个动作,但是看到这个老人浑身颤抖,脑袋后面还流血了,越流越多。这时有一个中年人在喊:'别动,都别动'。我们就没动,退后了。然后,大家谁都没动,等着救护车来。”


“殷甲”表示,如果那个中年人不喊的话,我们几个小伙子会扶的。但是看到老人流血的状况,我们不懂医,又怕给扶出什么毛病来。“至于诬陷敲诈那些,当时我没有想过。”


“120话务员有问题”


事情发生后,120救护车的救护速度遭到网友的质疑。


第一个拨打急救电话的“殷甲”从8点43分左右一直待到9点10分左右,直到他离开,救护车都没有到。期间,多人拨打了急救电话,但直到老人摔半个多钟头之后,救护车才到。同时,急救中心的话务员的态度也受到了质疑。


“殷甲”表示,打急救电话时,他跟对方讲明了事发地方,但对方不清楚在哪个区。“殷甲”说明在“淮海区,交通大学地铁口”后。对方又问在哪个地铁口。殷甲回答称,自己是骑车的,没有从地铁口出来,所以不知道是哪个地铁口。话务员则说:“你这个都搞不清楚,你打什么电话啊。”殷甲认为,急救中心的话务员“很有问题”。


网友“橙邾”也在微博中写到:“围观人打120,回答无车无法调配,恳求情况紧急,一句'等着吧'就打发了。”


事发现场未听到外国女子骂人


@“橙邾”:“围观的人虽多,但都只是在电话里对120骂娘,没人敢去扶的。一个外国女子骑车经过时用很清晰的声音大骂:fucking you chinese,you should call ambulance! 我相信有很多人听到,但没一个回嘴的。第一个蹲下扶的也是老外,还用自己包里的白绒巾垫在老人头下。这时救护车仍然不知在哪里。”


据“橙邾”微博,在120迟迟没来的时候,该外国女子看着地上的血痛哭,还拿出钱给边上的人,说你们一定要帮忙交上医药费。随后,“橙邾”又补充微博称,该女子其实骂完就直接骑车走了,也没下来帮忙。


对此,“殷甲”表示,确实出现了一名外国女子,但他只听明白了对方用英语说“不要围观!”、“赶紧叫警察”这几句。


“我当时心思都放在老人身上,我是听到,也看到一个外国女人,用英语说了'赶 紧叫警察,你们不要围观,赶紧叫警察',骑个自行车就过去了。至于后面网上说的,她又给钱啊,又急救啊,我就没有看到了。这个可能是在警察来了之后。警察要求把车让开,我就把车往后推了,然后人群就把我原来站地方给挤掉。我在外面也看不到里面了,就走了。”“殷甲”对记者说道。


据网友“橙邾”最新的微博信息,今早摔倒的87岁钱老伯已经住进了淮海西路上的455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轻微脑梗引起头晕导致摔倒头部外伤,目前意识清楚并无大碍。记者致电上海455医院,得到了同样的回复。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2-8-11 11:21

这种情况冒然扶起风险更大,只要伤者呼吸未受阻碍还是不动为佳。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2-8-11 11:54

看到吗
奥林匹克上的刘翔也只是外国人在扶
中国人只能自己小心了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8-11 12:05

**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真的“道德滑坡”成了无可救药的了?
    1、 像南京彭宇案里的那个老太太式的敲诈,其实,早就有之,不是出了那个老太才有的。
    2、 从那个老太的年龄来说,她应该是在“新时代”受的教育,而且主要是在“毛时代”。
    3、 比之“过去”,现在出现了二个新的情况:
    (1) 网络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五亿网民。
    过去说“好事传千里,坏事传…………”(呵,忘了传多少里了),其实,由于人们消息的闭塞,无论好事、坏事,都传不了多少“里”的,而现在,南京一出那个老太太,于是,几亿人都知道了“人心不古”了。
    (2) 过去年代,人们往往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很少外出。因此,如果你跌倒了,扶你起来的也大多是你所认识的人——如果是认识的人扶起南京那个老太,我想,她未必好意思倒打一把吧?而现在,人们的活动范围大了,在你周围出现了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就可以“不留情面”,有了敲诈的条件了。
    4、 因此,我以为,人心未必真的“不古”,只是,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问题,同时,也为一些用心不良者创造了新的条件。正如同,在人很少的地方,扒手未必能发挥他的特长,一旦到了人多的地方,扒手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了一样——许多扒手其实是在小地方生长的,只是到了大地方才能发挥他的“功夫”,于是,人们的印象就是“小地方扒手少,大地方扒手多”了。
作者: 老独步天下    时间: 2012-8-11 17:40

