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贴评价鲁迅的观点我有小部分不完全赞同,但对胡适的赞扬我是完全认同的.
你是在说胡适吗?简直可笑之极.胡适首先是肯定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后诚恳地批评了学运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胡适当年为营救抓的学生,到国民政府处四处求助。
"你是在说胡适吗?简直可笑之极.胡适首先是肯定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后诚恳地批评了学运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胡适当年为营救抓的学生,到国民政府处四处求助。"
我认为不是那么可笑.似乎胡适从来没有被刺杀的恐惧.
他营救学生是因为他位高权重,广结官僚,他一生从来不做危险事,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
胡适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他总是在揣度了政府的限度之后再行动的.他有保留,他的保留总是恰到好处,此人有权心,更有名心,名心大于权心.不是一个勇士.
看来真名上有许多敢于做勇士的人
"看来真名上有许多敢于做勇士的人"
勇敢未必就好,不勇敢未必就不好,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与其勇敢与否关系并不见得那么直接.
鲁迅也未必就是勇敢的人,这从其早年刺杀时的迟疑可以看出,此事是鲁一生的转折点,我甚至认为此事是他一生为文的底色.
用勇敢与否作为读书人的标准,无疑等于用力气大小作为读书人的标准.
这是一个标准,但,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陀斯妥耶夫斯基当年上了一回断头台,被吓破胆,不造反了。但他体现了另一种勇气,在文学中面对并揭示灵魂深处的勇气。
"你是在说胡适吗?简直可笑之极.胡适首先是肯定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后诚恳地批评了学运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胡适当年为营救抓的学生,到国民政府处四处求助。"
我认为不是那么可笑.似乎胡适从来没有被刺杀的恐惧.
他营救学生是因为他位高权重,广结官僚,他一生从来不做危险事,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
胡适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他总是在揣度了政府的限度之后再行动的.他有保留,他的保留总是恰到好处,此人有权心,更有名心,名心大于权心.不是一个勇士.
1929年胡适从上海到北京赴任途中,曾经遭遇过警察的持枪警告,当然我也承认,就胡适一生而言,他是安全的,是受国民党重用的,他是国民党的诤友而不是对立面,他也不是斗士,他以一个书生坦诚,以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说自己负责任的话,不投机、不取巧,尽最大的力量极力地说服国民党最高当局,我承认胡适自始至终没有与国民党撕破脸皮,更没有与国民党决裂让对方下不了台。胡适的理论也并不完美,邵 建的:《一次奇异的思想合辙》就是指出了胡适理论的缺憾之处。甚至胡适有过为国民党说话的时候,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并不想寻找偶像,我们谈论他只是想客观评价一个的思想,他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他的思想对今人的启发。
你说“胡适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他总是在揣度了政府的限度之后再行动的.他有保留,他的保留总是恰到好处,此人有权心,更有名心,名心大于权心.不是一个勇士.”这里有太多的诛心论成分,让人遗憾。胡适是否名心大于权心我不得而知,但我觉得即使一个人有权心、有名利心但只有他对社会的发展有益也没有什么不好。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次把其名下几乎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社会,你说他有没有名誉之心?也许有,即使有,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他的做法对社会有益,我们总不能凭着谁也无法确认的对比尔的乱猜疑,就否认他这种做法的价值。胡适先生在你眼里,也许不够勇敢不够伟大,但他在传播西方的民主、人权,在启蒙大众的人权意识方面,无人能超出其贡献。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我看中的手段。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的动机,最是无聊的行为。胡适先生说过,对人要在可疑之处不疑,把没有根据地怀疑当作自己的论据,是不符合逻辑的。
我与鲁迷最大的区别他们是在寻找一个偶像。国人有一个毛病,好走极端,一说某人好,就必须某人是圣人、完人,过去我们是崇拜毛、周,现在他们都走下圣坛了,又抬出个鲁迅,革命家、斗士,思想家,什么好听的帽子都往他的头上戴,按照林贤治的说法,鲁迅是没有缺点的完人,钱里群的《我们这一代最没文化不可能出鲁迅》,杨支柱的学习鲁迅的反抗精神,无不用其极,这是在客观地评价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吗?这和吹捧一个圣人有什么区别?用这种方法看待人和事,永远载着有色眼睛,永远得不出客观的结论。之所以要搞民主要宪政要制衡就是因为人的有限性,没有完人,鲁迅都完人了,这和自由主义假设人的不完美的出发点相背离,所以吹嘘鲁迅的文章自有其美学价值而没有思想价值,而且更不适合研究自由主义。凡是过度吹捧鲁迅的人,我几乎可以断定他的文章思想深度有限,不可能有高明的见解。
“国人有一个毛病”这个说法好有趣,最关键的是在这句之后能证明自己没那毛病,于是似乎可以证明自己也就不是“国人”了。
胡适要做的是“廷臣”,这是他自己用的词儿。
不止胡适这样吧?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张继、谢持等人不顾及与孙中山的情谊,提出“党章不允许党内有党,党员不允许跨党”,来捍卫国民党的纯洁性。孙中山气得把张继软禁起来,说“你们反对的话,就解散国民党”。好象还有一个国民党元老姓冯的,因此跑到香港,宣布脱离孙的国民党另组。
好象也不是这样吧。我做过这样的抽样调查,在当前文科大学生中,知道胡适名字的几乎100%;而知道胡适学说的近乎寥寥,即不了解。所以,谈不上“猥琐”的胡适。
[em11][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0 13:52:03编辑过]
不止胡适这样吧?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张继、谢持等人不顾及与孙中山的情谊,提出“党章不允许党内有党,党员不允许跨党”,来捍卫国民党的纯洁性。孙中山气得把张继软禁起来,说“你们反对的话,就解散国民党”。好象还有一个国民党元老姓冯的,因此跑到香港,宣布脱离孙的国民党另组。
好象也不是这样吧。我做过这样的抽样调查,在当前文科大学生中,知道胡适名字的几乎100%;而知道胡适学说的近乎寥寥,即不了解。所以,谈不上“猥琐”的胡适。
对于第一条,我承认我的无知.
