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马亲王美食评论宝典
[打印本页]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10-16 08:25
标题:
马亲王美食评论宝典
马亲王美食评论宝典
收集:高川渡
一直觉得,马亲王的美食点评堪称一绝。之前收集了不少马亲王的美食评论,今天整理出来发一下。
一、微言集合
2、满蒙回疆菜:“”朕吃到了“——今天在哈工程我最喜欢的一句错签。”
对夹是赤峰传统特色小吃,这是一种油酥面皮裹熏肉的食品,油而不腻,满口生香。据说上古时期,一支部落从埃及逃难到赤峰一带,向天祈祷,结果从天而降无数对夹,从此他们称这为流淌着酸奶和沙棘汁的土地。几千年来,赤峰住民通过马队和骆驼队,大量向外界贩卖对夹、盐巴和毛皮,换回iPHONE和iPad。
赤峰对夹,精髓在皮儿不在肉。好的对夹,白皮儿入口一样香气四溢。内中或夹精肉,或肥瘦相间,或夹狗宝咸菜,佐以清汤羊杂,味道变化万千。啖一清俗气,啖二筑仙基,食三望四,悟道可期。昔有二中城南,对夹皮醇香通透,早自习必备,惜已不存;军分区广利,可夹自制红肠,风味绝美,亦式微。
晚上吃了酸菜饺子。真正的酸菜饺子,馅儿里不多搁肉,纯酸菜,最多掺点肥肉丁,入口先有菜香裹挟淡淡油香,咀嚼再三方有轻酸回味。今天有商委红肠助阵,就先在饺子皮儿咬开一个口儿,塞进一片红肠,混同一处。肠味浓烈,正好调和酸菜素寡,正如嵇康抚琴刘伶提酒助兴。热饺子汤送服,一柱拉皮儿收尾,爽
酸菜汆白肉炖冻豆腐炖得汤色乳白,红肠不切咬着吃,就着格瓦斯下米饭,米饭香甜到可以白口吃好几碗。我前世一定是哈尔滨人。
我要做一件反人类的事,沙拉汁拌羊肉饺子。大家请期待报....事实证明,饺子皮散发的热气可把沙拉汁味充分蒸开,扩散至整个口腔,与肉馅混杂一处。沙拉汁微微的酸甜和芝麻香味将羊肉过滤,可留香去膻,更有口感。佐以哈尔滨红肠风味更佳。
在月盛斋七代传人@德国游学的私宅吃了顿正宗烧羊肉。先有酱牛肉、牛肚、牛蹄筋、牛舌四冷盘,口感极佳。而后烧羊肉上桌,挟一块肥瘦相济入口,肉未沾舌,先有异香冲撞咽喉,诱得人牙齿稍合,酥肉立散,化为浓香缭绕口中,弥久不散。主人又以羊肉老汤烧面,汁宽味厚,佐以自酿极品酸梅汤去暑,此乐何极
昨晚吃了月盛斋烧羊肉,腹中温养消化一宿。今早起床,食欲旺而不厉,胃酸和而不侵,胃中舒坦安泰,如夜行四环,绝无积滞壅塞。至公司食堂,取豆腐脑一碗、白煮蛋一枚,以化羊肉后劲。徐徐食罢,赴五谷轮回,一鼓而尽,身轻神清。可见好酒不上头,好肉亦不上胃。
用烤羊腿欢庆端午节。腿是克旗小尾寒羊,肉质肥嫩,腴而不腻,碳火徐烤下尽皆化为羊油,流于皮肉之间,滴于火槽之上,再佐以大粒盐与孜然,酥香飘鼻。又点数串羊肉,店家手持一片羊肉现割现串。同行人大赞有原生态之风,店家忙解释:最近拿鸭肉冒充得太多,不得已才有此一举..