老人跌倒不扶的误读
----------
遇到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 卫生部相关“技术指南”引热议
2011年09月08日02:53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刘峻  

9月10日是第12个“世界急救日”,可能卫生部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在6日出台的一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却引发了网络的热议,而该规范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更是让人始料未及。

  指南中提出,遇到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随后详细陈述了各种处理方法。

  意外的是,网友们对“不要急于扶起”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怎样处理”。有网友说,这样一来,扶倒在路上的老人,现在由道德问题,升级为技术问题了,这也让不少人对今后“扶老人”产生了许多疑虑。今后路遇跌倒的老人,让自己很难选择,扶还是不扶,这还真是个问题。

  快报记者 刘峻

  不要急于扶老人

  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里确实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对于不同的情况,也提出相应的办法:

  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到底扶还是不扶

  观点一:不敢做好事了

  该规范出台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甚至有网友表示在微博上看到这条消息,以为是恶搞,认为这个规定的出台,在“时间的选择上”很不恰当。由于近期多地连续出现“扶老人”事件,做好事反被诬陷引发了道德大讨论。网友认为,卫生部的规范很让人“浮想联翩”,让今后“扶老人”更难了。一些网友表示,如果无足够的人在场、如果现场没有摄像头、如果自己的手机无录像功能、如果自己不是大款,就不要去搀扶了。“如果扶老人起来,还需要这么多专业知识,我看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年头好人难做。”

  网友长白居士发帖说,指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常识性文件,没有专业知识,面对一位自己跌倒的老人,最好不要动,如果一时冲动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因心脑血管问题跌倒的人,处置不当会导致当场死亡的。说白了,老人跌倒扶不扶,既是道德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观点二:该扶还是要扶

  不过,网络调查显示,还有很多人认为“该扶还是要扶”。微博网友恒ivy认为,该扶还是扶一把吧,不然于心何忍,谁都有老的时候,城里到处都是摄像头,没事的。“一分钟冥想”也认为,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还是会伸出援手的。不少网友表示,这应该是尊老爱幼最起码的道德,该扶还是会扶的。毕竟被老人所谓“讹”上的事情还是属于少数,之所以成为新闻报道被曝光也是因为少数而成为新闻,真正的生活中,真善美的事情还是很多。

  不是不扶,而是为了更好地扶

  好心为何办坏事

  专家认为,指南既是对医生提出了一个规范以及研究的方向,也是给公众的一个提醒。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科科长郝思祥告诉记者,没有专业的急救知识,随便搬动、搀扶老人起身很容易发生意外。南京市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周建中告诉记者,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规范,如果不懂急救知识,随意搬动,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这个在临床上不少见。

  郝思祥告诉记者,“120”急救中心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时2003年12月2日,二桥发生车祸,一辆公交车和大卡车相撞,公交车有人受伤。120接报后,两位同事就急忙赶赴,结果途中遭遇到了团雾,120车发生了事故。出事后,路过的人好心帮忙,有抬病人的,有拽车门的,试图将两人尽快抬出,但是事后证明,二人死亡原因就是颈椎被剧烈地摇晃,导致最后死亡。

  南医大二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吴晋告诉记者,去年草场门发生一起车祸,有人腿受伤了,路人好心将他抱到自己的车上送往医院,但是后来检查发现,这名患者运送的时候,由于没有上夹板,导致伤口不断摩擦,损伤了血管和神经,血管可以重建,神经的损伤却无法逆转,结果非常遗憾,这个患者的腿就无法走路了。

