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美国监控项目泄密者斯诺登的命运取决于北京(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2 10:42     标题: 美国监控项目泄密者斯诺登的命运取决于北京(图)


泄密美国监控项目之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全世界唯独选择香港作为藏身之处。

斯诺登在接受《卫报》(The Guardian)采访时说,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对言论自由和政治异见人士的权利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根据报道的作者们说,《卫报》称,斯诺登认为香港会是一个敢于违背美国政府命令的地方。

Getty Images


斯诺登在香港接受采访。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但拥有独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被认为是一个行动相对自由的地方,尤其是和中国内地相比。这个贸易中心拥有自由的媒体,数十家报纸发表不同言论,既包括对北京的坚决反对,也有许多支持内地政策的报道。一些人担心,与中国内地保持亲密会引发媒体的自我审查,他们还担心许多最大的新闻机构受到与内地存在商业利益的公司的控制。

香港拥有基本上独立的司法机构,互联网也没有遭屏蔽。反对派力量经常在街上举行抗议活动,有时甚至能够迫使政府收回已经出台的政策,但是更多的时候,反对派只是抱怨他们没有真正的力量,因为选举制度对他们不利。还有人抱怨政府干预,以及亲北京势力对抗议者的歧视。

抛开言论自由不提,斯诺登的更大的担忧可能是中国有关部门将如何应对他的到来,如果美国指控其有罪并要求引渡,中国有关部门会如何反应。美国目前还没有采取这些行动。


香港与美国存在引渡协议,该协议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在北京的参与下谈判达成的。根据媒体报道,香港曾经将一些刑事犯罪嫌疑人遣送回美国,包括涉嫌金融欺诈、内幕交易、恐怖主义、虐待儿童的嫌疑人。

但是美国和香港的引渡协议中包含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在谈判中,中国政府在协议中加入了一个条款,即如果引渡请求影响了中国政府国防、外交或核心的公共利益或政策,中国中央政府有权否决引渡请求。

这似乎使北京有了使任何引渡请求不受香港控制的机会。

斯诺登的处境为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和中国国家主席正在发展的工作关系又增加了一个讨论话题。

华尔街日报 Alex Frangos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2 10:45

英雄还是叛徒?美国今天为这个人吵翻了
文学城综合编译报道:针对前情报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对外公布自己是美国监控项目的泄密者,白宫发言人卡尼 (Jay Carney)于第二天做出回应,维护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声称监控是在完全隐私和安全威胁之间做出的必要折衷举措。

卡尼说,如果公众强烈要求对该监控项目做出整改,奥巴马总统愿意予以考虑。但他又补充,这并非奥巴马总统所希望看到的展开讨论的方式。

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日前在与英国卫报的访谈中承认,是他对外放出消息,泄露了美国为追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对个人电话和互联网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

爱德华·斯诺登曾经在CIA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现在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承包商Booz Allen Hamilton的一员。他说他泄密是为了终止在他看来异常侵犯个人隐私的监控系统。

斯诺登的泄密引发了全美范围内对政府监控的大讨论。不少监控项目的支持者认为这样能保护民众,将恐怖活动扼杀于萌芽状态。

出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反恐和情报小组委员会主席的美国众议员彼得·金(Peter King)则给斯诺顿贴上了“叛徒”的标签,并要求将斯诺顿押回美国绳之以法。 在周一CNN的一档新闻访谈栏目中,彼得·金说,“此人对国家构成了危险。”

尽管斯诺登并未被正式定罪,美国司法部周日晚宣布已对此次机密信息泄露事件展开调查。联邦调查局特工对斯诺登的家和电脑进行了彻底搜查,并计划追访他的女朋友、亲友以及同事。CNN的法律顾问杰弗里·图宾(Jeffrey Toobin)也认为斯诺登很可能会被美国正式起诉。

但斯诺登已逃至香港。因此关键问题在于香港是否会引渡斯诺登回国受审。虽然香港现在是中共的领土,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半自治的政府管理下仍享有言论自由和政治异议权利。

根据美国和香港的引渡条约,当交出某政治嫌疑犯会“影响到任意一方的国土、外交事务或公众利益”时,香港可以拒绝引渡该嫌犯。

但斯诺登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获得政治庇护。冰岛成为了他的首选,因为“维基解密”这一允许匿名人士透露机密信息的网站曾在冰岛运行,这充分显示了冰岛的政治自由度。

冰岛驻华大使克里斯特杨多蒂尔(Kristin Arnadottir)则评论,冰岛法律规定,政治庇护的申请必须从冰岛国内提交。

上周三,英国《卫报》刊登了一极其机密的法庭令。该法庭令要求美国移动运营商交出在4月25日到7月19日期间的详细电话记录。之后情报官员确认了该消息。但分析人士认为此监控项目很可能涵盖所有的美国运营商。

上周四,《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则披露了“棱镜”(Prism)程序。利用这项程序,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直接进入脸书、谷歌、微软等九大互联网巨头的服务器,获取包括语音视频聊天、照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

情报官员同样也承认了“棱镜”项目的存在,但同时声称此项目只针对非美国公民。国家情报主任克莱帕(James Clapper)辩称,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法院、国会和政府的层层审核,完全合法。

美国官员还指出,暴露该项目会使恐怖分子提前警觉、躲避监控,从而威胁到美国百姓的安全。

斯诺登向《卫报》透露,他三周前开始筹划泄密的最后步骤。他拷贝了最后一批机密文件,并对上司佯称需要休假治疗癫痫症。他于5月20日逃往香港时,他全家人和女友都全然不知他的计划。但他深知他的行为会使他面临监禁。

“我已不期望能再回家乡,”斯诺登说,“你不可能一面反抗全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一面还指望没有风险。”

斯诺登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民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原本指望奥巴马2009年开始第二任期后会终止这一项目,但奥巴马恰恰延续了前任的政策。

“我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因为我所做的不过是服务于自身利益,” 斯诺登说,“我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里。”

上周五,奥巴马说,他也曾对这样的项目产生疑虑,但在彻底审核和添加特别安全防护后,最终决定继续启用这些项目。因为“它们仅对隐私构成有限的威胁”,但却可以挫败恐怖袭击。

“棱镜”项目的暴露激怒了个人隐私权的维护者。多年来,他们为让政府透露和终止此类监控项目不懈努力。斯诺登的行为使不少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连成一线,盛赞他是英雄。