在越南吃了一礼拜的素粉,几乎被植物纤维蒙了心,亟需羊油解腻。一回北京没回家直奔附近的新疆馆子清肠。这里有上等红柳木烤串,钎子是红柳树枝削成,没有寻常钎子烤串的铁锈气,串起滋滋冒油的半焦鲜嫩超大肉块,半融化的动物脂肪覆盖在清香的柳枝上,孜然均匀,咬上一口,就连拉登都要跳墙。
3、消夏
炎炎夏日,需有消夏饮物。早上煮得两根玉米,煮汁沥清后放在容器内冷藏。一身暑气回到家里,倒出一大海碗,一饮而尽,如坠凉窟。既省事,又好喝,清凉糯甜,丝毫不腻,兼有一丝丝格瓦斯式的香气,极为消渴,胜过任何冰镇碳酸饮料!
长安暑夏,俗务缠身。忙完已近傍晚,就近找了个深巷寻常小馆。点了普通肉夹馍一枚,秦镇米皮一碗多放辣子,冒着白气儿的冰镇冰峰一瓶。肉味油香、馍味麦香、米味清香、辣子辣香四者交汇口中,一时诸香悉备,翻覆交叠,每嚼必有新趣,再大大地灌上一口冰峰解渴..那气儿顶的我差点没吐出来!
虽然途中有雨,但到了露营地以后却是大好天气。从邻近农家院里打来清洌的井水,放入西瓜和啤酒,等拔透了再拿出来,清凉透爽,实在是消夏极品。
这个方子熬出来的口感非常好。夏天最热的时候,拿稠稠的原浆兑上冰块一杯落肚,轻轻打个凉嗝,从嘴里一直清爽到胃中,唇齿留香,堪称消暑极品。(换怯口儿)他这个酸梅汤的方子,甭管你是刀砍着斧剁着马踩着,鹰抓着,牛顶着,鸭子踢着,都不怕!
望京有个羽毛球馆,一到夏天就卖乌梅冰粥。乌梅碎在粥里,味道清凉酸甜。用料普通,难得的是分寸把握得好,口感浅酸辄止,冰凉不刺。一勺入嘴,不急下咽,先听凭凉意涌过咽喉,把周身暑气蹭蹭地往外挤,浑身舒爽得一哆嗦,然后徐徐细咂梅酸粥甜,口齿生津,焦渴立缓。
4、面与米粉:“面冷即坏。古人注重食物质量,因此有此警句。”
望京soho附近有家其貌不扬的山西面馆,经我一个长治的同事——就是家里地暖闹鬼的那位——认证,非常地道。今日特意来点了碗肉丁刀削拌面,果不其然。面带有淡淡麦香,口感暄而不死,肉汁滋味能透面而入。虽然做法不够精致,但口味真不错。工作餐上品。
趁着公司中午休息去了望京日本拉面街,挑了一家叫札幌的店,心想好歹札幌拉面闻名已久。点了一碗55的招牌面,夹起一柱入口,嗯,怎么说呢……没吃过正宗日式拉面,不好说地道不地道,只能说对我而言,面的口感略硬,汤够咸,有点齁得慌,就着面条吃满口生香,但吃完面喝汤就算了……
开会有暇,被@道体用引到大板一区某破落小区。曲径通幽,有个极小的小店。一看摆设好感顿生。要了二两干捞米粉,锅烧香脆,卤水醇而不咸,酸笋味浓,少浇清汤一勺润滑,一筷入口,感动得差点哭了,不愧是南宁最接近桂林米粉的地方。唯独用了花生不是黄豆,没拍蒜瓣儿而是用的蒜末,略有缺憾。
返京之前,特意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机场,就为有时间摸进旁边的民航生活区。左顾右盼,在一处河沟左岸访得一家米粉小店。滋味之正不必细说,锅烧极脆极香,难得的是店家居然端出刚出锅的炸黄豆,难得!两者同嚼,口中快感摧枯拉朽。食完一看时间,一路狂奔回候机楼。野有遗贤,何惜阑尾!
