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一个思想者致全人类的公开信】【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00:24     标题: 【一个思想者致全人类的公开信】【原创】

【一个思想者致全人类的公开信】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虽成就斐然,但诸多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人与人之间,不同个体、不同族群、不同信仰者之间的纷争与冲突不断,一幕幕互戕的惨剧层出不穷。古往今来,虽众多有识之士努力探求走出困局的路径,但收效甚微,各种威胁与凶险,或正上演,或潜伏在每个人的周围,即便权倾天下者、富可敌国者,甚至与世无争、自得其乐者,皆难幸免。因为整个社会就如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而每个人就像容器里的鱼,当水被污染,谁又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所以,谋求人类社会的改良之路,不是少数人的义务,而是所有人的责任。一个人有改良社会的追求,不是自圣情结在发作,而是从更宽的向度审视自我与他人的利益作出的理性选择。

人类史上的社会变革,大多以惨烈的博弈为代价,且不论革变的结局如何,单是这代价就值得反思和警惕:变革的初衷是谋求更好的结果,然而预期的结局尚未呈现,人已经沦为变革的牺牲品。事实上,不惜代价的变革,既达不到变革的目的,又为新的争戮埋下祸端,如此往复,只是一种内耗与互戕的恶性循环。

人类要走出这一延续至今的困厄与僵局,唯一的出路,是谋求一条确保在低成本、低风险的前提下,最具性价比与可行性的社会改良之路。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成为社会变革的受害者。只有变革的代价、阻力和冲突越小,成功的几率才会越大。


基于此,关于社会改良,笔者有如下构想与倡议:

一【向全球征集和决选改良方案】

从全球广泛征集社会改良方案(改良方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整体构架的理论模型,一类是各领域的细节性改良方案,如法规、医疗、教育、科研、经济、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任何方案入选的前提是,不以流血冲突为代价,然后将所有入选方案进行广泛商议、辩论和公决,遴选出可行性和性价比最高的社会改良方案,如果有两套或两套以上难分高下的方案(以其实名支持者的数量作参考),则几套方案可同时入选。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最短也不低于三五年。



二【在人工岛试行社会改良】

为了尽可能地确保改良方案落实的成功率,每种方案将从全球各自的支持者中征集和遴选(甚至需要通过一定考核)3000-5000名志愿者到相应人工岛上按该方案践行其所设计的社会形态。试行期间,志愿者可以在遵守岛上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离岛或自动放弃志愿者资格,而非入选志愿者只有在许可并经安检后方可入岛(任何入岛者都需进行安检),且入岛后非志愿者(如游客)需同样遵守岛上法规。这些人工岛的面积约在0.5-1平方公里之间,建造在公海上,且不属于任何国家,也不谋求国家地位。人工岛及岛上的生活设施由其支持者出资建造,其设计方案均从全球公开征集择优而来。人工岛上的社会生活,除了衣物里的身体和居所里的私人空间,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并时时向全世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改良自身社会提供直观的参考和借鉴。

如果只有一套改良方案被采纳,那么依此方案试行的人工岛社会所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是:
1. 岛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纠纷低于其他任何地区;
2. 整体及平均福利全球最高,且岛上福利最低者仍高于其他任何地区的平均值。
3. 人均工作时间低于其他任何地区,且日均工作时间最长者低于世界平均值。
4. 岛上人均资源和财富低于世界平均值,但资源和财富的福利转化率高于其他任何地区。
5. 岛上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全球最高。

若这几点都能做到,则能证明该改良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如果这座岛上的社会改良成功,则每一两年筹备新建一座人工岛,并招纳和遴选更多志愿者,如此推进,直到世界上有其他地区开始效仿。

如果有几套改良方案在不同人工岛上试行,试行一两年后,若某一方案有明显优势,则其余方案的人工岛社会向最优方案靠拢和效仿,若不同方案都很成功且差距不大,则各自保留并逐步完善。倘若这些改良方案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则一边继续征集改良方案,一边对失败的根源进行检思、纠正和改善,直到一个众望所期的社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其他地区自动效仿跟进】