以纪录片《华氏9·11》轰动一时的美国著名导演兼自由主义者迈克尔·摩尔在推特上说,斯诺登当之无愧为“年度英雄”。保守评论员格伦·贝克则称斯诺登为帮助美国“重新找到道德指南针”的爱国泄密者。

丹尼尔·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于1970年代泄露五角大楼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初期蒙蔽、欺骗公众的行径。他评价斯诺登为美国“办了件大好事”。

“也许美国人认为这样(‘棱镜’项目)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在‘我们要侵犯你的隐私’和‘我们要尊重你的隐私’之间的那条线已经远远地偏向了前者。”科罗拉多州参议员马克·尤德尔在CNN节目上说。

China Gate's 大胃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学城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3-6-12 18:38

NSA的监视行为把《1984》推上畅销书榜前十
翻译:pwwp
转自煎蛋网

老大哥在看着你!人们读道。

由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丑闻不断发酵,乔治奥威尔的《1984》销量猛增。近几天内,《1984》曾经排到了亚马逊“最有影响力”书籍榜单第四名(目前第17名)。奥威尔经典书籍销量达到了原先的5771%。当前该书销量排名181位,而几天之前的销量还在上万名以后。

对于这本1949年出版的名著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该书在当年的6月8日出版,而今日的疯狂热销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不错的生日礼物。同时,在监控丑闻的背景下,这本书也折射出了一种现实意义。

“奥威尔所担心的正是如此:政府布开一张大网,企图监视民众的言行。”奥威尔传记作者Michael Sheldon告诉NPR记者。在《1984》中,奥威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控制人民思想、监控人们一言一行的国家。

本周五,奥巴马总统在为国安局监控计划辩护的时候曾引用到这本书,他说:“简单说,你可以指责老大哥,并认为这个计划很可能造成滥杀无辜的惨剧。但是,希望你能自己看看这个计划,我认为我们做的恰到好处。”

评论:
雨碎江南 @ 2013-06-12 11:02:441
美帝人民懂个屁老大哥.

oo [98] xx [5]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3-6-12 23:41

美帝人民懂个屁老大哥~~~~这个id秒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3 11:02

美国安局长:秘密监听曾成功阻止恐怖袭击
BBC 更新时间 2013年6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1:22
.

美国国安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为美国采取监控手段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

美国国安局局长亚历山大说,采取广泛秘密监控手段,阻止了“数十起”可能的攻击。

在棱镜Prism监控项目被美国国安部门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之后所作的首次公开评论当中,基斯·亚历山大将军为美国广泛地通过监控电话与网路做出辩护。

他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表示,秘密监控成功地阻止了在美国国内外的数十起恐怖袭击阴谋。

至于如何在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区的平衡这个问题上,亚历山大将军表示美国国安局一直都很小心翼翼。

他表示,希望所有的美国民众都能了解“美国国安局努力地想要透明、保障民权以及隐私,但是同时也要保障国家安全”。

亚历山大将军说,他“宁可被公开痛打一顿,也不愿意让人认为我隐瞒了什么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

先前,英国的《卫报》引述现藏身香港的斯诺登所提供的资料,报道称美国政府利用棱镜系统,从谷歌等网路企业以及电话公司的服务器取得资料。

(编译:威克 责编:路西)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3 11:07

普京发言人:莫斯科会考虑接纳美国叛逃者斯诺
新闻来源: 东方日报 于June 12,

俄罗斯总统普亭发言人培斯科夫11日表示,揭发美国政府监控人民计划的史诺登如果向俄罗斯申请政治庇护,莫斯科将会考虑。史诺登10日已离开他下榻的香港饭店,目前行踪不明,但英国「卫报」华府分社主任马克艾斯基表示,史诺登仍藏匿在香港。

  香港「东方日报」报导,史诺登正积极联络香港的人权律师,为美国政府一旦要求港府引渡他返美而作准备。有报导说,香港入境处已开始调查出入境纪录,但香港保安局不愿评论史诺登是否曾求助的问题。香港政府民政事务总署则连同警务处在尖沙咀重庆大厦对旅馆展开大规模突击巡查,时间上的巧合令外界瞩目,疑与调查史诺登行踪有关。 www.6park.com

  美国国防包商布兹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11日表示,该公司已开除29岁的史诺登,原因是他向媒体洩露美国政府的机密网路和电话监控计划。 www.6park.com

  布兹艾伦咨询公司发布声明说:「史诺登的年薪为12万2000元,已于2013年6月10日被解雇,原因是违反公司的纪律和政策。」 www.6park.com

  最先披露史诺登揭密内容的英国「卫报」华府分社主任马克艾斯基告诉CNN:「我想香港的法律程序可能拖很久,也许中国大陆会把他带走。」香港与美国签有引渡条约,但引渡过程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数年。他说,由于香港地位特殊,因此北京的取向至为关键。 www.6park.com

  目前躲在厄瓜多驻伦敦大使馆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亚桑杰称史诺登为捍卫个人自由的「英雄」,呼吁其他国家给他庇护,他强烈建议史诺登前往拉丁美洲国家寻求庇护。 www.6park.com

  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洩露国家监控通联纪录和网路活动机密的史诺登是否为罪犯,法院尚未发出通缉令。奥巴马政府已展开内部检讨,评估泄密案对国家安全的损害。 www.6park.com

  国安局派遣员工史诺登已在国内掀起他是英雄或叛徒的争论,要求起诉他的声浪不小,但也有逾3万人在白宫网站连署,要求欧巴马总统赦免他。 www.6park.com

  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主任布克尔特(Peter Bouckaert)也警告,史诺登不应认为留在香港安全无虞。他指出:「没有理由认为香港当局不会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合作。」 www.6park.com

  史诺登先前告诉卫报,希望冰岛能给他政治庇护,但冰岛移民部门表示,未接获正式申请,且史诺登必须到冰岛亲自提出申请。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3-6-13 11:27

习奥会谈刚收起
如此敏感时期
中共不会明目张胆接纳敏感人物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3 12:56

棱镜事件揭秘者斯诺登爆料称美国政府长期入侵中国网络

美国“棱镜事件”持续发酵,监听项目揭秘者斯诺登昨天爆料称,美国政府入侵中国内地和香港网络至少有四年。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0日更是披露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已成功渗透进入中国计算机及电信系统,长达15年,并获得了有关中国国内所发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这给正举着互联网安全大棒,准备给中国教训的美国“难堪的一击”。