晚上吃的炒辣酱面。此炒酱系自家精制,以冬笋豆腐干土豆牛肉丁花生为主,佐以郫县豆瓣酱,锅中炒熟搁在阳台冷藏。吃时刮取数勺浇在热面上略搅拌,口感冷热相匀。冬笋清新、豆干喷香、土豆绵糯、牛肉肥嫩、花生粉脆,更有辣味纵横捭阖其间,诸般味道变化万千若诸侯乱斗。食罢额头拭汗,此乐何极
早上吃了热干面蛋酒加豆皮,大胃大慰。我不喜汤汤水水,热干面最合口不过。略作搅拌,使浓味肉料挂在硬面表面,一柱入口,香气浓郁沈着,几下咀嚼,口感筋道瓷实。味道填塞满腔,面势层层推进,更无汤水冲淡搅局。如与硬手互殴,拳拳到肉。下咽后食道干涩,佐以蛋酒冲服,大起抑极反扬、酣畅淋漓之快
5、家常菜:“简单、直接,真实、没有任何后着,没有任何花俏与噱头。”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在家里附近突然开了上等饭店。月前小区里开了家桂林米粉,口感正宗,和我高中在临桂吃的味道一样。昨天在等班车的地方多了一家早点店,不光有传统的油条豆浆包子,居然还卖炒肝,料足蒜香,汤汁油亮,咸淡适中,强过姚记的炒勾芡一亿倍。我的上班抑郁症就这么好了
家附近有家小店,名声不显,但炒肝做得极好,熬煮通透,用料扎实,满满一碗端上来,浓郁醇美之极,跟X记那种芡粉汤有天壤之别。今天早上经过,大门紧闭,屋内狼藉,外面贴告示说装修暂停营业,招牌已换成麻辣烫了。驻足良久,怅然若失,如见旧友远行,整容而归。
最上等的地方是小贾八宝粥,里面的山楂粥、凉皮、自制酸梅汤都好吃的紧,而且对面就是马家粉蒸肉,可以买一份端过来,就着汤吃,满口生香。
在袁项城曾经战斗过的聚宾楼,叫了安阳的三道特色菜:炸血糕、煎皮渣和浆米饭。炸血糕非常好吃,皮渣一般,同行者警告我浆米饭不要轻易尝试,于是我点了一碗。初入口有些怪,像放馊的菜粥,但对于一个惯喝豆汁的人来说,多吃几口就找到节奏了,旋即吃个干净,意犹未尽,直想再要一碗。
今天晚上去了刘兰英凉皮店,要了一大碗凉皮,拌上辣油扑鼻喷香,吃完再开一瓶海碧汽水漱口,惬意得紧。这家小店很传奇,几十年前在汉中202厂附近开店,后来厂子迁至洛阳成了空空导弹研究院,店主也举家搬迁过来到厂子旁边,营业至今,许多工厂老职工还一直习惯每天来这吃早饭,可称编外食堂。
早餐吃了一碗咸国本,食下两根儿国脉,顿觉腹中温热,一股灵气行走四肢百骸周身大穴之间,忽有“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之悟。敬天礼地,齐家治国,盖出于兹!
包子中的王者,是猪肉大包。猪肉大包最好吃的部位,是紧贴肉馅儿的那一层包子内皮儿。面皮被内热烘得松软,孔隙翕张,极易饱浸肉汁,色呈酱黄。一口下去,不噎不腻,唇齿留香。我吃过最好的大包,是在十几年前上海东体育会路附近一家小吃店里。我要馒头,人家端出包子来,才知道上海肉馒头淡馒头之别。
吃了几口素的,头昏眼花,幻化出一幅图景。我一拍食堂柜台:给我捞出半斤西红柿,细细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鸡蛋在上头。再来十个鸡蛋,也切做臊子。大师傅赔笑道:西红柿切作臊子,怕府上要吃薯条,这鸡蛋却如何切碎,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洒家。
公司食堂今天番茄炒蛋盖饭不错。此菜虽平实,实有讲究。自家炒的只可配硬饭,吃盖饭,非浇食堂炒的不可:大锅滚炒,油温高烫,茄汁糯稠,蛋块散老,多出一重轻糊回味。米饭以绵软为上佳,浇菜后略做搅拌,吃时不用筷,要用圆头铁匙。每一勺舀起应是饭汁两透,番茄两块蛋一块。食罢驰然而卧,此乐何极!
