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火神派”沉浮录
李益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掌管火攻的天神象征力量、毅力和耐久力,人们称它为“火神”。2000年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内阁出现六员大将,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和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曼在《火神派崛起》一书中描写道,“他们是军事的一代,他们最重视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这六个人也从此被封为“火神派”。
“火神”把持了美国的军事和外交决策权,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六年过去了,美国被拖入战争泥潭难以脱身,共和党也因此在2006年底的中期选举中全面败北。于是,“火神”遭到了美国民众、民主党乃至共和党的清算,鲍威尔、阿米蒂奇急流勇退,沃尔福威茨转身进了世界银行,拉姆斯菲尔德为布什扛下伊拉克战争的罪名黯然离去。“火神”一个接一个地退出布什政府,现在只剩下切尼和赖斯,而他们两人也逐渐失去了过去的影响力,力不从心。
开山鼻祖拉姆斯菲尔德为伊战扛责下台
拉姆斯菲尔德是“火神派”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他有长长的公职履历,一直与国防事务结下不解缘。他曾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力主扩军强兵。2001年又以六十九岁高龄成为年纪最大的国防部长。为了把握人生中可能是最后一次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他甚至愿意为前政敌之子效劳。他要使国防部成为他的“梦工厂”。
依据拉姆斯菲尔德的哲学,和平只可以在消灭所有现存和潜在威胁之后才能永久,美国要有和平的未来,便先要敢于牺牲,以战斗来换取和平。拉姆斯菲尔德自信自己策动伊战,是在为万世开太平,因而不屑去计较眼前的批评。在这层面上,拉姆斯菲尔德自视为未来战士,为美国的未来而战。
布什与拉姆斯菲尔德的密切关系,不是建基于私人或上一代的交情,而是因为有共同的政治信仰,布什完全认同拉姆斯菲尔德对世界局势以及美国角色的见解,拉姆斯菲尔德在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念方面为布什提供思考元素及知识,他才是布什的真脑。
2006年11月共和党中期选举惨败,拉姆斯菲尔德扛责下台。拉姆斯菲尔德的下台被普遍认为是白宫对民众不满伊战的响应。也有评论认为布什是弃车保帅,讨好即将掌控两院的民主党国会。把拉姆斯菲尔德的离去简单化视为政党斗争的祭品,或以为只是送走了一位傲慢和不称职的部长,都是低估了拉姆斯菲尔德的影响力。
副帮主切尼“例外”的强势副总统
由于不经民选,也不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美国副总统向来被称为“权力最小”的政府官员。但是,切尼是个例外——美国媒体戏称布什是美国的“董事长”,而切尼则是首席执行官。那么,切尼是如何成为“火神派副帮主”的呢?
切尼1968年师从拉姆斯菲尔德,这也是他向“火神”转变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七年间,切尼一直为拉姆斯菲尔德充当“管家”,他们堪称“绝配”——拉姆斯菲尔德精力充沛,高调张扬,而切尼低调,做事踏实;拉姆斯菲尔德能言善辩,而切尼从不多说一个字;拉姆斯菲尔德喜欢改变现有秩序、制造“混乱”,而切尼则善于给人稳定感,给人吃定心丸。尽管两人风格迥异,但想法却往往惊人的一致。
因此,拉姆斯菲尔德越来越器重切尼,有时甚至到了离不开他的程度。拉姆斯菲尔德1975年被福特任命为国防部长后,切尼搬进了白宫办公厅主任办公室,一跃成为美国政府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那年,切尼只有三十四岁。此时,他已经蜕变为一名真正的“火神”,被扣上了“百分之百的保守派”的帽子。
切尼一上任,就在白宫安插了六十多名幕僚。由于布什几乎没有任何外交经验,所以,切尼组建的外交专家队伍,成了主导美国外交的“幕后黑手”。此外,切尼将“恩师”拉姆斯菲尔德调进五角大楼任国防部长,并让弟子沃尔福威茨出任国防部副部长;让亲信鲍威尔和阿米蒂奇分别出任国务卿和副国务卿……美国的军事、外交几乎成了切尼的领地。看出门道的美国媒体干脆将这位副总统升格为“切尼总统”。
切尼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他在“9·11”恐怖袭击当天的表现最能说明问题:他坐镇华盛顿,让布什躲进一座空军基地内观望局势;下令把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和其他国会领导人送到城外掩体内……
切尼的一名心腹也承认,2003年和2004年,切尼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但不久后,形势急转直下,美国被彻底拖进了战争泥潭。美国人意识到,“火神派”发动的战争使美国受到了沉重打击,“清算”切尼战争责任的呼声因而日益高涨。
秘书赖斯可能被内格罗蓬特取代
