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上海人迫不及待学礼仪 [打印本页]
作者: 花花 时间: 2006-10-24 20:48 标题: [转帖]上海人迫不及待学礼仪
如果有人问,上海现在流行什么,而答案如果是“学礼仪去”,这也许一点也不夸张。
上海市在今年2月间启动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原本订下截至今年底有20万市民参加培训的目标,这目标却在今年7月底提前达到,当时已有超过23万人学习和通过了有关的礼仪培训考试。
上海市文明办综合处处长徐建平受访时说,“这显示广大市民对学习礼仪的热情。”
在五个月内就达到了预定目标,上海市文明办接下来将在市民踊跃响应学习的基础上,同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等基层单位继续推进市民提升文明行为。徐建平透露,其中一个计划是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举办一项“中外家庭礼仪知识大赛”,通过比赛让驻沪的外国家庭与上海市民学习彼此的文化习俗和礼仪,“为迎接上海世博会所要建设的文明城市形象打下更好的基础”。
“百万家庭学礼仪”
“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是今年上海市政府的一实事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动员100万市民参加礼仪知识培训,为2010年上海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营造文明环境。有关活动主要是通过家员的共同参与,激发市民“重道德、学礼仪”的自觉意识,培训重点是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不过尽管学习者踊跃,一些礼仪专家觉得目前不少市民的行为,和理想还有一些距离,“文明礼仪还没能成为生活的常态”。
过去几天在上海书展举行的好几场名人或作家签名会活动上,主持人的话未讲完,热情的老中青读者就一踊而上的镜头却几乎是“常态”。《礼仪大学堂》一书的几位作者前天在书展上与读者见面时,也亲睹了读者迫不及待的热情。
《礼仪大学堂》是配合上海“百万家庭学礼仪”而编写。负责编写社会礼仪内容的唐文青说,社会礼仪范围离不开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更讲求自律,“如果能把社会礼仪的这种自律内化成一种生活常态,对个人和对社会的文明素质肯定会大大提升。”
她坦言上海目前在这方面还未能达理想,但相信“百万家庭学礼仪”的五年文明建设运动,最终会发挥作用。“这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的工作,礼仪不能单靠宣传,而要使它成为一种习惯。”
仍有很多陋习
习惯成自然也许正是快速“发”起来的上海,未能去除过去旧环境里一些特有的陋习。像在公共场合或剧院里都高声讲话,一些街道更因为一些爱狗的主人不文明遛狗,已成了“狗粪街”。
就在上星期,一理发店的老板忍不住在其店面前的人行道上,为遛狗者免费提供方便袋和厕纸,希望提醒爱狗的人“文明遛狗”。但据报道,一个星期过去后,人行道上的狗粪没少,他提供的免费便利袋,反而有人“顺手”拿了一大把去买菜或做其他用途,简直让理发店老板哭笑不得。
有趣的是,在市政府主导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之前,在上海的一些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已注意到礼仪培训的重要。而上海的白领丽人和妇女,近年也掀起参加礼仪培训课的热忱,礼仪讲座更是“妇女沙笼”活动中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去年从新加坡回到上海发展的上海人朱怡,即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上海的文明建设“做点事”。离开上海有18年的朱怡,是她创立的礼佳园礼仪形象国际公司(新加坡)董事经理及首席礼仪导师,也是第一位获得英国皇家UK
First Impressions特别授权会员。这一两年来经常受邀讲课和为上海的礼仪导师提供培训,包括为上海妇联、交通大学等知名机构邀请讲学及现场指导。
她说,前年到上海视察时,发现很多市民以为礼仪是上层社会的礼节,跟他们不相干。“像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有市民喜欢穿着睡衣出街?”
不过经过市政府近年推展的民众教育,许多市民意识到礼仪其实是很生活也关乎做人。
朱怡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的内涵因多种因素出现断层,现在迫切需重建。“礼仪是美的工程,而这美的真谛,是为别人着想、在乎别人。这需要从思想上改变。”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6-10-24 23:40
唉,我是过于怠慢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了,这类事儿,我虽生活在上海,竟似从未听说。
那些官员的思维定势真是可怕,他们总以为,那类原本需要“百官树人”、且惟有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才可能奏效的事,是可以通过雷厉风行的号召,在短期内获得成果的。礼仪不是速生的水杉,这道理并不难懂。但出于对表面政绩的追逐,故意装傻,就是一种官场策略了。
作者: 混沌 时间: 2006-10-25 00:03
不学会平等待人,学什么鸟礼仪。对外来民工什么态度,对老外什么态度。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6-10-25 00:17
刚才外出买菜,在一家外来民工开设的小摊前,正好听到一城管队员前来吩咐,要求他们明天上午八点至下午四点,注意卫生,门口禁止停放一切车辆,包括自行车。那么,自行车该停哪儿呢?城管队员给出的建议是:停到我们的小区里来。原来,明天市领导要来视窗这条道路的卫生情况。我注意到,城管队员的态度始终非常亲切,微笑也像省略号那样,在嘴角逗留不去。
这类事儿很平常,没有人会视为一个恶性事件,但正是这类平常乃至日常的糊弄,使得官府倡办的精神文明建设,沦为一个接一个笑谈。
人们总喜欢把目光聚焦在某个非常事件上,其实,非常事件总是相对具有例外性和偶然性,要考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状况,更应留意那些家常的做法。
作者: 混沌 时间: 2006-10-25 02:00
城管如果让小贩摆摊是要收钱的。前几天我问一个修车的老头,上海本地人,七十来岁,和老太一起在马路边设个小摊,其实就是路边停一辆小三轮车,还是挺偏僻的单行道,他说一个月要交城管500来块钱,我看他自己赚的还不如城管多。
这样城管和摊贩就成了的租赁关系,态度当然要好点。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6-10-26 22:34
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取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们刚学会骂人,他们又学礼仪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6 14:34:37编辑过]
作者: 紫壶 时间: 2006-10-26 23:05
刚刚被人指着鼻子骂我不热情,转眼我的“随意礼仪”就成了跟国际接轨的体面行止了。
作者: 闲人一名 时间: 2006-10-27 01:34
坏蛋金秋!
谁让你不早点说说学什么才跟得上形势,俺就跟在后面吧,先学骂人。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