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专家争论机器人是否造成失业 [打印本页]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8-12 11:19     标题: [转帖]专家争论机器人是否造成失业

剑门碧玉 于 2014-8-11 18:55:2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新浪科技 2014-08-11

    导语: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上周五撰文称,尽管很多人都担心机器人可能抢走人类的工作,但实际上,专家对此莫衷一是,最终的结果恐怕难以预料。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专家对未来产生了分歧。这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这却是皮尤的最新调查结论,而它的实际意义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加重大。在最近的调查中,2551位受访专家对以下问题出现了严重分歧:

    “到2025年,网络化、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机器人设备,所取代的工作能否超过它们所创造的工作?”

    48%的受访专家认同这一悲观观点,持有乐观态度的专家则略高于一半。

    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或许在于,每当有预言者对哪项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哪些工作不会实现自动化作出预测时,我们都应该抱有一丝怀疑的态度。这些预言都很有价值,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动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具体哪种领域有多少工作岗位会在何时实现自动化。

    对于那些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的人而言,专家的意见分歧似乎是一种安慰——但不幸的是,这也只是一种安慰。

    另外,怀疑者正在逐渐增多。传统智慧认为,尽管技术可能在短期内取代人类,但从长期来看,却不会减少工作岗位。

    这种共识在芝加哥大学之前的一次调查中得以体现。该校今年2月对众多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2%的受访者认为,自动化会减少美国的就业岗位。

    与之相比,皮尤的调查结果令人更加困惑。这两项调查的差异,或许反映了经济学家的普遍乐观。但除此之外,这似乎表明本轮科技浪潮与之前有所不同。

    从历史上看,以往由科技造成的失业之所以未能成型,既有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原因,也有人们学习新技能、找到新工作的原因。我们种植粮食时需要的人手或许有所减少,但人们对于更大的房子、更快的汽车和更精致的娱乐服务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从而填补了这种差距。农民最终找到了这方面的工作,因而推动社会继续进步。

    在最近出版的《第二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一书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伦乔尔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认为,这种情况无法再现。在他们看来,当今超高速的数字化革命可能会令很多人失业。

    “倘若这种技能调整需要耗费十年时间怎么办?倘若到那时,技术再次发生变革,又该怎么办?当人们承认员工和组织需要适应技术变革后却发现,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导致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技术性失业的可能性。”

    这本书的很多篇幅都意在阐述技术变革正在加快,而依据则是摩尔定律——计算能力大约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番。

    皮尤此次调查的受访者,都是来自各种与科技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中的部分人也都认同这种观点。正如技术顾问兼未来学家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所说:“教育系统尚未做好充足的自我变革准备,无法将毕业生塑造成能够对抗机器的人。无论是从时间还是规模上看,都做不到。自学者可以做得很好,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如此。但普罗大众却在为错误的经济做着准备。”

    当然,任何观点肯定都有对立面。例如,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的波士顿大学教授詹姆斯·贝森(James Bessen)就曾表示,技术进步最终甚至可以提升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需求。皮尤此次调查的很多受访者也持有相同观点,例如,互联网先驱、谷歌副总裁温特·瑟夫(Vint Cerf)就言简意赅地表示:

    “从历史上看,技术创造的工作比它破坏的工作更多,没有理由认为这一次会有所不同。这些先进的设备都需要专门的人来生产,并为之提供服务。”

    经济学家泰勒·科文(Tyler Cowen)也曾专门就此总结过自己的观点,他在博客中写道:“比较优势理论并未失效。机器夺走了一些工作,又创造了一些工作,而整体的产出则提升了。”

    在这里,比较优势理论指的是员工会从事他们最适合的工作。但与摩尔定律一样,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的。正如布伦乔尔森和麦卡菲所说:

    “摩尔定律与热力学和牛顿经典力学中的物理定律不同。后者定律描述了宇宙的运行方式:无论你做什么,它们都是真理。摩尔定律则是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一种阐述,是对他们持续而成功的努力所作的一种观察。”

    比较优势不仅是一种观察,它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最经久不衰的发现之一。它描述了经济在广阔环境中的运行规律,但它仍然需要进行修正。倘若整体经济结构因为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比较优势的规则也可能改变。

    布伦乔尔森和麦卡菲在他们的书中强调,2004年基于比较优势作出的推论,未能预测当今的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分工。经济学家弗兰克·莱维(Frank Levy)和理查德·莫南(Richard Murnane)认为,电脑将处理算法和基于规则的工作,而人类则负责模式识别(例如驾驶)和沟通。但如今,无人驾驶汽车甚至都已经出现,而语音识别也已经内置在很多智能手机中。