对于第二条,只要看看网上对胡适的评论就一目了然。至少过去老共是这样刻画胡适的。
“国人有一个毛病”这个说法好有趣,最关键的是在这句之后能证明自己没那毛病,于是似乎可以证明自己也就不是“国人”了。
胡适要做的是“廷臣”,这是他自己用的词儿。
胡适指出的是一条宪政、民主之路,这样的廷臣没什么不好。
我也有国人的某些毛病,但比起童志刚沉疴不起要轻的多。
我说的所谓"抽样调查"的对象,是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我想说明的是顶楼文章认为“共产党教育刻画出”的,应该指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他们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胡适呀),因为大学以后的学生心智开始走向成熟,逐步建立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不是为了考党的“政治”,一般地他们不会惟书惟上的。尤其,开设过例如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法律思想史通识课的文科学生,不用学习系统的理论,大都不会对胡适做出这样无知的判断。
至多,他们思考的是,胡适怎么和中国社会接轨?为什么他的主张和中国社会水土不服?(在网上如果有大骂胡适的,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脑子锈斗了,没时间看书学习的结果吧?)
[em09][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12:03:34编辑过]
陀斯妥耶夫斯基当年上了一回断头台,被吓破胆,不造反了。但他体现了另一种勇气,在文学中面对并揭示灵魂深处的勇气。
这话有依据吗?虽然我根本不在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是一位勇士,他只要是文学大师就可以了。但据我所知,他好像没有被吓破胆。
1849年12月22日,在谢苗诺夫刑场上,陀氏身上已经被罩上了尸衣,神父也已经让他们吻过了十字架,他还有五分钟时间可以活(虽然事后知道,这是沙皇的一个恶作剧),据可信的资料,在这最后的五分钟里,“他还在默计着时间,他要用两分钟来与同志们诀别,用两分钟来想想自己,然后,再朝周围看上那么最后一眼。”
陀斯妥耶夫斯基当年上了一回断头台,被吓破胆,不造反了。但他体现了另一种勇气,在文学中面对并揭示灵魂深处的勇气。
这话有依据吗?虽然我根本不在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是一位勇士,他只要是文学大师就可以了。但据我所知,他好像没有被吓破胆。
1849年12月22日,在谢苗诺夫刑场上,陀氏身上已经被罩上了尸衣,神父也已经让他们吻过了十字架,他还有五分钟时间可以活(虽然事后知道,这是沙皇的一个恶作剧),据可信的资料,在这最后的五分钟里,“他还在默计着时间,他要用两分钟来与同志们诀别,用两分钟来想想自己,然后,再朝周围看上那么最后一眼。”
我的上帝! 多少腹稿『我亲身经历的,经过我创造的』将会夭折,将在我脑子熄灭,或者被当作我血液中的毒汁泼掉!
当我回顾过去时,想到自己虚掷了多少光阴,。。。生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带给你无穷无尽的幸福, 年轻人要有经验多好啊。。。如今,我的一生正在转变,我正在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新人。
哥哥,多多保重,好好照应你一家人,平平静静,小心谨慎地做人吧!要为孩子们的前途着想。。。
引自陀氏给哥哥的信,信书于被送上刑场改刑后的当天。经历这件事后他意识到珍惜生命,为文学而存在的意义要大于为革命而牺牲的意义。同时对那种要牺牲他人生命的变革,看法的转变也明显,对空中楼阁式的主义最终会坍塌的预言更是惊人的准确。
作为文人的瞿秋白和陀氏也有类似处,可是我们没有给他机会。
如果,胡适和鲁迅有可比性的话,也许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今天傍晚看到一则电视新闻资讯报道(文字几十秒钟后消失,可惜没有记住哪个国家的机构),是这样说的:中国当代作家中,没有杰出的代表,没有一个超出鲁迅的水平。而诗人还不错,如XXX(忘记了)、西川、翟永明。
(后两个诗人,我也喜欢:)
[em04]是德国之声对一个汉学家做的采访
(ZT)德国汉学家如是说:中国当代文学是一堆垃圾
如果,胡适和鲁迅有可比性的话,也许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我说的所谓"抽样调查"的对象,是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我想说明的是顶楼文章认为“共产党教育刻画出”的,应该指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他们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胡适呀),因为大学以后的学生心智开始走向成熟,逐步建立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不是为了考党的“政治”,一般地他们不会惟书惟上的。尤其,开设过例如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法律思想史通识课的文科学生,不用学习系统的理论,大都不会对胡适做出这样无知的判断。
至多,他们思考的是,胡适怎么和中国社会接轨?为什么他的主张和中国社会水土不服?(在网上如果有大骂胡适的,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脑子锈斗了,没时间看书学习的结果吧?)
[em09]也许理科学生不读乱七八糟的官方指定书籍还有那么点思考能力,文科的长期浸染其中,有脑子的是个别。有调查问卷的时候,明确问到他们对胡适的看法时当然是答不出来的,但胡说八道时不负责任时概莫如此,问题是他们说不负责任的话是常态。
哈哈,读点西方的东西就能明辩是非了?也太容易了吧?
请注意我加粗的黑线。你的质疑对主贴不构成反证的依据。
哈哈,读点西方的东西就能明辩是非了?也太容易了吧?
请注意我加粗的黑线。你的质疑对主贴不构成反证的依据。
我没有想彻底地反证,因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缘故,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都游走在真知的边缘。我只想表达: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需要在中国继续启蒙下去。
正如播放的《大国的崛起》法兰西篇,编导者煞费苦心地倡导“启蒙”的价值。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制的地方——法兰西。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法国的文化思想者)“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23:18:27编辑过]
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需要在中国继续启蒙下去。
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刘军宁的文章《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大意)。所有的这些我都不反对。但我并不以为然。这话如果是在二十五年前讲,的确是惊雷之声,但现在中国的社会主要是利益之争,一些是通过垄断扩大自己的利益,极力地搜刮民脂民膏,大多数是想挤进利益集团,分得一勺羹,最下层是互相猜疑各自为战,不愿为自己的正当权利牺牲,如此一个民族你能指望他什么。到大街上问问哪怕是最没文化的人谁不知道民主的好处,有谁不知美国制度的先进,但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吗?这样一个民族要改变的是人种,而不是其他。
那你是来少了呢?还是看少了呢?你得反思或者反省啊。
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刘军宁的文章《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大意)。所有的这些我都不反对。但我并不以为然。这话如果是在二十五年前讲,的确是惊雷之声,但现在中国的社会主要是利益之争,一些是通过垄断扩大自己的利益,极力地搜刮民脂民膏,大多数是想挤进利益集团,分得一勺羹,最下层是互相猜疑各自为战,不愿为自己的正当权利牺牲,如此一个民族你能指望他什么。到大街上问问哪怕是最没文化的人谁不知道民主的好处,有谁不知美国制度的先进,但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吗?这样一个民族要改变的是人种,而不是其他。
你说的都没错。制度与文化之争,在中国由来已久。坏就坏在一个弱文化与一个弱制度搭伴结伙,引得中国社会在谁都清楚的众目睽睽下进行肮脏的交易。不要说什么华盛顿,就是蒋经国的基因也难在这片土地上遗传。
所以,问题不在民众。我在极端时很认同“这样一个民族要改变的是人种,而不是其他”。朋友们经常笑我说的自己不是中国人,因为我总以做世界公民为自己的身份认同。
[em04]
所以,问题不在民众。我在极端时很认同“这样一个民族要改变的是人种,而不是其他”。
朋友们经常笑我说的自己不是中国人,因为我总以做世界公民为自己的身份认同。
[em04]
I couldn't agree more.
