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2006:与阅读有关的热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6-12-15 21:29     标题: [转帖]2006:与阅读有关的热点

2006:与阅读有关的热点  
 
 
袁 晞

    回首一年,出版界推出了不少优秀出版物,大众阅读也有很多值得一说的热点。

    长征读物受重视 2006年正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许多出版单位新出和重印了记述长征的出版物。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红军长征史》、军事科学出版社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等正史,解放军出版社的“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和《谁最早口述长征: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珍史本解读》等纪实作品是今年长征读物中的佳作,在全国各大书店都摆放在显著位置,在社会上造成读长征书的热潮,为一代又一代读者了解长征、认识长征、记住长征起了很好的作用。

    易中天现象引人注目 这一年最火的文化人物当属易中天。易中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改变了他的学者与学术身份,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他独特的“易”家之言的解读,让历史面孔更加有趣、贴近,多了些平民色彩。易中天的走红,随后引发了“易中天休矣”的批评,更引发了学术与畅销书、学者与大众、文化普及与文化娱乐化的争论。易中天是学者还是娱乐明星?搞学术还是评书?是普及历史还是娱乐大众?对易中天的争论越热烈,他在读者及观众中的影响力就越大。

    世纪文景眼光独具 相对于耶里内克的《钢琴教师》被出版社雪藏5年的尴尬,帕慕克却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这当然要归功于引进方世纪文景出版公司。几乎是在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公布的前两个月,世纪文景出版公司把《我的名字叫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推出上市,并在媒体上做了大力宣传。而且,早先他们已经把帕慕克的多部作品低价买入,准备趁热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书市的强心剂,相对于其他出版社的无可奈何,世纪文景出版公司实在是眼光独具。

    于丹《论语》心得吸引人 《论语》,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今天还能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电视为讲坛,紧扣21世纪的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人生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等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她以白话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成为年底的畅销书就不足为怪了。

    老作家成了文学新人 文坛常常在发现新人之外,也发现旧人、老人、故人。木心是一个最近的被发现者。借着《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丹青、陈村、何立伟等人把木心推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虽然最后大浪没有掀起来,但也形成了一段时间的争论,最重要的是,在热闹的争论之外,我们终于读到了这么考究、用心的文字。

    郭敬明抄袭事件有结果 从2003年就开始的郭敬明“抄袭门”事件今年终于有了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构成抄袭,称“两本书相似或雷同之处很多,难以用‘巧合’来解释”。高院终审判决郭敬明与出版方赔偿对方经济损失20万元、精神损失1万元,此外,还要求郭敬明与出版社在15日内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道歉。但作为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郭敬明坚持“不道歉”,在韩寒和张悦然“倒郭”及众多“粉丝”的“挺郭”声浪中,这一抄袭事件似乎已不仅仅是个人事件,而是具有了更复杂的社会意味。

    两大读书杂志复刊 《书城》和《万象》杂志曾被视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流行文化的逼迫和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这两本小众化刊物曾经先后停刊,一度引发了“人文杂志遭遇寒冬”的讨论。今年以来,《书城》和《万象》相继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出刊,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一丝安慰,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人文杂志的希望。然而,复刊后的《书城》和《万象》都针对市场需要做出了一些内容与风格的调整,一时间让读书界内外议论纷纷。而且,从目前看来,它们的市场生存前景还不能让人太乐观。

    电视带动图书热销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了造就学术明星的平台,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都通过这个平台崭露头角,名成利就。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纪连海的《乾隆朝三大名臣》等图书的出版,掀起了通俗历史的热浪,让普通读者更有兴趣阅读历史。与前几年主持人出书热不同,电视台名牌栏目的节目内容成为近来出版社出书的抢手货。上海人民出版社今年的主打新书《艺术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开播五年来人物访谈的精选集。《面对〈面对面〉》、《相聚〈新闻会客厅〉》、《调查〈新闻调查〉》都是对这几个名牌栏目的总结。这些书的卖点一是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二是叙述了众多节目的摄制过程,加上大量的图片,吸引了许多关注。

    “梨花体”诗歌遭热议 诗人赵丽华前几年的一些“诗歌”作品被“好事者”放到了网上,在网站被无数网友嘲笑,并引发了表示讥讽和轻蔑的模仿热潮——这种模仿居然形成了一个名曰“梨花教”的“诗歌流派”。这位女诗人在网上可谓一夜成名,被戏称为“诗坛芙蓉姐姐”。不被读者广泛关注的诗歌竟然热闹一时。女诗人说,“如果把这个事件中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

    在旧岁之末新年将至之际,看看这些热点,让人多一分思考,对自己未来的阅读多一分自主的把握。
 《人民日报》  2006-12-09


作者: 大嘴蚊子    时间: 2006-12-16 02:30

每年都有热点,但每年看到的都是炒作过剩,作品不足.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