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轻松一下】三国历史上的骇人真相:美女貂禅到底是谁? [打印本页]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6-11-13 10:44     标题: [转帖]【轻松一下】三国历史上的骇人真相:美女貂禅到底是谁?

关于三国的故事,显然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十分熟悉的。小说家罗贯中在其作品“三国演义”里,已经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片段。其中,像诸葛亮,关羽等人物更是脍炙人口,已经几乎成为整个民间的神话人物。

  但是,如果有喜欢较真的人,在反复阅读个这部小说以后,却也不由对其中某些情节产生了种种怀疑。罗贯中就像一个恶作剧的人,似乎有意或者无意地在这本小说的情节里隐藏了无数个谜,供后世的读者揣摩猜测。从表面看来,这些谜团仿佛是由于作者的考虑不周或者胡编乱造而产生的各种逻辑破绽。然而,隐藏在表象后面的却有是作者欲言又止,种种事实深埋于心,却又不敢公然表露的痛苦下,将事实用各种方式隐藏在的整本“三国演义”的小说里。

  要想把其中的谜底完全解开,凭我个人之力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只是想在这里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说道一番。

  在“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里,有两个人物,罗贯中居然连名字也没有交代。其中一个是被张飞痛打了的督邮。当然,他只是个小人物,名字或许并不重要。然而,另一个人物却是在整个三国里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貂蝉。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应该知道,貂蝉原来的意思是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而不是她的名字。虽然在所有正史文献里,貂蝉并无明文记载,但在很多民间戏曲传说里,她缺是有名字和身世的--貂蝉本姓任,名红昌。她出身的地方说法不一,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那么,既然貂蝉确有姓名,那么对于这么重要一个人物,罗贯中为什么故意隐藏不说呢?

  还有,白门楼事件中吕布被曹操处死后,貂蝉的下落又是如何呢?罗贯中居然也是只字不提,这完全不符合罗贯中的一贯风格。要知道,罗贯中在整本“三国演义”里,几乎都坚持对每个重要人物的下落有个清晰交代。比如,孙尚香在被骗回东吴后其实已经和整个三过的故事关系不大了,可当刘备兵败,病死白帝时,罗贯中还是不由地特意再次提到孙尚香闻讯自杀的事情,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交代。可是,对于貂蝉,罗贯中却为什么又显得如此过于惜墨入金呢?

  这些问题,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听到好几个关于貂蝉下落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关羽把貂蝉藏起来,曹操得知后就派人捉拿,貂蝉扑剑自戕;另一说法是貂蝉在关羽安排下返回故乡,终老故土(也有说是出家为尼,并有著作“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更有一说法是曹操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以期挑拨他们兄弟感情,为绝曹念,关羽杀死了貂蝉;更有元代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说曹操派貂蝉诱惑关羽,关羽怕自己把持不住,挥刀斩了貂蝉月下的影子,貂蝉飞身进入月宫。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说法,貂蝉的下落都和关羽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其实用了一种借代的手法,已经把这事情讲述了出来。他实际上是用了虚构的赤兔马来暗示了这一点。

  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疑点,关羽在从吕布那里获得赤兔马时,赤兔已经是一匹成年马了,而关羽也正当盛年。而当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的时候,他居然骑的还是赤兔,而当时他已经是五十几岁了。这显然是个太明显的错误了。

  具体算来,当初吕布从董卓那里获得赤兔的时候,赤兔已经可以战场使用了。那一年是公元190年。关羽获得赤兔的时候,已经大约过了超过十年。等到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21年了。也就是说,就算当初董卓赏给吕布的是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到关羽死,赤兔也有31周岁了。

  从动物学角度上讲,一般马的寿命只有30~40岁,一般大体力劳动的则更短。也就是说,赤兔当时就算不死,也已经是只能躺在马厩里养老的高龄马了。关羽是万万不会再骑了。

  如果我们仔细比较貂蝉和赤兔的身世,就会发现很多的巧合。她们的关系都是由董卓到吕布然后到关羽这里。这并不是单纯的巧合。可以说,赤兔其实就是貂蝉,两者是一体,罗贯中用赤兔来隐喻了貂蝉在白门楼以后的身世发展。

