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煮酒论史』 九月霜菊涵秋光,莫负东篱临暗香——传统“重阳节”复兴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6-10-17 18:31
标题:
[转帖]『煮酒论史』 九月霜菊涵秋光,莫负东篱临暗香——传统“重阳节”复兴方案
作者:
蒹葭从风
提交日期:2006-10-16 14:26:00
溪山琴况 蒹葭从风
目录:
一 日月并应、俗嘉其名——“重阳”的起源
二 盂嘉落帽、陶潜得酒——民俗异说与重阳故事
三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之节物风俗
九月霜菊涵秋光,莫负东篱临暗香——重阳节复兴过节方案
附:重阳诗词欣赏
深谙天地人和的华夏先民很懂得在季节更替之时驱毒除疫、防病健身。由冬入春的三月三上巳节祓禊祛灾,由春转夏的五月五端阳节禳解避疫,同样,秋末的九月初九也是一个除疫健身的节日。
——题记
一 日月并应、俗嘉其名——“重阳”的起源
夏历每年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重”者,《博雅》解为“再也”。自太古时代,华夏民族既有阴阳数的观念,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故称“重阳”。前一九应日,后一九应月,故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众所周知,重阳节有三大节俗,“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可是,为什么先民要在九月初九的重阳日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仅仅因为秋高气爽可享登临之乐、秋菊鲜美可品清酒之芳?
在传统的天文节令观念中,阳数代表的是开始,重要的“重阳”之日往往是季节更替的时间节点。比如,三月三上巳节,季节由冬转春;五月五端阳节,岁时由春入夏;而九月九阳气极盛,正是秋季即将结束,冬天就要到来的时刻。
汉民族传统节日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每当季节更替的时候,人们都要驱毒、除疫、防病健身,三月三上巳节最重要的主题便是祓禊祛灾,五月五端阳节则是恶月解毒,同样,九月初九也是华夏先民除疫健身的节日。
如何祛疫健身?纵观这些以“卫生”为主题的节日,大致有三种方式:以节令食饮驱病解毒、以浸沐佩戴禳解避疫、以野游和运动亲近自然。如上巳节的佩兰、祓禊、踏青、游春;端阳节的沐兰汤、佩香囊、缠彩缕、食五毒饼、划龙舟、打马球。九月重阳,则是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等。华夏传统节日,真正是“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节日。
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与重阳之处,且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故重阳节登临;“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秋菊自古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长寿之草”,菊是汉方医学重要的入药植物,陶渊明曰“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故重阳节赏菊、饮菊花美酒;晚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恶气,有驱风逐邪、稍积祛寒作用的茱萸便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
民间历久积习的风俗往往被各种传说、读本加以勾勒描绘,再进一步成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牢固的民俗习惯。成功比附描绘重阳风习的传说,当属南朝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记载的“恒景登高”故事。
这里牵出了一个重要的中医传说人物,费长房。费长房,东汉方士。汝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能缩身入壶的神仙,其故事即“悬壶”的由来)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费长房之事,载于《后汉书·方术列传》。
《续齐谐记》则是一部志怪小说。其中记载了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全文如下: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图:重阳节(王弘力先生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6-10-17 18:33
二 盂嘉落帽、陶潜得酒——民俗异说与重阳故事
民俗的起源是多重的,为何重阳节要登高,另说,这与古时农人的“小秋收”风俗有关。重阳时节,秋收已完,农事空闲,此时,正值山野果实、药材成熟,所以农民纷纷上山采撷,称为“小秋收”。相沿历久,与重阳登临强身风俗合流,产生重阳登高的习惯。
重阳是秋菊绽放、清新宜人的节日,诗、酒、菊历来是重阳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重阳的传说故事很多,著名的如盂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等。
·盂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图:明代王仲玉作《陶渊明像》
三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之节物风俗
(一)菊——赏菊、簪菊、菊花酒、菊花茶、菊花馔
金风送爽、秋菊怒放,菊花使重阳充满了清新馥郁的气息。菊是品种繁多分布广泛的药用植物,菊花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民间在重阳节赏菊、簪菊、酿菊花酒、饮菊花茶、做菊花馔,围绕着秋菊,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重阳节俗。
1 赏菊
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菊花在我国栽培广泛,品种非常丰富,秋日菊花傲霜绽放,因其品格的高洁而被称为花中君子。九月亦有“菊月”之称。
