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异地高考带来刚性需求 上海楼市新添“高考房”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妖怪    时间: 2012-9-8 10:50     标题: 异地高考带来刚性需求 上海楼市新添“高考房”

异地高考意见公布后,不少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就是:上海房价又要涨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这意味着,打破几十年不变的“户籍坚冰”、实施异地高考将真真切切成为现实。 《意见》特别指出:“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
2005年以后,中国高考报名实行“学籍”和“户籍”双认证。这样的规定导致大量无本地户籍的移民子女无法在自己生活、学习多年的城市参加高考,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只能回户籍地就读。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异地高考”政策将在年底前公布。随迁子女父母在上海是否有合法稳定工作、合法稳定居住、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将是上海统筹考虑的内容。
父母对子女教育有多看重,从各地学区房的价格上涨就可明白;异地高考人数有多庞大,从每年逾百万的高考“候鸟”就可看出。尽管对异地高考本身看法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该政策一旦放开,上海参加高考的人数将迅速增加,相应的买房需求也将增加。
网友甚至为之起了个专门名词:“高考房”。他们认为,异地高考会推动一些外地考生家长在高考地买房的愿望,催生新的楼市刚性需求。业内人士凌嘉琪表示,由于上海是全国的教育高地和医疗高地,异地高考放开后,对上海楼市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但到底有多大,目前还很难统计。这类需求应该会比传统的‘学区房’要少。 ”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认为,人口增加,就会增加购房需求。在上海有可能参加异地高考的人数有多少?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出端倪:近十年来,上海户籍人口高考人数从10多万下降到今年不足6万,然而出生人口却连年保持在18万左右。
克而瑞上海机构研究总监薛建雄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异地高考政策完全放开,对上海楼市推动力有多大,要看政策本身的“附加条件”有多少,“附加条件”越苛刻,对楼市的推动力就越小。一位叫“RomeoKingta”的网友也认同,异地高考完全放开肯定会有准入机制,不然考生一下从5万多上升到几十万,会乱套的。
作者: 小妖怪    时间: 2012-9-8 10:58

上海目前接受外地学生压力几乎大到爆!2012年嘉定初中毕业生3000多名,迎来一年级新生10000多名,还有几百个小学学生等待入校,嘉定未来五年规划预计至少增设70所学校,想象这些学生12年后参加高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不仅嘉定如此,浦东、闵行、宝山、奉贤、金山、青浦等所有郊县全线告急。学校来不及造,老师来不及培养。很多小学班额一再扩大,以前所提及的小学不超过35人每班,中学不超过40人每班已经被允许可以放宽再放宽。我一个六年级就有400多学生。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2-9-8 11:26

上海目前接受外地学生压力几乎大到爆!2012年嘉定初中毕业生3000多名,迎来一年级新生10000多名,还有几百个小学学生等待入校,嘉定未来五年规划预计至少增设70所学校,想象这些学生12年后参加高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
小妖怪 发表于 2012-9-8 10:58
乖乖,这么厉害!

昂山素季在做这个决定时,教委难道一点都没有所谓的“预案”?
作者: 小妖怪    时间: 2012-9-8 11:41

3# 老木匠
昨天和青浦一位校长吃饭,他说他们区有一所学校今年新招60多名新教师,原因是吸纳超多外地学生,班级数巨增,想像这个学校的校长有多难,一下来这么多新教师,如何培养?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2-9-8 13:10

挤爆北上广,这样也好,质疑北京孩子上北大清华的声音会减弱。学费要涨、房价也要涨啊。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2-9-8 14:33

不明白异地高考政策出来后,为啥都往北上广挤?照说应该往青海、海南等地方挤。俺们湖北的孩子连二本都考不上的,想方设法去海南参加高考,能考到武汉大学来。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4:42

6# 金秋


海南青海虽然“录取率”似乎很高,但是中学的水平可想而知。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2-9-8 14:45

6# 金秋  


海南青海虽然“录取率”似乎很高,但是中学的水平可想而知。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14:42
人家都是临近高考半年左右才去那里跟班上课,只是为了在那里高考,又不是为了在那里上学。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4:59

异地高考的根子在于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等,同时文化资本成了向上流动的几乎唯一希望(虽然这个希望的现实程度如何决不是没有疑问的)。现在这样的“放开”有这种结果很正常。

不过这样也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平等”吧。至少比赤裸裸的地区歧视要好一些。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5:00

随迁子女父母在上海是否有合法稳定工作、合法稳定居住、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将是上海统筹考虑的内容——这已经是排斥了,虽然比过去的程度要小一些。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5:03

