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书海倘佯 [打印本页]
作者: 裂石 时间: 2006-9-14 06:38 标题: [原创]书海倘佯
书海倘佯
很庆幸,早些年买了足够的书,所以现在在家里能和拥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一样,时不时地可以钻进书房淘上一刻钟。这会又从里面抱出几十本来,感觉很快活。
我读中学和大学时很喜欢买书,没有办法,那时生活在文化沙漠,除了拼命买书,没有别的拥有资料的办法。记得上大学时我每个周末要骑车上南图,每天来回两小时加上排队(队伍特别长),往往上午出发晚饭回来,而且我还特别办了双证,就是这样子由于南图的效率比较低,那时检索也不方便,常常是一天下来才借到书,还老借不成功或者借了一看大失所望(因为没有电子检索,好不容易抄好书单排队轮到,却会被告知书已经不在)。所以那时自己特别喜欢金陵图书馆,别看那馆小,可是不用那么排队,而且挑书方便,所以最后发现,反而是金陵图书馆真正让我借到了些书。至于校图书馆就不用说了,它的人文哲学书架上的书确实还没有我自己的多,更不用说还都是些老掉牙的书。
我开始自己买书的时候,是在初二年,那时开始是喜欢诗歌,时不时跑去买几小本朦胧诗集,接着就顺便发现了一些可爱的外国小说,爱不释手,就开始隔三岔五买一本。我家不是什么书香门弟,还好伯伯和父亲都是喜欢读书的人,所以小时候我还能够看一些书,不过这些书大多集中在传统文化部分,而且有不少是通俗演义。打小我是特别喜欢读书的,所以到八九岁时,伯伯家里的一架书我已经读了一个来回了,读完了,也就再没有书可读了,于是伯伯家我也不大有动力去住了,就只能好好去读教科书,这样就饥渴了几年,学习成绩倒是读得战果菲然,我这辈子要有过荣誉风光的时光大概也就那时候了,可那其实是荒废了光阴。
买书是需要钱的,当我在新华书店淘上了点瘾,作为一个初中生,第一个问题就是没钱买书,运气不错的是,正好那几年,家里开始有些钱了,而且,当零钱攒不足时,很难为情,我还偷过家里的钱买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看中了一本诗词大典,特别厚,大概有三四千页,当时标价35块,那就是我特别行动偷家里的钱买的(偷钱的方法是假装去帮忙家里的生意,乘机渔利一点)。这样不知不觉,到初中毕业时,我竟然也积累了上百本书,摆满了一个书架,看上去还有一点壮观。可惜的是当时买的都是文学类的书,这些书后来一部分被人借走,一部分逸失,加上多次搬家,举家跨省迁徙,兴趣转向学理等原因,现在在我书房里似乎已经没有剩余任何一本了。
我开始买学术型书籍当然是在自己的兴趣从文学转向哲学后,但这类书籍在故乡很难买到,而那时我又没有邮购的意识。直到高二时故乡有位文人开了家经营纯人文学术书籍的书店“天马书行”,我才得以再去阔绰一下。不过当时买的书多半已经遗在了苏州,没有机会再取回来了,加上大学时代买了放在苏州的书,估计失在苏州的书也在五百本左右。苏州失书源于人生的一个错误,所以也没什么好心疼的,这些书我权作留给别人的一点点补偿。只是我早年所购的有价值的书大抵因此全都离我而去,看看现在的架上,大概也只有李泽厚十年集还属于高中所购了。
真正忘情买书还是在读大学时,那几年家里给钱也多,大概高峰时每个月甚至会给两千元,这些钱基本全变成了书。也得感谢南京的读书氛围,有那么多书店可以淘书,这让我可以把淘书作为平时主要的出门理由。那时买书大概有些疯狂,经常是几十本几十本地搬回来,有时刚刚收到家里一千元,到下午从书店回来就变成了一百元,接下来一个月只好节衣缩食了。记得当年湖南路上的三联书店挺不错,大概大二大三时推出了贵宾卡活动,大致是买满三五千元可以享受折扣,结果我大概过了几个月拿到了这贵宾卡,可是拿到时这家店却是准备清仓关门,几乎没有再进过新书......大学时代一方面因为指望不上图书馆,只能自己买书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那时涉猎也广,举凡人文领域只要是经典论著几乎都想收入囊中,兴趣随着思想的发展漂移,看到好书就想到错过了也许以后再买不到。那时买书因此面是比较广的,从考古报告到碑拓,从哲学原典到通史长编、从先秦典籍到田野调查,大抵是觉得好就会买。那时住的是八个人的宿舍,没有书架,只能往床上放,很快就越堆越高,刚开始是摆成一排,后来就占据了整面墙壁,再后来就只能运去苏州存放(可惜有去无回),再装箱打包。我宿舍的床因此不堪重负,最后床脚还压穿了楼板。
大学毕业时我的行李规模因此大概是全校最大的,因为装了十几大箱书,加上其他几箱杂物,后来到上海要租辆卡车运回来。大学时代花在书上的钱有多少自己也数不过来,我只能感谢自己家人虽然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书,但还是每月寄钱来,还得感谢自己没有娱乐的习惯,无所谓穿着,而且独来独往,不用花钱在女人和交际上。
但到上海读研后,我就很少买书了。一方面是因为钱的原因,家里的经济持续低迷,每月能给我的钱少了几倍,以至自己手头的钱除了吃饭外,也就是攒几个月再买一个电脑配件的数量了。另一方面有了好用的图书馆,真要用书也有地方借。最后最重要的是,最需要的哲学经典类我基本已经买齐了中译本,而深入专业研究后我除了自己专业的书,基本也没有余力和兴趣去关顾其它了,买书就是买专业书,而我的专业书哲学原典占据了一大部分,它们许多我已经买齐了,这样我就不太需要经常性地买书。实际上,这五六年陆陆续续仍然买了不少书,那基本也是由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习惯性地喜欢在阅读时做批注而不是另做笔记,所以我需要认真读的书我是必定要买的,而不是去借。
有句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想只有做研究的人能够体会这一点。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时往往要同时用到几十上百本书,这时候没有图书储备简直寸步难行。特别是在这两年,因为基本天天在家足不出户,学校的图书馆自己是不大用了,书只能是用自己的,或者网上的。很庆幸,到现在我感受到了自己早些年疯狂收书的意义,那就是我不必靠图书馆基本已经也可以靠自己的书房完成工作了,当然,这也和我毕竟不是从事资料型工作不必依赖特别资料有关,我所需要阅读的仅仅是经典文献,这样的书并非无穷无尽,我可以自己买齐。
2005年12月26日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6-9-14 07:07
很幸福的“倘佯”。每个月可以有两千块钱,乖乖。俺读大学时也买了些书,和楼主不能比,因为俺的零花钱,拼拼凑凑也不过十来元。当然,时代是有点不同,书也不是现在这个价,但……与楼主的差距还是令俺痛心。
俺这辈子就是读大学时爱泡图书馆,这以后,就主要读自己买的书了。理由和楼主一样,俺也喜欢在书上留下点阅读痕迹。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6-9-14 18:41
我买书从没有“忘情”放肆过,一般只买自己非读不可的书。主要是怕花冤枉钱,一向财迷惯了。
头一次知道徜徉少两笔写作倘佯也可以。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em04]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