古人赏菊非常讲究,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时人喜爱多种菊花品种,“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明代《陶庵梦忆》载:“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古人赏菊、咏菊,流传下来的咏菊诗词浩如烟海。
2 簪菊
汉民族女子自古便有簪花之俗,依节令不同簪戴不同的花卉。春天多簪牡丹、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重阳节簪菊风行,唐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簪菊之俗唐代已有,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不仅女子簪菊,男子也可簪菊,这可不是什么异常风习,古时汉族男女皆留长发插笄,人们在重阳登高赏菊时在发上插上几朵,颇显热爱生活的灵动和俏皮,且古人认为菊花可避邪、增长寿,重阳簪戴男女老少皆宜。
图:簪菊花、戴茱萸
3 酿菊花酒
民谚云,“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重阳饮菊花酒传说源自陶渊明得酒的故事。晋代葛洪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太清记》云:“九月九日探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之效。王勃诗曰;“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宋时以菊花、茱萸泡酒,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
4 饮菊花茶
“研暖春风荡物华,初回午梦颇思茶。难寻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 菊花茶是秋日的特色茶饮,沁人心脾的菊花茶品种多样,尤以甘菊、白菊等泡出的茶为佳。
5 菊花馔
以菊花入馔历史悠久,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制肴佳品。其吃法很多,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如做成菊花酥饼和菊花饺等。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都是上品。
(二)糕——重阳糕
民间很早便有九月食糕之俗,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蓬饵”。饵的原料是米粉,分稻米粉黍米粉两种,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首,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荐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是为秋祭。
六朝时重阳节俗形成,糕类成为节令食品。隋书载童谣曰,“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唐代称麻葛糕,宋时已习称“重阳糕”。《梦粱录》云,“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订,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重阳糕在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图:重阳糕
(三)佩——茱萸佩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
图:茱萸
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迁移中去理解。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四)山——登高、避疫、赏秋
如前所说,重阳登高,主要用意在于避疫强身,山顶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更是绝佳的赏秋之处。重阳登高往往携酒赏菊、佩戴茱萸、临风赋诗,举行趣味盎然的野宴。 《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
登高一般是登山,也可登塔,总之,皆登临高处。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上插上一面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因登高风俗盛行,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登高会等。
图:登高(王弘力先生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五)敬老
重阳节又是一个敬老节。九为阳数之极,“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花则是长寿之草,重阳时节正值民间秋祭荐祖,故重阳节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这一天,老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戴茱萸佩、吃重阳糕,享受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节日欢乐。
(六)杂俗
最著名的重阳杂俗,当属食蟹。传说西周时即有“蟹酱”之类的食物出现,到了唐宋,更盛行清水煮蟹。金秋时节,螃蟹上市,秋蟹味道鲜美,江南阳澄湖等地的蟹格外知名。菜馆也会在九月间,推出以蟹肉制作的美味佳肴。
福建等地在重阳节吃米果。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
重阳祭祖也是重阳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沿海地区有到湄洲妈祖庙或天后祖祠、宫庙祭祀的风俗,求得妈祖保佑。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6-10-17 18:34
四 岁岁重九日、莫负菊花开——重阳节复兴过节方案
1 赏菊、簪菊、饮菊花茶、酿菊花酒、做菊花馔
·重阳日、沐浴更衣,换上汉服(推荐男子着直身、袍衫或深衣,女子着襦裙、褙子),举家或结伴,赏菊、采菊、吟诗赋对。
·采菊,女子在头上簪戴。相互赠送,在家中做菊花插花。