美国秘密监听项目“棱镜”的揭秘者斯诺登此前暂避香港,但10日退房“失踪”。就在外界猜测纷纷时,12日,斯诺登再度“现身”,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一个小时的采访,透露美国政府长期入侵中国网络。

《南华早报》文章称,斯诺登公布最新证据,表示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至少有四年时间,美国政府黑客攻击的目标达到上百个,其中还包括学校。不过,斯诺登所掌握的材料中,尚无证据显示美国政府入侵过中国军方的系统。

黑客的方式通常是透过入侵巨型的路由器,然后一举入侵成千上万的电脑,无需一一入侵个别电脑。《南华早报》表示看过斯诺登提供的最新证据,但不予置评。

定制入口组织入侵中国网络15年

美国国家安全局并不只有“棱镜”秘密监听项目,斯诺登所称的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行为,很可能就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定制入口组织”(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s,又译“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进行的,而且时间比斯诺登所知、所透露的更长,达到15年之久!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0日披露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个被称为“定制入口组织”的秘密机构。在过去15年时间里,“定制入口组织”已成功渗透进入中国计算机及电信系统,获得了有关中国国内所发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

“定制入口组织”成立于1997年。虽然同国家安全局大多数机构一样,位于马里兰州米德堡的总部内,但其办公区域被单独隔离开来。甚至很多国家安全局成员都不知道“定制入口组织”的存在。

“外交政策”网站说:“国家安全局几乎没有官员能完全获得定制入口组织的信息,因为其从事的工作非常敏感,如果要进入工作区域,还需要接受特别的检查。通往其现代化工作中心的大门由武装警卫守卫,如果要进入这扇钢铁大门,必须在键盘上输入正确的六位数密码,而且还有一台视网膜扫描仪,确保只有那些经过特别检查的人才能通过这道门。”

在过去十年,定制入口组织的名字仅在出版物中出现过几次。少数几个敢于探询的记者都被高级官员礼貌而坚决地警告过:不要报道定制入口组织,以免影响它正在开展的业务。

国家安全局前官员称,定制入口组织的任务非常简单:偷偷潜入国外目标的计算机及电信系统,破解密码,解除保护目标计算机的电脑安全系统,盗走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然后复制所有的信息及数据后,通过电子邮件及短信发送系统进行传输,达到收集情报资料的目的。

定制入口组织还负责搜集情报,以便在总统下令发动攻击时,美国有实力以网络袭击来破坏外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美国网络司令部将负责发动此类网络攻击。

2009年奥巴马任总统时,定制入口组织已是美国情报界的“后起之秀”。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官员称:“这个机构已经自成一家,他们能到情报界别人去不了的地方,弄到别人弄不到的东西。”

“中国政府确实知道定制入口组织的活动”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1日调侃称,“这听起来很熟悉吧,因为这同样也是美国网络公司Mandiant指责中国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所采用的手法”。

有消息称,定制入口组织已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情报理事会最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超过1000名军队及民间的计算机黑客、情报分析家、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等,黑客们每周7日、每日24小时轮班。

“外交政策”称,定制入口组织现在变得如此重要,实际上不可能再继续隐藏。文章称,中国政府确实知道定制入口组织的活动,还威胁公布证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此前就曾表示,“如果想指责美国,我们有大量证据,但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外交政策”据此推测,在“习奥会”上,奥巴马不可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向中国强烈施压。“就如同玩牌高手那样,当你的对手知道你手中的牌时,你能押注的仅仅是运气。”

揭秘者斯诺登避难香港成中美难题?

美国炒作中国网络攻击话题已有多时,成为中美关系间新的阴影。斯诺登揭秘“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爆料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等,不仅给美国政府“难堪的一击”,他避难中国香港,也成为中美关系的新考验。

中美之间早已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表示,美国方面尚未提出任何引渡要求,该工作人员称,“我们不会评论个别案件,所有个案均会按特区法例处理”。正在美国访问的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被问到斯诺登事件时也说,不评论个别案件。至于如果需要引渡斯诺登回美国,特区政府会如何处理,他表示,现在已有相关的法律及程序。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监控项目泄密者命运或取决于北京”。报道说,香港与美国存在引渡协议,该协议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在北京的参与下谈判达成的。在谈判中,中国政府在协议中加入了一个条款,即如果引渡请求影响了中国国防、外交或核心的公共利益或政策,中国中央政府有权否决引渡请求。“美国之音”11日提出质疑:引渡协定保护政治犯,砸了美国的脚。

美国《洛杉矶时报》11日将斯诺登称为“香港最知名难民”,报道说,除非美国政府先对斯诺登发出逮捕令,否则香港当局不太可能对其采取行动。报道还称,中国知识分子圈中,有人希望北京给斯诺登难民庇护,“这种建议根植于对许多中国异见人士逃亡美国的愤怒”。

一些美国专家认为斯诺登可能向北京转交可谓无价之宝的秘密情报。但11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斯诺登不会成为中国的情报资产”。文章说,如果他已被外国招募,应长期在美国情报部门潜伏,而非这么快逃往香港。如今,斯诺登已是媒体聚焦的热点人物,任何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与之接触都将面临某种程度的风险。

斯诺登:“我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

美国秘密监听项目“棱镜”的揭秘者斯诺登除了向《南华早报》提供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的证据外,还发布了最新告白。

斯诺登说,有人认为他来到香港是错误选择,但他到香港“并非是要躲避司法惩罚”,而是要向民众“揭露罪行”,要批露“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的更多细节。他还表示,自己有很多机会逃离香港,但他宁愿留下来,未来将在法庭上对抗美国政府试图引渡自己的措施。

斯诺登还同时表达了对其家人和亲友安全的担心。斯诺登的女友米尔兹曾透露,生活处于一片混乱中。但她目前也和斯诺登一样不知所踪。有分析认为,揭秘者斯诺登突然离去是竭力维护其家人和女友的安全。

美国媒体报道,斯诺登10日在香港酒店退房几个小时以后,联邦调查局特工就造访了他父亲罗尼和继母凯伦的家。凯伦表示不会透露任何有关儿子的信息。不过当地媒体报道,斯诺登的家人将于近日发布一份公开声明。

该报还表示,斯诺登目前在香港一处“秘密地点”,他将继续留在香港。“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0日表示,他经由熟悉斯诺登的人与斯诺登有“间接”联络,但“眼下不适宜提供更多细节”。