    机器比人类更擅长的工作种类正在不断增多,令我们的预测难度不断加大。我们原本认为安全的工作,或许也将不再安全;而我们原本担心失去的工作,反而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安全。(书聿)

作者: xubaiduo    时间: 2014-8-12 11:49

made机器人的人不会失业
就可以啦!机器取代人?
未来世界!不可能的美事……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2 14:36

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线用人少,企业投资买机器人就是为了减少用工,这都是明摆的事。
作者: 章星球    时间: 2014-8-12 14:38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三天工作制就解决问题了,再不就二天工作制。
作者: xubaiduo    时间: 2014-8-12 15:27

机器人未来在中华普及的最大好处
或许是:
可以让印度人口全球第一!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2 17:53

浙大机办的生产机器人的公司订单都接不过来了,用户都是浙江私企,订购机器人的原因就是用工成本高,80后农民工吃不得苦。一周二天工作,公务员也许行,哪个企业能这么干?
自动化是为了高效率少用人,机器人就是顶替人的,影不影响就业率,不难判断吧?
作者: xubaiduo    时间: 2014-8-12 19:58

吃不得苦的80、90后国人不干的活儿
都包给了机器人
人在家里享受、上网?
这日子将来怎么过?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8-12 22:36

企业是先找不到人再买机器人的,所以,这个命题是伪命题。

现在谁给我介绍日本机器人公司的老总来与我见面,我奖励他一千元。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4-8-13 05:11

工业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人说,机器的普遍使用造成了工人失业,现在又是老调重弹。或许机器人有一天真的普及了,并开始抢走人的饭碗,但这部分“闲置”的人力资源,必然会引起市场的关注,然后通过技术发展社会变革进行重新调配整合,找到新的岗位。
19世纪的人很难预测日后第三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人带来的充分就业机会,就如我们现在也无法预料,如果机器人真的抢走人的饭碗,这些人该去哪里寻找其他饭碗,但是对市场有信心的人知道,到时候肯定产生新的饭碗。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3 08:19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8-13 08:35 编辑

远的不说就说近五十年,各行业都在扩张,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行业自动化程度高了,又有其它行业方兴未艾。现在世界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尤其是在中国几乎所有行业的产能都大于市场需要。
在这种形式下所谓的自动化的目的已经从保证产品质量而改为减少人工,日本制造业早就广泛使用机器人,有很多所谓无人化生产线,同等规模同行业的用工数量是中国同行的5-10分之一,产品的一致性也好于人工生产。
我所接触的行业现在上自动化生产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目标明确,就是减少用工。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8-13 17:28

机械化淘汰了大批农民,自动化淘汰了大批蓝领,虽然说新技术也造就了很多新产业,而且使商业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但大的趋势还是机器取代人的,过去工人农民甚至白领劳作时间很长,现在有些国家每周只有4天还有众多的节假日和休假,即使失业的人也可以简单的生活下去,说明以现在的生产技术很多人都不用工作了,产出的物资足够养活,仅是需要一套合理的分配机制而已。

这一轮自动化有很明显的智能特色,显然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完全地取代人力,无人驾驶无人售货无人配送时代已经开始了,计算机,网络和各种传感器技术下的智能装备层出不穷,有理由相信基础和传统产业上的人力会越来越少,现在人们忧虑的老龄化,高失业率等等问题我觉得才是伪问题,也许商业的规则会随之改变利润法则会逐渐弱化,其它激励机制会逐渐强化。现在机械化的农业已经使农业人口下降到1%,假如工业人口下降到百分之五,商业服务业10%,那意味着20%的人口上班就够了,而他们一生工作20年就行了,剩下的人都该去残酷竞争这些极为稀少的工作岗位?还是回归细分精致的手工业?我觉得都不会,当经济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人会找到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3 23:28

别的不说,就拿我们的客户举例,千年中国客户没人要求配自动罗桶,现在这个要求已经很普遍。这样操作过人将减少一半以上。
工业基础行业之一的电机行业,中国因劳动力便宜普遍采用人工绕线、人工嵌线,现在很多工厂已经投资自动绕线和自动嵌线机,即使批量只有自动化机械的产能的1/3,最终的成本也比用人合算。现在这个行业对于批量不是很大的电机采用小型装配流水线,用机械手代替人工(在日本早已很普)中国有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同样的产量用工量至少减去3/4。
中国各行产能都过剩,招不到工的情况并不普遍,敢于提高自动化程度,采用多维度机械手(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企业必将取得先机,一旦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他们会击垮同行业内的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没竞争力的企业倒闭,人去哪?失业人多了,还能说自动化和机器人没影响吗?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3 23:36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8-14 10:14 编辑

