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 □本报记者 成功
25岁的张强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难题———他以不错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但拿不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
一切源于贫困?
这个皮肤黝黑、略带腼腆的大男孩,生于安徽省亳州市西王河拉村。他称父亲在2004年得了一次重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而母亲患有白内障,还有80岁的奶奶需要抚养。张强说,“家里只有8亩地,每年冬季种小麦,夏季种玉米,没有其他收入。”
2002年,当他考入南方一家农业大学时,大学的第一笔费用———包括45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掏空了他的家底”。此后,他像其他贫困生一样,做过家教,当过小时工,但在临近毕业时,仍然欠下了学费、住宿费共10800元。
张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今年6月25日,他回到母校办理离校手续时,毕业证和学位证被扣。
“我找到了学籍科的一位领导,”张强说,“对方答复,我们要严格执行学校内部文件,不能给你两证,复印件也不行。”
这位贫困生后来了解到:学校如此处理,是依据学校[2006]4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对于无故拖欠学费或住宿费的学生,不予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准复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且不予开相关证明。”
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失去“两证”产生的影响立竿见影:6月28日,当到所在地司法局报参加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时,对方称必须有“两证”———至少是复印件。人头攒动中,张强悻悻地离开了。
4977万欠费背后的苦衷
7月15日,本报记者随同一名“贫困生”来到该校学籍科。对张强等人拖欠学费一事,该科一位负责人表示同情:“我个人也认为,有关规定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学籍科曾做过欠费生的统计,也向学校决策层反映过。但执行规定,是我们的责任。”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该校校长陈晓阳说:2006年,全校本科二、三、四三个年级共有20%的学生欠交学费,欠费总额高达4970多万,相当于学校教职员工一年的工资总和,数额为中国高校第一。而据该校所在省教育厅统计,目前,该省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3%~15%,特困生为5%左右。张强所在的高校的贫困生占了其中大多数,这与其招生规模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或农村不无关系。
校方人士称,陈晓阳原为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两个月前调任此校校长。他不能不去面对近5000万元欠费的现实———学校为此推出新政策进行整顿,20天内,就收回了1700万元欠款。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因为有很多学生是恶意欠款。”陈晓阳解释说,“我们发现,艺术学院的某些富学生欠费特别严重。比如一个模特儿,欠学费三万八。现在的孩子让人无法理解———只有大学一年级老老实实交费,第二年开始,看到别人欠费,自己也开始不交了。”
据本报记者了解,以前,该校虽然会扣发学生的“两证”,但会发给其复印件。有些精明的学生有了证件号码后,买个“本”直接把号码印上去,所谓“假亦真来真亦假”。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学校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陈晓阳说,“学生没有缴学费,也就没有注册,手续不齐全。其实教师才是受害者,他们的工资至少1/3来自学费。老师严寒酷暑地辛劳上课,没有理由不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如果欠费太多,教师工资发不出,学校就会关门的。”
另据陈晓阳介绍:这所农业大学为贫困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只要贫困生签订还款计划,保证3-5年内还清助学贷款,学校就会为其出具有效证明。
助学贷款因何失效
事实上,2004年1月,张强就与学校及中国农业银行签订三方助学贷款合同。在《助学贷款保证书》上,他写道:中国农业银行:本人———人文学院法(3)班的张强,因家境贫困,现向中国农业银行贷款12000元,用于大二、大三的学费及住宿费,并以我的人格和良心保证,4年内还清。
据张强称:当年3月,银行发放了6000元,这笔钱如同雪中送炭,让该学年的学费有了着落。但本该2005年3月发放的第二期贷款———6000元,至今没有拿到,而这直接导致了他拖欠学费。
但农行一位经理称:他们之所以没有把另外6000元提供给张强,是因为这位同学未再次提出申请。银行没有义务强制贷款。而在毕业后,张强才提出“银行贷款不到位”,这是没有道理的。
张强也承认,签订合同之后,他没有再找过农业银行。“这笔钱应该由学校与银行沟通,因为第一笔钱——6000元——由农行划至我的账户上后的第二天,就被学校划走了。”他解释说。但农行有关人士并不认可张强的说法,“不能说这就和他本人无关。”
陈晓阳校长则称,关于张强的助学贷款一事,他并不清楚。而当张强7月初询问学校有关办事人员时,农大已经放假。
本报记者拿到了《贷款合同》。在这份长达3页、有24个条款的合同上,并未表明贷款金额及银行提供期限。
告母校未能立案
距离司法考试报名的截止日期———7月20日———越来越近了。焦急之下,张强拨通了国家教育部投诉科的电话。但对方的答复让他有些失望,他们认为学生应再与学校沟通。
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张强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其中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既然学位证是国务院授权的,那么学校有什么理由扣发呢?”张强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副教授认为,“从法律角度讲,学校没有这样的权力。学校对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具有完全自主权,必须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但很多学校都会扣押欠费者的证书,原因在于学费是学校运作经费的一部分,大量欠费会对低年级学生产生示范效应。”
沈岿同时称,学校应该多动脑筋,采用其他方式来保证学费的交纳。如在大学二、三年级就限定:不交清学费,不允许再修课程,以此来敦促学生不欠费。或者,欠费生在毕业时签欠条之类的文书,确认“欠交学费”的事实存在。对贷款逾期未还者,学校可以提出民事诉讼。
但对于张强来讲,这些是连亡羊补牢都算不上的办法。所以,2006年7月11日,他向所在地法院起诉了母校。身为法学学士的他自称,这份行政诉讼状,是他的一次“重要实践”。
但7月17日上午,法院口头通知张强“不能立案”,因为被告属于事业单位而非行政机关,所以“行政诉讼”不能成立。
今天的张强时常徘徊在校园内,他有些懊恼自己的出身和贫穷,这确实让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文中张强为化名)(P1171141)
■链接一
部分大学学生欠费状况及高校各应对措施
●2005年1月,除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抵交的学费,贵州大学学生拖欠的学费达3000多万元,不交、欠交学费的学生达35%。
●2005年9月,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欠交学费的金额已高达5亿元。
●2005年底,海南师范大学的贫困生约占三成,欠交学费金额超过2000万元。
公办高校对于欠费学生的管理,采用的普遍做法是扣压学生毕业证,但准予复印。
●西南民族大学的做法是:对确实贫困的学生,签订还款计划,发放毕业证;对有钱不交的,扣押毕业证。
●2005年12月23日,兰州理工大学实行弹性教学制,原先本科规定的4年期,变成3年至6年的学分制学籍管理,不欠费、有能力的学生学完规定的学分可在3年内毕业;反则,将在6年内才能完成学业。
●2006年7月6日,海南大学出台新规定,不缴学费超期注册将被取消学籍。
■链接二
“在我脑子里,这件事比天还大”
教育部原副部长眼中的助学贷款
2005年8月30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高校本专科学生目前总计1400万人,困难学生占20%,约270万人。在助学贷款方面,2000年到今年7月份,贷了50亿,取得近年来的较大突破。“如果每学年能够贷出100亿,助学贷款政策就算基本上落实了。”他说,“目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对国家助学贷款这项政策的信心比过去强了。”
但这位直言者同时表示,助学贷款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关键就是地方不落实———全国仍有八个省(直辖市)没有动作。他说:“有的领导的脑子里也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所以要带着感情做这个事情。”
张保庆还说:“我去年在网上听到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是令我心中难受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对此,张保庆呼吁媒体应该多给予正面的报道。
“在我脑子里,助学贷款这件事情比天还大。”他强调。
(本报综合相关报道)
四年寒窗,张强最终拿到了这样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