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2092768429.html秦晖、高王凌等共话“乾隆十三年”
发布时间:2012-09-27 03:12 作者:秦晖、高王凌、金雁、马国川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10621次
高王凌:当代意见,不妨多多益善 凤凰网读书: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周末抽出时间来参加本期的凤凰网读书会,我们这一次的活动围绕《乾隆十三年》展开。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一位君主,也可谓是一代有为之君。围绕这个话题,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四位专家,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和讨论这本书。下面我就把下面的时间交给这本书的作者高王凌老师,大家掌声有请。 高王凌:有这么多不相识的朋友,冒可能的大雨来,我很感动,我没有怎么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关于这本书,表面上看是一个清史的专门的书,但是我跟几位朋友都说,读这本书也许不需要清史的准备,而只要有当代的头脑你就完全够了,因为它实在是一种当代的对话。我在书的一开始就说,这本书的写法是尽量多地给出原文,像吕思勉先生所说的《史记》的读法那样。我希望大家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它也引起很多的争议,那对于争议,我也有一个态度就是,不妨把它们都并列在那里,不要非得只说一家之言,我甚至说“时代的意见就是当代的意见,不妨多多益善”。其中可能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说十八世纪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中国已经开始现代化,有一个人发了一个书评,实际上他就在批评我这一点。他说作为专制王朝的封建统治者,他搞了一点现代化,能行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当然我也在私下里给他回信说,那德国呢?日本呢?苏联呢?一个是纳粹,一个是军国主义,一个是苏维埃社会帝国主义,它们做的那些事儿你怎么说呢?所以我们还是回到黄仁宇,从一个技术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你要是一下子扯得太那个什么了,那我们没有办法展开讨论,就像黄仁宇说的,那就进入了道德的层面,咱们就别争了。 十八世纪这个问题,引起我这样的思想的想法,法国年鉴学派的一个巨匠,叫做布罗代尔,布罗代尔说世界在十八世纪出现了罕见的共识现象,在世界历史上很少见。第一个共识现象就是人口的增加,从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稍微早一点,人口就开始增加,以前的人口西欧那样都是一上一下地跳,后来就不断增加,基本上不再剧烈地起伏。在这之前我没有想到过,我突然想起来,有人认为人口算什么呢?这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想这不是一个纯自然现象,它是社会现象,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政府的政策、作为也都是有一定的关系。中国这个时候就和二十世纪的人口增长就完全联系起来了,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加强了政府,布罗代尔认为欧洲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开始了,那我的反问就是,欧洲人就是面对人口增加的一个现代反应?而我们就是一个古代行为?我觉得这样不太公平,我先说这些吧。 秦晖:我们的历史观应该反省 凤凰网读书会:下面我们想请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古代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研究专家,著名的人文学者秦晖老师,来就《乾隆十三年》这本书中的一些土地问题还有经济问题,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有请秦老师。 秦晖:我跟王凌兄,我是一直从他的著作中得到很多启迪,他的每一本著作应该说都能够发人深省。这本书当然也不例外,我觉得其实和他以前的几本书也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说要破除以前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理论的套话,一个就是什么地主阶级如何如何,土地集中等。第二个就是专制主义。还有一个是什么? 高王凌:人口众多。 秦晖:对,人口压力,其实前两个好像主要是中国人在说,人口众多好像主要是西方人,尤其是黄宗智他们说的更多。至于前两个是我们那个传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说法,我们传统的意识形态好像不太谈什么人口众多,都是国外传来的。 高王凌:十九世纪的在中国老外。 秦晖:当然有人那么早说过,那中国人也说过,在两千多年以前,韩非就说人增长得太快了。我觉得这几个套路被重叠以后,当然他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个理论架构,意思是说清代中国已经有了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其实主要是看现代化这个内涵里头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实说某一个古代或者是某一个很早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现代化,好像也不是非常之惊人的一种说法。比如说古代希腊罗马的研究中,或者说古典学的研究中历来就是两派,从十九世纪就有两派,一派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就是说希腊、罗马多么多么现代,一派叫做原始主义,就是罗马希腊是多么地原始。一向都有这样的说法,现代派就是所谓的梅尔,后来我们中国好像很畅销罗斯托夫采夫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代表,他就说那个罗马就是资本主义。而且还有一些有趣的争论也是非常有意思,像罗马时代特伦提乌斯?瓦罗写了一本叫做《论农业》,后来有个英国的经济史家大概在十多年以前翻起过这本书,他说这本书里头描述的罗马时代的橄榄油、葡萄酒的产量,到了今天也还是一个非常高产的数字,今天的地中海地区也没有超过这个水平。