每周工作4天还有很多节假日,听上去很不错,可企业受得了吗?欧洲遇到经济危机的国家几乎都这样,很多国家靠举债度日,如果中国也到了这一天,神仙也就不了。
天上从没掉过馅饼,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没饭吃(最多吃低保)再多的社会组织也结局不了这样的问题。
讨论这个事情要看时代背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固定资产增长迅猛,新建的企业自动化程度都较高,但只要是新建工厂自动化程度再高也需要人来操作。因此,当时的自动化并未冲击淘汰人,相反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现在大规谋新建企业已经停滞,现在再上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大部分是现有企业设备升级换代,这些企业如果设备升级换代取得成果,企业一定会裁撤多余人员。这些企业也会冲击同行业中维持劳动密集生产模式的同行,弄不好落后者就会破产,破产企业多了能不影响人吗?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8-14 13:29

前工业时代和后工业试点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另外还有全球化不均衡的特点,所谓的新兴经济体大多依靠固投发展经济,补课而已,但补课经常是过度了,向中国这种世界工厂模式必然要进行艰难的调整,过程可能很残酷。世界上所有现代国家都大体类似,一二产业就业空间日益缩小,第三产业空前膨胀,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达到gdp一半以上,这种背景下所谓的经济危机,高福利病与50年代的跟本不同,供给没有减少,只是债务或者财政危机,像西班牙希腊冰岛危机,在以前的机制下只能崩溃,现在呢?悲惨世界并没有降临吧。

比亚迪富士康豫园鞋业这样的产业巨头以前都是我所在公司的客户,可以说眼看着他们发展升级,他们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那种外在扩张他们都发挥到了极致,也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技术和成本洼地才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第三产业也正经受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暴力塑造,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新型的企业,Google,特斯拉,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等等,他们跨产业跨行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谁能说这类企业不会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社会呢?过程可能不那么美好和愉快,也许还很漫长。

比尔盖茨多年前预言银行业是新世纪的恐龙,灭绝时代已经到了,现在看为时尚早,但是以我自己的体会,现在几年都不用去一次银行,现在的闲钱可以炒股,各种宝,p2p等等,而这一切只要一部手机,自己不管在天南海北轻松搞定,京东淘宝当当,你有什么买不到又不能送货上门呢?你打车住店看电影吃饭交友,有什么不能网上搞定呢,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办公室营业部搬到网上,这个趋势还在加快,亚马逊已经开始试验用无人机配送,无人货车也快了,人是越来越没用了~~我相信这一点,但不可能因为没用而饿死,相反他们会获得越来越好,100年前旅游还是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现在大多数人都有机会了,以前忙乎一年混个温饱,现在甚至失业的人也有机会赶赶时尚了,如此这般。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4 15:16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8-14 15:21 编辑

失业人员去周游世界听上去真美好,可对大多数失业人员来说那是天方夜谭。在外企供职的白领们虽有N+X的遣散费,真正想拿的有几个?广大农民工兄弟们呢?今天失业明天去旅游?是中国进入共产主义阶段了还是半吊子砖家画的饼??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8-14 16:22

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制造业,在这个行业中有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两年他们举步维艰。不少有头脑的老板已经着手升级换代产品和设备,目的就是四个字:减员增效。
现在国家对制造业升级换代有一些优惠政策,贷款投资新设备的利率优惠,新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后,国家按设备采购价格补贴20%。对于新设备有在国内首台套使用的设备国家鉴定确认后再给100万元奖励。
正如我在楼上所说,国内焊接机器人、专用多维度机械手的生产厂家日子非常好过。
如果这些敢闯的企业家获得成功,那后果是积极有危险的,危险是对本企业的富余人员和同行业竞争对手而言。
到时候哪位先知去组织这些失业人员去游山玩水吧,这可是商机哦。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8-14 17:14

企业是先找不到人再买机器人的,所以,这个命题是伪命题。

现在谁给我介绍日本机器人公司的老总来与我见面,我奖励他一千元。
菜农 发表于 2014-8-12 22:36
企业老板找机器人肯定是因为成本低,到少不要给它买保险,也不会因为工伤事故赔偿,所以这个不是伪命题。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