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当一种可供借鉴和临摹的优质社会,活生生呈现在眼前,还有什么理由坚持现有的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虽然不排除,那时仍有某些被歪理邪说附体的人依然热衷于践踏他人和糟践自己。但那样的人,会越来越少,并逐渐被时代所淡弃。甚至这样的人,也有可能会醒过来,成为正常人。



整个人类社会的改良之路,若能以这种方式推进和展开,将是所有人的福音。


希望谋求社会改良的有识之士提供自己的方案和理论,参与者愈众,则离目标就更近一步。同时,笔者也乐意将自己的方案及理论,呈现在世人面前,供人们考量、评估和取舍,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个人心所向的社会,不是部分人,更不是个别人的努力所能造就的,而是需要几乎所有人的合作才能实现。只要有利于社会改良,笔者乐意并渴望与任何人展开能力所及的合作,无论是文化上的合作还是经济上的合作。文化上的合作主要是一道谋求社会改良方案,而经济上的合作则是为建造人工岛及其相关设施做准备。在这两方面,与本人的所有合作都将公开,有时为避免被打扰,公开与合作可以不同步,但事后必须公开。在探求社会改良上,凡愿意与本人合作者,皆视为认同和接受“透明、公开”这一协议原则。

笔者学识匮乏,文字功底浅,写作效率低,难以将诸多见解,条理分明地呈现在文章里。所以,想通过与人合著的方式,让自己多年来的思考尽早面世。笔者打算向一些有识之士发出合著邀请(因阅读面窄,在寻贤共进上,难免知一漏万),也欢迎有意合作的有识之士与我联系,当然出于笔者能力和精力的原因,可能只有部分合作能落实,若暂未能合作,还请包涵。

关于合著文章,本人有如下说明:文章由对方根据双方思想交流整理成文,若观点有分歧,各自保留并加以注明,文章著作权共有(署名顺序,对方优先,本人居后),经济版权归本人以外的合著者所有。若由对方定稿的合著文章与本人真实观点有出入,本人可能会在对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推出个人终审版,但著作权及经济版权不变。有意合著的网友联系我时请将您的代表作一并附上,这样相互有些了解,或许更助于我们的合作。


若在谋求社会改良上我们有共识,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携手共进,或许一个期许的时代就在我们携手间一个个简单动作后徐徐展开。



-----------------------------------------------------------------------------------------------------------------------------------


下文是笔者的一个思想残篇,此文由笔者五年前发在网上的同名残篇增改而来,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笔者的思想素描。尽早完成《价值重估》一文是笔者多年来的心愿,也是笔者在文化方面寻求合作(合著)的主题之一。笔者会根据网友的反响度,不定期推出后续增补版(即便无人合著,笔者也会尽力而为),若笔者的思考在您看来是有价值的,您的关注与支持,将会赋予这些思考更大的能量,并惠及所有人!

-----------------------------------------------------------------------------------------------------------------------------------



【重估一切价值】(1.0版 残篇)



    和千百年前相比,人类文明虽然有了巨大进步,但这些进步更多地表现在科技领域。而在人文观念上,人类文明依然滞囿不前,即便在当今公认出色的思想者身上,其价值观跟千百年前的古人亦几无大异。而人类自身的苦难与困厄大多根源于长期以来浸满毒素的种种伪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重估一切价值,摧毁一切伪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人类价值体系,给人类文明重装系统,人类方能迈入一个期许的时代。

    重估一切价值,并非否定一切现有价值,而是挑明和瓦解一切伪价值。虽然历史上已有无数先贤在这方面付出了心血与智慧,但至今没有让人欣慰的结果,人类依然置身于各种伪价值观所缰缚的樊笼中内耗与自戕。


我们先来厘清一些基本认知。

【人的本质】



人是一种生命,要探究人的本质,就得从对生命的理解开始。和非生命相比,生命最大的不同在于有需求,并能根据自身需求,发出相应动作来表达和满足其需求,生命的这种需求就是欲望。一切生命皆有欲望。不同种类、不同个体的生命在欲望上的差别只是智度、广度和强度上的差别,而非有无欲望的差别。或者说,一个生命活体,有或没有某种欲望,但不会没有任何欲望。当所有欲望从一个生命体中消失,且不再涌现,则意味着该个体生命状态的终结。因此,欲望是生命的内核,生命是欲望的载体,而人便是这样的载体之一。

