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苏金智:语言腐败与语言污染 [打印本页]

作者: 孤独行者    时间: 2013-2-19 17:39     标题: 苏金智:语言腐败与语言污染

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正如社会语言学的行话所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也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

  腐败不只是权力腐败,也可以表现在语言上;同样,污染也不只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语言也可以被污染。

  语言腐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时下大家所关注的腐败现象,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第二层意思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大概是说语言使用不符合常理,语言的传情达意功能受到了损害,语言本身的健康出了问题,用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语言污染的一种。我下面所说的语言腐败专指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用腐败的语言来指称。

  语言腐败的产生

  语言腐败,初听起来,还似乎有点小题大作、危言耸听的感觉。搞腐败的都是些有权有势人士,但毕竟是少数。他们的真面目没有被人们识破之前,他们的话语权比一般人多得多,他们的话语影响力也比一般人大得多,所以想利用语言做些腐败的事情常常容易得手,但语言毕竟属于全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人都有表达和分辩的权利,人人都有不接受或批判地接受别人话语影响的权利,少数人想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也未必能如愿以偿。语言腐败是否能够达到腐败人士的预期目的,这里先不讨论。细细想来,利用语言搞腐败或者为腐败效劳的事还是屡见不鲜,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正如社会语言学的行话所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是语言腐败最突出的表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说“打黑”,实际上做的是“黑打”,口头上说的是“打假”,实际上做的是“假打”。正如有的顺口溜所说:“心里想一套,开会讲一套,做的又一套。”还有个顺口溜讽刺说“当官不会说大话、废话、假话,不如回家抱娃娃”。可见老百姓对官员的语言腐败早有警觉,政府官员的话语系统如果失灵,整个社会机构的运作就会乱套。

  语言腐败之委婉语

  语言腐败的表现很多,在我看来,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两个软硬兼施的手法、一个矛盾统一体,值得在这里说说。前者以羞答答的姿态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后者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用委婉语来遮羞,往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话人心里往往有理亏的感觉。用恶毒言语侮辱无辜民众,实施语言暴力者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理也在自己一边,骂起人来觉得天经地义。殊不知把自己推到民众的对立面,不能不说也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远比遮羞的语言大。需要说明的是,好人也会使用委婉语和攻击性的语言,所以看到这些语言现象,不能不加分析就断定是语言腐败,那样就会冤枉人。

  委婉语的产生,本来是同语言禁忌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回避说出一些不吉利或不雅的词语,用拐弯抹角的办法表达那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事物或概念。一般地说,委婉语具有文明礼貌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能够创造比较温馨和谐的语言环境。例如用“安睡”、“长眠”代替“死”,用“去唱歌”代替“上厕所”,用“肢体碰撞”代替“打架”,用“进去”代替“坐牢”等等。委婉语作为语言腐败的手段,并不是中国当代腐败人士的发明。中国古代买官就说是“捐纳”。美国人创造了“技术监视”一词来代替“窃听”,因为窃听总有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意思。时下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涉及腐败现象的词语,有些就是委婉语,这些委婉语似乎不是出于文明礼貌的原因,如明明是渎职,却说是“管理不到位”,明明是跑官要官,却说是“要求进步”,明明是受贿,却说是“礼节性收入”,明明是在打麻将,却要说是“政治学习”。这些发明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说穿了只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耍小聪明而已。委婉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在这里丧失殆尽,实际上变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布。

  语言腐败之语言暴力

  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那便是语言暴力;对无辜人士实施语言暴力,那便是语言腐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有许许多多无辜遭受语言暴力的体会,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还是他人身上。例如对于那些应该被打倒的人,说打倒他们、批倒斗臭还远远不够,还得再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炮打”、“摧毁”、“砸烂”等等暴力语言是施暴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卖国贼”、“崇洋媚外”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铺天盖地,利用这些暴力语言便可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文化大革命中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致伤致残致死者不计其数,经历过那场劫难的人们对那一幕幕惨剧怎能那么快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戴帽子、打棍子的语言暴力现象为人民所唾弃。摆事实讲道理、开放务实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不可讳言,文化大革命语言暴力的阴魂不散,至今在某些新闻报道中仍然可以找到影子,例如辱骂不喜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崇洋媚外。某都市报2012年3月8日有一则新闻标题是“中国电影观众有崇洋媚外的劣质性”,看了内容才知道,观众被骂的原因是不喜欢看国产片。按理说,观众是上帝,观众不喜欢看国产片,即使你认为是政治内容好、艺术水平高的,也应该想办法好好说服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增加票房收入,让观众掏腰包,那就应该好好宣传影片的观赏价值,但不能通过辱骂来招徕生意,对观众实施语言暴力。观众对电影的欣赏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

  语言暴力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对他人造成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它违背了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一种不与他人合作,也不要求他人与之合作的错误言语行为。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大家知道,新闻语言的运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语言的恰当运用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造成社会语言的不和谐乃至产生社会噪音,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语言暴力是一种不善不美的行为,实施语言暴力不仅违反了一般的语用原则,也违反了真善美准则。

  语言污染的过去和现在

  语言腐败必然制造假恶丑的语言,导致腐败的语言产生,腐败的语言产生势必产生语言污染。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就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空话、大话、废话称为“语言污染”。他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用空话、大话、废话、脏话充塞所有的文章和口语,形成了使人窒息的一种语言污染,其结果是使我们祖国美丽的语言,顿时变成华而不实,又长又臭又空的一种废物。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条件下,一些新的语言污染现象也开始出现,像“保护性拆除”、“倒退性改革”、“正确性错误”、“挽救性枪毙”一类的词语,语义矛盾,逻辑混乱,让人听后或看后摸不着头脑,大有废话连篇的感觉,严重损害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正常思维的能力。这些语言作品是不健康的,是腐败了的语言作品,也是受到严重污染的语言现象。

  语言腐败给语言自身带来的灾难是产生腐败的语言和语言污染,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是助长腐败风气,坑害众生。因此,制止语言腐败,清除语言污染,净化语言环境,并不只是语言学工作者的事,而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祖国语言的美丽和健康的大事,是全社会都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的大事。

【作者为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

来源: 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2013-2-4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