斯诺登说:“我永远不会感到安全。从所有方面来看,对我来说事情都很艰难。揭露真相不可能没有危险。但我很高兴,全球公众开始抨击这些对隐私的系统侵犯。我能做的就是依赖我所受的训练,并指望世界各国政府不受美国压力,阻止政治避难。”

就俄罗斯打算向他提供政治避难一事,斯诺登表示:“我很高兴有政府拒绝被超级大国恐吓。”

斯诺登此前曾表示希望去冰岛避难,但分析人士认为,去冰岛难度很大,因为香港与冰岛没有直通航班,他很可能在转机时被捕。如果斯诺登选择商业航班,可以在10个与美国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中挑选,包括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棱镜”继续震动美国政界

在斯诺登揭秘美国“棱镜”秘密监听项目后,全球媒体一片哗然,美国政界、情报界怒不可遏。

美国政府正面临多重压力,首先是要让不安的国会议员放下心来。为此,11日夜间,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白宫和国务院的高官聚集国会山,向众议院做闭门情况通报。昨天,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商务部等部门高官还向参议院进行了通报。

其次,美国的一些盟友也需要安抚,特别是欧洲国家,因为它们的隐私保护法律比美国更为严格。欧洲议会11日讨论“棱镜”等秘密监听项目是否侵犯当地一些隐私保护法律。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10日说,奥巴马18日将首次作为美国总统造访首都柏林,总理默克尔届时将向他当面询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监听项目。

第三,迅速开动国家机器,对斯诺登进行“犯罪”调查。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称:“我希望追至天涯海角,也要让斯诺登得到‘正义’的审判。”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称斯诺登的揭秘行为是“最恶劣的叛国”,要求审判斯诺登。前众议员保罗则担心,美国政府里有人会主张用巡航导弹或无人机杀死“棱镜”揭秘者斯诺登。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则称,早在斯诺登5月从夏威夷离开后,美国一个叫“Q小组”的安全机构就一直在追缉这个揭秘者。

美国网络公司巨头谷歌、微软、脸书为了避免网络使用者恐慌,进而影响名誉与生意,纷纷与美国政府的监控计划划清界限。除表明斯诺登说法不实以外,谷歌还致函美国司法部,要求美国政府公开密令,并公布政府究竟从谷歌获得了哪些资讯。

白宫发言人昨天被追问斯诺登事件,但予以回避。他回答称:“我不打算讨论最近正在调查中的议题。因此,这个人的行踪和状况,任何棱镜事件的细节,以及有关此事的疑问,我建议你询问司法部或联邦调查局。”对于牵涉棱镜监听事件企业的表态,白宫表示已看过相关信件,了解这些企业的关切,强调美国政府的做法合乎美国法律规定。

虽然绝大多数美国议员、政客仍力挺“棱镜”秘密监听项目,但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迈克尔·莫雷尔已经辞职。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3 13:04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联社6月13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男(John Brennan)于当地时间6月12日宣布,副局长迈克尔·莫雷尔(Michael Morell)于当地时间6月12日辞职。

    莫雷尔在当天发表声明称:“我已经将我的全部奉献给了中情局,现在应该到了我将时间归还给我的家人的时候。”

  据悉,莫雷尔在美国中情局工作了33年。他辞职后,现美国总统副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法律顾问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将代替他的职务。

  目前相关当局对于莫雷尔辞职的原因是否与“棱镜门事件”有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表态。(李欣)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3 16:57

英国《卫报》6月12日的报道说,美国爆料人斯诺登对香港《南华早报》声称,美国一直在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实施黑客侵犯,《南华早报》说它已看到了一份斯诺登称可以支持其这一指控的文件,但该报无法验证这一文件的真伪,所以并没有立即公布它。报道援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柏莎琪(Jen Psaki)的话说,美国国务院不知道斯诺登所指称的这些黑客行为,所以无法直接发表评论,但她拒绝承认此事证明美国最近在指责中国的网络攻击时采用双重标准。

报道说,香港政府对于斯诺登爆料案目前尚未发表任何评论,香港特首梁振英访问纽约期间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一再拒绝就此案发表评论。报道还说,美国直言不讳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Peter King要求将牵头报道了斯诺登爆料案的英国《卫报》专栏作家Glenn Greenwald逮捕,因为Greenwald的报道让美国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的行为显然会伤害美国人。《卫报》表示,它对Peter King的这一言论感到“惊讶和失望”。

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2日的报道说,据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的大学、企业和政府官员实施了数百起黑客侵犯行为。美国高级官员一直指责中国对美国军方和企业的电脑实施黑客侵犯,斯诺登声称美国对中国电脑实施广泛的黑客侵犯行为的话与中国高级官员一直以来的说法如出一辙,后者称中国也是网络黑客行为的受害者。

报道说,斯诺登的说法还无法得到验证,美国官员也尚未对他的话发表评论。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3 17:14


援引新华国际消息,英国《卫报》6月10日披露了“棱镜”计划(该计划又被美国人称为监听门计划)的揭秘者斯诺登的身世。斯诺登目前正在香港,该事件目前引发世界关注,斯诺登的身世也越发引人好奇。据采访斯诺登的记者说,斯诺登“平静、时尚、随和、谦卑,是电脑高手”。

据报道,斯诺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伊丽莎白市长大,后来搬到马里兰州,离美国国家安全局所在的米德堡不远。斯诺登说,自己学习成绩并不出色,在马里兰社区学校获得了高中文凭,不过没修完所有课程。2003年,他加入美国军队,参加特种部队训练,后来在一次训练事故中双腿骨折,被迫离队。尽管没有正式学位,他在电脑方面的才能让他进入了情报界。2007年,他以外交官的身份作掩护,得到中情局在日内瓦的一个职位。

斯诺登对《卫报》说:“我在曰内瓦看到的让我对政府和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感到幻灭,我意识到我也是作恶者之一。”斯诺登坦言,他曾想更早爆料,后来决定等到2008年美国大选后,他期待新总统奥巴马能改弦更张。他说:“不过,奥巴马继续他前任的这—政策。”

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这家名为布兹•艾伦•汉密尔顿的公司发表声明,确认斯诺登是公司的员工。声明说,如果报道是真实的,斯诺登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也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斯诺登的年薪据悉为20万美元。