欲望的有无是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决定了两者表征上的差异:生命有行为,而非生命没有。行为是生命体欲望外化的表现。无行为能力的非生命,只能任凭自然规律和外力作用的摆布与主宰,对世间万物无感知,无诉求,无作为,并永远循规蹈矩,听天由命。而生命,由于有了欲望和与欲望关联与协调的感知能力与行为能力,就能对外界进行选择、回应和改造。

欲望的实现能给生命带来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快感。快感是对欲望的肯定与满足,是欲望企图抵达的境界。生命冲动的本质在于寻求快感,欲望可能随时在改变,但对快感的追求却永远不变。人是一种追求快感的欲望体。一个正处在快感中的人是不会自问:“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他自问,只能说明他从快感中跌了下来,坠入那种靠追问意义这一方式来自省、自慰和自勉的无快感状态。简而言之,对意义的追问就是对快感的否定————快感不在了,快感空缺。人本应活到那种不追问意义,不需要意义,甚至不知意义为何物的无意义境界,而不是相反。对意义的追问是人类对抗无快感状态(无聊、空虚、疑惑、迷茫、痛苦、悲伤、恐惧、绝望……)的一种精神突围,这种精神突围导致了宗教的起源。但是,各式宗教的诞生却走向了人的对立面————显宗教以天堂为承诺,否定活着的人;隐宗教以乌托邦为目标,否定现在的人。它们都为你赋予意义,但又都在否定着你。

    人从一个欲望出发,通过种种努力,实现自己的欲望,快感便油然而生。当快感持续的状态被耗尽或被惊扰,人从快感中跌落,便打开另一个欲望,开启另一段获取快感的征程;或者,人在通往欲望之地的征程中遭遇困阻,或途穷知返,另辟蹊径,或执迷不悟,抱憾终生。因此,对欲望内容的省度和握控以及通往欲望目标的手段抉择和代价支付,决定了我们最终的欲望成效————快感的享有度。


【价值与欲望】


千百年来,在人类主流观念中,价值往往被视为“物”自身固有的属性,其价值不因人的变更或存亡而改变或消失。在这一价值场中,“物”成了主角,而人则沦为“物”的傀儡与附庸。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不惜一切地争夺和占领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便成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核心与动力。于是,欺诈、掠夺、压迫、侵略、战争、杀戮,在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无数角落纷纷上演。

事实上,价值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而需求源于欲望,因此,欲望是价值之源,价值是欲望的衍品。由此,可以重新给“价值”下一个定义:感知主体从被感知对象上获取的能对主体产生欲望驱动的信息叫价值。当这些信息被主体抽象演绎并内化为其判断是非与权衡利害的思想信条时,这些思想信条就是价值观。价值是客体在主体身上产生的一种作用,它只在主体与客体同在的前提下产生和呈现,因此脱离生命主体的任何东西都没有价值,我们谈论某种东西的价值,事实上总是或显或隐地针对某一(个//类)主体而言,但也正是因为主体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隐藏、忽略或抽离,便给人造成一种价值无需依附主体而存在的错觉,即价值往往给人一种物自身固有属性的假象。这种假象导致的结果是,让人们在意识观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物”视为价值的中心,从而忽略或罔顾真正的主体————人本身,进而让人围着“有价(值)之物”运转,沦为这些“物”的附庸与祭品。这种价值理念事实上是一种将人矮化与奴化的物本价值观。


价值的客体可以是任何“东西”,生命或非生命,可视实体或虚构之物,如,阳光、空气、水、理论或神话。而价值主体只能是具备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生命体。


于人类而言————有人,才有价值。所以————人,才是价值的主体。 将价值的中心从“物”回到“人”身上,树立以人为主体和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才不会将“物”置于人之上,无论那个“物”是价值连城的人间瑰宝,高屋建瓴的社稷国族,还是所谓主宰一切、至高无上的“神”或“上帝”。

