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还原真实的白求恩:曾经放荡不羁的冒险家
[打印本页]
作者:
lzf450924
时间:
2015-11-12 14:50
标题:
还原真实的白求恩:曾经放荡不羁的冒险家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医治伤员过程中感染脓毒败血症,逝世于河北的唐县。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白求恩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毛泽东赞扬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白求恩只在中国住了18个月,因为毛泽东的一篇《学习白求恩》文章,让他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在白求恩的故乡加拿大,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1970年中加建交后,加拿大政府才开始重视这个在中国能代表整个加拿大的人物。1973年,加拿大政府从私人手中购回白求恩的故居,并把它建成白求恩纪念馆。如今,白求恩纪念馆成为中国人去加拿大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
在中国人眼里,白求恩就是一个圣人,他没有缺点。但在为数不多知道白求恩的加拿大人眼里,他或许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绝对不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加拿大研究白求恩的专家斯图尔特夫妇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取证,披露了很多以前白求恩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他曾有好色、酗酒、脾气暴躁等种种缺点,还原了一个圣人光环背后真实的白求恩。
放荡不羁的愤青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白求恩从小富于冒险精神,不安现状。青年时代,他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他曾还倒卖过古董,因此还发了点财。1909年,他在攒够学费后,报考了多伦多大学胸外科专业。1914年,一战爆发后,白求恩应征入伍。或是受一战影响,他1915年退伍后,迷失了自我,开始放浪形骸,甚至吸食大麻叶,并沉湎于酒精和女色。
1916年,白求恩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23年秋,33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2岁的英国姑娘法兰西丝。白求恩对法兰西丝一见钟情,很快发起了火热的爱情攻势。考试一结束,两人就结伴赴西欧旅游,次年春结为伉俪。但婚后仅仅3年,两人便离婚了。中国人对于白求恩这次离婚的认知,大都认为是因为他常年做医疗工作,不分昼夜,一门心思全在病人身上,所以冷落了妻子。并且1926年时,白求恩还得了一次在当时还很难治愈的肺结核病,于是白求恩为了不连累妻子提出了离婚。但在斯图尔特夫妇的著作中,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斯图尔特夫妇认为,白求恩经常吸烟、醺酒无度,并且生活上还很放荡。妻子无法忍受其生活状态,加之白求恩因为患病也提出离婚,妻子弗兰西斯因此同意了。书中认为两人后来又复婚到再次离婚,还是因为白求恩秉性复发,酗酒放荡妻子无法忍受他了,这次法兰西丝主动提出了离婚。战争让青年白求恩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斯图尔特夫妇在其著作《凤凰涅槃: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写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再相信上帝,因此陷入困境,思想上形成真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成为了一个无神论者。他保留了其中的价值观,仍想服务和帮助他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便困扰着他,他会感到内疚。”
白求恩肺结核治愈后,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胸外科手术的研究上,他完善了“人工气胸疗法”,发明了用于修剪肋骨的“白求恩肋骨剪”,他先后发表了十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研制和革新了30多种外科器械。他还在每天赖以谋生的诊疗活动之后,就去贫民窟送医施药,免费给穷人看病。他想救助更多的人,于是号召同行给穷人提供适当帮助,并向州政府、联邦政府提交提案,提出政府应该承担穷人的医疗费用,使社会更稳定。但是他的种种努力换来的是一个个攻击他的笑话。“富人有富人肺结核,穷人有穷人肺结核。富人复原而穷人死亡。”他绝望的写道。
共产主义理想
1935年的那年夏天,刚过完45岁生日的白求恩似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他应邀去苏联参加世界病理学大会。他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苏联的公费医疗和康复制度,这正是他作为医生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所有的人,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能看得起病。从苏联回来后,白求恩到处发表文章、演说,鼓吹社会化医疗制,甚至为苏维埃制度辩护。“虽然他认为,苏联的共产主义形式不适合于加拿大,因为想要畅所欲言,在苏联不行,”斯图尔特夫妇说,“但是,两个星期后,他加入了共产党,可能只是因为相比其他而言,那是他最后的希望,对他是一个新的宗教。因为人人平等这种共产主义的民主形式,他真的相信。”白求恩开始潜心研究各国的医疗制度,并建立了蒙特利尔人民保健会。但是西班牙内战打断了他对公费医疗和康复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1936年,白求恩辞去了在医院的职务,加盟“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并在当年10月带着自己的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具踏上了赴西班牙之路。抵达马德里后,白求恩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当时主流的输血方法仍是在献血者与受血者之间以导管直接进行血液传输,而这导致伤员往往因为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生命垂危。白求恩有了新的点子。他在马德里成立了一家“加拿大输血服务机构”,号召市民积极前来献血,然后按照当时最新的血液保存法,将提取的新鲜血液分瓶放入一辆改装卡车内的冰箱贮存,把车子打造成一个流动血站,在前线和后方之间来回穿梭为伤员输血。这个流动血站的活动范围从最初的马德里近郊逐渐扩大到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城市,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个流动血站。
1937年初,正当西班牙内战在被围困的马德里城展开,附近街道炮声隆隆的时候,一位美艳惊人的女士走进西班牙—加拿大输血队总部,再次改变了白求恩的人生轨迹。这位女士身材瘦削,面庞小巧,留着透红的金色长发,人前一立,身高近六英尺,自称名叫卡莎,是瑞典记者。白求恩迅速与她坠入了爱河。但是好景不长,卡莎被怀疑是间谍,由此牵连到白求恩,最终西班牙共产党要求他立即离开战场。白求恩带着愤怒和悲伤,结束了自己在西班牙八个月的生活,返回故乡加拿大。但是由于当时共产党在加拿大是属于非法的,白求恩找不到工作,生活过的非常清苦。
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恰巧白求恩也应邀赴宴。在二人简短交流中,白求恩得知中国正经受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心中激起强烈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陶行知表示:“我愿意到中国去,和你们一起战斗!”
1938年3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白求恩也把他这些缺点带到了中国。他与八路军接头后,八路军派专人护送他去陕西。正当大家准备赶往“革命圣地”渡黄河的时候,白求恩却突然消失了,找不到他人在哪儿。护送他的人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请一名同是加拿大的牧师罗明远帮忙,罗明远不负众望,在一家娼寮中找到了白求恩,那时白求恩已经连喝两天酒,醉得一塌糊涂地倒在女人身旁。
刚到延安时,组织想让他留在延安给领导人做保健医生,他不愿意,还愤怒地从窑洞中掷出了一把椅子。8月,白求恩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在一个异国生疏而又无比艰苦的战场上,白求恩没有丝毫“洋专家”的架子,搞什么特殊化,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同行军,同战斗,救死扶伤,患难与共。当时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司令员为了给这位远道而来的专家一些特殊照顾,计划每月付给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白求恩立即婉言谢绝了给他的特殊津贴,坚持把这笔钱“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置烟草及纸烟之用”。
白求恩医术精湛,但脾气古怪、暴躁,不过这种暴躁却从来不会发泄到病人身上。比如,有一位八路军护理员觉得病人的伤口很脏,于是用笤帚沾水清理伤口,白求恩见此情景,一脚就把这位护理员踹开了。工作人员上夜班擅离职守、摆放器械不符合规范或者消毒器械不达标等等情况,都会激起白求恩的暴怒。有时在手术过程中嫌八路军土造的手术器械不顺手,会将刀子、镊子往地上摔,搞得大家都怕他。但他对受伤的战士却非常的温柔,见到他们就喊:“啊,我的孩子……”
最后的日子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11月1日,又抢救一名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细菌致命的感染。后来,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10日白求恩病逝在唐县黄石村。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