隔夜冷藏的咖哩浇在刚出锅的米饭上,略候片刻,凝固的咖哩会被饭粒热气徐徐蒸开。用勺子就着米饭一并舀起,送入口中,咖哩此时将化未化,凉滑醇稠的汁液盘旋于舌尖,可化去米饭烫感,只留下一片松软醇香。《深夜食堂》里的这个吃法,真是让人试了一次后就欲罢不能啊。
临睡前看了格林童话糖果屋改的《女巫猎人》。躺在床上忽然想,如果这个童话发生在中国,俩孩子看到的小屋会是什么样?赤豆猪油松糕和藕粉桂花糖糕砌的砖墙,蟹壳黄垫的房脚,屋顶铺着一片片酥锅魁,中间还夹着卤肉,驴打滚砌的窗台儿,凉皮窗玻璃,里头一片白肉挂帘…睡不着了!跟大家分享一下
每次吃核桃,要像这样敲开一部分头壳,露出内中灰质,但见回沟褶皱历历可见。反复欣赏,再一举敲碎,轻轻咀嚼,咯吱声中大有雅趣。
7、南菜
江南臭豆腐全不同北方,不是那么炽烈只是淡淡一笑,模样滋味都更显细腻滑润,即便学北人口味用辣酱也难遮盖其秀美底蕴,一口咬下去的鲜香迸发在唇齿间能让人闪了舌头,而加上鲜嫩的苋菜梗一同发酵,让岁月沉淀锁住春天的芬芳。臭中蕴香香中含臭,吸吮的汁液让舌尖一滑,如沐春风又坐怀不乱,这就是江南
在远离景区没有游客的一条小巷子里,寻获一家小店,内中多是本地人。端上几屉小笼,皮薄汁浓,入口香甜,皮相口感俱是一流。其他几样小菜也做得干净精致,尤其是一道青菜鱼丸汤,实得夏日清爽之妙。吃饱喝足一算帐,人均不过20。
武汉朋友想做鸭脖,问我写个美食故事。我想既然在湖北,可用楚庄王典。楚庄王即位三年没动,淳于髡劝谏:国有大鸟,三年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脖子这么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淳于髡遂献上美味鸭脖,楚王吃后发愤图强,观兵洛郊,问鼎轻重,周王室权威丧尽,因此中原皆称此物为黑周。
新煮的六安瓜片茶叶蛋,东来顺的牛肉小烧饼,养胃南瓜粥。反正睡不了懒觉,索性对自己好点吧。茶叶蛋的茶叶选择,也是一门玄学,以龙井为例,明前莲心嫩,雨前旗枪润,三春雀舌醇,与古法酱油和头茬土鸡蛋混入一锅,那味道的微妙差异....完全尝不出任何区别!