“以人为本”是一个彰显人性关怀的价值理念,但现实中,这个温暖的价值理念,落实到某些地方、某些人那里,就收缩为“以……人为本”,“人本”成了“权本”的外衣和幌子。

普适的人本价值观,是辨识、挑明和涤除一切伪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数千年来,以各种有神宗教为代表的【神本价值观】,和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人生理想的【物本价值观】,以及以追求权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权本价值观】,对人类观念与生活的渗透与主宰,导演了无数自残与互戕的人类灾难。


【价值与利益 价值与伪价值】


价值对象在价值主体身上发生价值效应后,产生的结果称为价值功效。这个结果对主体而言显然有利害之分。因此,从利害功效上考量,价值可分为真价值和伪价值(或称正价值和负价值)。伪价值和真价值一样具有导向性和驱动性,即伪价值和真价值都具有价值势能,能产生价值效应,但伪价值只具有价值势能而不具有期许中的价值效能。例如呈现在你面前的有AB两份外观相同的封装物品,标签上都写着婴儿奶粉,但其中A里面装的是掺杂了大量三聚氰胺的有毒奶粉,对于不知情的你来说,两者在你眼里产生的价值势能是相同的。但显然,你的婴儿服用它们之后产生的价值功效完全不同,在这里物品A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伪价值。又如,某种理论、思想或主义号称能给人指明方向、带来巨大福利与快乐,或如镀金一般给人的生命赋予非凡的意义,但实际上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更多的痛苦与灾难,甚至把人一步步逼入死亡,这样的理论就是伪价值理论。显然,伪价值和伪价值观产生的结果是对人的否定、欺骗、噬耗、迫害甚至扼杀。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各式各样的伪价值理论如同魔咒般戕魇着人们的精神和肉体,障碍着人类的福祉和文明进程。人类自为的苦难几乎全部根源于伪价值和伪价值观(即各式各样的伪价值理论)对人类思想意识的蛊导、渗透与主宰。可以说,各式各样的伪价值观乃万恶之源,人类要想从内耗与互戕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认清所有伪价值观并把它们从我们的思想意识中抽离出来,从这一点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次思想沐浴,把伪价值毒素从我们大脑里排出。


当我们说某物或某事是否有价值,往往也是在说,它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可见价值与利益在很多时候具有重叠性。其实,利益就是能满足人的自由意志或优化人的生命质量的那么一些东西。只是在人们眼里,“价值”更靠近精神层面,而“利益”更偏向经济领域。事实上,利益的含义远大于经济层面,但物本价值观的盛行,让经济利益膨胀为利益的核心甚至全部,经济以外的许多东西则被忽略或排除,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人们不顾一切地追求经济利益,即便最终在这方面如愿以偿,但实际上获得的利益(真正转化为快感的那部分经济利益)也往往低于我们最初的预期,而为其支付的代价和风险却很可能让我们追悔莫及。

在笔者看来,判断价值观优劣或真伪的标准就是能否最大化地保障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诉求


【价值预设与价值实效】


人要获得快感,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行动(包括物质成本的转让或消耗),这些付出就叫代价。很多时候,付出代价的过程让我们陷入疲倦、焦虑、忍受和痛苦的状态之中,这与我们期待的快感是背离的,所以通常我们都希望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快感。在没有到达快感之前,我们对它的种种认知都只是一种预设,事实上是这种预设在主导我们的行动,人往往不自觉地把预设当成了指日可待的结果(快感),所以人常常被自己或别人的预设所迷惑,甚至为其不顾一切,以至于完全忽视了代价本身。而对代价的过度消费则让我们得不偿失甚至陷入绝境。对此,我有一个忠告:任何以人为代价的理论都会走向人的对立面,否定着人本身。所以,当一种给出美好承诺的理论或主义让你为它作出牺牲的时候,你得当心了————它只是把你当做被消耗的原料,而不是目标,也就是说,它只是通过否定和利用你来成全和证明或证伪它自身

