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瞎转: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
在读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中,我非常喜欢的是,把书中游荡比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依稀是在真名一个回贴里读到的)还有布扣子的说法,“就像春游,老师总让你不得安生:‘好好观察,回来写篇游记。’天呐,玩的心顿时蔫了。”怕写作业,好生差生,同此一怕。虽不上学很多年,但梦里常有逃学事绊缠脚跟。想想你正自信马由缰,冷不丁被绊马索撂翻在地的狼狈相吧。对自己不写阅读心得好像理直气壮得很。
既是踏青,尽兴的自是野外。而我这一路啊,春色眼前过纷纷,心中不曾留半点。把那莽莽然苍野游成个螺丝壳般园林。多少时候,我信步探远,我茫然绕回。我只作了个“文明游客”。我轻轻地去,我轻轻地回,我散漫地转身,不曾带走一支花花草草。去时一肩晨烟,回时两袖暮霭。灯下检点,行囊瘪瘪,难免懊丧万分。
读《吉本自传》,读到爱德华.吉本读书作摘记。一时想到,自己读书遇到令自己喜欢不已的段落很多,读时自以为回头肯定能找到的。哪知稍稍假以时日,某天想到时,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出自哪个作者、哪本书、哪一章、哪一段了。几次都遇上这种事。看来这就是自己读书不摘书的失误。忽然想到,读网,是不是也得搞个读网摘记,读网心得什么的。网上好文亦多,过眼更是迷了来路,更别说有些网址可能还会失效的。
读书读网不作摘记,我的报应就在本文。开头那段,我怎么也想不清这个比方准确来自哪里了。
再说到读书心得,把它完全视为作业,平心而论,其实也不正确。开卷必然会心有所思,只要不刻意作文,信手记下读时第一感觉,不也是件趣事?
爱德华.吉本回忆自己早年的阅读经历时说,“我的阅读心得往往按照各别的内容写成若干短篇论文。现在我还可以不带一点愧色地读到我的一篇用八页对开纸写的关于维吉尔《农事诗集》第四卷的八行诗句的评论文章。”
翻开自己学生时候在某本书页空白处记下的阅读疑惑,这时再看,甚至有些得意自己那时蛮有脑子啊。不过多数时候都没有记下,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
以前的书生们,寒窗苦读,是奔着乌纱帽、黄金粟、颜如玉而去,是在淘官淘金淘美,比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头悬梁椎刺股更过份,都是活该。而现在人的阅读,不可能再抱有这种期望了。所以,拒绝苦读,我估计,不会只我一个人。当读书变成踏青般美事,人才会乐此不疲。
书林风景无边,那里自有“白云为盖,流泉作琴。 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的意境。雨过塘水自深,知音者或有池塘本身,我且学作一回池塘。目光落处,各种书籍如芳草自漫天涯,如落花自散风中。追草去,逐花来,追得上,逐得来,但愿那个人是我。
(题目及白云句出《禅是一枝花》中招贤、雪窦二禅师语)
2006年10月17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22:07:39编辑过]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十一》是孔子和弟子们讨论个人生活理想的著名段落。
谢谢平平。
我又改了一下。都怪我表达不清。我是说的那个比方。其实心里记得有,但论坛上没搜到确切证据,不敢肯定。[em42][em42]
读书而具暮春游玩之心,那是读书中的上品呀,俺也心向往之。
做摘记是有好处的,一旦做摘记同样存有暮春游玩之心,持之以恒,想要没点成就,也难。
奇怪的是,世人好谈钱钟书的天人记忆,却不太愿意想到钱钟书那些用麻袋装的札记本。
即使无此雄心,仅仅为了加强读书效果,做点摘记也不坏。俺决定向梅茗学习。说得形而下一些,做摘记至少等同于在风景区拍照,可权充到此一游。
读书不做摘记,久矣。主要是怨电脑,也怨网络,因为你要摘记的,差不多都在它们的数据库里面了。
童先生、周先生、逍遥姐姐说的都是行内话。可能因为你们读书多吧,在摘书问题上经验丰富。我读书不多,不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是什么时候也恨少啊。
这个“用”,应该不完全是引用的意思。比如说遇上某事,碰巧自己的看法与读过的书中有不少类似的,于是就想把它们放在一起。但一时之间,面对谷深沟幽顶峭山样的书墙,从哪里找起?哪能一打捞就得手?如果有摘记的话,找起来就容易多了。
更别说网上的东西,大多数还都靠不住,错误实在太多。参考一下可以,真正要用,还得从书上寻原文。
稍试之后,我感觉摘书其实是件很不错的事。摘的段落肯定是自己喜欢的文字,对自己来说,根本不是苦事,几乎是多享受一回了。再说了,现在的摘书,早不像以前那样费纸费墨费力气了,在嘴里念念有词的当儿,手指是几乎可以同步在电脑上敲出了。
失败啊 这一把年纪才知道读书居然有摘抄一说[em42][em42]。学生时候(绝对不等同于读书时候)抄什么袭名言警句,抄什么好词好段,不知道算不算。[em09][em15]
谢谢星依.[em22]
真名若评读书奖,我投梅茗一票.纯粹,虔诚.