What a boring thing to be a Chinaman! To be an Universal citizen is more important.
向文章作者致敬。向转贴和写了这么多跟贴的橙橙女士致敬。
我在另一个贴子的跟贴中不小心说了鲁迅是愤青,有时候连愤青都不如的话,被骂无知。其实骂我无知我承认,但是坛子上自有有知的,如橙橙。
我说愤青是一种感觉,但是我没有能力写一篇文章来论述。看到如此好文,心安了。
最后说一说为什么我说鲁迅有时候不如愤青。前面有人提到,革命党让他去搞刺杀,他退缩了。而汪精卫以同盟会上层领导身份,却不顾同志劝阻,慨然赴死。当然我不是说要革命就得每个人都去死。但是,精神总是要有一点。我刚来真名论坛,就看见本坛一位说,解放台湾,给他一个连长他就上阵。这才是愤青。鲁迅做不到这一点。揭露国民性,泛泛地高论是可以的,但是具体地指向某个权贵或反动政府,他是不干的。让他全心投入共产党组织,接受组织的领导,他也不干。这种勇敢,不如愤青。
向文章作者致敬。向转贴和写了这么多跟贴的橙橙女士致敬。
我在另一个贴子的跟贴中不小心说了鲁迅是愤青,有时候连愤青都不如的话,被骂无知。其实骂我无知我承认,但是坛子上自有有知的,如橙橙。
我说愤青是一种感觉,但是我没有能力写一篇文章来论述。看到如此好文,心安了。
最后说一说为什么我说鲁迅有时候不如愤青。前面有人提到,革命党让他去搞刺杀,他退缩了。而汪精卫以同盟会上层领导身份,却不顾同志劝阻,慨然赴死。当然我不是说要革命就得每个人都去死。但是,精神总是要有一点。我刚来真名论坛,就看见本坛一位说,解放台湾,给他一个连长他就上阵。这才是愤青。鲁迅做不到这一点。揭露国民性,泛泛地高论是可以的,但是具体地指向某个权贵或反动政府,他是不干的。让他全心投入共产党组织,接受组织的领导,他也不干。这种勇敢,不如愤青。
既然涉及到我,想不对号入座也不行啊。因为那句“连长”的话是我说的,我要是不对泡人先生发言表示出一点“愤怒”,他指俺为“愤青”的结论岂不是要显得根据不够了?
我不太知道已经退休但曾经肯定年轻过的泡人先生是否也“愤青”过,但我知道也不外乎2种可能,1,没有愤青过,就是说,面对暴政(以泡人先生的年龄推算,肯定是面对过这种东西的)曾经是连“精神”都没“有一点”的,如此,何以要大言不惭地指责鲁迅呢?2,愤青过,那也就是说,泡人先生曾经是很能“接受组织的领导”的,而且是绝对不会“不干”的,那么,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里面,“勇敢”的泡人先生能不能先说说自己该负多少责任呢?
泡人先生揭露鲁迅道:“具体地指向某个权贵或反动政府,他是不干的。”泡人先生真的读过鲁迅?(这确实是我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泡人先生如果手边没有书,总该有网,你搜索一下看看你的结论是。。。多么。。。无知吧(好像用任何别的词都无法准确形容,抱歉了)。
H小说
H小说是什么?
H小说是成人小说的一个分支,情色小说的代名词。以前中国人叫成人小说为“黄色”,
随着日本大量AV大量流入中国以后,国人就喜欢把“黄色”称为“H”了,因为日本人把
关于成人的一些小说,AV等等都叫做"H",国人将关于成人的小说,就统长称为H小说,所
以,这个"H",是一个外来词,“H小说”这个词,是中国独有的。
随着H小说的发展,国内H小说写手也越来越多,H小说也被分成很多分类,有武侠类H小说
,YY类H小说,玄幻类H小说等等。
中国最早最出名的H小说,要属于《玉浦团》《金瓶梅》《春灯闹》,大陆出版社以前出
过一过古代情色作品集,那里面很多是古代作为禁止看的书而少量流存世间的。我以前是
很不屑于这些“下流”的作品的,只到有一次,记得那时朋友给我抄过一本古代诗词集,
里面的诗词都是很优雅,很娟秀的作品,当时我很惊讶,问他从何处所摘。他的回答告诉
我这些就是那些情色作品中的诗词,由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以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
的“淫秽文学”“堕落文学”。
上的世界是个虚拟的世界,也许很多人在网上寻找的就是在普通生活中找不到的一种心灵
感觉,为自己在现实中所压抑的心灵寻找一份释放的空间,如果网络文学中的H小说能带
给大家释放心灵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大家都不是道学家,我们在网上追寻的只是
真正的自我,在网络无边的世界中,大家可以脱掉现实中那付沉重的道德面具。给你的身
心寻找一份真正的轻松。(我反对在BBS上乱灌脏水,乱骂人哦。如果那样,只能说明你
在现实中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者就是个大伪君子)。
下面推荐几本经典好看,内容情节优秀的H小说上乘之作:
H小说感动之作: 《红楼遗秘》
H小说热门之作:《春色满乡野》《春色》
H小说神来之笔:《江山如此多娇》(强烈推荐) 《正气寻“妇”录》
H小说经典之作:《阿里布达年代记(1-31未删精排版)》《十景缎》 《春色消魂》《龙战
士传说》《欲望如潮女人如水》
以上推荐的都是H小说的经典,以后陆续更新最好看的H小说,奉献给大家。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下载本书
各位喜欢看h的可以加入到我建立的QQ群来相互交流。QQ群号:19079288
既然涉及到我,想不对号入座也不行啊。因为那句“连长”的话是我说的,我要是不对泡人先生发言表示出一点“愤怒”,他指俺为“愤青”的结论岂不是要显得根据不够了?
我不太知道已经退休但曾经肯定年轻过的泡人先生是否也“愤青”过,但我知道也不外乎2种可能,1,没有愤青过,就是说,面对暴政(以泡人先生的年龄推算,肯定是面对过这种东西的)曾经是连“精神”都没“有一点”的,如此,何以要大言不惭地指责鲁迅呢?2,愤青过,那也就是说,泡人先生曾经是很能“接受组织的领导”的,而且是绝对不会“不干”的,那么,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里面,“勇敢”的泡人先生能不能先说说自己该负多少责任呢?