据夏威夷的一家地产中介说,斯诺登和女友今年5月1日从在夏威夷怀帕胡的家中搬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一位邻居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说,这对年轻人经常关门、拉上窗帘,“也不怎么与其他人说话”。

斯诺登在香港接受《卫报》采访时说,他担心家人。“我家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主要的担忧是他们会找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和伴侣。”斯诺登表示,他意识到可能会坐牢,也不能与家人联系,更不知道未来如何,尽管他想回家,但恐怕不行了。

斯诺登女友曝光 两人原打算结婚

斯诺登的出走使得人们将视线聚焦在了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女友身上,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近日,有关斯诺登女友的信息也逐渐曝光在媒体。据悉,斯诺登的女友名叫林赛•米尔斯,是一位舞蹈演员。爱德华•斯诺登与女友,两人原本打算结婚,不过突然的泄密事件导致他们的婚事几乎无望。面对变故,他的女友林赛•米尔斯非常痛苦,10日借助博客公开了自己当前伤心欲绝的心境。

“我的世界突然敞开,又突然关闭。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边没有指南针。我流着泪水,一边打着字,一边回想一路陪我走过的人,那些和我一起欢笑、一起牵手的人,那个我最深爱的人,以及那些我来不及说再见的人。”米尔斯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米尔斯现年28岁,之前是一名芭蕾舞演员,现在是一名钢管舞者,住在夏威夷斯诺登租赁的寓所里。斯诺登和米尔斯去年曾前往香港度假,不少亲友还以为他们会在那里结婚。通过米尔斯的博客来看,这两人彼此深爱对方,米尔斯在博客中用“谜一样的男人”来形容斯诺登。在过去的4年里,这对情侣一起游览过世界很多地方。在此次前往香港前,斯诺登只是对米尔斯说要离开数周。所以如今面对男友的意外举动,米尔斯感觉很像是“一下子被抛弃了”。

另外,斯诺登的父亲和继母也受到影响。自9日晚上以来,这对夫妻面对各路媒体已经不堪重负。联邦调查局特工也造访了他们的住所。不过当地媒体报道,斯诺登的家人将于近日发布一份公开声明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4 13:59

揭露美国互联网监控秘密项目的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目前行踪成谜。连日来,香港各路记者四处打探,希望最早采访到这名轰动全球的泄密者。

香港媒体全城“搜捕”斯诺登

英国《卫报》10日报道称,斯诺登于5月20日,即事件曝光前抵达香港,藏身于一家酒店,希望申请冰岛政治庇护。此消息一出,震惊香港各界,各路媒体纷纷出动。由于东方文华酒店、四季酒店、美丽华酒店等一度传出是斯诺登藏身之处,香港十多家电视台及报纸记者纷纷赶去,在正门及后门守候,但一直未见斯诺登现身。有记者转而向酒店员工核实消息,也有人留下联系方法,要求留言给斯诺登。

其后,曾采访斯诺登的《卫报》记者证实,斯诺登住在尖沙咀美丽华酒店,但他已于10日退房,藏身于一私人住宅。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一向擅长跟踪采访名人的香港媒体,没有轻易放弃寻斯诺登的下落。大致而言,他们主要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跟踪采访过斯诺登的《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格林沃尔德住在九龙湾酒店,日前也办理了退房手续,大批香港记者采访他,希望他透露斯诺登的下落,但遭到拒绝。于是很多香港记者就贴身跟踪格林沃尔德,希望通过他找到斯诺登。

第二个途径是在机场等候。有香港记者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斯诺登上月20日由夏威夷飞抵香港,并有意申请冰岛的政治庇护,不少媒体猜测他会坐飞机前往别国。但循此途径的香港记者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连日来并没发现斯诺登的踪影。

三是跟香港法律界团体联系。英国路透社援引香港法律界消息说,斯诺登可能在香港找律师,在法庭上与美国政府对抗。因此,有媒体不断致电香港一些律师,希望他们一旦见到斯诺登,可以代为转达当面采访的意愿。据悉,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2曰在一秘密地点采访到斯诺登,就是通过这个方法。该报一名主管13日称,斯诺登还在香港。

不少国际媒体也在寻找斯诺登。CNN的记者就特地走访斯诺登最后入住的酒店,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有报道称,香港政府日前突袭检查位于尖沙咀的重庆大厦,也让人联想港府是否也在捜索他的行踪。

斯诺登身在何处?香港《经济日报》13日撰文指出,香港网民对此有不少猜测。有人认为香港可蔵匿的地方不多,估计斯诺登会选择离岛如南丫岛、大屿山等,或者有多种族人士聚居的重庆大厦。但斯诺登的外貌已被曝光,相信他藏不了多久。文章慨叹,全球关注之下,斯诺登是否会再公开露面,又或者自此再无音讯?现实版的谍战,或许未必一定有明确结局。

“深喉”斯诺登现身记

当他拉着小型黑色手提箱,背着笔记本电脑双肩包到达香港国际机场时,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叫做爱德华·斯诺登的人。然而,他的肩上正背着4台能够获得美国政府某些最高机密的电脑。本月5日,英国《卫报》爆料美国“棱镜”项目丑闻,而泄密者正是这位29岁的美国公民。

《卫报》记者艾文·迈克阿斯基尔(Ewen MacAskill)描述了这一绝密曝光的全过程。他写道,对于美国人而言,类似斯诺登的传奇故事本应由《纽约时报》披露,但斯诺登上周表示,当发现《纽约时报》曾于2004年将一则劲爆的独家新闻雪藏一年才刊发时,深感失望,那则新闻称小布什政府在“9·11”后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监听美国国民。

于是,斯诺登到处找寻适合的记者,即那些有反政府情绪并会在家里写博客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发声的媒体人。而在符合条件的人中,他最信任《卫报》评论员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

今年1月,斯诺登找到了一名叫普瓦特拉斯(Laura Poitras)的纪录片导演,两人开始通信。2月中旬,斯诺登给住在巴西的格林沃尔德发了一封邮件,暗示自己想设置一种收发加密电子邮件的方法,他甚至为格林沃尔德制作了一个YouTube视频,让他一步一步掌握加密的过程。格林沃尔德并不知道斯诺登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那些步骤是否确实可行,因此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3月,格林沃尔德在纽约接到普瓦特拉斯的电话,后者说服他需要更加严肃地对待斯诺登。于是,格林沃尔德和斯诺登建立了一种安全的通信系统,“棱镜”项目渐渐浮出水面。格林沃尔德5月31日飞赴纽约跟《卫报》编辑讨论相关事宜。翌日,他与普瓦特拉斯飞赴香港。

