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对待细腻的权利,我们不能漠视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理如风    时间: 2006-10-29 05:58     标题: [转帖]对待细腻的权利,我们不能漠视

文章来源:新京报

  几天前,一位摄影爱好者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一组图片,题为“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这些图片因为详细地记录了北京街头一位骑自行车的外国老太要求驶入非机动车道的小汽车驶回机动车道,受到小车司机蛮横对待的过程,引起广泛争论。

  据目击者称,这位外国老太因为看不惯一辆机动车驶上了非机动车道,于是充当了一次“交通协管”,微笑着将自己的自行车挡在了汽车前面,要求“越轨”汽车回到自己的车行道。然而,几分钟后,怒气冲冲的司机将老太的自行车“拎起来往边上一摔”,要求她“回你们家管闲事去,否则不客气”。即便如此,这位外国老太仍是不依不饶,终于使这辆失足的汽车“与秩序接轨”。

  这个场景,或许会让人们想起电影《撞车》里的某些细节,甚至想到全球化视野下的某种“文化冲突”。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有不少网民,斥责这位老太过于“霸道”,“想当国际交警”。不过,稍通情理者都会明白,具体在这件事上,真正“霸道”的是汽车司机,因为是他占用了非机动车道。诚然,全球化时代,人们四处游走,偶尔会在异域人文中遭遇观念上的冲突,但是权利本身并不冲突。因为在权利的天平上,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分量,每个社会都有着一以贯之的逻辑。

  有人问,全国各地机动车违章驶入非机动车道的事随处可见,为什么只是因为一个外国人站到中国大街上“维权”,便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短短几天,这组照片在网上迅速被转载,一些知名论坛的回帖超过数千条。如诸多留言所反映,这个小“冲突”激起了许多网民的反思,野蛮在微笑面前输得一丝不挂;与此同时,外国老太的出场,也让人眼前一亮———一个城市的出行文化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内部的治理,同样关乎人类文明的进程,关系到我们如何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建设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与此同时,外国老太的戏剧性出场,更像是一个象征与隐喻,它打破了中国人关于交通违章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式的麻木。透过外国老太的“日常的反抗”,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权利如此细腻,就在身旁。

  只是许多人习惯淡漠,即使失去了,也不曾觉得疼惜。

  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因为维权成本过高(社会因素),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因素)。所以,一个人在自己权利被侵害时,其选择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占了便宜似的做了“逃兵”。正是因为这种司空见惯的放弃,使这位不守秩序的司机,可以在非机动车道上牛气冲天,几乎“顽抗到底”。

  权利退一步,并不会退出一片海阔天空。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不是医治自己,也不是改良社会的偏方。在大街上,苦于交通堵塞的司机走非机动车道的“省力”,以及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对此视而不见的“省心”,只会纵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继续存在。如果我们相信“秩序即自由”,就不难发现,那种以侵害他人权利来救济自己的权利的行为,只会减少这个社会的权利总和,并使人人处于一种更不自由的状态。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6-10-29 07:49

海外的中文网站都是以“一组让国人无地自容的照片”为题传贴这组照片。

很奇怪的是这组照片会激起某些网民的民族主义的情绪。实际上漠视秩序就是等于漠视人们自己包括在这种秩序里面的本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基本权利,而这组照片反映的整个事件里,让一个洋人老太孤独地为她自己的权利站出来,还体现另一种漠视,漠视这个出来维护秩序,也就是出来维护权利的老人。只有在这个洋老太太站出来之后,才感觉到脸红,然而这竟又莫名地导致了恼羞成怒,反过来,老太太被指责做了国际警察。

对于那些认为她是来做国际警察的人,就因为她的太过执着的高鼻子而触动了他们的民族主义神经,但如果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呢?他们的哪一条神经会被触动呢?我不知道,兴许他们就根本没有这条筋了。习惯于自己的权利,社会的秩序被践踏,也漠视这种践踏,更漠视那些出来维护权利的人,就是这样的权利意识,这样的民族意识,这样的国民意识。

[em06][em06][em06]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