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音乐] 10 years of L'Arpeggiata [打印本页]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8-21 14:49     标题: 10 years of L'Arpeggiata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5MTc5OTE2/v.swf[/flash]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5MTc5OTE2.html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8-21 14:57

这个太舒服了。去找专辑。

这几年更偏爱巴洛克早期音乐,简单不花俏,有点像诗经似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8-21 22:31

音乐是烦躁的橡皮擦。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8-22 05:02

被梦惊醒,听到这个真好。。。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8-22 06:08

本帖最后由 林夕依寒 于 2014-8-22 06:12 编辑

这个早晨有了这剂麻药,我感觉好了。。。听完一遍,谢谢分享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8-22 13:13

高清下载来了。
这个音乐会是L'Arpeggiata几个专辑的精选,至少现在没发现此砖出现。搜了下仓库,发现收有L'Arpeggiata四张无损。其余的没听过。豆瓣推荐了十几张,有谁可以都搬来么?


链接:http://pan.baidu.com/s/1eQxizOe 密码:q62z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8-22 13:27

http://music.douban.com/tag/L%27Arpeggiata


[attach]64509[/attach]



[Landi - Homo fugit velut umbra [L`Arpeggiata - Christina Pluhar, 2001] (2002)

Stefano Landi: Homo fugit velut umbra
L'Arpeggiata - Christina Pluhar
Alpha Productions 020
Alpha 904 [CD+catalogue]


Contents:

Homo fugit velut umbra (Passacaglia della Vita)
Augellin
Sinfonia
Invan lusinghi
Altri ancor fugga
Canzona detta La Pozza
T'amai gran tempo
A che più l'arco tendere
Alla guerra d'amor
Balletto delle Virtu
Canta la cicaleta
Dirindin
Quando Rinaldo
Quest'Acqua
Amarilli, deh! vieni


Performers: Johannette Zomer (soprano), Stephan Van Dyck (tenor), Alain Buet (bass), Marco Beasley (tenor), Christina Pluhar (direction, harp, theorbo, guitar), Eero Palviainen (archlute, guitar), Charles Edouard Fantin (theorbo, lute, guitar), Elisabeth Seitz (psalterion), Paulina Van Laarhoven (lirone, violone), Lorenzo Colitto, Mira Glodeanu (violins), William Dongois (cornet), Michèle Claude (percussions)

Playing time: 60'

Recording date: June 2001, [Paris].



  兰迪是17世纪上半叶罗马重要的音乐家,同时在教皇的宫廷和罗马的大贵族巴贝里尼家族做事情。阿尔法公司的这张CD封面就选用了梵蒂冈博物馆的一幅油画的局部:《圣杰若米最后的圣餐仪式》。录音是在巴黎一个音响效果极佳的小教堂里。我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因此对下面参与录音的一位歌唱家Marco Beasley的画深有共鸣,特摘抄下来,希望能用文字勾勒出一点儿那种安静的情景:

  “我们录制这张CD的教堂有一个圣器室,里面有个很小但东西齐全的小厨房,从大窗户看出去,绿树环绕。明亮,安宁,静谧。我们时常在那吃点东西:一杯葡萄酒,面包,新鲜水果,咖啡……非常安静的时刻,寥寥数语,目光交流着一切。打开窗户,香烟的烟雾消散在夏日午后清凉的空气中。音乐之外,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让我们重新获得能量,进行下一首曲子;我们交换着彼此的感受、评价和笑容。我们讲不同的语言,彼此甚至并不完全了解,但奇迹一般地彼此之间产生一种细微敏感的敬重,使我们仿佛多年合作的伙伴一般演奏、歌唱。真的,音乐让人们在一起,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从芬兰到拿波里,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再到荷兰、法国和比利时……”

  音乐极美。听第一首 Homo fugit velut umbra,如果我不告诉你这是17世纪早期的意大利,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像拉丁火辣辣的情歌? 并且比当代的拉丁情歌要多了一份高贵的气质和更加含蓄的奔放?然而这并不是一首情歌,标题Homo fugit velut umbra 的意思是“人像影子一般奔逃”——还有一个副标题,“生命的帕萨卡里亚”。 但是其通奏低音并不是一个帕萨卡里亚,而是塔兰泰拉,上面的人声自由咏唱,歌词是一首非常美的诗,赞美死亡的诗,也暗合了副标题对生命的提及。我问过学校里的琉特琴老师Benjamin Perrot,他讲这是他们从意大利某处古老的图书馆中找出的匿名手稿,别处概无分号,自然也没有出版过。就仿佛上古时候散落的珍珠,今天能看到的,其实也仅仅是九牛一毛罢了。歌曲一共15段,每一段各自阐述了一段人生哲学,最后的几段我试译如下:

  “青年、儿童,所有的人类,终将归于尘土,我们终究须死 / 健康人、病人、勇敢者和无助的人,终将走到尽头,我们终究须死 / 倘若你心中不再想到这些,一些便到了尽头,我们终究须死 / 倘若你不顾念至此,你已丧失了理性,你已死去,你能够说:我们终究须死。”

  如此超脱,如此大智慧,深合佛经所云呀。整张CD里,有的是优雅的器乐合奏,有的是描述爱情故事的歌曲,无不洒脱自然。歌手们运用的技巧都是17世纪的方式;要知道所谓的“美声唱法” (bel canto)的诞生还是200年后的事情呢!当然这个问题涉及对中文里“美声唱法”这个词的定义,沈湘先生的著作里的说法有些古旧。我从图书馆借来了佛洛伦萨出版的兰迪的第二卷歌集,古代乐谱阅读起来比较艰涩,里面有一些这张CD的歌。比如第四首《徒劳的殷勤》,第七首《苦爱久长时》和第八首《丘比特,你为何还持着弓》,还有第十五首《阿玛丽莉,来吧!》。兰迪所选的诗,都是17世纪早期的意大利诗人,在CD的小册子里都有英文和法文翻译。

  三名歌手,女高音Johannette Zomer声音不是那么慑人光芒四射,但很温暖舒服,非常适合这类作品。男高音Stephan van Dyck是荷兰人,他在法国宫廷艺术歌曲等早期声乐艺术上成就很大,现在好像在波士顿早期音乐节当总监吧,男低音Alain Buet和我们曾多次合作,上周还刚给我们开了一次大师班。

  如果说兰迪的《奥菲欧之死》给出的是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贵族阶层的戏剧场景的话,那么这张《像影子一般奔逃》专辑,就让我们得知了当时意大利宫廷的歌曲:最优美的诗、在琉特琴、提琴的伴奏下朴素地咏唱出来。声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和意境,很可惜的是随着戏剧的发展,这种优美的东西越来越被庞大的音量和慑人的共鸣所取代。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8-22 13:59

[attach]64510[/attach]

时间不够用,只上传一张。见谅!


链接:http://pan.baidu.com/s/1jGp8Jzw 密码:n9g7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