稍试之后,我感觉摘书其实是件很不错的事。摘的段落肯定是自己喜欢的文字,对自己来说,根本不是苦事,几乎是多享受一回了。再说了,现在的摘书,早不像以前那样费纸费墨费力气了,在嘴里念念有词的当儿,手指是几乎可以同步在电脑上敲出了。
失败啊 这一把年纪才知道读书居然有摘抄一说[em42][em42]。学生时候(绝对不等同于读书时候)抄什么袭名言警句,抄什么好词好段,不知道算不算。[em09][em15]
反正一本书看完了,做一个记录,作者、版本,摘几条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话,将来老了一看,哈,积累了几个本子了,就很有成就感了
反正一本书看完了,做一个记录,作者、版本,摘几条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话,将来老了一看,哈,积累了几个本子了,就很有成就感了
只要是老师说的话我就深信不疑,我从小一直是听话的好学生滴。我现在就准备它一个小本子去。到头来要是没成就感,我找木匠师傅算帐。
谢谢.我没看过《射雕英雄传》,但黄蓉的刁钻也如雷贯耳,呵呵.我刚用google搜索了一下,从一篇高中学生的复习资料里找到一段文字,这可能是比较早的版本了.
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于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只是出处不明,哪位方家告诉俺.
我学生时代很喜欢做摘记,遇到喜欢的段落就亲手抄一遍,《牛虻》里亚瑟在监狱里写给爱玛的信,有很多句子我至今记得,就因为全文抄过;还有《少年维特的烦恼》,更是反复看了又看摘了又摘。学生时代很容易吸收书本里的营养,遗憾的是那时看的好书太少了,也没什么人向我推荐好书。过了这个村就再没这个店了,现在有好书摆在眼前,都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了,现在的大脑好象是被乱七八糟的东西装满了,想灌点知识进去都很困难。
所以很羡慕梅茗能沉下心来读书,我相信读书能美容。尤其女人到了中年,如果不读书,就变得唠唠叨叨、俗不可耐,一副茫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很讨人嫌的。如果实在读不进去就上论坛发发帖子也行。
其实就读书而言,奔利禄去的,苦乐得自己去埋单,那是敲门砖嘛,既不敢随草也不能逐花,否则风险太大;要做学问的,苦乐也得自己埋单,那仿佛是花蜜,既不敢错过也不敢放过,否则变不出新戏法谁个听你打诳语;糊口饭的,自然也是有苦有乐,但落脚点更实在些而少了几许浪漫,老老实实地读书长见识,也算对得起自己和书本。
当然,这世上也有一些人敢于在书林瞎转悠,采花贼般逐草而居,落水而戏,随风而舞,伴花而憩。遇着可心惬意的,像谈情说爱般地欢喜不尽;遇着惊心动魄的,像是浴火再生般地警醒唏嘘;遇着牙碜咯嘴的,扔了就是,没啥好说的。至于是否要做笔记摘记札记,亦可不做,悉听尊便。读书无定法,读书也不是什么任务,有所触动、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有所闻见就行,这就是书林瞎转一族的最佳写照。
您呢?
啊,再谢谢平平,我又搜索了一下,果然。《太平广记》俺已下载,准备攻读。
所以很羡慕梅茗能沉下心来读书,我相信读书能美容。尤其女人到了中年,如果不读书,就变得唠唠叨叨、俗不可耐,一副茫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很讨人嫌的。如果实在读不进去就上论坛发发帖子也行。
恩,说得好。我认为这话简直可以入选《太平广记》。
[em05]金秋每次发贴,都能说到我心里去。常常一看金秋的话,我就觉得自己没啥要说的了。
梦烟先生的回复也提醒着我,读书究竟所为何来?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虽然说不上来,并不等于我心里白茫茫一片。
大非对各种各样啃书情形的勾描真是活灵活现。让人难过中又忍不住想笑。
至于自己把书比作花花草草,也不过个人臭美而已。其实书只是书,要比方的话,那可比的多着啦。书林瞎转,这林子大了,你想想,哪能只是花草?什么都有可能遇上的。
请多多指教。[em27]
朱先生来真名也不短了,难得见一回哦。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