当时,格林沃尔德和普瓦特拉斯都不知道斯诺登长什么样。“他精密地安排了见面计划。”格林沃尔德表示。斯诺登告诉他到宾馆3楼一个特别的位置,并大声询问餐厅的方向。格林沃尔德猜测斯诺登正潜伏在后台听。格林沃尔德回忆说他们随后去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只巨大的假鳄鱼。斯诺登终于现身,随身带着魔方。

第一眼见到这位29岁的年轻人,格林沃尔德和普瓦特拉斯都感到十分震惊。格林沃尔德说:“我原本以为会遇到一个60岁头发斑白的资深人士,情报部门的高层。我甚至想‘这趟算是白来了’。”但听斯诺登讲了一个小时后,格林沃尔德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完全相信他。”

这个采访在斯诺登的房间里进行,房间能俯瞰九龙公园。满载摄像装备的记者挤入这个很小的房间。斯诺登已经在那里呆了两周,食物都是叫的外卖。他身边没有多少物件:一些衣服、一本书、四台电脑以及那个魔方。如今他对花费的担心与日俱增,尤其是他的信用卡很有可能被冻结。

9日晚上,斯诺登录制了曝光他身份的视频,这也是他在这个酒店的最后一夜:此后他消失了,前往一个安全屋,直至12日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在卫报采访的最后,斯诺登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不惜牺牲自由以图苟安的人,既不配享受自由,也不配获得安全。”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3-6-14 21:15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6-14 22:52 编辑

xilei 发布于 2013-6-14 22:02:00





为什么说斯诺登是一个英雄


作者 / JOHN CASSIDY 参差计划译者 / 冯霄 彭博商业周刊新媒体编辑
 
爱德华·斯诺登,这个29岁的美国告密者已经逃往香港寻求保护,他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叛徒?没错儿,他是英雄。他揭露了一个极大规模的政府窃听案,他为人们提供的如此伟大的公共服务远远超出了他的失信所带来的影响。就像前任国防部官员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泄露五角大楼文件,以色列核技术专家莫迪凯·瓦努努泄露以色列核武器项目的存在一样,斯诺登将本该出现于公众领域的重要信息公之于众,且不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持久伤害。
 
毫无疑问,许多置身于美国权力机构的人,包括总统奥巴马和其他辩护者们并不这么看。当斯诺登告诉《卫报》这么做对他自己毫无益处之时,我们相信他无疑是正确的。他选择逃往香港的决定,也许是忽略了美国引渡条约的存在。国家安全局已经在司法部门立案,奥巴马的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表示斯诺登的泄密对美国的情报能力造成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伤害。
 
在接受一些表面的断言前,我们想要提醒自己到目前为止泄露中没有包含的东西:这次泄露中没有任何关于国安局的算法使用问题、国安局针对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名单,以及美国代理人的特性。此外,泄露的材料没有涵盖任何美国军方方案以及美国与国外官员的对话记录。因此,这并不算是一个维基解密一样的数据倾泻。正如记者格林沃德所说,斯诺登花费数月细心研究这些文件,他想做的绝对不单单只是将其上传到网上。
 
那么,这些泄密文件告诉我们什么?首先,他们确认美国政府在没有获得任何法院授权的情况下,惯常的收集数以千万计的通话记录,也许其中的数百万都是美国人的通话记录,这些人跟恐怖组织毫无关联。如果宣传使得国会阻止电话公司去充当信息收集的间谍机构,这将不会阻碍合法的国内监控操作。国安局可以去法院获取窃听和搜查令——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有益的。
 
第二个启示是,国安局在瞄准外国嫌疑犯时,有能力从美国本土的网络公司(例如 Facebook, google, Yahoo, Microsoft )中获取大量的用户信息。这样的做法确实不那么光彩,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在操控这些海外军方人员和官员的通话中,国安局清理了大量美国人的网络数据并把它们永远封锁起来。
 
可以想象的一种情况是,当山姆大叔查看潜伏在国外的圣战分子的Facebook和google账号作为一个新闻出现的时候,tameness会设法以更难被国安局追踪的方式彼此联络。不过这并不会使有良好训练的恐怖分子感到太惊讶,他们会在更隐蔽的地点,不通过手机及互联网来进行联络。因此本拉登当初会隐秘在阿伯塔巴德居住也是有原因的。
 
不难想象国安局搜集信息的主要对象是伊朗核巴基斯坦,其他国家例如约旦、印度、埃及等美国的盟友也未能幸免。“我们(美国政府)入侵所有地方的所有人,”斯诺登告诉《卫报》,“我们喜欢把我们和其他国家做一个区分,但是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我们的身影,但我们又不是在打仗。”
 
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国内的监视和对这种行为的监督,自911以来,通过外国情报监视法的合法授权,间谍机构有很大的余地去扩大自身的行动范围。他们的权限越来越大,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适当的监视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状况取决于政府在反恐问题上进取心的缺乏。但是这也反映了信息的缺乏。仅仅几个月前,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俄勒冈州的民主党代表罗恩问克拉珀:“国安局是否在搜集数以百万计美国人的信息?”克拉伯的回答是“不。”在另一场听证会上,国安局的负责人亚历山大将军曾14次否认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截取美国境内的邮件和其他交流信息。
 
多亏了斯诺登,他将一切告诉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这使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证词的真实性。用斯诺登的话说:“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了一个拦截任何事物的设施,国家安全局用它来收集所有人的通讯,它在默认情况下摄取信息,在其系统中收集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如果我想查看你的邮件抑或是你妻子的手机通讯,我只需要拦截就好了。我可以轻易得到你的邮件、你的密码、通话记录、信用卡账户。”
 
那么克拉珀和亚历山大是否在故意说谎?如果是,也许斯诺登应该被引渡回美国并被拖拽上法庭作为指控两位情报领导人误导国会的证人。我想你可能会做出这样的论断——斯诺登是一个幼稚的年轻人,他还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危险性。你可以质疑他的动机,并称他是一个白痴(去香港避难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看起来他并不是个傻瓜,而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说:“我不想要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不想存在于一个所有说过的话、所过的事都要被记录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我赞同或为之生存的方式。”
 