价值其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某物、某事、某理论)有价值,二是(某物、某事、某理论)确实有价值。前者仅仅是基于既有知识、观念、经验作出的一种推理、判断与猜测,而后者才是与快感欲求相吻合的真实价值。前者只是价值预设,后者才是价值实效。

在没有发生价值效应前,对实物、理论、行动的价值功效作出的评估、预测和期许都是价值预设。价值预设是人追求、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出发点,可以说,价值预设是价值的源泉,但并非价值的终点。我们不能体验未来,所以只能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展开想象和预估,而这种想象和预估与未来真实体验之间的契合度取决于我们的价值预设、信息认知与实际行动。

许多东西都包含着价值预设在其中。一件未使用的商品,其功用标注是一种价值预设。一项工程在未发挥作用前,人们对其功能与效益的期许是一种价值预设。一个即将成立的机构,对其社会职能的标榜与期待是一种价值预设。包括宗教理论在内的各种价值观都是价值预设。人的所有计划、目标、理想、欲望统统都是价值预设。

价值预设不等于价值本身,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无法获取事物的准确信息,所以也就无法对事物的结局作出准确评估与把握。这就造成了价值预设与价值实效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有时甚至南辕北辙,事与愿违。而人们往往会混淆价值实效与价值预设的差别,前者是实实在在能引发快感的真价值,而后者仅仅是一个预设。把价值预设当成价值实效是人类悲剧的一大根源。

正因为有太多观念和事物都是人们一厢情愿的价值预设,所以才需要一场规模空前的价值重估来辨析、审视和修正这些一直左右我们价值判断并让我们伤痕累累的东西


【认识财富】

同一物品,在有些人眼里是废物,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财物,例如被拾荒者从垃圾堆里捡走的东西。可见一件物品是否被当成财富,不在于它是否有用途,而在于掂量它的人觉得它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财富其实是一种价值预设。广义的财富包括被赋予价值预设的一切事物(包括物品、理论、事件),狭义的财富则仅指被赋予价值预设的物品。

占有财富和享有财富的差别就如同价值预设与价值实效之间的差别。

不能转化为有效价值的所谓财富,虽然被贴上财富的标签,但却与那些不被我们视为财富的东西并无二致,而对这些财富的追求,却枉费了我们的精力投入和物质损耗,甚至还会埋下隐患。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创造和拥有的财富总量,是千百年前的万千倍,但贫困、争端与杀戮并未因“蛋糕做大”而终结,甚至时有反弹。

要打造和乐安康的社会,人类的价值重心应从对财富的追求,转移到对福利的追求上来。因为未必所有财富能给人带来福利,而盲目扭曲的财富追逐只会让人得不偿失,所以对财富的追求和创造应与人的实际消费需求相吻合,否则超出实际需求的财富,既是在制造垃圾,也是在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现今的社会结构,失衡不公的分配机制与分配格局不仅财富的有效利用率低,还成为引发各种纷争与冲突的根源。要最高限度地发挥财富的有效价值,就必须在对财富的分配和使用上进行优化。

只有认清财富的本质,才不会唯财富至上(其学术表达就是“经济决定论”),才能避免,被财富牵着走,沦为财富的奴隶。


【未完待续】

-----------------------------------------------------------------------------------------------------------------------------------


笔者简介:

本名:吴胜林
性别:男
婚否:一直单身
年龄:33
(生于19818月)
籍贯:贵州 黎平
学历:高中(2002年读完大一后自动退学)

常用网名:西南剑客(百度、天涯、凯迪、博客中国,除百度外,其它网站较少发帖),现常登录新浪和百度,欲联系笔者,请留言或私信笔者新浪微博(博客)或百度空间。

笔者新浪微博http://weibo.com/xnwsl1981
笔者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nwsl1981
笔者百度空间http://www.baidu.com/p/西南剑客

-----------------------------------------------------------------------------------------------------------------------------------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5-21 01:19

我们这里庙小,您去其他地方拯救地球吧。请不要重复发帖,如果再犯,直接封id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02:35

本帖最后由 吴胜林 于 2014-5-21 03:39 编辑

2# 杜雅萍
我那篇被删掉的文章,虽然和我几年前发的文章多有雷同,但是增改版(老版约3500字,增改版有近5000字)。


一楼的贴文有些长,所以把《价值重估》的部分抽出,单独发在【思辨学园】版块,不知这犯了【燕谈】哪条版规?