8# 金秋

高考前半年一样是上学,一样有“质量”的问题(这时候正好是“冲刺”阶段)。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8 15:32

随迁子女父母在上海是否有合法稳定工作、合法稳定居住、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将是上海统筹考虑的内容——这已经是排斥了,虽然比过去的程度要小一些。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15:00
三苗,你不觉得户籍制度一开始就是祸根吗?这点上,我们甚至远没有日本做得好。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5:42

12# psyzjs

户籍制度当然加剧了……但是不能说是“祸根”,显然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没有户籍制度就不会发生剧烈的分化(当然会使这种分化更被某些人接受而已)。


事实上目前的这些政策,恰好是放松对中产及以上阶级(或者说阶层)的束缚……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8 15:48

12# psyzjs  

户籍制度当然加剧了……但是不能说是“祸根”,显然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没有户籍制度就不会发生剧烈的分化(当然会使这种分化更被某些人接受而已)。


事实上目前的这些政策,恰好是放松对中产及 ...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15:42
你比较一下中日间户籍制度与教育考试制度以及其它社会经济制度的交互作用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户籍制度绑定了太多不该绑定的东西。其存在本身就是不公正的。

所谓社会分层,冲突的加剧,不过是社会不公的必然结果而已。

如果你要辩论说,祸根其实就是社会不公,那倒更能接受;但简单说社会不公,太宽泛了。某种具体制度或公共政策更集中些,也便于分析。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7:11

14# psyzjs

1、我没有否认户籍制度的作用啊,我不是说了户籍制度“加剧了”……


2、即使是城市居民,现在享受到的“福利”(当然原先的绝对数量也不多),还剩下多少?


3、社会分化在某些人看来还真就不是什么不公,不展开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17:13

14# psyzjs


而且,当然不是说制度和公共政策不会带来不公,但更多时候,这是一个“机制”。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8 21:33

14# psyzjs  


而且,当然不是说制度和公共政策不会带来不公,但更多时候,这是一个“机制”。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17:13
机制本身就是程序公正问题。强烈建议你把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读个大概再来说话。

社会分层本身是个社会现象,但其本身就是某种不公的结果,而且还会是新的不公的原因。

弱势群体,尤其是相对弱势群体的公平知觉很重要。三苗,你且得看清,不公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种知觉,然后再上升到意识并体现在个体与群体的行为中。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21:52

17# psyzjs

1、我觉得关于这些问题读一些比如Marx:Justice and Dialectic, Rethinking Liberal Equality之类的著作要好得多

2、首先呢我推荐大树你读点比如Grusky《社会分层》;其次呢我请大树你抽空了解一下本坛各位经济学大师们的高深理论。嘻嘻。


3、这个不是个“知觉”的问题,而是一系列综合的社会结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等问题……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8 22:41

17# psyzjs  

1、我觉得关于这些问题读一些比如Marx:Justice and Dialectic, Rethinking Liberal Equality之类的著作要好得多

2、首先呢我推荐大树你读点比如Grusky《社会分层》;其次呢我请大树你抽空了解一 ...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21:52
三苗,我认为你的反馈太搞笑。没有心理,何来经济?逻辑与现实现象的关系得搞清楚。

思想不落在实处,无异于空中楼阁。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8 23:03

19# psyzjs


1、我不是vienna circle的信徒,我不玩形式逻辑+“现象”这套玩意儿。


2、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就体现在我们的agency中。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9 06:32

19# psyzjs  


1、我不是vienna circle的信徒,我不玩形式逻辑+“现象”这套玩意儿。


2、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就体现在我们的agency中。
三苗 发表于 2012-9-8 23:03
我不认同形式上的维也纳学派,但认同维也纳学派的基本思想。

行为仍然是可以测量的外壳,AGENT是否是实质的东西,目前尚有争论。A.BANDURA也不给这个下定论,况且他已老。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9 09:04

21# psyzjs

关于structure和agency,bourdieu,habermas, giddens,callinicos等等各位都有文献探讨……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12 08:08

21# psyzjs  

关于structure和agency,bourdieu,habermas, giddens,callinicos等等各位都有文献探讨……
三苗 发表于 2012-9-9 09:04
恕我很久没有读过社会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的文献了,补课也可以;但我总难以跳出实证主义的立场说话。


如我这般想把牢底坐穿,终身奉献给科学的人真是伤不起。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2-9-12 08:17

23# psyzjs




自吹自擂起来了。


实证主义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什么“科学化身”。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2-9-12 09:12

23# psyzjs  




自吹自擂起来了。


实证主义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什么“科学化身”。
三苗 发表于 2012-9-12 08:17
科学需要锚定,但未必需要哲学。

我从未将实证主义与科学等同。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