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救救孩子。这个孩子该救,可是谁来救呢?又怎么救呢?
也许,只能寄望于某位上级领导用独特的批条式干预法,去处理这个“倒霉”的乡政府,如此,这位大学生的人生还有望展开。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换个地儿,还得换一种工作场景。反正,国内哪一个乡政府,都不愿意“伺候”他了。
痛快过后是无奈,解气过后是沮丧。
湖南团省委书记吴奇修给李华松的信
吴坚、李华松同学, 你们好!
你们今晚发来的电子邮件《给吴奇修书记说心里话》,我用心读了。从中看出,你们具有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作为大学毕业十九年、在基层干了十六年的大哥哥, 我也想以自身的经历跟你们谈点体会,向你们说说心里话。
1983年,读高二的我提前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徜徉在未名湖畔,沉醉于书的海洋,领略着大师们的奕奕风采,青春年少的我当时萌生的理想是读完本科以后读研究生,攻读经济学博士,做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对党和政府、对帮助过我的师长、邻居和朋友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有一种时时报恩的心理。1986年我先后到沿海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搞社会调查,其间巨大的反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自小感受到农村的贫穷及农民的纯朴和期盼,确实想为他们做一点什么。所以,1987年毕业前夕,我放弃了读研究生的计划,放弃了留在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多次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最后被分配到湖南省省级贫困县涟源县工作。先后三次到贫困乡村扶贫,后来担任偏僻闭塞的南部山区石门村党支部书记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和广大农民一起艰苦创业,闯荡市场、兴办工厂,探索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之路,使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小康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
1987年从北大走向最基层时,我根本就没有做过日后某些精明人猜测的所谓“人生设计”,也没怎么去想这条路到底走不走得通、是否会一辈子呆在基层,更没想到12年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4年后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5年后当选为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当初的我只是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假如真能未卜先知进行所谓“人生设计”的话,我想结果很可能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世界是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作所谓“人生设计”的人是用静止的观点、唯心的观点看变化着的世界,正如一只矫健的鸟如果身上绑着黄金的话,那是绝对飞不高、飞不远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功利心太强的“聪明人”,更是难以忍受10多年时间在最底层干事创业必须经历的清贫、孤寂、误解、艰辛。毕竟当时没有任何人事先向我承诺过什么。
这么多年来我在基层、在农村工作,确实是环境艰苦,生活清苦,工作也辛苦。不管在哪里, 不管干什么工作,我都真正去热爱它。这样,我就有积极性、创新性去做这个工作,并且从这项工作的付出和收获中感受到乐趣。面对传统世俗观念的巨大压力,我也曾经有过徘徊和彷徨,因为我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偏见、误解甚至是诽谤、打击,也不时来扰乱我,但我总能不断战胜自我。我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年轻人多一点理想主义的东西不是坏事。没有理想的灯塔,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迷茫。心灵的力量可以支撑人们历经挫折和困难而更加坚强;在获得成功、荣誉及受到关爱时,才不至于让人飘飘然,而能一步一步从容前行。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这样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的选择这个话题很大,但也是需要每个人切实面对的现实。特别是当今时代,大学生就业走向了市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的确不容易。我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并不只是金钱、地位和财富。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同样也可以在基层、在农村。我觉得,当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只要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要求,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结合起来,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把知识和才华奉献给人民,就可以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悔于青春。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书中写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历史与现实也反复说明,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是创新创业的希望所在。大学生具备知识优势、年龄优势,憧憬理想,乐于奉献,既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又是引领社会进步新风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广阔舞台,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 大有可为!当然,奉献的过程充满与现实的碰撞、抗争。特别是置身市场经济大潮中,世俗的观念具有尤为强大的反作用力,肯定会让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到基层去工作是要付出很多的。一是学习、工作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低得多;三是心理上、社会上、舆论上的压力大得多。所以到基层去工作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你有满腔的热情,你抱着非常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赢得掌声赢得喝彩,往往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猜疑,引起很多的非议,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人的意志的时候。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能否坚定信念,把握好方向至关重要,你要相信自己。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但也是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注意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务实的作风、顽强的意志,在艰苦的磨练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同时也要葆有一颗平常心,要勤勉敬业、求真务实,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更多地立足于岗位成才,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做出卓越成绩,走出属于自己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能力、有新观念的领头人,去带领农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最紧缺的是人才。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相信并预祝你们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老百姓的欢迎。 当然,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 是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期望值不能过高,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实惠。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开拓进取又量力而行,既努力奋斗又不急于求成,不搞急功近利的花架子,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为村民干的事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特别是要看是不是使绝大多数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我工作过的村这些年实施“先闯市场,后办工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民营突破,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探索“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城市回到农村、把农村建成城镇”的“石门之路”,由小农经济发展到贸工农一体化,使小山村连接国际大市场,这是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决裂的一个过程,一些村民思想上必然存在困惑、不适, 有时心理上难免产生不平衡。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靠加速发展凝聚人心, 靠廉洁自律赢得人心,总是深入群众融洽感情, 春风化雨,尽量把大事办得稳妥,把难事办得成功,把好事办得圆满。这么多年来,不管多委屈、多难受,我从没在农民面前发过一次脾气,农民也不把我看做外人,而把我当做贴心人和主心骨,主要是因为:第一,我从心底里看得起农民。我在县、乡、村工作多年,我感到在农民中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怎样发展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英雄、主体的力量是人民群众,我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第二,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让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对长远发展起作用的事,不追求一时的轰轰烈烈,为农民办事,做到有相当的把握,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从不向农民摊派;第三,用自己的真诚赢得老百姓的信任。老百姓很善良纯朴,也通情达理,只要你对老百姓动真情、办实事,让他们看到了实效,他们会支持你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当看到山村的面貌在一天天变, 当看到老百姓在一天天富,当看到村民的笑容在一天天多,当与群众的鱼水情在一天天深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已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时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年轻的朋友们:青春是一种豪气,让无力者精神抖擞;青春是一种关怀,让悲观者奋勇前行;青春是一份挚爱,与苦难者风雨同舟;青春是一份深情,为奋斗者呐喊加油;激扬青春,让青春在神州大地燃烧;放飞青春,让青春为伟大时代灿烂!
祝你们健康成长!
吴奇修
从来改革都是很难自上而下的进行的,改革势必触及到上层阶级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但中国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似乎下层人民也缺乏进行改革的愿望,他们似乎很安于现状,究其原因,恐怕是民智尚未开启之故,对一个从来不知民主自由为何物的人大谈民主自由的好处,岂不有对牛谈琴之嫌?!
当下的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开启民智,这样新兴思想和政党也就会应运而生,百姓才不会如此多难!
这些事实哪个不知道?真是少见多怪.
不能光凭这个大学生一信就认为他如何好.
我感觉这个事里面有猫腻.
不假也不空,都是实话。一句话,李华松等人做的不是实事。因为做实事首先要顺应现实,李华松等人不通人情,不暗现实,不善变通,不解国情,失败是必然的。
同意楼上意见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