泡人先生揭露鲁迅道:“具体地指向某个权贵或反动政府,他是不干的。”泡人先生真的读过鲁迅?(这确实是我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泡人先生如果手边没有书,总该有网,你搜索一下看看你的结论是。。。多么。。。无知吧(好像用任何别的词都无法准确形容,抱歉了)。
1、又一次被骂为无知。好的,听从教诲,我要老实读书。
2、童先生拿我和伟人鲁迅相提并论,未免有失恰当。
3、童先生比鲁迅强——他为了解放台湾不惜牺牲生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里面,‘勇敢’的童志刚先生能负应负的责任”。而我似乎记得(的确是似乎记得,读书不老实,也许记错了),鲁迅是不屑于上战场的。童先生可是比鲁迅有气魄得多。仅就这点来说,他比鲁迅还伟大。这一点我没说错。
1、又一次被骂为无知。好的,听从教诲,我要老实读书。
2、童先生拿我和伟人鲁迅相提并论,未免有失恰当。
3、童先生比鲁迅强——他为了解放台湾不惜牺牲生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里面,‘勇敢’的童志刚先生能负应负的责任”。而我似乎记得(的确是似乎记得,读书不老实,也许记错了),鲁迅是不屑于上战场的。童先生可是比鲁迅有气魄得多。仅就这点来说,他比鲁迅还伟大。这一点我没说错。
1,你不读书而下结论,我用“无知”来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即你结论鲁迅如何如何,其实鲁迅并非如你编排的那样如何如何),所以你用“骂”来定性,显然又错了。
2,既然你此前已经那么严重地指责了鲁迅,你的伟人2 字似乎应该加上引号才更准确,否则你就属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另外,任何伟人也还是人,你不可以因为别人是伟人就无限拔高要求,也不可以因为自己不是伟人就无限降低要求。所以老话说“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谁也不会因为你很普通就不要求你同心同理了。我只是在“人”的层面上讲做人的道理,说我把你跟伟人“相提并论”,呵呵,你是想当然耳。
3,你不回答自己的责任却来关心俺的责任,你是雷锋同志的敌人啊你?鲁迅不屑于上自然有鲁迅的道理(鲁迅的书中有解释,应该读过吧?),童志刚愿意上战场也自然有童志刚的道理(也把道理透露一下:俺也快退休了,怎么也得找机会发挥点余热,总比在这里追着别人抬杠强吧?),那天你突然提起这个话题,究竟是想了解原因呢,还是就想显派自己的记性出众呢?另外,本坛还有几个帖子是讨论“伟大”这个词的,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伟大”一词须慎用,你泡人先生现在开口闭口“伟大”,至少是很不慎重的表现。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300620[/lastedittime]编辑过]
1,你不读书而下结论,我用“无知”来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即你结论鲁迅如何如何,其实鲁迅并非如你编排的那样如何如何),所以你用“骂”来定性,显然又错了。
2,既然你此前已经那么严重地指责了鲁迅,你的伟人2 字似乎应该加上引号才更准确,否则你就属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另外,任何伟人也还是人,你不可以因为别人是伟人就无限拔高要求,也不可以因为自己不是伟人就无限降低要求。所以老话说“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谁也不会因为你很普通就不要求你同心同理了。我只是在“人”的层面上讲做人的道理,说我把你跟伟人“相提并论”,呵呵,你是想当然耳。
3,你不回答自己的责任却来关心俺的责任,你是雷锋同志的敌人啊你?鲁迅不屑于上自然有鲁迅的道理(鲁迅的书中有解释,应该读过吧?),童志刚愿意上战场也自然有童志刚的道理(也把道理透露一下:俺也快退休了,怎么也得找机会发挥点余热,总比在这里追着别人抬杠强吧?),那天你突然提起这个话题,究竟是想了解原因呢,还是就想显派自己的记性出众呢?另外,本坛还有几个帖子是讨论“伟大”这个词的,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伟大”一词须慎用,你泡人先生现在开口闭口“伟大”,至少是很不慎重的表现。
鲁迅先生怕死吗?
——鲁迅晚年书信读后(二)
吴志翔
陈丹青说鲁迅怕死,看起来好像的确是这样。他很容易紧张,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躲进租界。他也极谨慎,一般不跟陌生人随便见面,尤其不轻易邀请人到家里。多在内山书店见面。书信里也注意不泄露家庭住址。对某个人见过几次,觉得其可靠,才会有直接来往。在那些糟糕的岁月里他不得不有所提防。1927年初清党之际,他人在广州,有谣言说他去武汉了,他本来是早就决定离开广州的,但因了这样的谣言,他就呆在广州丝毫没动。因为他认为,一旦他离开广州,则可能被杀掉,只要死在广州以外的地方,借口或罪名都是现成的。他把那段时间死守在广州的状态称为“斗鸡”,两只鸡互相死盯着,却一动不动,相持了一段时间,鲁迅说趁他们一个不留神,人已经到上海了。他提起这段经历还略微有些得意于自己逃命的策略。
鲁迅“怕死”,一点不假。汪精卫、陶成章、秋瑾、蒋介石、陈其美这批人都是搞过暗杀的,甚至连素有长者风范的蔡元培有一段时间也极力主张暗杀,还谋划制造炸药之类。但鲁迅没有进入过真刀真枪的实战状态。曾经受命回国刺杀某满清大员,临时动摇,退却了。
所以鲁迅深知自己身上那种知识分子思想太多的毛病,他也几乎很少把改变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文人身上。知识分子,写写字是可以的,也经常会在嘴上嚷一些英雄主义的话,但真要自己上战场却不容易。他之所以跟瞿秋白、冯雪峰这些人亲近,大概就因为他们都是提着脑袋在工作,比他本人要勇敢。
其实鲁迅见过朋辈、学生辈的死太多了。用他写给台静农信里的话说:“三十年来,年相若与年少于我一半者,相识之中,真已所存无几,因悲而愤,遂往往自视亦如轻尘,然亦偶自摄卫,以免为亲者所叹而仇者所快。”
他对于统治者早已没有一点信任。他向来不主张游行示威,认为那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但也只是觉得没有用而已,他没想到政府真的会向手无寸铁的人开枪,所以他说,虽然他内心早已很阴暗,虽然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但还是没有想到,人心之恶会是那样触目。他的确“心里受伤,永不痊愈”。他愤怒到无话可说。