那么斯诺登真正的罪过是什么?就像瓦努努、艾尔斯伯格和曼宁,他公开了掌权者希望保密的东西。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个告密者就应该扮演这种有价值的角色。在个体的案例中,揭露事实远比失信和潜在的危险所造成的影响更有分量。在另一些案例中,国家利益需要被重点照顾,但是在这个案例中,天平完全倾向到了斯诺登的这一边。

链接:http://www.icenci.com/Focus/2013/0614/766.html

 

为什么说斯诺登不是一个英雄

作者 / JEFFREY TOOBIN 参差计划译者 / 冯霄 彭博商业周刊新媒体编辑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29岁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同时亦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工作的人,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监控的对象从数百万计的美国人的通话记录,到海外目标与美国人往来的邮件和其他文件。因此,一些人把他标榜成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一个揭发丑恶的人。在我看来,他绝不是什么英雄和告密者,而是一个应该入牢的浮夸而又自恋的人。
 
除了将信息泄露给《华盛顿邮报》和《卫报》之外,斯诺登还录了一段采访视频。在视频里,斯诺登说他对自己为之服务的政府感到不安和恐惧:
 
“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了一个拦截任何事物的设施,国家安全局为此收集所有人的通讯,它在默认情况下摄取信息,在其系统中收集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如果我想查看你的邮件抑或是你妻子的手机通讯,我只需要进行拦截就好了。我可以轻易地得到你的邮件、你的密码、通话记录、信用卡账户。
 
我不想要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不想存在于一个所有说过的话、所过的事都要被记录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我赞同或为之生存的方式。”
 
一些人好奇斯诺登如何看待国安局的工作。任何心思缜密的人,更不用说那些国安局雇员和承包人,都应该明白这个机构的全部任务就是拦截电子通讯。也许斯诺登认为国安局的操作应该仅仅局限于美国之外。如果这样,他从一开始就可以不必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决定泄密这些文件?如此一来,或多或少地,他承认这是一种犯罪。任何一个政府雇员或是承包商都会被反复警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泄露国家机密是犯罪行为。但是,很显然,斯诺登给出了一个“更高明的回应”,“当你知道所有事情,并意识到这其中的一些权力正在被滥用,错误的意识被建立起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些被合法授权的项目,就商务手机记录而言,斯诺登显然是知道的,因为他泄露了法律命令,这些命令授予这些项目合法的权利。因此,他根本不是在揭露那些不合法的东西,他是在揭露一些他认为没有满足他标准的事儿。对一个政府来说,问题在于当所有的雇员都觉得自己被赋予了能够去损毁他们不喜欢的项目的权利时,政府是否还能够正常运转。
 
泄密案件很难处理是因为它的冗杂性,尤其是在一个拥有新闻自由的社会。对于人们来说,要分清哪些是对公众有益的,哪些是在倾销机密信息(就像斯诺登和曼宁做的那样)并不容易,而斯诺登则如此不负责任地将本不该泄露的信息对外公开。斯诺登向《华盛顿邮报》提供了41页的信息,但《邮报》只刊登了其中4张,这也印证了斯诺登判断力的缺失。
 
当斯诺登知道他的泄密将要出版时,他飞往了香港。在采访中,他说藏身香港是因为香港承诺保障言论自由及政治异见人士。这也许是对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中国在情报领域中是美国最坚定的对手。也就是说,斯诺登受中国领导人的支配,斯诺登所知道的所有秘密都有可能落入中国之手。难道说,他还是一名英雄吗?
 
美国政府和美国的民主确实都不算完善,但美国的制度提供了合法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政府不满的雇员或承包商可以利用联邦告密法,他们也可以将他们的抱怨向国会阐述;他们也可以试图内部抗议。但是,斯诺登没有选择这些方式。相反的,他选择将这些秘密们抛向空中,期盼好的结果出现。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也只能希望他是对的。

链接:http://www.icenci.com/Focus/2013/0614/767.html

 



来源:@参差计划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3-6-15 09:22

俺脚得这主儿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叛徒,乃无间行者也,美帝牌余则成。美国监听网络,好莱坞早有这题材,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还用得着泄密吗?在安全局工作33年,绝对的人精。

推荐大家看两部间谍电影《蛇》(上译经典),光头克格勃倒戈玩惨了英法情报部门。《双面特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FBI安全部门二十余年的信息主管居然是苏联卧底。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3-6-15 09:45

今日百度新闻标题:
“美方暗示斯诺登或与中国政府“合作”
[用拇指存储器拷贝机密数据] [中方将就“网络遭入侵”与美方沟通] ”
我说:到嘴边的肉不能不吃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3-6-15 11:3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6-15 11:58 编辑

14# 猪头猪智慧
我倒觉得他既是英雄也是叛徒,取决于从哪种角度来判断。
无间道大概不是,网络监管是俄中都挺热爱的事情,会很喜欢看美帝有麻烦,但应该也不会喜欢自己的民众考虑这问题。

互联网和隐私、监控的冲突,其实也说蛮久了,但以前好像比较是死宅向讨论,这次比较引人注目。

囧司徒每日秀  http://video.sina.com.cn/v/b/106973507-1788911247.html

Evgeny Morozov:互联网是奥威尔的噩梦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Dk0MjYw.html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5 20:02

16# ironland 同意,年轻人血气旺,为理想,豁出去了。
作者: 远岑    时间: 2013-6-15 20:21

@香菇菜包123:中国的网络监控,电话监控的程度是美国的一万倍!美国监控是反恐,针对可能的恐怖分子和恐怖主义行动,主要是为了防范类似911之类德恐怖活动。中国监控是防民,监视所有一切与官方不一致的言论和人。中国有长城网络墙,很多网站被封闭,每天有无数网贴被删除禁。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8 11:12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8 11:16

斯诺登再度质疑谷歌、苹果和奥巴马

在斯诺登揭秘棱镜事件中,谷歌等大公司的角色也饱受争议。

谷歌、苹果等大公司或表示对“棱镜”计划一无所知,或表示只在司法命令下合作。但斯诺登说,这些公司的表态是有误导性的,这些公司在法律上不得不服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道德上服从。斯诺登问道:“如果谷歌、苹果、微软、脸书坚决拒绝与情报组织合作,你觉得美国政府会怎么做?关掉他们么?”

