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潜江
叶 梅
长江劈山开岭而来,过了三峡渐渐舒缓,慵懒地施展开,那便是令人十分惬意的江汉平原了。那一片浓淡叠起的绿色,还有散漫在平原上珍珠似的大小湖泊,引来风的抚摸,所荡起的一层层波纹,如无言的轻声吟唱。
那儿有一个地方叫潜江。
我的家在三峡,儿时便常沿长江经过,远远地,看堤上垂柳依依,然后一望无际,逗引人无穷遐想。有两三个人儿在江边打鱼,撩起的鱼网如一片打开的折扇,想知道上面写着什么字,更想知道他们身后的平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但船儿载着我不加理会地驰过,人只能看着炊烟越来越淡,心底会升起一缕惆怅,要等好久才能抹平。后来知道了平原上的好些名字。比如潜江。从318国道上经过,人们会指着道口,说潜江有章华台,有油田,有农场,还有曹禺。
曹禺本姓万,他的家族在潜江城里相传了14代,父亲去外做官,曹禺便出生在了天津。这位艺术大师走遍天南海北,却没有回过家乡,他心中的那些乡愁如同酒酿,时间越长滋味也就越浓,到了暮年,他一往情深地说:“我是潜江人。”说天底下没有一处使他感到如此亲切,如此动心,像“潜江人”这三个字,使他从心里觉得温暖、明亮。他是用想象完成了对家乡的眺望。
而潜江这地方是足以让人想象的。远古的云梦泽一角,滔滔江水冲积而成平地,沧海桑田。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选中了潜江的龙湾,在那里建造了规模宏伟的华丽宫殿,章华台楚歌袅袅。而后秦军攻占楚国,章华台英雄去也,那些抚琴的细腰美人呢?遗址的挖掘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残留的刀枪剑戟和精致玉器,风过处似可闻旌旗摇曳、环佩叮当,那曾是怎样的气势磅礴,又是怎样的繁华诱人啊。
蜿蜒穿行的河流和星星点点的湖泊像奶汁滋润着那片土地,于是肥沃得不可思议。遍地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插根拐杖会长成一棵绿树。夸张来自于栽种不到十年就郁郁葱葱的森林。那里有一片片俊朗笔直的水杉,来自于高寒山区的利川,当年的树种极其稀有,在利川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到了潜江很快就成活了,很快就一片一片地生长起来,将披挂的绿色融进了周遭的碧水,说不清究竟是水绿了树,还是树映绿了水。
而在地下,富含宝贵的石油、天然气和盐。只有在潜江,才能见到如此融洽的现代工业和农业,它们相依相偎,十里一片油田,五里一个村庄,巨大的钻井在稻田附近耸立,骑车的菜农在石油城里穿梭,亦工亦农在潜江变为了现实。
上天是如此地垂青这块土地,还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可以发生呢?
古时的楚王宫殿遗迹尚存,历史的纷争虽已远去,但故事还在继续。有着曼妙舞姿的楚人喜好霓裳,后世潜江人的心灵手巧来自于祖先和脚下灵秀的土地。人称“潜江裁缝”,原是小户人家的织造,但受了气候的鼓励,一批批去向遥远的南方,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号称十万潜江裁缝下广东。几年之后,又有人回到家乡,带着从南方挣回的银子,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不是一家两家,而是几百家。于是,平原上现代化的车间星罗棋布,潜江人在向农耕时代做最后的告别。
如果曹禺回到家乡,会将心中的温暖和明亮化为一部什么样的戏剧?话剧《原野》在潜江人那里,成了江汉特色的花鼓调,奇异的是那些哀怨流畅的小调镶嵌得《原野》天衣无缝,或许是没有回过家乡的曹禺将乡情原本就渗透在了这戏里。而我们却是到过潜江了,虽然如同走马观花,但它已经给人许多想象的空间,沿着已经开辟的走廊缓缓前行,我在京城的节日里想念潜江。
作者简介 叶梅,女,土家族。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代表作品有:小说集《花灯,象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最后的土司》,长篇纪实《九种声音》、《第一种爱》等。
现在的潜江在沦陷啊。
不过,潜江有姚立法,这是一个奇迹。
我知道,真名资深网友中,有潜江人。关于她的家乡,她一定有好多话要说。
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写俺们潜江。不过我虽一直生活在潜江,但是对潜江还是很不了解的,我们属于中石化系统,跟潜江政府基本不打交道。我们也不会说潜江方言。现在企业慢慢改革,学校、医院都从企业划出去了。听儿子说他们学校今年招收了两个班的潜江地方学生,这些地方上来的学生在他们眼里就象农村来的,差距很明显的。
金秋不要谦虚嘛,怕大家找你蹭饭怎么的?你提供的才是第一手资料呢。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