李大钊是他的朋友,清党之前被绞杀了,鲁迅并无什么慷慨激昂的文字,只是默默地为他编了《守常文集》,写了个简短的纯粹技术性的前言。瞿秋白是他的朋友,离开上海后被枪决了,鲁迅并无什么慷慨激昂的文字,只是默默地为他编了《海上述林》上下卷,上卷出版于其生前,下卷生前编定,但出版于鲁迅去世以后。有人主张在序言里写点什么,鲁迅坚决反对,还是不着一字,只有一个技术性、非人格化的前言。刘和珍、柔石等人被杀,鲁迅并无什么慷慨激昂的文字,但是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些沉痛的名篇,还有那首“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他的朋友杨杏佛被杀,鲁迅并无什么慷慨激昂的文字,也没有出席杨被杀后的集会(蔡元培宋庆龄等自由大同盟成员都出席了),但是他参加了杨杏佛的出殡,并且出门时未带家里钥匙,以示其赴死之决心,他也写下了那首“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怕死”。但他是珍视生命的。尤其做不到像有的将军那样,能够安然地驱使别人去牺牲。对他来说,有些青年读了他的文字以后,神经变得敏感了,投身于革命,结果却被杀,这种情形都让他极度受不了,会强烈自责也参与了酿制“醉虾”的过程。如他自己所说,清党以后他整整一年没写什么东西。他被吓坏了:“我自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310204)
鲁迅“怕死”。但他又是漠视生命的。信里写道:“但我不大喜欢嚷病,也颇漠视生命,淡然处之,所以也几乎没有人知道。”1933年在写给台静农的信里说:“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他在文章里,谈到“死”的话题,是毫无忌讳的,如“这回的病大概不会马上死掉”之类。而他去世前几个月有过一两次很沉重的病,几乎送命,中间有些日子差不多人事不省了。有几封信是许广平代笔的。但只要能动笔,他就会亲自写信。有封信里说:“为了疲乏和受寒,骤然气喘,我以为要死了,倒也坦然。”但他却还在只有三言两语的信里谈书稿事:“校对还是由我自己办。每篇的题目,恐怕还是用长体字好看。”稍好以后又在信里说“其间几乎要死”、“今年两次大病,不死者幸耳”这些话。
去世前不久,鲁迅一直在筹划到乡下或日本就医疗养的事情,但一者脱不开身,二者其间事情也麻烦(如日语翻译、看护之类,因为他身体虚弱,全家到日本的话如需要他翻译,就不是疗养而是耗命了),三者后来病势转沉重,迁移对他身体有害无益。所以虽然他在信里不断地流露出“要离开上海”、“要到乡下(日本)去”这种意思,在去世前两天(10月17日)还在信中说:“我本想搬一空气较好之地,冀于病体有益”、“为宁静计,实不如迁居”,但他终于没有成行。
鲁迅文章和信里都提到过,当美国医生诊治其病,发现病状凶险,如果同样的病发在欧美人身上五年前就死掉了。听到这个结果,他说有“爱我者为之下泪”,那个女人其实就是史沫特莱。最后几个月,鲁迅对生死的态度确实很淡然,有点像在谈某株植物长势如何。有时候觉得不会马上死,有时候觉得好不了多久。他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仍有种活下去、也工作下去的生命意志。他写过没有任何欲望的状态,从濒死状态中恢复过来后要许广平打开电灯“看来看去的看一下”。几十年间“不肯给手和眼睛闲空”,写东西时坐在一个圆凳上伏案,如果靠在躲椅上说话或看书报,就算是休息了,重病之后才开始意识到,原来不工作的闲散“也是生活”。读到他最后日子里写下的《死》、《这也是生活……》诸篇,读到他去世前五个月致曹靖华信里的话:“这回医好以后,我可真要玩玩了。”不免心下怆然。
(10月27日晚于办公室)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302792[/lastedittime]编辑过]
在议论鲁迅这个问题上,泡人的无知,是凡认真读过鲁迅以及认真理性地评论过鲁迅的人都知道的。坦白地说,我不仅觉得泡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发言很无知,而且很丑。一会儿说鲁迅是个愤青甚至连愤青都不如,可待别人把他和鲁迅比了一下,他又赶忙指责别人不该拿他跟鲁迅这样的伟人比。这真要令我笑得肚子疼。
泡人:“鲁迅是不屑于上战场的。童先生可是比鲁迅有气魄得多。仅就这点来说,他比鲁迅还伟大。这一点我没说错。”
------------------------------------------------------------------------------------------------------------------------
罗素是不屑于上战场的。纳粹士兵可是比罗素有气魄得多。仅就这点来说,纳粹士兵比罗素还伟大。泡人兄,我说对了么?
算了最近太累了,打住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600025[/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闵良臣网友,那个帖子并没有被删掉,是被我屏蔽了,如果你不懂什么叫“屏蔽”,可以百度搜索一下,这里就不解释了。
那个帖子被屏蔽的理由是“涉嫌对网友的人身攻击”,请注意,是针对网友的,也就是真名论坛的注册网友,至于孔庆东,他不是真名网网友,不在此范围内。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人用最恶毒的语言骂希特勒,管理员和版主没有理由以“人身攻击”来屏蔽或删除帖子。
至于您否认在那个帖子里有对真名网友的人身攻击,那个帖子我也保存了,我们可以论坛短消息讨论,不用在这个无关的帖子里展览您被屏蔽的帖子内容了。
回闵良臣网友
那个帖子于7月11号12点28分被屏蔽,为了避免帖子里偏离主题的无谓争论再继续,11号18点52分将整个帖子转移到备忘录,普通网友无法看到。这段时间内应该有不少网友看到帖子被屏蔽。也许您比较忙,发完一篇激情洋溢的帖子就没再关注,所以没看到。如果您要求恢复那个帖子,我可以恢复那个帖子到读书版。
另外,我当然有权屏蔽,这是系统设置的功能,也是维持论坛讨论秩序所必需的功能。而且,这个权力也是受到其他管理人员和所有网友的监督的。
管理员当然要接受监督,但监督不等于不明缘由就指责别人为“权势者”,相信对于擅长写杂文的您来说,知道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尊重是互相的,如果一个人不尊重别人,那也别指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671693[/lastedittime]编辑过]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694988[/lastedittime]编辑过]
“宽容”不意味着没有限制
“如果我事先就知道这儿的管理员居然是如此的思维定式,即允许在这里注册的网友可以肆无忌惮且“极端”地骂没有在这里注册的人”=====果然是常见的“杂文”思维,呵呵,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非黑即白的思维要不得啊。
“那个不断变幻网名且不知屎香屁臭的东西”=====这句话很文明吗,这句话宽容吗,真名论坛提倡宽容,但绝不是对这种话的宽容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710807[/lastedittime]编辑过]
意料之中啊,难得远在千里之外的可以不用红外线而洞悉我的内心:不男不女实在是做一生人的最高境界。
比先生少看了几千次日出日落,觉得先生浪漫非凡。眼界是放射性的,看到了有鲁迅遗产的地方就无私地来鞭笞后学一知半解无齿素食者。
其实勇敢人的游戏先生是玩不起的也是不屑的,勇于不敢是个什么东西先生更加不屑知道。先生笔墨激扬文字多少年了,意气应该高于10层楼吧。先生的信口雌黄对管理员的偏见实在让人觉得先生的形象在夏天怎么缩水了许多。
中原之地多豪强,先生的文风更加令晚辈佩服,其深刻与令人害怕程度不下于被告知你已经在黑砖窑干活了。
今天解放我们自己的还是靠自己去发现,先生的性格实在印证对于泱泱中国弄笔杆子的人的信心是如何减少的。网络是学校,三人行亦可有我师。先生横空出世,霸业指日可待。只是这靠无理谩骂与冲动恐吓得来的霸业速朽乎!