  专家提醒说,越是情况不明的时候,越是要谨慎,特别是在车道上发现的伤者,很可能有外伤。

  扶要符合技术规范

  也有网友认为,扶不扶是道德问题,怎么扶是技术问题,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卫生部的扶不扶和街头出现的扶不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在技术层面,一个是在道德层面。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十年前,他就写过这方面的科普文章,这是个常识。规范里的不要轻易扶老人,是一个技术的规范,而现在讨论更多的则是一个道德层面,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不随便扶老人,是要求符合技术规范地扶,不是不扶,而是更好地扶。技术规范与道德困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符合科学规范的作为,才能获得更好的结局,因此有助于道德困境的解脱。他告诉记者,规范出台后,难免让人有联想,比如有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但是这个规范迟早是要出台。

  可以这样“扶”老人

  专家告诉记者,这份卫生部指南只是从技术上规范,并不是说老人摔倒就不帮忙。郝思祥告诉记者,也许有人会这么问,看到老人帮不帮?他认为肯定是要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到老人倒地了,可以上前询问一下到底哪里不舒服了,如果心脏不舒服,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可以搀扶起来。如果老人腿疼或者腰疼,那可能是受到了外伤,这个时候不要扶起,因为可能会导致二次受伤。但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另外,如果懂得急救知识,可以采取现场急救方式。比如呕吐的老人,可以将老人翻转一侧然后按照规范采取急救方式,保证让老人的气道不会被呕吐物堵塞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10:58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2-8-12 11:00 编辑
**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真的“道德滑坡”成了无可救药的了?
    1、 像南京彭宇案里的那个老太太式的敲诈,其实,早就有之,不是出了那个老太才有的。
    2、 从那个老太的年龄来说, ...
ys1937 发表于 2012-8-11 12:05
不扶跌倒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一直都是如此,之所以现在人人关注,是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通畅了。鲁迅有篇文章就曾经提到过,为什么路人不扶跌倒的老人?中国民族要真是有优良的传统文化就不至于滑落到今天这么堕落的地步。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8-12 11:17

    不扶跌倒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
燕苗 发表于 2012-8-12 10:58
**

    不太同意这一说法。
    其实,在早年,邻里相助是确实存在的。
    只是,由于人斗人,才失去了人们间的相互信任。
    当然,我在上面也说过,那种受了帮助还要反咬一口的“恶性循环人”从来就是有的,不唯今日如此。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11:47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2-8-12 11:57 编辑
**

    不太同意这一说法。
    其实,在早年,邻里相助是确实存在的。
    只是,由于人斗人,才失去了人们间的相互信任。
    当然,我在上面也说过,那种受了帮助还要反咬一口的“恶性循环人”从来就是 ...
ys1937 发表于 2012-8-12 11:17
中国人的不团结不互助一盘散沙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到了49年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没有这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满人不至于连带家属才十万人就轻轻松松横扫中原,拿下中华大地。没有这一盘散沙的中国人,人民公社就不会那么轻轻松松搞定。制度、文化、人种是相辅相成的,好人建立好的制度,好的制度监督人的行为,相形成好的文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自私自利的坏人太多,社会没有正义的合力,好的制度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8-12 12:11

**

    燕苗老弟的看法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了。
    说到对外国的侵略,其实,不独中国人如此。
    二战时的法国,怎么很容易就给老希打下来了?
    老斯那里,如果不是“天寒地冻”,德军难以适应,恐怕后果也难说。但看开战的前几天,那兵败如山倒的样子。
    说到英国人,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峡挡着,也难说。
    百姓手无寸铁,你让他们咋样反抗?
    其实,在二战中,应该承认,中国的抗战算是坚韧的了,照英法的传统,早就该降投了的。
    中国人确是一盘散沙,只是,人性中之善的一面,却仍然存在于人们心中而已、而已。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12:13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2-8-12 12:36 编辑