另外,斯诺登对奥巴马也非常不满。在奥巴马当总统前,斯诺登就知道棱镜计划,他但一直等到奥巴马连任后几个月才公布。因为斯诺登原本像很多美国人一样,相信奥巴马会兑现竞选承诺。但是,等奥巴马成为总统后没多久,他就关上调查滥用法律的大门,而本应关闭的、践踏人权的关塔那摩监狱却没有关。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3-6-18 11:17

在叛国问题上,斯诺登表示,他没有揭露美国政府针对“合法”军事目标的行动,曝光的只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侵入民间机构网络,例如大学、医院以及私人企业,有时还导致对方系统瘫痪,而这些民间机构的所在地大多是美国盟友。

美国政府还声称棱镜曝光会让恐怖分子改变网络设定,隐藏身份,指责斯诺登的揭秘行为破坏了反恐努力。斯诺登认为,意外跌死在浴缸、以及被警察杀掉的美国人比恐怖分子杀害的更多,不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放弃最宝贵的个人权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3_06_18_151930.shtml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3-6-19 10:43

2013年06月19日
比起侵犯隐私,我更担心9·11重演
托马斯·弗里德曼

我很高兴我能生活在一个人们警觉地捍卫公民自由的国家。然而,随着最近两项用于追踪疑似恐怖分子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的政府计划被揭露,我倾听了因这起事件而展开的辩论,不禁觉得,那些斩钉截铁地替揭露行为辩护的人中,有一些人的说法仿佛就像9·11从来没发生过似的,仿佛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政府侵犯我们的生活,完全不用担心那些在也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密室里聚集的人前来进犯,密谋如何摧毁我们最高的大楼,或用藏在内衣、网球鞋或打印机里的炸弹摧毁美国的客机。

是的,我的确担心政府可能会利用一项旨在避免9·11再次发生的计划来侵犯隐私权。到目前为止,这种侵犯似乎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更担心9·11再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我担心的确已经发生过一次的事件会再发生,那次事件给我们造成了惊人的沉重损失,而且恐怖分子还在希望重复同样的攻击。

我之所以更担心后者,并不是因为我不在乎公民自由,而是因为在美国我最珍视的是其开放的社会,而且我相信如果再发生一次9·11——或者更糟,动用核物质的袭击——可能会使我们所认识的开放社会走向终结。如果再发生一次9·11,恐怕99%的美国人都会告诉代表他们的国会议员:“别在乎隐私权了,不管需要做什么,尽管做吧,只要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事就行了。”我最担心的是这种情况。

正因如此,我才勉强、十分勉强地愿意让政府利用数据挖掘,从拨打的电话号码中、电子邮件地址中寻找可疑的规律。而按照国会规定的原则,在实际查阅通讯内容时,还需要向法官申请搜查令,以此来避免有朝一日,我们出于恐惧向政府授予随时随地查阅任何电子邮件、任何电话通话的权力。

所以,我不认为公布所有这些秘密材料的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是什么爆料的英雄。相反,我认为应当有人提醒一下斯诺登,需要有人反驳他,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政府要想在确实存在的(并不是幻想的)袭击威胁之下保护公民,就必须在不断的司法制约下使用大数据,在这个领域我们尚有优势。这并不是理想的做法,但如果再发生一次规模像9·11一样大的袭击,对公民自由造成的损害就会大很多很多。

感谢安德鲁·沙利文(Andrew Sullivan)在他的博客上链接了HBO剧集《火线》(The Wire)的创作者大卫·西蒙(David Simon)的一篇文章。在我看来,此文切中了问题的核心。

“从四面八方的反应和夸张表述来看,你可能会以为政府正在监听两亿美国人的秘密,”西蒙写道,“你或许会以为,这里揭露出了一些让政府耻辱的非法勾当。我们起草和通过法律不可避免地要求要有法庭的判令,而政府的这些做法没有得到法庭授权。不是的。……从法律角度看,这件事中唯一的新情况是,FBI和NSA试图筛选反恐线索的数据规模有多大。……我知道,政府希望建立所有通话记录的数据库,这种意图既宏大又可怕,而且政府也在关注互联网,这也很可怕。同样可怕的是你的手机上安装了GPS功能。……问题不是由此产生的数据应否存在。因为这些数据是存在的。……这里的问题更基本:是说政府获取数据的目的在于社会正当的公共安全需求,还是说政府获取数据的方式损害个人自由、侵犯个人隐私,且没有受到监管?对于这个问题,《卫报》(The Guardian),以及因为这个发现而哀嚎的其他媒体却在显而易见地保持着沉默。这个关于美国收集的大量数据的发现其实并不新鲜。我们并不知道有哪起实际上滥用权力的情况。”

我们的确需要一直对滥用权力的行为保持警惕。但西蒙补充道,实际上在过去两个总统任期内,“这种收集数据的做法是美国反恐努力的基本逻辑,而反恐部门实际上被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在针插进干草垛里之前,就把针找到;在类似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这种规模有限的草根阴谋实施之前,就将其阻止。”

可以肯定,秘密计划可能会导致滥用权力,因而必须受到制约,比如几乎不受管控的无人机袭击。但是西蒙总结道,下面这种情况同样也是成立的:

“飞机的确撞了大楼,炸弹也的确在波士顿马拉松的终点线那里爆炸了。我们真的处在一场持久、低强度、高风险的冲突当中,对手是分散、立场坚定、有意识形态动机的敌人。现在姑且想象一下,如果发生了国内恐怖袭击事件,而美国总统和他的政府未能全面利用现有的电话数据,尽其所能在干草垛里找到藏着的针,持各个政治立场的人会表达多少抨击。”

我要补充的是,不只是抨击那么简单。想象一下,如果再发生一次9·11规模的袭击,我们会容忍在美好的开放社会上,再施加多少实实在在的限制?请别怪我说得严重。



翻译:王童鹤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oren Friedman,1953年7月20日-)是一位美国新闻记者、专栏以及书籍作家,并是普利策新闻奖的三届获奖者,目前担任《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Op-Ed(表达意见的文章、通常放于报纸社论的隔页)的专栏作家。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已经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他趋势大师的地位。他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美国。他在《纽约时报》每周三、五见报的国际事务专栏,透过其供稿系统,固定被全世界七百多种报纸转载。转载之频之广,无人能出其右。他太常得奖,如今已是普利策奖的终身评审。他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有五所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新闻工作之余,他也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3-6-19 11:07

22# 施国英
这篇挺实际。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