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陆,衣钵传人——台湾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关系
华然
1949年,国共内战大体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民国首都由南京迁至台北;同年,共产党定都北京,在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台湾海峡两岸出现两个独立的政权,直到现在,虽然,共产党、国民党已经远远不是把持当初理念作风的政党。分分合合、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常见的,政权分立的时代如春秋战国、三国晋宋南北朝。以现代国际关系法而论,事实上,这次改朝换代直到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才最后完成。但台海两岸两个政权分立的事实状况并没有改变。
谁是中华民国的衣钵传人? 从改朝换代和国际法的角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形态和人事上说,台湾的小中国沿袭着中华民国。
1949年前,中华民国的最高学府是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以后呢?谁是衣钵传人?
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在大陆已经失去最高学府的地位;甚至在50年代到70年代政府给予的地位一落千丈(当然,在总体上1949-1976年间大陆的高等教育和大学也遭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摧残),直到1990年代才复兴为跻身广为公认的全国前三鼎足而立的大学地位。中华民国在台湾也并没有建立一所替代中央大学最高学府地位的全新大学。中央大学校友在台复校的中坜中央大学自然也没有这个地位。对依然延续的中华民国而言,在学界,显然台北的台湾大学继承了南京的中央大学的地位。台湾大学和南京大学地位衣钵的微妙关系就在于此。
台湾大学和南京大学这两个两岸最老牌的大学的关系的确很密切。儒家思想主导的国家,传统上都过分注重权威、集中、等级,而疏于民主、自由、平等,甚至在学界也是如此,其实这是对科学和文明发展的巨大束缚;比如日本、韩国、越南,国立大学主导学界,而大学的地位层次分明,高等学府、教育资源畸形般地集中于首都,和英国美国完全不一样。现在而言,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的水准可谓两岸巅峰,南大和台大轮流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两岸尖端科技交流研讨会”已经延续了多年。事实上,台大和南大的真正渊源远不止于此,实在深厚。
南京大学和台湾许多大学都有传统的联系。台湾六大学,台湾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同源的亲缘大学--中坜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至深的渊源自不必说;台湾大学因地位衣钵而与南京大学的渊源关系几同于中坜中央大学;南大校友张其昀是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在台复校重要的创办人;政治大学由南京的中央政治大学校友在台复校,中央大学的永久名誉校长蒋中正也曾经担任该校校长;成功大学的名称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所就读的南京辟雍国子监,为南京中央大学的前身溯源,其中有很多南大校友,如成大中文系主任尉素秋教授、成大理学院院长张桐生教授等等。其他如中国文化大学的创始人张其昀,中华技术学院的创始人孙永庆,陆军理工学院院长(中正理工学院院长)方光圻,台湾本土最早创立的著名私立大学东海大学首任校长吴德耀、首任董事长杭立武,高雄中山大学校长李新民,台北政治大学校长楊希震等等,都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校友。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带来的资源最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财富资源,一是人力资源;说1950年代台湾拥有台海两岸整个中国的半国英才,实不为过,许多大陆精英都到了台湾。其他还有很多南大校友到台,在各个领域作出贡献。比如台湾农学农业界,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的民国第一私立大学金陵大学的校友和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和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农科的校友发挥着骨干作用。仅南大体育系,据汪清澄先生介绍, 1949年到台的校友,除老师高梓教授外,就有三十八位同学,超过南高、东大、中大各时期南京大学体育系所有毕业同学的十分之一;其中有台湾体育学院创办人周鹤鸣,台湾师范大学体育主任江良规、朱裕厚,中央大学体育主任龚树森、汪清澄,政治大学体育主任袁征道、钟人杰,台湾大学体育主任、教授姜荣林、吴立生,成功大学体育主任、教授沈庆云、张捷春,中原大学体育主任刘祥辉,国际足球裁判汪清澄,国际篮球裁判朱裕厚,台大教授包和清,政大教授刘克刚,成大教授张捷春,台大教授萧保源,国大代表刘香谷,台北工专(现台北科技大学)训导长牛炳镒,原上海体专校长王复旦,台北私立东方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创办人陆自衡等等。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的真正渊源。