到底是这两千多年来停滞了呢?还是希腊罗马的确就是现代化到那种程度,也是长期来一直有争议的。 至于中国吧,比如说以前我们不讲现代化,但我们经常讲资本主义萌芽,以前有人说过春秋战国之交就有资本主义萌芽,像傅筑夫,傅先生就讲过。还有说宋代有的那就更多了,不但说宋代有资本主义萌芽,还有说宋代有早期工业化,或者说叫做早期近代化,或者说叫做什么准近世等等等等。其实我觉得以前我们的一种历史观的确是应该反省,老是觉得这个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以前一定比现在落后,现代一定比以前要,而且几乎大概每一个长段大概都有这样的断言。当然有人也说了,他说历史也会倒退也会碰到挫折,但是他们讲的那个挫折往往是很短时段的,或者说是一种按照以前我们的说法叫做偶然现象。现在看起来,其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不过仔细分析起来,我觉得王凌兄这几个结论,我觉得首先就是说我们对以往中国历史的很多认识的确是需要破除的。不管我们对清代经济发展的水平可能有不同的估计,但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和全球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密切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不产白银的国家,在明清两代一直以白银作为主要通货,如果不从和世界的联系着眼,这是根本不可能设想的。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白银,除了云南有一点,其实在清代云南的白银衰落得也很快,基本上后来的白银最早是从日本,大头都是从美洲来的。还有一个,就是新大陆作物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其实是相当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难设想,就在清末,像凉山那种非常落后的地方都已经普及了土豆、玉米这一类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经济交往和经济全球化的确是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更大。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地主经济的结构,现在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我在内,而且我觉得其实现在好像已经是一个多数人的说法。包括中央党校,这应该是一个意识形态机构,但是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那边,老主任郭德宏先生在十年以前他就讲了,说这个土改以前,地主占的土地根本不可能有70%,他说按照他的计算他说只有30%几。我认为不管那个幅度到底有多大,以前的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这是肯定的。 秦晖:不许反对派和自己竞争,就是专制 秦晖:当然我跟王凌兄可能有些问题还是有些分歧,比如说他要破专制主义这个说法,我觉得这个好像是很难说,尽管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对清代的国家政策,或者说清代帝王的作为给予比较高的评价。但是我们讲他专制不专制,其实主要指的是一种体制,这和具体的政策和帝王的作为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专制条件下也可能有圣明君主,也可能有比较好的政策,这个其实都不矛盾的。而且我觉得所谓的专制也不是说皇帝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大概只有上帝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上帝以外包括希特勒、毛泽东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按照我的看法,只要是不允许反对派和自己竞争,那基本上就可以说是专制,最高权利是不许觊觎的,当然在专制的大帽子低下具体的制度运行方式,还是有非常多的可以研究的余地。但是如果说中国经济上没有所谓的强制行为,政治上没有专制,文化上也非常美好,那我们这个中国现代化还要搞什么呢?就有点搞不清楚了。还有一个就是清代的经济发展的总水平,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谈得清楚的问题,清代是不是有很多地主?土地的集中程度如何?是可以根据很多东西来确切判断的,而且有很多确切的经济指标。但是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就比较难说了,因为在那个时代计算GDP我总觉得是一个非常之不太靠谱的。而且这个当然和王凌兄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个麦迪逊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比今天的美国都要发达得多,美国今天占全球GDP不过是25%、26%,那个时候据说我们已经占了33%,比今天美国牛得多。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有很多问题就很难解释了。如果是鸦片战争前夕还是这样,那除非你说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落后过,否则你真是比较难说。这么进步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因为中国各项物产都是在世界上很抢手,但是中国好像是不需要全世界的任何东西,也就是说中国外贸有很大的顺差,甚至有人说那个时候中国就是世界工厂。我觉得假如真的是以这个为标准的话,的确可以说不但鸦片战争以前是这样,鸦片战争以后其实也是这样。一直到甲午以后这个情况才真正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才出现实质性的逆差。西方的工业品开始在中国打开销路,其实主要是在甲午以后。甲午以前说实在的,如果说外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其实无非就是鸦片取代了白银,原来的西方工业品没有销路,他们需要我们的产品怎么办呢?他们给白银。后来给白银他们觉得对他们来讲比较麻烦,于是他们就用鸦片来代替白银,引诱我们中国人上瘾,然后用鸦片代替白银来支付逆差,这个当然是一个非常坏的行为,为此怎么骂他们都可以。可是老实说用鸦片代替白银来支付逆差,就这一点来讲本身不应该对两边的经济大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如果我们可以用竞争力这个词的话,用鸦片代替白银以后,他们照样没有竞争力,中国照样不买他们的那些东西。 