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胡乱对比一下史记与通鉴:
一,史记更加接近于个人史,套用六经注我,即是万人注迁。他取材真的很是奇怪,他笔下人物的大事,他一笔代过甚或全然忽略,而那些琐事却述之甚详,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一个人所读史料终为有限,他读不了那么多史料,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史料省略了,他注重的是万人注我,他也许是不由自主的总是把重点转移到了对人生价值的关注中。
二,对比一下,通鉴那集体劳动的痕迹就很重了,史料的剪切虽很周全,但却没有史记那么大手笔了。通鉴是不是更加接近兵法?我说不准。
三,史记是不是更接近做人的道理,而通鉴更接近做事的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6 10:05:04编辑过]
你胡乱对比,我也来胡说一把。
鲁迅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怎解?就是说史记寄托了司马迁的情感在里面,透露出的那份激情,怎能不感染读者的心?那些故事中的琐事很生动,也很能传递作者的心绪,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坎。它是史,更是诗。
司马家族一直以来在高层讨生活的,见的世面多了,不若老百姓以为的皇家都是金碧辉煌,文臣武将都是赫赫显达。其实司马迁最清楚,坊间盛传的宫墙内的林林总总多是鸡零狗盗的勾当,鸡毛蒜皮的琐事,贼眉鼠眼的心思,用不着宏大叙事之类的高帽子戴,不就和你我一班的人嘛,就写写他(她)的那些见不得人的琐事晾晾,才能让我们看清历史上真正的他(她)!
《资治通鉴》是什么?是代圣人教训帝王的,所以难免有作政治报告之嫌,理论、思想等等像条红线贯穿其中,板着个脸也很自然,就是说漏了嘴,端出圣人的架子也好抵挡一番。看着皇上折服于圣人之训,写作班子还不偷着乐呀。再说了,到了皇上面前,谁个还敢戏说呀,圣人不怪,那皇上岂肯受戏弄,没有了政治正确性的护身符,书写好了,头也该落地啦!司马光何许人也?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这点道道还是心里板上钉钉的,错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6 21:50:09编辑过]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