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曹清华:在哲学和文学之间——读王晓华《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晓华    时间: 2006-9-13 08:07     标题: 曹清华:在哲学和文学之间——读王晓华《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王晓华《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读后

 

曹清华

 

在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有一位读哲学的楼友。此君专攻维根特斯坦,每每交谈便大赞维氏思考之细密和严谨。我辈亦算翻过几本哲学书,对西人之哲学写作从来便是佩服之至。因此,尽管对维氏之分析套路知之不详,楼友所加颂赞我一直点头颔首以应。

一天,这位楼友谈兴又起,话题不免从哲学转到文学。其谓普天下之文学作品,一面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就是经典之作,亦不免情绪泛滥、思想粗糙。与此相对应,其以治哲学者必易于高屋建瓴,得一览众山小之势,研究文学的人则往往在一片沙砾中行走,除了碰得一脸尘土之外,实难以摸到学问之门径。

记得那一次,我置这位楼友之维氏于不顾,大斥其不着边际有悖常识的“哲学傲慢”——我向来不以研究对象来为研究者定类别,分高下。研究狮子老虎的人一定比昆虫专家高大勇猛?关注妓女、梅毒之社会学者比之热衷道德说教的政客会品味底下?最近读福柯著作《惩罚与规训》,发现这位哲学怪才便是在一堆“粗糙”的历史文献中驰骋他的奇思异想。

王晓华本是哲学出身。1987年便写下《个体哲学》一书,立志“以个体主义理念统摄所研究的领域”。这是一个研究理想,也是一个哲学宣言。其新近出版的《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却是一本关于“文学艺术的转型”的书。在书的序言中,作者坦率承认,“作为中国学者,不得不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话语之间游走”。而在读者如我者,却十分关注其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姿态。

很显然,王晓华走进了“泥沙俱下”的文学现象所堆积而成的“荒山野岭”当中。其所引工人诗《征服大自然》——“一脚踢倒山,/一拳通破天,/张口吞宇宙,/革新地球翻。//以大山做鞍,/以大河做鞭,/挺起胸膛,/征服自然。”——便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件激情四溢而思想荒芜的“文学作品”。事实上,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留下了多少作家、作品、流派?因之又衍生出多少理论批评和文学史著?加之大学里的文学教育,教授们又生产出了多少有关“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作品专集和教学材料?

研究对象的驳杂与繁复考验的正是研究者思考的顽强与锐利。《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一书涉及了包括五四、三四十年代、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以及近来的“先锋文学家”、“晚生代”和网络文学等中国文学一个世纪以来各个时期、不同文体的作品,所论述的作家更是籍系杂陈、风格各异。在如此一段色彩斑斓、纷争蜂起的文学历史中,著者既贯穿了他所坚持的“个体主义”的批评立场,同时又以此为线索勾勒了一个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五四至抗战“个体叙事”的由盛而衰,建国到文革结束个体叙事的中断,新时期文学对宏大叙事的怀疑以及个体主体性的重新确立,20世纪末到新世纪“先锋文学”和网络文学个体主义的复归。

不仅如此,著者进一步分析了制约着这一“个体主体性”之曲折发展的“中国现代性”的独特历史形态——“个体主体性尚未获得制度化的肯定”,而“人类主体性”得到了“广泛的确立”。而且,著者肯定和呼唤“个体文学”的同时,对支撑这“个体主义”的西方自文艺复兴以降的“现代性”话语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对方兴未艾的活跃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剖析,并以此补正了他“个体主义”的理想,提出了“泛个体主义”的新主张。“泛个体主义”仍旧是一个哲学宣言,同时引领的是著者对文学艺术的思考。他呼唤放弃“整体主义”和“人类主体性”,呼唤文学中的“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并重,呼唤从“生态意识”和“身体主体性”中寻找文学转型的契机和方向。著者的哲学之思所叩响的正是文学之门。

走在哲学与文学之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哲学文学者,既是人类思想的武库,也是人类获取和完善其智慧的战场。既然二者的会面和交叉意味着人文研究境界的升华,又何必要说孰优孰劣呢?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文学艺术的转型》,王晓华著,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定价30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3 0:08:17编辑过]


作者: 我已经摇滚    时间: 2006-9-19 22:56

读.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06-9-19 23:19

用“哲学之思”“叩响”“文学之门”,俺总觉得被敲的是隔壁人家而跟自己没啥关系似的。[em04]
作者: 王晓华    时间: 2006-10-4 21:11

不放弃“门类”意识,中国文学难以进步。

我们的文学界定太窄。


作者: 闲人一名    时间: 2006-10-4 23:30

闲人看书,不大留意作品是古今中外,只要好看耐看,最少让人读得下去。一见“现代”“后现代”,不说先晕,敬而远之是肯定了,当然,可能与闲某读书不思进取有关。

常听人说,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只要读书,就绕不过文学哲学书这两类。要是文采、思想都好,那真是美事,一本顶两本呢。


作者: 王晓华    时间: 2006-10-5 04:19

去欧洲住两个月,你就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了。并非虚构的后现代。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