封本人ID,对阁下来说,举手之劳。但这么随心所欲,恐怕有损阁下形象。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5-21 09:10

这种想法已经有很多人尝试过了,你去看看前人的结果。
作者: 读史拍案    时间: 2014-5-21 09:19

楼主想当超级乌托帮大师?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5-21 09:21

不过想做实验的话,这个没有什么大错,凑人也很容易,看看那些环球时报的粉丝们有没有兴趣。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5-21 15:03

楼主的思路还是很传统惯性的,历来的变革都是想往好里做,其实多保守主义一点,把关注点放在如有何防止坏的上面更好。排斥现实,不尊重人本性中的恶欲,难免就是海市蜃楼。
作者: 热包子    时间: 2014-5-21 16:05

这个贴子是个征婚广告,不然什么叫做“一直单身”?,难道有二直单身不成?!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19

这种想法已经有很多人尝试过了,你去看看前人的结果。
菜农 发表于 2014-5-21 09:10
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少,但真正尝试过的,据我所知,只有法国思想家欧文。不过即便是欧文的社会改良试验,做得也很欠缺。例如,欧文的社会试验并未从全球范围(笔者对欧文的了解较少,不知其当时是否从社会广泛征集改良方案,并经公辩、公决)征集改良方案,这客观上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难以像现在这样迅捷地传递和交流信息。

而当前的科技水平足以支撑这样的社会改良试验。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23

不过想做实验的话,这个没有什么大错,凑人也很容易,看看那些环球时报的粉丝们有没有兴趣。
菜农 发表于 2014-5-21 09:21
不认同我的观点,也用不着拿【环球时报】来恶心我吧。莫非你真认为【环球时报】及其拥趸是改良派?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29

楼主的思路还是很传统惯性的,历来的变革都是想往好里做,其实多保守主义一点,把关注点放在如有何防止坏的上面更好。排斥现实,不尊重人本性中的恶欲,难免就是海市蜃楼。
歪弟 发表于 2014-5-21 15:03
温和改良派都不是革命论者,笔者亦如此。


笔者认为,重刑苛律并不能止恶。只有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包括良性制度)才不会激发人的劣性。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5-21 16:35

张星球比楼主的水平不是高一个档次,虽然在33岁时,也一直单身。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36

这个贴子是个征婚广告,不然什么叫做“一直单身”?,难道有二直单身不成?!
热包子 发表于 2014-5-21 16:05
离过婚的单身汉,不是二单身?


当然如果有大美女把这帖子当成征婚广告来读,并有成全意图的话,那是值得笔者惊喜的!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40

张星球比楼主的水平不是高一个档次,虽然在33岁时,也一直单身。
菜农 发表于 2014-5-21 16:35
笔者寡闻,张星球是谁?




连阁下都比笔者高N个档次,还用得着扯虎皮来压我么?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5-21 16:42

张星球读书时一直思考这类问题,所以,高中没有读完,就去打工,他想找一个既养活自己,又能有时间看书的职业,于是,他学了武功,应聘做门卫,然后,张星球在断断续续的读书、打工的生涯中,创造了同人道、社会仿生学等学问。

楼主可以找张星球合作。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5-21 16:43

张写错了,而是章,章星球。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43

估计这坛子里,就我一个高中生。笔者水平哪能跟各位高知比!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6:47

张星球读书时一直思考这类问题,所以,高中没有读完,就去打工,他想找一个既养活自己,又能有时间看书的职业,于是,他学了武功,应聘做门卫,然后,张星球在断断续续的读书、打工的生涯中,创造了同人道、社会仿生 ...
菜农 发表于 2014-5-21 16:42
本人不组党,不建政,不创教。且对这类人,恶而远之。
作者: 热包子    时间: 2014-5-21 16:54

本帖最后由 热包子 于 2014-5-21 17:02 编辑
离过婚的单身汉,不是二单身?