[em112]
向橙橙道歉,在您的主帖下进行了几帖与主题无关的讨论,破坏了原来的讨论氛围,sorry!
另回闵良臣网友,如果您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请移步网友意见与建议版发帖,谢谢!
流星雨的重大发现很有创意,令俺耳目一新,8过,绝对应该推理一哈,既然众人皆昏你独醒,就要做好宣传工作。否则,昏人更昏,醒者也晕,还以为你在忽悠人呢~~~
既如此,您的文章我当年必定也看过,只是没有记忆。现在倒更想看了。京剧智取威虎山里说“8年了,别提他了。”可是我们现在提得还挺热闹,哈哈。
您能找到李森的那篇原文吗?我想保存,可惜没找到。
回泡人先生,李森的文章只能到刊物上找了,我家里应该是有的,但现在我对“鲁迅与胡适”问题的兴致已不很高,加上这里的讨论充满了火药味,已经脱离了思想的交流,不喜欢,因此也无意去查找翻阅了,歉歉。
但我仍然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的各抒己见,不论文凭高低,学问深浅,说起来大大小小至少也该算半个知识人吧?这里既没有黑砖窑的窑主,也没有苦大仇深的死敌,何必把一腔的义愤填膺发在这里呢?观念的异同可以讨论,可以争执,但最好不要涉及其余。不论是谁,尽量不要给别人的人格下定义,这样的工作风险极大,而收益往往极小。打住,不再谈这方面的问题,回到李森的文章上。
小文《一篇没有根据的评论》在99年第六期上刊出,不长,原文1300余字,后删到900,且最后一段的文字引征也有不够确切的地方,后经读者指出,颇觉惭愧。我这里没有刊出后的文档,只有原文,也好,本来可以“小哂”,现在不妨哈哈大笑。小文登出后,也遭到一些批评,尽管我并不全部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但我觉得批评本身很重要,能使自身的认识更加明晰。
拙文:
一篇没有根据的评论
《读书》98年第9期关于《人间鲁迅》的谈话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于是就有了今年第1期李森先生对这个谈话的评论。可是综观全文,却使人感到这个评论充斥着严重的主观推测和臆想。
1. 关于林贤治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座谈会中的内容,《人间鲁迅》一书中基本没有从正面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寻找林贤治所持理由,从书的字面上大概很难找到,但读过此书的读者,不难理解林的这个提法。如果对他的观点产生质疑不能仅仅依据座谈会上的发言。
2. 关于王富仁“走群众路线”的评价。王富仁说胡适没能“获取群众”,获取群众是否一定等同于“走群众路线”?此其一;走了群众路线后又是否一定是“集体专制”?此其二。作为读者很难明白李森是如何将着三句不同的话当作同义语的。“文革”离我们还不算太远,有兴趣者不妨将这三条放在其中试试看。
上述二点是李森针对座谈会而言的,下面还有几条则是他在对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几个问题。李森说对胡适的评价至少不能低于鲁迅,做为一家之言未尝不可,但他究竟是以什么做为自己的根据的了?我们不妨看一看。
李森说“把鲁迅划到胡适的对立面,正是鲁迅被长期利用的出发点”鲁迅思想与胡适思想确有不同,而且也确实被长期利用过,但这并不是鲁迅被“长期利用”的唯一依据,甚至都不是主要依据,鲁迅之所以被长期利用是因为企图将他作为专制文化的代言人,以此来棒杀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在鲁迅面前,被禁锢的难道仅仅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吗?