其实无非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支付手段,取代了另一种特殊的支付手段,而且如果要讲价值的话,尽管用鸦片来表示GDP可能是一种坏的GDP,用白银来表示GDP可能是一种好的GDP,但是如果我们不讲好坏只算数字的话,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到了甲午以后,中国才开始真正出现外贸逆差,而且这个逆差增加了很多,一下子就出现,大家知道民国年间几乎什么都是洋的,什么洋油、洋铁、洋灯、洋火、洋灰等等,就是出现那样的状况,那是很快就出现那样的状况。知道甲午以后,由于我们有了海关,开始有了海关统计后来又有了农商调查。根据这些东西计算GDP,倒是真的有点谱了,但是根据这些东西计算出来的GDP,从甲午以后一直到抗战以前,这个GDP增长率并不比西方低。不比西方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原来我们的普遍认识,我们那个基数原来非常之低,那么你的基数就算你后来的增长就算比西方高那么一丁点,绝对的差距还是越拉越大。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基数改变了,那个增长率又还是那么高,那就麻烦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设想到抗战的时候,我们仍然是全球的一位,而且占GDP的比重应该不比麦迪逊讲的那个数字要更低,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历史将会变得不可理解。 所以我倒觉得这个事情,的确是可以分析的,我甚至觉得GDP在那个时代,是不是可以作为一种尺度都是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中国的历史,乃至对世界的历史,我觉得我们的确应该有一个新的角度、新的眼光,王凌兄这本书和他以前的著作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就讲这么多。 高王凌:我插两句,在现代化方面,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对现代化这个词有一点神乎其神了,把现代化理解成就好像是一个过去的共产主义一样。我们现在碰到的这个问题,就是现代化的解释视角跟以前有变化,最近有一个朋友叫朱嘉明,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从自由到垄断》,讲中国两千年的货币史,他的这本书就和我们以前很不一样,他是从一个经济运行的最高层,金融货币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历史,解释历史。我们过去是从一个低层,从生产关系、生产技术、生产总值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历史,这样就是一个很大的对比。这样我们看来,从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开始,它就已经不是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世界史的,实际上它就从一个国家间的关系,外贸的情况来看历史的。总之我们有机会也许再谈,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呢就是一个不但是怎么看待现代化的问题,也是一个怎么样的重新写作世界史的问题。 马国川:在历史面前,后人显得愚蠢 凤凰网读书:下面我们请第三位嘉宾,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深入研究的现《财经》杂志的主笔马国川先生来谈一下他对这本书里的一些看法。因为我们知道在私下里马老师和高老师对这本书里面的一些问题,已经做过了比较深入的一些交流,也给我们现场的一些观众朋友们讲讲吧,有请马老师。 马国川:谢谢凤凰网,也谢谢高老师。昨天晚上看奥运开幕式,今天还有点昏昏沉沉的,不知道说什么。我这两天认真地拜读了高老师这本书,我和高老师认识有几年了,最早大概是2008、2007年我去采访高老师。因为我是个记者,采访高老师,那个采访很不成功,因为我觉得高老师说了一些奇谈怪论,让我自己感觉不能。比方他说中国不是专制主义,民主救不了中国,当时高老师就有这种话,当时我不能接受他说的话,所以那个稿子就放下了。后来几次和高老师也有一些接触,这次这本书拿来之后我就认真看了看,发现还有那些东西,觉得好像有一点点理解了,但是总的是这本书给我比较大的一些震撼。 我说震撼是指什么呢,我发现历史这个东西,今天很多人觉得今天人们很了不起的东西,其实那个时代就已经考虑到了。比方说我看高老师里面引的一句话,还不是乾隆,是乾隆他爷爷康熙,他的上谕里面就说不以民事为本,民事在这儿,指的就是种粮食,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毛泽东那时候讲的以粮为纲嘛,后来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以后,就不搞以粮为纲了,搞多种经营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乾隆的爷爷就认识到这样的问题,而中国经过那么大的转折之后,到了八十年代后来才知道不能光种粮食还得要搞多种经营,已经二百多年、三百年过去了,所以我觉得后人的讲的多么聪明,在这个历史面前都显得他们很愚蠢,这是我的最大的一个感受。 另外我觉得高老师这本书它有很强烈的现实意识,这和高老师的身世有关系,我发现高老师有时候有意识掩盖自己这段历史,我在这儿揭露一下。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组织,叫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叫农发组,农发组对于中国承包农村改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老师就是那个组里面的重要成员,我在这儿说一下大家都知道,陈锡文、周其仁,张木生也是,杜鹰现在是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等等,这一大批人都是那个时候的,都是那个发展组的。 高王凌:宋国青。 马国川:对,还有宋国青宋老师,高老师当时就是那里面的一分子。所以说我看这本书感觉到它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识,他有意识把历史问题和现实打通,所以说对于乾隆的很多措施,我觉得读的时候都感觉好像他在描述中国八十年代农村体制改革的那个场景是一样的,感觉到很吃惊,也感觉到他用心良苦,我先说这些。 |
来源: 凤凰网读书 | 来源日期:2012-09-26 | 责任编辑:凌绝岭 |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