体验了一把干锅白贝。做法极简单:炒锅干烧加热,白贝直接放进去盖上盖儿,开口即出锅。不放水和佐料,纯靠白贝自身渗出的水分蒸熟。出锅后贝肉晶莹饱满,一触微颤,如脓痘初熟。入口轻轻一咬,贝肉霎时迸裂,汁水四溅,海味浓郁而不腥,肉味鲜嫩到了极致。
晚上被@梅玺阁主拽到一条小胡同里,吃他认证过的北京最强的上海菜。同席三个上海人都是刚从上海来北京出差的,你说他们图啥.....这道田螺塞肉确实少见,费工麻烦利少,要先把螺刷干净再塞肉馅进去烧,馅若足够紧致,可以一吸而出。
二、专题
1、腌笃鲜
我媳妇是上海人,岳父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本帮菜。品相不见得像大饭店里那么精美,但都是家常菜的味道,吃起来滋味扎实。拜他所赐,我一个地道的内蒙糙老爷们儿,慢慢地也可以品出沪上珍馐的精妙之处。至此方才明白,所谓南北饮食互相吃不掼,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口味差异,只是没吃到真正的好东西而已。
我岳父岳母每年冬天都会来北京避寒,翌年春天再走。原因无他,就图北方有暖气。每到快开春大约一个月前,我岳父都会买回来两方猪肋条。先用花椒和大粗盐粒在锅里呛炒,炒得咸香扑鼻,然后把这些抹在肉表面,厚厚的一层,再封入一个小坛子里头密封。一个月后腌得差不多透味了,拿钩子挂起来风干个三五天。一俟二月春笋上市,岳父就会拿咸肉、新鲜蹄髈,滚刀切成的春笋,炖上一大锅腌笃鲜,一家人围着桌子热气腾腾地吃。
腌笃鲜这个名字有点怪,做法却非常简单,就是把咸肉、鲜蹄髈和春笋搁在一起,黄酒生姜香葱,砂锅小火,一点盐都不搁,徐徐煨上两三个小时,炖出一大锅汤水乳白色的鲜汤来。端上桌的时候,咸肉摆在正中,有如山岳之镇,四周汤水蒸腾,鲜蹄髈块和春笋于汤中若隐若现,品相清白淡雅,但又不至于是真正的清汤寡水。
我是个北方人的胃,一是不喜喝汤,二是无肉不欢,所以头一次吃的时候,对春笋和汤水视而不见,筷子一摆,直扑咸肉。从上头撕下一条,搁到嘴里大嚼。这肉已经炖得极酥烂,而且被汤水炖过以后,咸味被冲淡了几分,口感恰到好处。牙齿轻轻一切,肉块立即溃开,带着笋香的咸汁涌在唇齿之间,十分下饭。光就着这咸肉,我一顿能吃三碗白米饭。
岳父一家看我这么吃,都笑,笑得我大惑不解。再一看他们,三个人每人前头一个小碗,碗里盛着汤水,里头搁着一块蹄髈,几块春笋。他们的吃法跟我迥异,先夹起春笋咯吱咯吱嚼,然后开始小口喝汤,汤喝得差不多了,再把蹄髈吃了。至于咸肉,人家根本不动,吃完以后岳父把咸肉单独捞出来,下次再用。
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盛了一碗汤,拿调羹一勺勺细品。先尝到的是咸鲜滋味,整条舌头都被按摩了一遍,但丝毫不觉得齁,也不觉得腻,温温洋洋,中正平和,落肚以后顿生安详之气。这才明白我从前的吃法可谓是“买椟还珠”。这乳白色的汤水,才是腌笃鲜的精华所在。从蹄髈那煮出来的脂肪油香,从咸肉里吸收来滋味,从春笋里取来清香,春笋可以把鲜肉的油腻中和,鲜肉也可以去除笋里的涩气,咸肉再把鲜味提出,三者混杂在汤中,彼此磨去棱角,融汇一处。高明的厨师,这汤讲究一个“清”字,看起来清爽不浊,内中味道却是醇厚香浓,如此才是化境。腌笃鲜做起来非常简单,但要达成这个境界可不容易。
我有时候把汤浇在饭上,做成泡饭,也是无上美味。
我请教过岳父烹饪的妙诀,他说没啥特别的,就是得看原料。腌笃鲜烹饪手法不激烈,调料用得少,能最大限度保留原味,所以原料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口感。尤其是春笋,经冬一季,体型肥大饱满。切不能用冬笋,冬笋胜在细嫩,只合清炒,炖汤还是以春笋为上。