李森认为“与胡适之相比,鲁迅在政治、经济是个看不到前途的人”。鲁迅从来就不是政治家,更不是经济学家,然而,并不等于他看不到前途。他高度赞扬苏联,讴歌苏维埃政府,他的政治立场在晚年尤其是明确的。尽管当时苏联社会的种种时弊是他未曾料见的,相反正说明他对未来充满了热诚的理想。这一理想实际上是他对人类未来的理想,是他自己勾勒的图画,高度体现了他作为自由主义战士、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崇高襟怀。本质上讲鲁迅的反抗是对专制文化最彻底的反抗,反过来,以胡适所谓清晰的“自由主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民主政治”(这里我无意归咎于胡适个人),大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吧——如果我们还不打算忽略世界文明潮流的话。鲁迅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到底应该怎样,历史已经做出了回答。
李森还说“如果仍把鲁迅置于胡适之上,那么我们仅仅只是批评了周扬所代表的那个过去”这使人不禁要问:哪个“过去”是周扬所代表的?中共确立鲁迅地位的是下述三个文件:1. 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1936年10月22日发给许广平的唁电;2.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鲁迅逝世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三个文件构成了鲁迅在新中国文艺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它和周扬个人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以周扬的历史地位、个人境界以及和鲁迅之间的冲突,是代表不了“那个过去”的,他本人也不过是“那个过去”的牺牲品。至于胡适是否比鲁迅拥有更多的青年,同样,历史也做出了回答。
当然,我不能以此怀疑李森“激动”的真诚,也无意更多地讨论其论点的正误,但李森数千字文章中所摆出的论据基本上是不可靠和站不住脚的。
附批评文章:
大胆的假设
杨宏雨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鲁迅与胡适都参加过新文化运动,都是对现代中国有大影响的人物。在大陆,对鲁迅一贯是“捧”,近年来已有人开始“骂”了;对胡适一贯是“骂”,三中全会以后有人开始“捧”,近年来胡学更成为一门显学。大陆学术界给胡适和鲁迅待遇的这种变化,说明大陆学术界正在趋向于理性和冷静,说明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正在淡出。李森指出:“任何把鲁迅划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立面的行为都是可怕的。事实上,把鲁迅划到胡适等人的对立面,正是鲁迅被长期利用的出发点。”(参见《读书》1999年第一期126、127页)这真是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敢言,确是近年来少有的极具见地的观点。李先生又说:“我们今天对胡适的评价至少不能低于鲁迅”。这一观点引得南京的读者***很冒火。他撰文批评李森先生的文章是“一篇没有根据的评论”(《读书》1999年第六期152页)。我认为,李森先生的观点有无根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胡适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相等于、甚至高于鲁迅这一“怪论”。胡适说:“科学的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又说:“假设愈大胆愈好,求证愈小心愈好”,“有了怀疑的态度就不会上当”。我尽管不一定完全同意李森先生的观点,但我认为,要比较胡适、鲁迅的高低,离开了怀疑,离开了大胆的假设,不打破对鲁迅的崇拜,是得不到真实的客观的结论的。
网版:
看了大作,使我大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些文章当年我肯定都看过,只是因为不对胃口,印象不深刻。
我现在有一个感觉,就是对胡鲁的评价反映了转型时期人们的一种情绪。比如对胡适,不说他的学问和政治态度,单从对历史的反拨上,人们自然有一种喜爱的情绪。对鲁也是一样。因为痛恨多年的奴化教育,对当局抬出的鲁迅也产生了怀疑。其实这应该是两回事。鲁被利用,与鲁本人无关,鲁自然还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思想家和文豪。当局抬出他,只不过因为,在旧文人里面再也找不出比鲁更合适的人罢了。这正如苏联抬出普希金一样。
所以,这场拥胡抑鲁的争论,看来不是是非之争,是情绪之争。但是,我也注意到,拼命捍卫鲁的地位的人脱不了在旧体制下既成的思维模式(先不讲立场)。从这个观点看,抬高胡适的地位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体制之内的文人,客观上思想上是趋于保守。
以上所论,不是针对网版个人,只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许因为不是圈内人,所见偏于孤陋。但是,正因此也许能代表一般非圈内人的感觉,能提起圈内人的注意。
拿胡鲁二人比一高低的做法,是十分可疑的。
闵先生,您好。对您的回帖,我有必要做一些说明。
我不是位“先生”(我的头像是带“小辫儿”的)、不是搞文科的、也不知道您认识的那位林泉先生。
我记得那个被屏蔽的话题中,确实是我最早对云的南方网友提出商榷的。她后来把标题改为“保健版”,我一看就乐了,觉着她即使不接受我的意见,倒也有一份幽默。您和花间网友的讨论应在其后。请能看到屏蔽帖子的绿骄阳版主帮我做个证,以免闵先生认为我“思维错乱”。
“君不见,现在整个论坛上就只有老闵在搞“人身攻击”,就只有老闵在使用“暴力语言”吗?” “别人骂得再凶,都不是你骂的理由。”——都是您说的话,我赞赏第二句。
不知道您如何理解“对事不对人”?我批评您的措辞只有两个:“暴力语言”、“ 词语夸张”,均指向您的措辞;您采用的“装疯卖傻”、“帮凶”这些词指向他人的智力和道德。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网友,就我所见,您、泡、云、邹等网友都有不少精彩话题,全不必因几个帖子的分歧、口角就生出嫌隙。周先生只发了一个帖子,您就收回对他的尊重,也不至于吧。杯水之波,笑一笑,就过去了。
“至于你对我的那些指责,老闵一句都不接受!”——我自觉是出于善意的批评,而非“指责”,您不接受也没关系。无论怎样,希望您不要因此不开心。
小儿两岁时闹过“甲沟炎”,孩子没有自控力,老是抠,把小毛病搞到包扎两拇指、天天换药、吃抗生素的地步,一个月才好。当时用了一种叫“百多帮”的药膏,您不妨试试,外涂比包住好,关键是忍住痒不碰伤口。
张东荪在他的《理性与民主》(1947)就指出了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任何时代都有这一类人,他们指谪当世.同时又说出历史上应当的样子与当世的状态相对照…… 他们有强烈的情感,有辽远的想象,有严正的理论,更有坚强的信仰.他们对于现实有严厉的批评和坚强的反对.惟有这样方能把现实在价值批评上揭穿其卑下的内容,惟有这样方能把理想从现实上提高了出来.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5273337[/lastedittime]编辑过]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云的南方的签名突然变得如此深奥,而且支离破碎。要我强行解释的话:
云其实是最喜欢老闵的,欣赏他的勇敢,独立,绝不屈服。但是老闵浑然不觉,还一再伤她。那种孤独,心碎,又不得不爱的感觉,真是.....
这是好贴,无条件顶.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把胡适和鲁迅拿来对比,总会引起激烈的争论.
前两天我脑子里海出现过一个念头: 我想问问那些特别崇拜(或者喜欢, 热爱)鲁迅的朋友, 如果要你在胡适和鲁迅之间, 选择一位作为你的朋友, 或老师, 或同学, 或同事, 或邻居,或亲属, 你会选择鲁迅吗?
我肯定选择胡适.
我到真名网的第一天, 就和闵先生交流过关于鲁迅和胡适, 显然我们的观点有出入, 还好气氛还算融洽. 当时看客不多.
这不是个新问题,我要回答自然也是重复以往的回答:我回毫不犹豫地选择鲁迅,无论是做朋友、做老师、做同学,还是做……
说句实话,我一点点都不喜欢朋友多的人,既然胡适先生的朋友会如此地多,他自然不会成为我的朋友,道理就这么简单。
如果鲁迅,胡适活在现在
以鲁迅的作为,大学教授是做不成的,文章也无处发表,追随者寥寥,大约会投奔真名网友北美支部去的。
以胡适的学历、为人、处事、事功,只要愿意,做个北大校长,驻美大使都没问题。
若只能二选一,真的不知该如何选择。
如此这般,以今天的现实功利主义为标准,选个北大校长或驻美大使做朋友或老师或……自然是……一致的追求。
闵先生:
看完你的帖子,我感觉自己要人格分裂了:
1. 向鲁迅先生学习,操起键盘当武器,誓把真名当战场,口诛笔伐投入战斗。
2. 向胡适先生学习,不气不恼,耐心阅读你的帖子,找出问题和你探讨。
其实整个的问题,从上面的12也可以看出12,在现在的许多许多人的眼里,鲁迅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总要战斗,胡适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总在温柔。这个看法究竟是哪里来的?真的从他们两人的书里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
但是,我也敢说,谁配自称有知?
