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者:等风的旗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河南农民自建变电站挑战电力垄断 电业局称违法
核心提示:去年7月,河南登封一家由农民筹资建的变电站开始运营,它的平价供电救活了十几家因缺电而停产的企业。然而在运营9个月后变电站收到了要求停业整顿的通知,登封市电业局的说法是:“他的变电站绝对违法,绝对不安全,绝对不允许。”
登封农民自建变电站求解缺电难题
2005年7月14日,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煤炭协会筹资建设的变电站开始运营了。这是一家农民筹资建的变电站,平价供电,不求盈利,救活了当地十几家因为缺电而停产的企业,打破了电力输配必须经由电业局的模式,也向我国存在已久的电力垄断格局发出了挑战。变电站的运营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同时也在实际运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电力短缺致使企业倒闭
8月18日上午,登封市大冶镇嵩山特材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一片红火景象。这是当地的一家福利企业,大多数职工都是残疾人。该公司的主营产品是磨料磨具,年生产能力8万吨,在全国同行业排比中位居第二。
“我的企业当初开建时,看中的就是这块市场,当时登封电力供应充足,可是到了2002年企业建成后,电力输送严重紧张,工厂只得停工。现在,多亏了我们当地农民办的一所变电站,不但让我先欠费使用电,还资助给我流动资金。”嵩山特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德夫告诉记者。
公司的隔邻就是一家发电厂,从发电厂的配电室到厂区的配电室只有120米远,但对属于并网发电的电厂来讲,配电的权力并不在他们。
看着投资6000多万元的工厂不能开工,孔德夫心急如焚,跑市里、跑职能部门,主管市长来了一次又一次,协调会开了一场又一场,但是电还是没能送到。
电,让孔德夫投资创业的豪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他不明白,为什么登封市一些发电厂的电卖不完,而他们的企业没有电用呢?在他的一个电力账本上,清楚地记录着下面的一组数据:
2003年,公司实际用电量4560万度,占实际需要的32%;2004年,实际用电量3485万度,占实际需要的24.8%;2005年1月至7月末,实际用电量1500万度,占当年同期需要的18.3%。
“如果按照我的订单,我公司每年需要用电在2亿度左右,但是电力的限制,让我不敢接受订单,害怕违约。”孔德夫说。这使得企业在建成头3年里,亏损了800多万元,而当时国际市场对磨具磨料的需求旺盛,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想不到。
与孔德夫有相同命运的还有当地的14家企业,他们都是在2001年时开始建厂,但由于电力短缺,先进的设备蒙上灰尘,厂子关门,投资者们不得不外出躲债。
“这些企业前期的投资大多都在1000万元,投资者想法筹措资金把厂子建成了,但是因为没有电,迟迟开不了工,最后把流动资金也花光了。现在没有了启动资金,这些厂子即使有了电,也无法开工了。”大冶镇副镇长韩迎旭说。
电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心病
董桂范,今年54岁,登封市政协常委,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登封市大冶镇煤炭协会会长。
董桂范从1984年起开始办煤矿,事业最高峰的时候,曾经拥有7个矿井。让董桂范没想到的是,他会因为电而引来广泛关注。
2001年时,全国煤炭行情一路看涨,但电力的短缺成了董桂范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我的矿从1990年开始就不断停电,即使按照现在的造价,停电给我带来的损失建10个这样规模的变电站也用不完。”8月18日上午,董桂范介绍了自己办变电站的初衷。
虽然经济上的因素让董桂范盼电心切,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因素。董桂范每个月都要下矿井几次检查安全。2002年的一天,董桂范例行下井检查工作,就在他检查完要出井的时候,矿上突然停电了,董桂范被困到井下。
“我被困在井下4个多小时,最后工人用钢丝绳系在了我的腰上,一点点把我拉了上来。”对那次下井的狼狈,董桂范至今记忆犹新。
出井后,董桂范直接就去了附近的郑煤集团大平煤矿找关系,想通过这家国有煤矿架一条通往自家矿井的线路,以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当时这个矿上的负责人看到我这个狼狈样,就同意了我的要求。就这样,我的煤矿用上了双回路电,解决了经常停电问题。”
可2003年时,事情又出现了意外。
当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规定,为了避免因为停电造成安全事故,煤炭矿井必须使用双回路电源。登封市要求各个矿井必须进行双回路改造,验收工作由登封市电业局组织进行。
“我的矿井中,有两个矿井是单回路,其他的5个矿井是双回路,也就是电业局和大平煤矿两条供电线路。电业局在验收的时候,单回路矿井签字合格,而双回路的矿井被确认为不合格,要求我必须拆掉来自大平煤矿的线路,否则不签字验收。”董桂范认为这样的规定很不合理,可5个没有签字的双回路矿井还是停产了。
“我将这件事情反映给了郑州市的有关领导,一位副市长对于这种现象也提出了公开的批评。”
自建变电站力求解决缺电难题