北方的春天太干,易生春燥,腌笃鲜比在江浙沪更有用武之地。春天喝上这么一碗味道不冲不重的鲜汤,淡而有细味,宁神润身,比杜比还降燥。我如今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年春天总要炖上几锅,每次都拿一小碗,盛满白汤,一勺勺细细啜饮,身上的燥气一点点被浇熄,比喝茶还舒服。
这是我媳妇家的习惯做法,后来我在上海朋友家和一些名店也都有幸品尝了几次,各家做法都不一样。咸肉的选择,有用咸蹄髈的,有用咸肋条的,还有更地道的做法——加得是金华火腿片;配料也各有选择,百叶结、黑木耳、莲叶之类,各有巧妙不同。
就我的感觉而言,火腿腌笃鲜的“鲜”味特别突出,能提味。咸蹄髈胜在“香”,因为蹄髈富含胶原蛋白,汤质更醇厚,但鲜肉就不能加鲜蹄髈了,得换成瘦排骨,不然汤会太油。
我有一次还拿伊比利亚火腿试着做腌笃鲜,结论是,纯属糟践东西,全浪费了。可见食材虽美,若不考虑调和之道,也是白费功夫。
3、桂林米粉
我中学的时候曾经在桂林呆过几年,当时住在安新州。安新州有一家卖米粉的小店,就在一棵大榕树下,靠近民航家属区。店面不大,甚至有些脏,一排矮脚木桌椅颜色酱深,一看就知道被烟火气熏蒸了多年的木器。伸手一抹桌面,触感无比平滑,一是年头太久被无数食客磨平了棱角,二是上头沾了太多油腻,估计从来没正经清洗过……再就是一张高台用玻璃罩挡住三边,里头摆着一张圆木砧板,一脸盆油汪汪的卤水、一排佐料的小搪瓷碗,还有几块卤牛肉和锅烧。身侧是熬汤的小炉子,我印象里永远都搁着蜂窝煤,热气腾腾地滚着汤水。
似乎所有小时候的童年美食记忆里总有个胖大嫂,这家店也不例外。米粉店的胖大嫂脾气挺大,从来不容欠钱,从来都是现买现卖,但是她记忆力惊人。每天去她店里的食客,喜欢吃什么样的,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老客往往一进来,一句话不用说,她就都给你张罗齐了。你屁股一坐下,一碗米粉就已经端上来了。
米粉这种东西看似简单,其实吃法千变万化。开始时我不懂,人家问吃米粉还是切粉,我张口结舌,只能说随便,后来才知道是一种东西,只是形状不同——可口感却大大不同。至于更细微的选项,是原汤还是酸辣,加牛腩还是放生菜,啥叫干捞啥是汤粉,更是一头雾水,只能凭着直觉胡点一气。好在米粉吃不腻,每一种滋味都很好,值得反复尝试。后来吃得多了,我才知道,米粉这种东西,庶几可称得上是私人定制,每个人的口味全都不同。
我是北方人,口味很重,所以每次进店里,基本上都吃干捞米粉。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团米粉烫熟了以后,直接放在碗里加卤水搅拌,不放汤,端上来不用等,拿筷子一搅就可以吃了。这种吃法,口感不及汤粉绵软,但卤水不会被清汤消解,特别咸——有时候我觉得不过瘾,还特意交代胖大嫂多浇一勺。然后撒一把黄豆、一勺酸笋,些许辣椒、香菜葱花若干,最重要的是来点香脆锅烧,卤牛肉若干,还得拍一瓣儿蒜。一定得是用拍的,现在的店里多是切好的蒜末,味道不对。
上桌之前,我还会从锅里的清汤舀一小勺,浇在上头,让米粉不致太过干涩。端坐桌前,用筷子夹起几条沾着卤水的米粉,手腕一抖,米粉弹跳几下,恰好卷起黄豆、酸笋、脆皮锅烧一起入口,咯吱咯吱咀嚼起来,无比畅快。
这一系列动作,我吃得熟极而流,如同一场严谨的仪式,少掉中间任何一道工序,都会觉得味道不够完整。吃罢二两,我一般还会再要一两。有人说你一次要三两不就结了么?大谬不然。米粉盆的大小,装二两刚好到三分之二,再有三分之一撒料,均衡搭配。如果一次要三两,无法充分混合不说,而且粉和料之间的比例会失去平衡,佐料使不上劲了儿,吃起来跟白口差不多,就太可惜了。
