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8年后,王楠子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的父亲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把许多本应成才的孩子弄成了水泥脑袋。”
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优等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学习好和守纪律。“学习好”意味着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必须全盘接受,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守纪律”意味着老师讲课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打断。然而,当王楠子在美国课堂上忍不住插嘴纠正老师错误的时候,老师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天才”。对待懵懂无知而又充满好奇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顺其自然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然而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围绕着考试分数转,因此,学生脱离课堂教学的独立思考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徒劳的。只有分数才是判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否则的话,即使聪明也只能是“小聪明”。同样因为应试教育,学生分数之外的任何东西往往提不起老师的兴趣。于是,拉小提琴、踢足球等这些使王楠子在美国学校备受重视的特长,在国内却一次次成为“标准差生”身上不断增加的砝码。
看到王楠子的经历,很自然地联想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的一番话。9月16日,丁肇中在2006科协年会上说:“我所认识的20世纪和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丁肇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考试是考人家已经做过的事情,科学的进展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事情,会考试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有特别的成就。”
面对“差生”王楠子的“橘枳之变”,面对丁肇中想要和不想要的“第一”,时下唯分数是举的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思维,是应该逐步摈弃了。其实,只要机制科学、思维开明,每个智商正常的孩子都是天才。
华商报(赵志疆)
虽然这篇报道内容简单了点,但我相信,差生中肯定埋没了大量天才,而优等生中肯定有大量蠢才!
我相信王楠子在美国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美国教师更善于鼓励和肯定那么简单。即使真的是这么简单,那也只是描述了一种方法,问题是,中国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鼓励、什么时候肯定吗?我敢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
这个父亲实在是太会炒作了。
我总觉得真正的天才不是靠教育出来的,教育的目标是一般的占了大多数的中等智力者。一两个天才被误解的太常见了,即使是欧美的教育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天才。
不知道为什么会说这个父亲太会炒作了。事实摆在那里,王楠子在中国是差生,到美国被称为“天才”。这个天才可以打上引号,但从重点关照的“差生”到被夸为“天才”,如果一个孩子这样两然截然不同的境遇不值一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如果只是一两个天才被埋没了,的确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如果成批地发现天才,然后再成批地葬送,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么教育上还有什么可舍得大惊小怪的呢?
呵呵,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说这个父亲太会炒作了。以前有个中国女孩,去哈佛念书,大概成绩不错,后来写本书,介绍念哈佛的经验。她父母找媒体拼命吹,那才叫炒作呢,要卖书啊。
这样的事情可能有很多,并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中国人鉴定好坏的标准太单一,一个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同时也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学生。
美国人可能不这样,你只要有个特长,他都会觉得这个人不错。篮球打得好,就是个好学生,大学里一样要你,哪怕功课一塌糊涂。乔丹至少有个学士学位吧,不知道他数理化怎么样。电影里的阿甘,跑得快啊,在橄榄球场跑一下,就进大学了。
王楠子动画做得好,美国老师就表扬他“是个天才”。中国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通常会告诉他,应该先把功课学好了,再去弄动画。可能中国的老师自己都不明白学那些功课的目的是什么。
多少小孩子在小学、中学被老师鉴定为差生,后来出了大成就,中外都有这样的事例。拿一个孤立的事例就否定全部的教育,而歌颂另一个教育,好象也太一边倒了一点。
这个父亲为儿子骄傲,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立即下定论说外国月亮照耀下的孩子成长就是好,这也是偏激之言。
去年被杀的两个在加拿大的小衙内,在国内是差生,在那里还是差生。现在多少小留学生在国外,很多在国内考不取大学,在外面也只是读野鸡学校。相反不少国内的优秀学生在那里变成了杀人犯的,也不能就说都是外国教育惹的祸。
多少小孩子在小学、中学被老师鉴定为差生,后来出了大成就,中外都有这样的事例。拿一个孤立的事例就否定全部的教育,而歌颂另一个教育,好象也太一边倒了一点。
这个父亲为儿子骄傲,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立即下定论说外国月亮照耀下的孩子成长就是好,这也是偏激之言。
去年被杀的两个在加拿大的小衙内,在国内是差生,在那里还是差生。现在多少小留学生在国外,很多在国内考不取大学,在外面也只是读野鸡学校。相反不少国内的优秀学生在那里变成了杀人犯的,也不能就说都是外国教育惹的祸。
当然不能根据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否定或肯定一种教育,但是,说那个父亲太会炒作自己,也是过了。因为,对于那个孩子的父亲来说,他看到的是自己孩子的两重境遇,这就是他看到的两种教育的全部,没有理由要求这个父亲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来评论两种教育。
在从个案分析时,应避免把发展中的人与发展已相对定型的人混为一谈。例如,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大学生在两种教育里的发展境遇是没有可比的,因为二者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上升空间不同,或者概括地说,二者的潜能不同。另外,美国也有很差的学校,拿中国公认是比较好的学校与美国或加拿大那些专门为了骗移民的钱办的学校相比,这种比较是缺乏说服力的。
最后想说一点,智力是基因决定的,智商高低的确不能说是教育的好坏决定的,但不同的教育对作为潜能的智力是有影响的。什么是创造力?这很难说,但教育可以扼杀创造力,这却不难证明。
教师的素质上不去,家教再不到位,你还指望什么天才?
能成一个健康的人就不错了
学习好很重要,毋庸置疑。纪律好,这个在现在似乎被片面的理解为听话,实际上,本应是不破坏学习的可以讨论交流。
可怜的事,我们的领导们一定要的是只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而不允许学生发音,即使是在讨论问题。为此,我挨了多少训和讽刺,我自己都不清楚。何况,孩子们长久的狭隘,也让我不知所措。
真心的希望,教育专家们不要再在上面讲话了。
你们说一个新的,我们就要做一批假材料,有什么意义!?
不过是多些污染,多些过劳死罢了。就可怜可怜我们仅剩的树吧!
教师的素质上不去,家教再不到位,你还指望什么天才?
能成一个健康的人就不错了
学习好很重要,毋庸置疑。纪律好,这个在现在似乎被片面的理解为听话,实际上,本应是不破坏学习的可以讨论交流。
可怜的事,我们的领导们一定要的是只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而不允许学生发音,即使是在讨论问题。为此,我挨了多少训和讽刺,我自己都不清楚。何况,孩子们长久的狭隘,也让我不知所措。
真心的希望,教育专家们不要再在上面讲话了。
你们说一个新的,我们就要做一批假材料,有什么意义!?
不过是多些污染,多些过劳死罢了。就可怜可怜我们仅剩的树吧!
同意老木匠的观点:一般的学校教育并不是为天才设的,也不是造就天才的地方。但是这个案例恐怕还是有“典型性”的。美国的学校相对要宽松,有个人特点(尤其是有幽默感,敢出头)会得到欣赏,而不会被视为“另类”,所以案例中的男孩在美国能够出头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其实,有天赋的小孩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他们会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有些老师会觉得不务正业,小孩受到忽视,甚至蔑视,被边缘化,在中国的环境中更有可能。
同意乌龙兄(或江兄):人的创造性不一定能直接教育出来,却可以被扼杀,窒息。
成绩不好的学生必有其他方面的专长,可惜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这些其他专长确实很难被发挥出来。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