当然如果有大美女把这帖子当成征婚广告来读,并有成全意图的话,那是值得笔者惊喜的!
吴胜林 发表于 2014-5-21 16:36
哦,你是这么区别看待离过婚的单身汉的呀,他们比你这个一直单身的人差多少呀?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1 17:25

哦,你是这么区别看待离过婚的单身汉的呀,他们比你这个一直单身的人差多少呀?
热包子 发表于 2014-5-21 16:54
我只是在陈述自身实况。不知阁下如何得出谁比谁差多少的结论?还有,阁下觉得“二直单身”这么拗口的表达很有创意么?
作者: 热包子    时间: 2014-5-21 18:33

我只是在陈述自身实况。不知阁下如何得出谁比谁差多少的结论?还有,阁下觉得“二直单身”这么拗口的表达很有创意么?
吴胜林 发表于 2014-5-21 17:25
因为我觉得你婚否一栏,用“一直单身”表达拗口,而产生的联想类。
给全人类的信,需要表达你的婚姻状况么,就算要表达,怕只能用已婚,未婚,离异,才算明晰。不然,我这个来世大美女会有一个疑问,这个思想者,会不会只是自从2000年**后,一直单身呢?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5-21 23:01

原以为燕谈只有我是一个神经病,看来还不是。今晚终于可以开心的睡上一觉了。
作者: 老独步天下    时间: 2014-5-22 00:00

吴帖主的主帖,很长,说实话,我也看不大懂,最多看了前三分之一吧,没有看下去。
不过,从帖主对一些帖子的回复看,沉静、大气,拿捏到位。好看好看!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5-22 00:11

敢情这年头也有人觉得姿态好看,内容是垃圾也可以赞赏呢,见识了 23# 老独步天下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5-22 00:11

删帖是我的责任,不劳你费心,贴完这个,可以滚蛋了。 3# 吴胜林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2 00:14

吴帖主的主帖,很长,说实话,我也看不大懂,最多看了前三分之一吧,没有看下去。
不过,从帖主对一些帖子的回复看,沉静、大气,拿捏到位。好看好看!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4-5-22 00:00
您没看完,那是笔者的水平问题。


谢谢朋友心平气和的回复!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2 00:15

删帖是我的责任,不劳你费心,贴完这个,可以滚蛋了。 3# 吴胜林
杜雅萍 发表于 2014-5-22 00:11
不知哪里开罪了你?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5-22 01:18

你丢了垃圾还问别人为什么反感,真是 27# 吴胜林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5-22 17:03

温和改良派都不是革命论者,笔者亦如此。


笔者认为,重刑苛律并不能止恶。只有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包括良性制度)才不会激发人的劣性。
吴胜林 发表于 2014-5-21 16:29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能一个简单的结论神马良性的社会生态,人不是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按部就班的设计改良,社会改良这种思路存在不知几百年了,除了乌托邦以色列的集体农庄我就知道还有很多人做过实验,这是对人的理性作用高估的结果。从自然社会到自由社会,这个世界上所有样本都是一个血腥的过程,改良的成分很小的,再进一步讲,即使自由社会也不能讲是良性的社会生态,他也无法杜绝各种丑恶,改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改恶向善,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恶---本身是人的组成部分,还是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知道这一点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给恶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每个人的恶都可以合理存在,这个才是可行的。
作者: 老独步天下    时间: 2014-5-22 18:16

敢情这年头也有人觉得姿态好看,内容是垃圾也可以赞赏呢,见识了 23# 老独步天下
杜雅萍 发表于 2014-5-22 00:11
哦,您是垃圾鉴定专家?
不要火气太大吧。我只是路过,我不够沉静,才冒昧发个帖。
作者: 吴胜林    时间: 2014-5-22 23:50

28# 杜雅萍
西南来这里发帖,主要是被本坛页眉:【崇尚争鸣、倡导理性、认同多元、鼓励宽容】的这十六字广告误导了。


看来,不仅电视广告不能信,自我标榜【宽容、多元、争鸣、理性】的论坛、网站,同样不能轻信,否则惹得一身臊。难怪这里这么冷清。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