回到北方以后,我就再没机会吃到桂林米粉了。北京的米粉太硬,无论怎么煮,往往外头软芯儿里硬,甚至还带有一种令人厌恶的弹性,就像在咀嚼一根塑料绳,根本挂不住料味。我曾经在北京找了好多家,全是一样的口感。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不能全怪商家,米粉这种东西,一定要保持湿度才能细嫩软化,北方天气太干,米粉厂离城里又远,不可能随做随送。米粉往往出厂不久就干了,吃到嘴里自然不对劲。讲究的商家,会用一层保鲜膜覆上,不讲究的,就直接从冰箱里取出来,大剌剌地煮,能有正宗味道才怪。
可我一直还有一个疑问。如果说米粉是天气因素决定的话,卤水我在北京也没看到过真正的好货。
要知道,卤水是米粉的灵魂,其他佐料可以省略,这个绝不可或缺。好的卤水,是油汪汪的郁香,和着米粉入口,可以在嘴里霎时爆裂开来,分解成许多种香味,让你的味觉来不及一一品味,只能调动舌头上的全部感觉去享受。
卤水怎么做出来的,我在桂林时还真去过几家米粉店打听,答案大同小异:说用豆豉、香茅、八角、桂皮、甘草、小茴香、陈皮、罗汉果、三花酒姜蒜等十几味香料熬煮,再加进去猪、牛大骨头,猪油等。
但实际上,每一家卤水的味道都略有不同,大概是掺杂比例和用料的细微差异吧。安新州胖大嫂那家,他们家的卤水最咸,没什么秘诀,就是老抽放得多。我还曾经在瓦窑口吃过一家,他们家做卤水的时候,还要搁黄鳝和水蛇,所以味道能萦绕舌尖久久不散,如同蛇缠住舌头一样。头一回吃觉得怪,但回味无穷。还有一家在八里街,卤水清淡,但有股奇香,据老板说是枸杞和红枣搁得多,这是南宁传过来的法子。还有一家店在临桂县城里,他家卤水带有点淡淡的腥味,很提神,熬煮的时候放几枚蛤蚧——可惜这些店都已经不在了,想再寻访回味已不可得。
在北京这种效率城市,这种细致用心又琐碎的做法,恐怕很快就会被淘汰,大概这就是我在北京看不到好卤水的缘故吧。头几年,我经常能看到从桂林到北京的飞机上,有人怀抱着大玻璃瓶,表情虔诚而安详,就像是怀抱着安心。玻璃瓶里头全是卤水,光看颜色和光泽就知道是上好的货色。想必是桂林人在北京见不到用心调制出的卤水,只好自己带了,聊解思乡之苦。
后来飞机上有规定不让带液体,这种办法遂慢慢绝迹,真是一个遗憾。
4、美食家与吃货
有一次聊天,我问了个问题:你觉得吃的最难忘的一顿饭是什么时候。
朋友A说他有一次去西班牙,特意驱车两百公里跑去萨拉曼卡,在当地农庄吃到了精炼48个月的顶级伊比利亚生火腿。他意犹未尽地说,看着厨师用专用刀具切下薄如蝉翼的一片片火腿,配着曼彻格奶酪和05年的梅多克红葡萄酒入口。霎时间,肉质中若隐若现的松露芬芳、红酒浓郁和奶酪香甜一起在口中爆炸,风味绝妙。他脸上带着陶醉微笑,喋喋不休地继续讲述一些细节。比如做伊比利亚火腿用的黑蹄猪终生只能吃松露,05年对梅多克红酒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年份,奶酪边缘的锯齿来自芦苇草的包扎等等……
朋友B的回答则简洁得多。他有一次出差去哈尔滨,火车上看到对面乘客拿出一碗方便面,灌好热水搁在桌子上,拿本杂志压着。他坐在对面,看着水蒸气从纸盖边缘升腾而起,还能闻到调料包缓缓化开的香气,肚子突然咕噜一声。三分钟以后,对面乘客拿开沾满水汽的杂志,一把将纸盖子撕开,放进两片哈尔滨红肠,还买了一个茶叶蛋,然后吸溜吸溜地就着面条吃,吃得满头大汗。看着朋友B痛不欲生,恨不得把叉子抢过来自己吃一口。
“其实我知道这东西不好吃,也不健康,可看人家吃的那么香,我真是控制不住。”朋友B表示。
朋友A和朋友B可以代表了两类人,一类是美食家,一类是吃货。