2004年8月19日,董桂范在大冶镇煤炭协会开安全生产例会的时候,他再一次把缺电这件事提了出来,如何保证电力的充足供应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我当时给各个会员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建一个变电站的话,既可以保证电力的充足供应,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而投资一个小型的变电站才需要2000万元,如果企业共同出资,这笔费用是可以承受的。”
董桂范算的这笔账深深地打动了与会煤矿企业负责人的心,本来是董桂范一个人大胆的想法,最终转变成为了集体的行动。
“每年因为停电都会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大冶镇上的煤矿也因此深受其害,会议开完的当天,我们就将建设变电站的报告递到了大冶镇政府的领导手里。”
当时正为电力短缺而发愁的镇领导听说他们要自己建变电站时,很是高兴,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向煤炭协会提出了一个条件。
“镇上的领导对我说,要建就建一个大一点的,否则不支持。”董桂范没有想到提出的条件会是这样,他也理解镇里领导的难处,可当他把镇领导的意思转达给其他煤炭协会会员时,很多当初愿意出资支持的人却打了退堂鼓。
按照镇领导的想法,要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变电站,需要6000万元,这笔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担心赔本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多矿主选择了退出,董桂范只筹措到了300多万元。
既然已经许诺,董桂范并没有选择退缩。2004年8月22日,也就是开会讨论建变电站后的第三天,一座投资6000万元的变电站开工了。
农民建变电站引来服务竞争
董桂范聘请专家进行设计,并请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2005年7月14日,变电站开始向企业供电,用户都是当地的煤炭企业和一些高耗能企业,这其中也包含孔德夫的嵩山特材集团公司。
变电站一共有11名员工,而同等规模的变电站最少也需要50人。
“我们登封是一个电力充足的地区,因为这里的登电集团至今没有并网。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电力充足的地方,我们辖区内的很多企业却因为缺电而无法开工。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况且是一个很滑稽的现实。”登封市大冶镇的副镇长韩迎旭说。
变电站采用双回路供电,分别采用登电集团和向阳电厂的电,虽然是向高耗能企业供电,但是这家民营变电站的利润与国有变电站相比却低了很多。
“我们采购电厂的电价是每千瓦时0.347元,当地的电力部门购电才需要0.305元,我们售出电价是0.352元,每度电盈利还不到0.5分,基本上是保本运营。”董桂范说。
变电站运营一年了,根据财务报表,该电站总共盈利27万元,加上大冶镇政府的财政补贴90万元,这就是整个变电站的利润。
“这些利润相对于6000多万元的投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甚至还不如银行的利息。如果算上设备折旧,根本就不赚钱。但是我们却很高兴,变电站的运营救活了一些企业,也让镇政府领导向企业的许诺变成了现实。”董桂范说。
“我们大冶镇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仅有一家外来企业,还是一家电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电力供应不足的现实限制了我们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现在,这个变电站的投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电力不足的困境。”大冶镇工业办公室副主任李月锋说。
较低的价格使这家民营变电站受到了周围企业的欢迎。目前,变电站已经向25家企业供电,几乎囊括了该镇所有大企业。
“如今,有了老董的竞争,其他变电站服务态度也好了,以往要是停电了,喊他们很长时间也不来,现在的态度可好了。”大冶镇一家企业老总如是说。
要垄断者发证承认,何其难
敢于从垄断企业里分一杯羹,董桂范的举动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就在大冶镇煤炭协会变电站顺利运营9个月的时候,变电站收到了有关方面要求停业整顿的口头通知,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老百姓支持的变电站遭遇到了第一次挫折。是合理但不合法还是违规但不违法?各方说法不一。是被电力垄断体制所扼杀,还是像专家所希望的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样本?争论在持续,这家民营变电站的运营也依然继续,只是道路似乎变得有些曲折。
变电站引来违规之争
8月18日上午,登封市大冶镇政府院内一条通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接变电所通知,今天下午3时起全线停电,请各单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停电经常发生,现在好多了,还提前通知一下。”一位驻足观看通知者如是说。
“我们的变电站从来没有停过电,这不是吹牛。”董桂范脸上写满了骄傲。由于能保证供电,而且电价较低,很多企业都准备把电业局的电路改换成这家民营变电站的。
董桂范随即坦言:“我建变电站,电业局说我是违法。”因为有关方面的规定,修建变电站没能办下来手续。没有合法的身份以及有利益冲突,自然引来了当地电力行业的强烈反对。