  但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整个的故事又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从名字上来看,貂蝉和赤兔的名字就存在着一一的对应关系。前面讲过,貂蝉的真名叫任红昌,有一个红字,赤兔的赤字就是刻意地对应了这个红字。那如果这么说来,兔字又是对应什么呢?事实上,罗贯中用兔字就是来代表貂蝉本人的身份。

  似乎从表面上看来,貂蝉和兔字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罗贯中这么做,有是基于什么道理呢?这要解释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要把事情讲清楚,就必须从远古的一些宗教上讲开去了。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在进化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母系社会。甚至在现在的一些原始部落里,依然保留着残存的痕迹。而就是从母系社会开始,人类开始对自然有所了解和认识,也逐渐有了宗教崇拜。于是,在当时作为主导性别的女性就成为神的代表。人类崇拜生产万物的自然,也同时用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身体做为自然之神的象征加以崇拜。丹布朗在他的著作“达芬奇的密码”里就比较详细地对欧洲历史上的女神崇拜又一定的描写。

  同样在东方,女神崇拜也一样曾经一度在人类宗教里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女神崇拜也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了后来的以男性主导的社会里。

  当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具有更强的力量和智力的男性取代女性成为社会主导后,宗教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快越来越多的男性神话人物取代了女性人物。但是,女性崇拜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继续在人类社会里发生巨大影响力。中国古典历史神话里,至今保留了不少女神的形象,比如女娲。她们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完全不输于其他男性形象的神。

  在中国历史中,人类一直采用着阴阳两仪的朴素世界观。所有的东西都被一分为二地赋予阴或阳的属性。男性主导社会里,女性就被赋予了阴的属性,所以女神崇拜也叫阴神崇拜。而作为自然界具有阴这一属性的最大的实体-月亮(太阴),也自然成了阴神崇拜的图腾物。所以,中国的阴神崇拜的宗教也叫拜月教。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解释前面的问题了。貂蝉就是某个地下阴神崇拜宗教的成员,而且身份颇高。中国民间一直有貂蝉拜月的说法,就是一个证明。

  嫦娥一直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主观月亮的女神,她也经常成为很多拜月教的偶像的具体代表。而她的宠物玉兔,也作为是最接近女神的生灵,被用来做教内重要人物如祭祀的象征。这也就是罗贯中用兔字来代表貂蝉身份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赤兔其实指的就是貂蝉。罗贯中用密码的形式记录了貂蝉后来去向。而在南方的民间,人们也把女人称为马子,也是由此而来的。

  所以,其实貂蝉在白门楼以后,就和关羽在一起了。而更大的秘密是,貂蝉其实就是被关羽点化入教的,并授予教职的。民间传言,关羽将貂蝉安排出家为尼,讲的就是这个。而关羽接受貂蝉入教的很大原因是,他本人由于是男性身份,虽然身份较高,但无法进一度提升地位,所以让貂蝉如教并把她捧为祭祀神官,然后通过控制她来获得控制整个教会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非要用隐秘的方式来记述这一切呢?那说来就有是话长了。

  先说下貂蝉跟关羽到了西蜀以后的事情。

  当刘备占据整个西蜀地区以后,关羽就主动要求镇守荆州。作为刘备手下的首席将领,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刘备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而关羽自然有他的打算。在荆州他就成了当地的最高指挥官,他就可以从容地利用一切条件来发展他的宗教组织,当然作为回报,他和貂蝉在教里的地位也空前提高。

  在后面的时间里,荆州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帮助整个教团,迅速地膨胀起来。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教团势力和财富的迅速增加,原本依靠宗教信仰结合起来的组织内部开始出现了裂隙。人类的逐利性开始引起各种权力的明争暗斗。同时,貂蝉也开始对自己的傀儡地位有所不满,逐渐利用部分教众对自己的崇拜来壮大势力。当自己觉得羽翼丰满后,便逐步公开地和关羽分庭抗礼。

