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平生不识易中天,常读三国也枉然 [打印本页]

作者: 花花    时间: 2006-9-10 04:40     标题: [转帖]平生不识易中天,常读三国也枉然

 
 时间:2006年08月08日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于铁城的江湖】 
  易中天先生的大作《品三国》据说已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而且新书已经摆上了新华书店的展架。我是还没来得及买到书,或许写了这篇博客就去。虽然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心里认为可能未必有看中天先生在电视上大讲三国来得有趣,但拿来作为“三上”之读物,想必应是美事。
 
 

  书还没看,据说教授级的葛红兵已经开始“批易”了,正如《余秋雨人生哲言》刚刚出版,我就写了《余秋雨,你别逗了》,或许倒成了书籍的推荐人也未可知。于是,未读《品三国》,倒先领教了葛红兵的批判。葛老师说,易中天把“品三国”这一原本“严肃”的事情“娱乐化、庸俗化和粗鄙化”了。书没看到,无法判断葛老师的正误,但《百家讲坛》是看过好多次的,中天先生的“品”,却是我的最爱。平日工作繁忙,偷闲之时能看看中天先生酣畅淋漓大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岂不快哉!

  少年时代便得到一套《三国演义》,文言文的底子不算好,囫囵吞枣地读,也读了不知多少遍。长大以后读《三国志》,才知道小时候非常痛恨的魏延头上并无反骨,倒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而羽扇纶巾的周瑜也并非一个气量狭小的男人,而是一名气吞万里如虎的儒将。诸如此类。中天先生之“品”,令我这三国迷看得津津有味,几乎崇拜。或者正因为中天先生没有板起脸来去“严肃地讲”,才有这样多的观众,否则怕是没有人要看的。葛老师一定要把三国定义为“严肃”,不知是什么道理。中天先生讲三国,“娱乐”的句子听过几句,例如曹操是北方军事集团的“CEO”之类,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庸俗化和粗鄙化”,反觉得趣味盎然。

  葛老师说,中天先生“不是在品,是嚼,而且是混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起来,正着混、反着混。他对三国的品,品了微言,讲了细节,但没有阐发‘大义’。”

  我又不能苟同。

  《三国演义》是小说,讲述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故事,但其中有不少内容经典而不真实。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才不断地交叉着史实性质的《三国志》和野史传说性质的《三国演义》,这事实上正是易氏“品三国”的特色。至于“大义”,《三国演义》以刘汉为尊,《三国志》大致将魏、蜀、吴一视同仁,其中并无民族利益之争,所谓“大义”无非“忠、义”二字,全书精髓,则为谋略之策。我的印象中,中天先生“品”的重点也都在于此,于是就不大理解葛老师的“微言大义”之分了。

  我有一位义兄,其子人称汪小弟,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品学兼优。于是熟人常问:“你长大想考哪所大学?”汪小弟答:“厦门大学。”熟人奇之追问:“北大清华为何不考?”答曰:“厦门大学有易中天。”

  老少咸宜至此。

  金庸先生书中写过无数江湖名侠,但唯有一人最令人向往,不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也不是郭靖杨过令狐冲,而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金庸对于陈近南有一句名言———“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何等气概?何等神往?我以为,移植过来给中天先生,倒很合适。

 
 


作者: 花花    时间: 2006-9-10 04:44

易中天不要像余秋雨一般讨人嫌 
 
 
 作者:鄢烈山  来源:南都周刊  
 
  我没有看过央视上易中天的节目。在他声名“如日中天”之后,近日我在《南方都市报》上“扫瞄”过两三篇《品三国》的连载短章,在附近街道专卖盗版书的铺子翻了易著的目录。这颇似一个过路客,看了看大伙在围观什么。

  据报道,《品三国》是央视那个节目组精心策划的,他原先想谈的并不是三国。“三国”也不是易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也就是说,整个事情原本就是电视这个大众媒体的带商业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大伙别见了易中天有教授头衔就生拉硬扯地往“学术”上靠。