有人自称“有知”(这词儿别扭)吗?给个链接,俺过去欣赏下那个事实。
若论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胡适当然远在鲁迅之上,这是一个极为浅显的文化常识,有什么好争论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勉强可以算作二流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根本就是不入流。论小说,鲁迅不如沈从文,论文章,鲁迅比他弟弟周作人差太远了。
有人自称“有知”(这词儿别扭)吗?给个链接,俺过去欣赏下那个事实。
不用连接,自己知道就行了:说别人无知,就间接证明了自己“有知”,否则你怎么知道这“知”别人无?
这个云的南方,按年纪自然可以做我的晚辈,但我要说,她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不仅会骂她,还会把她的嘴打出血。
太恶心了,怎么在论坛上讲这种话呀,这个闵良臣,心理挺阴暗的。[em30]
若论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胡适当然远在鲁迅之上,这是一个极为浅显的文化常识,有什么好争论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勉强可以算作二流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根本就是不入流。论小说,鲁迅不如沈从文,论文章,鲁迅比他弟弟周作人差太远了。
现代文学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跻身一流、可以与屈原、曹雪芹、杜甫、李白相提并论的作家。何必再去举其他的例子。
若论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胡适当然远在鲁迅之上,这是一个极为浅显的文化常识,有什么好争论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勉强可以算作二流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根本就是不入流。论小说,鲁迅不如沈从文,论文章,鲁迅比他弟弟周作人差太远了。
又来一个参战的。说话这么斩钉截铁可得小心点儿。
第一句极赞成。
第二句狠了点儿。,“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根本就是不入流。”这句话从逻辑上说有毛病。所谓世界文学史当然包括中国文学了。那么哪个作家算一流谁说了算?拿什么作标准?诺奖?如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主要是中国人)都说鲁迅是一世界流,你认不认同?或者干脆投票,鲁迅没准就当选一流,你认不认同?
不用连接,自己知道就行了:说别人无知,就间接证明了自己“有知”,否则你怎么知道这“知”别人无?
现代文学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跻身一流、可以与屈原、曹雪芹、杜甫、李白相提并论的作家。何必再去举其他的例子。
哦,原来你是在拿1个二流作家跟另外2个二流作家在作比较啊?
当然,梧桐先生的观点跟文怀沙老先生的“ 一家之言”也颇有冲突,因为该老认为:李白杜甫都是二流诗人。
哦,原来你是在拿1个二流作家跟另外2个二流作家在作比较啊?
当然,梧桐先生的观点跟文怀沙老先生的“ 一家之言”也颇有冲突,因为该老认为:李白杜甫都是二流诗人。
文怀沙之所以认为李、杜是二流诗人,是因为这位老先生固执认为,但凡轻视女性的诗人都只能算是二等诗人,我感谢文老对于女性的尊重,但不认同他以非文学标准来看待诗人的文学成就。
算了,我不想再纠缠这个问题了,你自己明白就行了。要是果真还不明白,我也没兴趣过多解释,就当我没说行吧。况且我也看不懂你这个贴子,抱歉。敬祝撰安!
当然是定论!
文怀沙之所以认为李、杜是二流诗人,是因为这位老先生固执认为,但凡轻视女性的诗人都只能算是二等诗人,我感谢文老对于女性的尊重,但不认同他以非文学标准来看待诗人的文学成就。
非常感谢你对文老的感谢,同时,你也应该看出来了,文老的观点你可以反对,你自己的一家之言也终究还是一家之言。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是定论!
这个更简单,只要不是“百分之百认同”你的“判断”,没啥说滴,自然是“学问”在你之下了。
我很好奇的是:你将如何证明钱理群王富仁林贤治…………们的学问在你之下呢?
钱理群、王富仁、林贤治,这几个人哪有什么学问呀,真笑死人了!
好了,下午约好了人一起去游泳,准备出发了,改天再聊。
你的观点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勉强可以算作二流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根本就是不入流。”
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鲁迅这样以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取得了不朽的地位,恐怕并不多。”
我知道的是,严先生没有没有百分之百认同你的判断。
我不知道的还是:你将如何证明严先生的学问在你之下?
当然,如果你还是准备用“XXX,他哪有什么学问呀?”的句式来回答的话,霍霍,好像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可以结束了,免得早晚会笑死一个。
这不是个新问题,我要回答自然也是重复以往的回答:我回毫不犹豫地选择鲁迅,无论是做朋友、做老师、做同学,还是做……
说句实话,我一点点都不喜欢朋友多的人,既然胡适先生的朋友会如此地多,他自然不会成为我的朋友,道理就这么简单。
首先谢谢童志刚老师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因为前面回答的人好像几乎没有。
我想说的是:像周泽雄老师说的,选择鲁迅可能是要冒一点风险的。
就是说,你想和他做朋友,可能不一定做的成,做成了朋友可能时间不会太长;你想认他这个老师,可能不小心就得罪了;做他的结发妻子,可能他冷落你几十年;甚至做他的亲兄弟,可能反目绝交......
显然选择胡适的风险要小多了。童老师也说了:“既然胡适先生的朋友会如此地多,......”
至于其他各方面,比如他对学生的爱护,帮助(包括金钱方面),对婚姻的忠诚。和街头小贩的友谊.......童老师可能知道得比我都多,我就不罗索了。
如果你选择了鲁迅,但是不幸又和他反目成仇,被他变着花样来骂你,羞辱你,把你当成落水狗来痛打,最后你还是无怨无悔的话,那么我就不拥胡也不崇鲁。--------我愿做你永远的粉丝。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5362383[/lastedittime]编辑过]
这个坛子里的有些网友真让我好生奇怪。这里点三个。
先说泡人,看他在上面一个帖子中有句话的意思显然是说不能说鲁迅在世界文学史上毫无地位。然而还是这个泡人,却又白网底黑字地认为鲁迅不过一愤青,甚至连愤青都不如。我想,作为连一愤青都不如的鲁迅能让不舔的泡人也不能不认为在世界上文学史上还有些地位,真是不简单哪!又记起泡人认为老闵眼前批评胡适的那些文章都是在“舔”。可我大约是昨天吧就向他发起了挑战,希望他提供两篇他自己不舔的东西我看看。可怜,到现在一篇也不见。只会在这里“泡”,只会攻击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网友,只会拉帮结派。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舔的呢?像这样的人,你又如何叫他不舔呢?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