  一开始,过于自负的关羽对貂蝉的行为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貂蝉不过依然是当初自己手里的一个任自己摆布的木偶而已。结果一直的忽视使得貂蝉的势力凭空坐大,等他醒悟过来却有些晚了。

  于是,一场激烈的暗战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荆州逐步升级。

  当两派人正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两败俱伤的时候,更大危机已经悄悄逼近了这里。

  荆州的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给整个教团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同样原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就给荆州后来的沦陷打下了伏笔。

  当荆州内部权力争夺的消息被秘探带回东吴以后,东吴方面就意识到夺回荆州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了。与此同时,曹操方面也开始觊觎这一片土地。

  而关羽在这时候,依然没有辩明当时的形式,居然很冒然地去主动进攻曹操。于是,东吴乘机出兵,一举拿下了内部已经混乱重重的荆州,并很快杀死了关羽和貂蝉。

  但是,势力庞大的教团并没有迅速土崩瓦解,而是逐渐地转入地下。到后来,魏国统一了以后,庞德后人进入荆州后,大举屠杀关羽家族极其党羽的时候,教团这才分裂开来,并彻底隐藏到民间,从此在所有正史里销声匿迹。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宗教组织时兴时衰,不时地对中国历史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又往往迅速消失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里,他们逐渐地蜕化成一个完全的集团势力,而女神崇拜的最初教义被逐渐抛弃。最后,他们就发展为以关羽等形象为神祉的兄弟会组织。而最早的女神崇拜被彻底抛弃甚至彻底禁止。对于少数的原教旨主义者进行残忍地杀戮。于是貂蝉这一派系在上千年的不断迫Hai残杀中消失与中国的历史舞台。

  罗贯中作为这一少数派系的幸存者,为了将事实公布于众而又希望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不得不采取用隐喻的方式在自己的著作中交代一切。

  对于貂蝉,他使用了月字兔字等符号来表征。而对于关羽,他则采用将关羽的封号“汉寿亭侯”的寿字上半部,和代表貂蝉的月字结合的汉字-青,来代表关羽。同时,青作为一种颜色和貂蝉名字里的红字向对应。中国民间传说戏曲里,关羽一直一身绿色衣服,就是来源于此。

  为了进一步说明事实,罗贯中生怕后人无法揣摩他的本意,又特意为关羽编造了他的著名的武器-“青龙偃月刀”。青龙和月各代表什么,自然不需要我再解释了。

  罗贯中之所以用刀给关羽做武器,就是望后人能从其中看出破绽。因为汉代的时候,军队里是根本是没有长柄大刀这种武器的。

  顺便说一句,这个兄弟会组织在后来的发展中一直以汉室子孙作为身份。在清军入关后,逐渐和其他一些反清组织融合形成洪门。洪字在繁体里就是汉字去掉土,表示汉人失去土地。再后来,清朝被颠覆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才有改名成赫赫有名的“青帮”-青字就是来源与上面的故事。
 

作者: 张希田    时间: 2006-11-14 04:17

有点牵强附会吧--不过据此再编成一个故事也挺好看。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6-11-14 04:54

是刘心武写的吗?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6-11-14 05:51

读了开头几段,兴味索然了。

首先,标题就不对,正文中谈的是罗贯中,标题上却出现了“三国历史”和“真相”这类字眼。人家罗贯中写的是“演义”,要看“真相”,起码得在史传中去找寻。另外,作者明知史籍中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又何必去问她到底是谁呢?