  易中天能这么“火”,当然是他的光荣。理由很简单,上《百家论坛》的又不止他一人,还有那个被北大才子余某吹捧为比钱钟书还幽默的北大教师孔某呢。他“火”成这样自有“火”的道理。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不会特别抬举央视的节目。他们拍过那么多歪曲历史、美化专制帝王的烂剧,这些不是也被大众所欣赏吗?所以,中国的大众在文化观念方面是需要民主启蒙的。也就是说,被大众所追捧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说句公道话,易先生讲充满权术斗争的三国,固然是他的题材在中国当下有卖点的重要因素,毕竟易先生还没有公开把“厚黑学”当正经卖。请到我国任何机场的书店看看,哪一家的书不是以搞权术的为主打?是我们的精英就是这样的品质,还是书商认定他们只对玩权术感兴趣?天知道!

  我颇不赞同葛红兵和梁晓声对易中天的炮轰。在我看来,此二人的小说和随笔都一样有过媚俗的倾向。他们还真有酸葡萄心理之嫌。至于“学者能否走上大众媒体”、“是坚守学术严肃性还是将学术娱乐化”,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学者当然可以走上大众媒体,成为知识精英和普罗大众的桥梁。这样的学者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你要坚守你的学术严肃性,就在您的象牙之塔坚守好了;有人选择“寓教于乐”乃至做大众的俳优,那是人家的自由。社会本来就应该参差百态。

  易中天的《品三国》火爆热销,得到“天价稿酬”,学界有什么好“大哗”的?你有本事也去开天价呀。

  不过,易中天也要清醒,不要像余秋雨一般自鸣得意讨人嫌。要明白自己的走红确是与“当下的中国国情”有关,所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以本人从事写作的杂文和时评领域来说,梁启超、鲁迅在那个传媒远未如今日发达、有购买力的读者不及今日之万一的时代,影响力和版税收入在社会上首屈一指;台湾的李敖和龙应台也“火”得一塌糊涂;更不用说李普曼那样的美欧时评专栏作家的“火”了。然而,这些人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能与易中天同台竞争的。事实上,《品三国》的责任编辑赵南荣曾经组织过一套杂文丛书,连选题都没通过。

  我说这些话没有一点酸葡萄心理,时势如此而已。我甚至想往高处说:“康乾盛世”出了一批考据大家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这样的训诂大师,这些人对传承中国文化的贡献,是谁也不应抹杀的。社会是多元的,文化也应是多元的。
 
 


作者: 弱水过客    时间: 2006-9-10 09:47

  看不懂鄢烈山究竟想说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0 1:48:45编辑过]


作者: 罗拉快跑    时间: 2006-9-10 21:30

他想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世无英雄,因为现在是“康乾盛世”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06-9-10 21:51

鄢劣山就是想骂人家一句“竖子”,不过,同在一个时代,他把自己也骂进了。


作者: 弱水过客    时间: 2006-9-11 09:39

  “我没有看过”、““扫瞄”过两三篇”、“翻了...目录”,能坚持这样的拒绝庸俗,想不高雅也不容易了。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06-9-11 23:45

题目很清晰,内容很混乱。

这就是所谓的“时评”吧?基本是无话找话,也有讨人嫌之嫌。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6-9-12 00:31

“易中天先生的大作《品三国》据说已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而且新书已经摆上了新华书店的展架。我是还没来得及买到书,或许写了这篇博客就去。”

“我没有看过央视上易中天的节目。在他声名“如日中天”之后,近日我在《南方都市报》上“扫瞄”过两三篇《品三国》的连载短章,在附近街道专卖盗版书的铺子翻了易著的目录。这颇似一个过路客,看了看大伙在围观什么。”

——两篇文章,一个路数:书可以不看,评论不能不写。

“不过,易中天也要清醒,不要像余秋雨一般自鸣得意讨人嫌。”

——不知道谁给他这个权利,今天给这个来点忠告,明天给那个来点嘱咐。骨子里迷恋教化,整天就想着给他人教诲,也不怕“讨人嫌”。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