美国在关键时刻总是有一股正义的力量支配着,使整个社会走向健康。
美国独立战争后,同样是战争,也死了不少人,并非非暴力运动,也是华盛顿这类军人有权势,但社会方方面面达成共识,这里有人的认识即智力的因素,更有正义的力量。华盛顿不是利欲昏心的权力狂人,他周围也不是一群只会拍马屁的小人,能放下集团小利,所以才开创了第一个民主国家。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社会混论,资本主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国会赋予罗斯福的权力也很大,但他没有独裁,而是走向福利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后,也混乱,但一个制度完结又出来了另一个独裁。
你再比较德国,也是出现经济危机,结果是出了一个希特勒,走向独裁。
你比较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民公社合作化运动,一个轻而易举,一个几乎一场全国暴动。
同样是国企散伙,同样是经济转轨,东欧、中国的完全不一样,。。。你看看波兰的团结工会,到目前中国工会有像样的组织?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12:19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2-8-12 12:39 编辑
**

    燕苗老弟的看法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了。
    说到对外国的侵略,其实,不独中国人如此。
    二战时的法国,怎么很容易就给老希打下来了?
    老斯那里,如果不是“天寒地冻”,德军难以适应, ...
ys1937 发表于 2012-8-12 12:11
你看看德国人在法国杀人了?即使再全民动员,法国也不是纳粹的对手。只会白白牺牲。也就是说,不反抗反而代价小。别人是明智之举!
但连带家属十万清兵,怎么也不应该这么猖狂。——清军在军事设备,人员上并不占优势。清军是一支毫无人性的疯狂之徒,不反抗代价更大。但是反抗呢,外国人残暴,本国独裁者也一样坏,区别不大。因为内部自己人也敲骨吸髓,所以团结不起来。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12:32

**

    燕苗老弟的看法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了。
    说到对外国的侵略,其实,不独中国人如此。
    二战时的法国,怎么很容易就给老希打下来了?
    老斯那里,如果不是“天寒地冻”,德军难以适应, ...
ys1937 发表于 2012-8-12 12:11
任何社会都有好人——这简直就是废话,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8-12 12:52

    你看看德国人在法国杀人了?即使再全民动员,法国也不是纳粹的对手。
燕苗 发表于 2012-8-12 12:19
**

    真的吗?在一战以后,法德是欧洲大陆二强,如果不是战略失误,法国未必会败成那样。
    其实,清军入关一战,如果不是李自成在政策、战略上的失误,清军未必会胜成那样。
    战争的失败,是当权者的罪错,与小民无关的。
    再举个例,南京大屠杀,你可以说是当权者的罪错,说军人丧失抵抗能力后的“不反抗”,但是,你不能说百姓是因为“不反抗”才被杀的。
    清军入关后,江苏一地的反抗,不可谓不激烈,但实力太差,非小民“一团散沙”之罪。
作者: wly    时间: 2012-8-12 15:04

最可恶的当数借跌倒实施敲诈之人,自此道德沦丧,使想做好事的人也不敢了。
作者: 燕苗    时间: 2012-8-12 22:28

**

    真的吗?在一战以后,法德是欧洲大陆二强,如果不是战略失误,法国未必会败成那样。
    其实,清军入关一战,如果不是李自成在政策、战略上的失误,清军未必会胜成那样。
    战争的失败,是当权者 ...
ys1937 发表于 2012-8-12 12:52
如果草民能自己组织起来,全国这么多人,何愁打不败清军?仅仅江苏的扬州等地小范围抵抗当然没有。
哈,如果草民真团结中国早就是很多小的城邦,一如古代的欧洲,而不是一个大帝国。
法国有指挥失误,但实力也有悬殊。哈指挥能力难道不也是一种实力?
作者: 诗韵新编    时间: 2012-8-13 23:48