台湾大学最早的八任校长中,有六位是南大校友。前八位校长,除北京大学校友傅斯年、清华大学校友钱思亮两位外,其他六位皆为南京大学各个系科的校友:罗宗洛(生物系)、陆志鸿(工学院)、庄长恭(化学系)、戴运轨(物理系)、马廷英(地质系)、沈刚伯(历史系)、虞兆中(土木系)。台湾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日据时期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那一时期主要服务于殖民统治。1945年中国抗日胜利光复台湾,接受改造为国立台湾大学,才成为真正的中国人的大学。几年间已经有所发展。但真正的大发展是在国民政府迁台,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取代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的中华民国最高学府的地位之后。戴运轨、虞兆中等,对台湾大学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国立台湾大学首任校长罗宗洛,1933年起在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任生物学教授,并在南大生物系创办植物生理实验室;抗战时期,随校西迁,家眷安置在成都(当时医学院位于成都华西坝),自己在重庆沙坪坝校区继续任教。
戴运轨任台大校长期间,将台湾大学学制改为我国的学制,草拟了台湾大学学则,倡台湾大学联合招生,修建校舍,聘请教师,为台湾大学走入正轨奠定了基础。戴运轨毫无跻身政界之意,先后辞去台湾大学校长、教务长职务,才摆脱校务,致力教学研究;后来蒋介石有意请他出长台湾中央大学,也被他婉拒。戴运轨创建台湾大学物理系,为抗战胜利后台湾大学首创的一个系,为台湾培养了不少物理学人才。从1946年至1962年,戴运轨担任台大物理系主任达16年之久,出其门者500余人,其中赴美国深造获博士学位者达五分之三。为台湾大学贡献甚巨。戴运轨也是中大校友在台复校中央大学最早期12年的负责人,先后担任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堪为台湾中央大学奠基人。他为台湾大学建校、中央大学复校都付出了一番心血。和其他几所大学不同,中央大学复校时,如南高东大中大以来南京大学的一贯校风一样,并不从热门应用学科入手,而是从基础的学科地球物理学着手,继而添加物理学、大气学、天文学,直到最后建成综合大学,虽无早期浮面声名,但却扎实贡献,影响深远,厚积薄发,而后来居上。台湾大学同样也以人文、社会、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最为卓著。
马廷英在恢复、重建台湾大学的同时,创办了台湾大学地质系。据说马廷英在任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时,曾有一对一上课的情形。
虞兆中是台湾通才教育的倡导人,在任台湾大学校长期间倡行通识教育不遗余力,对台湾的高等教育起着深远的影响。通识教育在南京大学有很长很深的历史传统,1910年代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倡行 “四平衡办学方针”,第一就是“通才与专才的平衡”。这一传统校风也被带到台大。
许多南大校友到台大,也在无形中把南京大学的风气带到台湾大学。台湾大学的校训“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和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也有几分共鸣。南京大学有关系科1952年在大陆新成立了许多大学,如现在的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而在台湾大学,南京大学校友也是重要骨干,台大各院系的部分南大校友有:
朱立民,台湾大学外文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方东美,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
华严,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德粹,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
王益滔,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
沈刚伯,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图书馆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歌即由历史学家沈刚伯作词,毕业于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康乃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作曲。
......,举不胜举。
至于工学院,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曾经新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和现在的河海大学等;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此前南京工学院又分出有关系科建立了现在的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和江南大学等校。台湾大学工学院同样几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的衣钵,可以借用伯克莱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的话说明这种关系:“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央大学。我到台湾大学念的大学,该校教授多是过去中央大学工学院的教授。所以我可以说是中央大学多少年来的弟子。那时,我常听教授们谈起他们在中央大学工学院的许多许多故事,使我非常向往 ....... ”。前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庄长恭1948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的时候,就礼聘当时的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卢恩绪到台湾大学,卢恩绪亦兼任台大教务长。而当时著名的工程材料专家、中央大学教授陆志鸿也到了台大,出任台湾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
说到最近的校长,台大校长陈维昭是自由民主派的学者,无疑。南大的最近连续两任校长,曲钦岳、蒋树声,两位学者,都是大陆所谓的民主党派人士,这在大陆国家重点大学中是仅有的。台湾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渊源,台湾和大陆的渊源,过去的血脉相通,总望在民主和民族的旗帜下同胞归一而相助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