美食家和吃货乍一听似乎区别不大,都是对美食有着浓郁兴趣的人。但如果深究的话,其实他们之间还有着微妙的不同。美食家的重点往往不是吃食,而是品味。他们喜欢对食物进行艺术品般的鉴赏,鉴别其食材,品评其技法,细咂其色香味,甚至还要讲讲它背后的一段历史掌故,将其升华到文化高度和精神境界——还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来,分享在飞机杂志和时尚专栏里。
想比之下,吃货则要平民得多。吃货原来是个贬义词,意指那些只知道吃的傻子。如今时移世易,自嘲成为潮流,于是吃货和屌丝、女汉子之类的词一样,变得广为流行,人人都喜欢以吃货自居。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人深夜里在微博里发夜宵图片,就会有人哭天抢地,斥责说这是报复社会,后来还演变出一个新词叫“报社”,特指深夜发美食图勾起别人馋虫的行为。
与美食家相反,吃货最执着的,是吃,不是食,坦率且直抒胸臆,对他们来说,食物只只是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手段,终极目的是那一瞬间落肚的幸福感。所以他们不挑剔,不深究,轻易就会被感动:冬天宿舍里的火腿肠+泡面,夏天街头的一根奶油冰棍,紧挨着肉包子馅儿的那一层面皮儿,白米饭上浇的一勺剩菜汤,都会让他们顷刻间泪流满面,幸福得像是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比如咸鸭蛋这东西。袁枚说要带壳切开,红白相映,盘中摆成扇形方可上席,这是美食家的做派。而汪曾祺就很不以为然,认为应该敲破一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短短一句描述,吃货的幸福感就瞬间爆棚。
如果要比喻的话,美食家生活在《红楼梦》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吃的东西样样精致,且都还有名目和来历,时不时还要吟诗作对。而吃货们则生活在《水浒》里,一脚踏进门来,扯嗓子高喊:切两盘牛肉,打三角酒。
当然,美食家和吃货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藩篱。真正的美食家,并不介意放下身段变成吃货;而吃货只要有了研究精神,自然就会变成美食家。
比如我的一个美食家/吃货朋友祝佳音老师就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说,只要食物体积小于容器容积三分之一,就会自然散发出“法式风情”。
然后他贴出一张照片。在一个大白盘子上,左侧是一块小巧薄饼,上面摞着一块色泽油亮的暗红色鱼块。右侧是几块香芹,垒在一起形成奇妙的几何图案。在两者之间的白盘面上,还有规律地滴了数滴状如奶油的星点。
他把这道菜命名为“红绘辐鳍魚配煎法式薄饼”。
其实只是中午吃剩下的烙饼卷带鱼。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10-16 08:26
祥瑞御免。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10-16 16:01
因为舌尖上的味道红,所以狗屎也是不可多得的好饭好菜。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4-10-16 21:22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