歪楼了哈。。。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2-8-17 05:54

生造轰动效应无助于道德提升

曹林   
                    
 近日, 网络盛传“上海新华路一老人倒地后没人救扶, 只有一外籍女子去救并痛骂中国人冷漠”, 记者就此向上海警方求证, 被告知该传闻与事实不符。在整个过程中, 民警并未见到有外籍人员在骂人, 民警到场后10分钟左右, 120 救护车也到场了。周围群众很多, 但并非冷漠, 因为原因不明, 很多人都是在犹豫这样的伤势是平躺好还是扶起来好。医护人员说, 老人摔倒是因为脑梗引发, 所以当时还是处于平躺状态, 等待专业救护最好。
 现场根本没有外国人, 却臆想出一个外国人的存在, 并说这样一个外国人指责中国人不及时施救, 这样的消息是怎么臆造出并流传开来的呢? 在“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的混乱传播语境中, 已经很难查到不实传言是谁编的, 也很难知道编造传言者有何用心, 但可以很容易地窥到编造者和传播者的心态。
 当下中国社会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似乎已经无法回避, 这是塑造再多“最美”、寻找再多“感动人物”也无法掩饰的。但舆论和公众应该如何面对社会的道德溃疡呢? 有些人的心态不是很健康, 他们不是尝试从自身做起去解决问题, 以一点一滴的良善去重建社会道德, 而是喜欢撕开道德伤疤, 在放大和渲染“道德沦丧”中消费公众的情绪。
 有人借助这种渲染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他们充满亢奋地宣称:“快来看啊, 我们的道德竟然败坏到这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仿佛越是不道德, 越是肮脏, 越能吸引眼球;有人借助这种道德上的渲染, 来为自己满怀哀怨、充满正义感、拖长声调地感慨一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找到一个由头;当然, 也有人想借此推卸自身的道德责任, 为自己作恶找一个借口, 有这种极端不道德行为垫底, 自己再怎么不道德, 也都能理直气壮毫无愧疚感了。
 道德滑坡是一个事实, 但不得不说, 媒体镜像中很多令人发指的“缺德”现象, 或多或少都带着渲染臆造的意味。其实, 如此贩卖、渲染、放大和消费“不道德”, 本身就是这个社会道德溃疡的一部分。
 就拿上海这件事来说, 老人因脑梗摔倒, 路人没有莽撞去扶人, 而是守护在一边等待专业的救护, 这是专业且负责任的, 相反, 盲目扶起倒有可能造成伤害。但是, 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 “因技术问题而不扶老人等待救援”这种好事, 对一些人来说没有新闻价值, “数十路人经过无人扶起老人”这种坏事, 才有新闻价值。“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这类新闻, 很容易被当做是彭宇案的后遗症, 很多人看到这种场景后, 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又是一起恶劣的、反映国人冷漠的缺德事件。这便是刻板偏见的结果——当习惯于把人心往好处想时, 会想象成“担心扶起老人因处理不慎反伤害老人, 所以不扶而等专业救援”;而如果习惯于把人往坏处想, 将路人都看成见死不救的冷漠者, 眼中便只会有见死不救了。
 当然, 这还不够吸引眼球, 不够刺激, 不够有冲突性。“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报道太多了, 报道多了就没什么新闻价值了, 要想引人关注, 就得加佐料——“外国人痛骂”就是最好的新闻佐料。
 借助外国人的眼光或角色, 批判中国的道德败坏, 这是常有的新闻叙述逻辑。比如有人落水, 路人无人下水施救, 外国人挺身而出;城管打人, 路人无人阻击 , 外国人出手相援——只不过在很多新闻故事中, 外国人只是低调地出场, 而这个段子中的“痛骂”则将新闻推向了高潮, 更有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可这是臆想出来的, 而不是现实。
 为了批判而批判, 为了眼球而编造, 为了新闻而渲染, 正因为带着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去叙述和看待想象中的“冷漠事件”, 所以, 每一次对于冷漠事件的舆论指责, 似乎都在渲染和传递着冷漠。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需要每个人反求诸已的道德反省, 而不是靠臆造外国人的眼光, 靠渲染丑陋并批判它。批判不出一个道德理想国, “外国人”也不是中国道德的拯救者, 一切, 靠每个公民从自己做起的道义自觉。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2-8-17 07:53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8-17 07:56 编辑

该老人送医院后被确诊脑梗,这种情况非医务人员冒然搀扶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当时老人神志不清,呼吸正常,流血不严重,围观的人及时打电话给110和120不失为最稳妥的选择。
就这次情况而言,围观的人没过错。我若在现场,得知已经有人报警后也不会去搀扶。
作者: qwer123    时间: 2012-8-17 08:23

本帖最后由 qwer123 于 2012-8-17 08:26 编辑

删掉。。。。。。。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2-8-17 10:29

关爱行动要承担法律责任
自然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是雷锋
也不能请个律师同进同出随时为自己作证明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