说到《三国演义》,作者欠缺基本的知识,他似乎连通行本《三国演义》并非罗贯中小说的原样这一常识都不甚了了,那些针对罗贯中的质问、质疑,竟然奇怪地与罗贯中无关,应该被拿来示众的,乃是通行本《三国演义》的修订者毛伦、毛宗岗父子。比如作者问道:“那么,既然貂蝉确有姓名,那么对于这么重要一个人物,罗贯中为什么故意隐藏不说呢? ”实际上,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罗贯中原貌的三国版本),罗贯中参照之前的民间说书资料,提供了貂蝉的下落,即所谓“关羽斩貂蝉”。毛氏父子觉得这个细节有损关羽形象,大笔一挥,把它删去了。

再如,作者又煞有介事地问道:

“要知道,罗贯中在整本“三国演义”里,几乎都坚持对每个重要人物的下落有个清晰交代。比如,孙尚香在被骗回东吴后其实已经和整个三过的故事关系不大了,可当刘备兵败,病死白帝时,罗贯中还是不由地特意再次提到孙尚香闻讯自杀的事情,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交代。可是,对于貂蝉,罗贯中却为什么又显得如此过于惜墨入金呢? ”

这里,作者又不慎踩了一个地雷:孙权妹子投江“自杀的事情”,根本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可恶的毛氏父子为了烘托刘备的仁义形象,拙劣地添上的。这一点,在毛本《三国》的凡例里,说得清清楚楚。瞧瞧,两个关键的细节,作者完全弄颠倒了。

想评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一个入门级功夫,就是得去比较一下毛本三国与嘉靖本三国的异同,如果找不到嘉靖本(是比较难找),至少也得读过含有毛氏父子评点语的三国,否则,只能谈小说,谈论罗贯中是万万使不得的。

主帖后半部分,没读,也不想读了。


作者: 乌龙茶    时间: 2006-11-14 07:19

     呵呵,我想也是挺费神的一件工作,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6-11-14 20:57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6-11-13 21:51:00的发言:

读了开头几段,兴味索然了。

首先,标题就不对,正文中谈的是罗贯中,标题上却出现了“三国历史”和“真相”这类字眼。人家罗贯中写的是“演义”,要看“真相”,起码得在史传中去找寻。另外,作者明知史籍中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又何必去问她到底是谁呢?

说到《三国演义》,作者欠缺基本的知识,他似乎连通行本《三国演义》并非罗贯中小说的原样这一常识都不甚了了,那些针对罗贯中的质问、质疑,竟然奇怪地与罗贯中无关,应该被拿来示众的,乃是通行本《三国演义》的修订者毛伦、毛宗岗父子。比如作者问道:“那么,既然貂蝉确有姓名,那么对于这么重要一个人物,罗贯中为什么故意隐藏不说呢? ”实际上,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罗贯中原貌的三国版本),罗贯中参照之前的民间说书资料,提供了貂蝉的下落,即所谓“关羽斩貂蝉”。毛氏父子觉得这个细节有损关羽形象,大笔一挥,把它删去了。

再如,作者又煞有介事地问道:

“要知道,罗贯中在整本“三国演义”里,几乎都坚持对每个重要人物的下落有个清晰交代。比如,孙尚香在被骗回东吴后其实已经和整个三过的故事关系不大了,可当刘备兵败,病死白帝时,罗贯中还是不由地特意再次提到孙尚香闻讯自杀的事情,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交代。可是,对于貂蝉,罗贯中却为什么又显得如此过于惜墨入金呢? ”

这里,作者又不慎踩了一个地雷:孙权妹子投江“自杀的事情”,根本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可恶的毛氏父子为了烘托刘备的仁义形象,拙劣地添上的。这一点,在毛本《三国》的凡例里,说得清清楚楚。瞧瞧,两个关键的细节,作者完全弄颠倒了。

想评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一个入门级功夫,就是得去比较一下毛本三国与嘉靖本三国的异同,如果找不到嘉靖本(是比较难找),至少也得读过含有毛氏父子评点语的三国,否则,只能谈小说,谈论罗贯中是万万使不得的。

主帖后半部分,没读,也不想读了。

俺不小心贴错地方了,本意是要贴到休闲专栏。以供一笑的东东,本来就只配在休闲的边边角落。但仍然不期读到老周的精到之论,真诚地谢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