·亲手泡制菊花茶。菊花茶种类多样,泡制方法可在网上搜索。(本方案涉及到部分中药,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菊花茶 http://www.baidu.com/s?cl=3&wd=%BE%D5%BB%A8%B2%E8&
举几例供参考:
□菊花山楂茶:菊花10克,山楂、金银花各10克。功效:消脂降压、减肥轻身。
□三花茶: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均少许。功效:可清热解毒、宁神静思。
□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功效: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
·酿菊花酒。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亲自动手酿造,也可以泡制,当然,也可以购买(不推荐)。
自己酿酒的技术学习:可用“酿酒”“怎样酿酒”“自酿酒”等关键词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菊花酒一般是在菊花盛开时采撷,和谷物一起酿酒,藏至第二年重阳饮用。
自己泡制则相对容易。泡制方法多样,可以在网上搜索。
百度搜索-菊花酒 http://www.baidu.com/s?cl=3&wd=%BE%D5%BB%A8%BE%C6
举一例供参考:将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常饮可活血行气、延年益寿,也可并加地黄、当归、枸杞等。
·亲手制作菊花馔
菊花菜肴品种非常繁多,各地各有特色。
百度搜索-菊花菜肴 http://www.baidu.com/s?cl=3&wd=%BE%D5%BB%A8%B2%CB%EB%C8
举几例:
菊花饼: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此为甜食。
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将菊花去蒂,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时,调入菊花末,再稍煮即可。
藏菊: 鲜冬瓜切去盖,藏白菊朵于瓤内,仍盖好,放稻草中煨之。
墨菊汤:水发金针花莱40g,水发银耳40g,墨菊花20g,湘莲50g,冰糖100g。金针花菜、 银耳、墨菊花洗净 沥干,银耳撕成小块,湘莲去心泡涨蒸熟备用,再将冰糖捣碎。锅内放清水置于旺火上,烧开后将冰糖放入其中煮5分钟,而后将墨菊花放入冰糖水中煮40~50秒左右。转小火再将金针花菜、湘莲一并放入锅内l分钟,盛入碗中即成。此汤呈黄、白、紫,香甜如蜜,并有滋补作用。
2 做重阳糕
重阳糕市场有售,但自己制作别有情趣。重阳糕花色多样,做法不一。
百度搜索-重阳糕 http://www.baidu.com/s?cl=3&wd=%D6%D8%D1%F4%B8%E2
最简单的做法举例:
杭白菊20~30朵,马蹄粉200克,新鲜菊花1朵(切碎),冰糖适量。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约10分钟(将菊花用纱布包起来,可避免隔渣的麻烦),当颜色呈现淡黄色即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否则会略带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调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点,因为加入马蹄粉溶液后会有稀释作用。加入已切碎的新鲜菊花。将马蹄粉以适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约15~20分钟,变成完全透明即熟,热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红绿丝、杏肉等细小果脯块或者铺上柠檬片,更增风味。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功用清凉去火。
3 做茱萸佩
按照前面的介绍,亲自动手做茱萸香囊给全家佩戴。有关制作汉服饰品香囊的方法,可百度一下“香囊”,或参考天汉网、汉服吧端午节系列活动中网友的香囊制作过程.
4 登高野宴、避疫赏秋举家着汉服,带着自制的菊花酒、菊花茶、阳糕、菊花馔,佩上茱萸香囊,登山游赏,采菊簪菊赏菊,在山上举行重阳野宴,长空万里清风徐来,饮酒赋诗、不亦乐乎。
5 重阳敬老活动
给老人穿上汉服,陪伴老人登高、饮酒、赏菊、吟诗、对弈。探望敬老院,举行各种敬老公益活动。
6 其它
饮酒食蟹,举办重阳家宴。以重阳糕等为祭品,举行重阳家祭。家祭方法可参考礼仪复兴计划祭礼方案“家祭”部分。依各地风俗,开展各种特色重阳活动。
附:重阳诗词欣赏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煜·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李清照·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李之仪·千秋岁》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
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
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柳永·斗百花》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 ,却道昭阳飞燕。
《晏几道·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辛弃疾·踏莎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段克己·满江红》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 ,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 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张可久·折桂令》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曹雪芹·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殇,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王昌龄·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关汉卿·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