登封市电业局认为违法
“他的变电站绝对违法,绝对不安全,绝对不允许。”8月21日上午,登封市电业局政治工作部主任郭洪涛一连用了三个“绝对”来回答记者的提问。
郭洪涛说,按照国家法规,变电站的技术操作有严格的规定,而董桂范的变电站职工的素质根本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架的线路根本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属于私自架设。他们的电价低,因为他们没有三峡基金、农网改造等项目,所以这是不正当的竞争。”
目前,整个登封市的装机容量是100万千瓦,而登封市的负荷才有10多万千瓦。也就是说,登封市是一个电力充沛的地区,发的电根本用不完,其中较大的电厂登电集团根本就没有并入电网,而是采用了自配的方式来养活企业。
“大冶镇是登封市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镇。我们在该镇有两个变电站,分别是11万千瓦和3.5万千瓦,完全可以保证该镇企业的用电,但是这种非正常的竞争扰乱了整个电力市场秩序。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了,要求给一个答复。”郭洪涛说。
登封市电业局认为,民营变电站的运营不但违法,而且还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发生停电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目前,登封市电业局的态度非常坚决。登封市电业局认为,按照《电力法》的规定,登封市电业局是当地唯一合法的供电机构,其他的变电站应当立即无条件拆除或者移交当地电力部门管理。
对于电业局的强硬态度,董桂范并没有屈服。在运营9个月后,这家民营变电站接到了有关方面要求停业整顿的口头通知。
登封市经贸委归责垄断
相对于登封市电业局的强硬和董桂范的不认可态度,登封市经贸委副主任马苗欣非常无奈。
登封市经贸委成了具体处理该事件的单位,其副主任马苗欣为主要牵头人。一个是电业局,一个是当地著名的企业,作为登封市经贸委的副主任,马苗欣感到相当棘手。
“根据《电力法》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登封市电业局是我们市内唯一的合法机构,大冶镇煤炭协会的变电站根本就没有上报手续,所以是不合乎规定的。”马苗欣说。
同时马苗欣也承认,即使董桂范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也没有一点准许批复的可能性。
而大冶镇政府在此事上给予了董桂范支持。
“按照电业局11万千瓦和3.5万千瓦两台机组的说法,电应该够用,可是他们实际的输电能力才4万千瓦,远远不够。”大冶镇政府副镇长韩迎旭说,电业局认为,如果要扩容的话,经费需要当地企业出,可是企业都不愿意。
“我们还在调查,也在协调,至于什么时间能处理好,我们没有时间表。”8月21日上午,马苗欣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挑战垄断带来的碰撞
“这不是违法,而是违规!”8月23日上午,河南省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杨鲁生说。
杨鲁生作为河南省发改委能源处的负责人,参与了对登封大冶镇煤炭协会变电站的调查。
“我国的《电力法》并没有规定像这样的情况属于违法。相反,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和2005年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国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家民营变电站并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杨鲁生认为,没有违法并不等于没有违规,他们没有进行土地等手续的审批,违反了程序上的规定。这位负责人很形象地比喻说,这是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未婚先育”。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即使他们申报,也不会有单位敢审批。”杨鲁生告诉记者,我国电力市场并不短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终端用电企业也不断增多,现在电力的输配环节存在严重不足。登封的这家民营变电站就是在电力部门不能解决输配矛盾的前提下建立的。恰恰是民营资本解决了这个矛盾,从这点上看,民营资本解决了一些垄断行业的痼疾。
“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要规范发展。”杨鲁生说,“我们不能一棍子把这个新兴的事物打死,应该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规范它的发展。”
“这家变电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真正触及了电力部门的痛处。电力体制改革这几年一直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如果没有非公有资本的进入,就根本无法形成竞争的态势,也就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长江商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魏锋说,“但愿这次改革能成为像小岗村分土地一样的改革范本。”(记者卢曙光)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