赖斯在布什第二任期接替鲍威尔担任国务卿时,风头一时无两,这位学者出身的政客曾被认为会与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争夺2008年的总统宝座。但如今,她却渐渐销声匿迹,在布什身边,渐渐看不到这位亦步亦趋的女国务卿。
布什2007年1月宣布了一项新的伊拉克政策。然而,美国民众却看不到那位应该在外交核心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赖斯,她已经好几周都没有就伊拉克的局势发表言论,即使开口也都是含糊其词。作为美国外交部门的头号人物,赖斯应当在布什宣布重大外交政策之后立即表态。然而人们担心,赖斯所能够透露的不会超出布什已经宣布的内容。
在公开场合,这位曾经被描绘得活灵活现的女国务卿早就不是那个样子了。美国的外交决策权是由别人掌控的,除了布什本人,还包括过去时代的老政客,例如詹姆斯·贝克、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甚至还有亨利·基辛格。对于外交政策的辩论,赖斯已经不能发挥影响,她只能给别人留出空间。在其余下的两年任期之内,赖斯也几乎不可能在伊拉克问题上抛头露面。前驻伊拉克大使、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出任副国务卿后,赖斯的作用可能减少,她的位置极有可能被内格罗蓬特取而代之。
军师沃尔福威茨在世界银行避风
现在美国人在谈论“火神派”的时候,几乎会忘了沃尔福威茨,尽管他曾被称为这个团体的“军师”。沃尔福威茨的确像个军师:他说话轻声细语,甚至还带一点儿颤音,可一旦张口就举座皆惊;他举止儒雅,神态平静,但内心却十分狂热,时时都在考虑如何确保美国的安全利益。
沃尔福威茨“火神派军师”的本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像一个鹰派人物那样强硬”,在走上仕途的三十多年里,他先后在七位美国总统手下任职,1989年,老布什总统任命沃尔福威茨出任负责政策制定的国防部副部长,2001至2005年间又成为小布什总统的国防部副部长。
在美国政坛,沃尔福威茨以“最强硬的新保守派理论”而著称。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就提出了一项新的针对伊拉克和其它潜在侵略性国家的外交政策,建议以先发制人的战略来取代遏制战略。但是,克林顿和老布什、前国务卿鲍威尔都拒绝考虑先发制人,而宁愿沿用遏制战略。但“9·11”事件的发生,使先发制人迅速被激活,“火神派”在沃尔福威茨理论的鼓噪声中出动了。
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三人被认为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谋,而沃尔福威茨更是其中的“总设计师”。沃尔福威茨有“超常的”判断和预测局势的能力。他1979年预言说,伊拉克可能入侵科威特。十二年后,萨达姆果然吞并了科威特……就这样,沃尔福威茨成了“世界新秩序的先知”。
在这种情况下,沃尔福威茨的鹰派理论逐渐被接受。但是,攻下伊拉克后,沃尔福威茨却发现,他几乎陷入了无路可逃的境地。
2005年6月1日,在一片质疑声中,沃尔福威茨就任世界银行的第十任行长。“我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世界银行的工作上。”沃尔福威茨说。他果然没再谈论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沃尔福威茨的这一选择是明智的,否则,他肯定会先于拉姆斯菲尔德倒下。但不管怎么说,沃尔福威茨转战世界银行,意味着布什政府的又一个“火神派”代表消失了。
鲍威尔和阿米蒂奇急流勇退
尽管在强调美国军事实力方面立场一致,但“火神派”内部还是有明显的分歧。“火神派”中有两位成员直接参与了越战——阿米蒂奇和鲍威尔,越战是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它正值“火神派”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这段经历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对越战有着深刻的“现场感”,鲍威尔始终对军事行动持谨慎态度,阿米蒂奇也从越南吸取了与鲍威尔相似的教训。越战成为鲍威尔和阿米蒂奇对认识美国外交政策和美国与世界的关系的核心因素。
越战使鲍威尔始终对有可能削弱美军的实力、名声和作战能力的军事行动持谨慎态度。换言之,在鲍威尔看来,保持美国军事实力的主要办法,是少用和慎用。于是,越战的经历便产生了温伯格主义和鲍威尔主义:先要有明确和集中的目标以及强有力的公众支持,然后再发动战争;一旦开始战争,必须动用压倒优势的力量迅速夺取胜利。鲍威尔往往不信任那些在华盛顿而不是在战场上获得国防问题经验的官员们。当文职领袖要求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时,鲍威尔有时会把他们视为越战中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现代翻版。
阿米蒂奇从越南汲取了许多与鲍威尔相同的教训。他也信奉温伯格—鲍威尔主义包含的谨慎和压倒优势力量的原则。阿米蒂奇还从越南获取了其它一些教训。教训之一是,美国特别是在亚洲必须保持盟国和自己的承诺至关重要。美国从南越撤军激怒了他,因此,他迫切地要确保美国不再有“逃跑的父亲”那类的行为。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阿米蒂奇成为华盛顿对强大的盟友和美国在亚洲永久驻军的一位主要支持者。除了迈克·曼斯菲尔德大使外,过去30年中,没有一位美国官员像阿米蒂奇这样与日本保持了如此密切的关系。但是,“9·11”的发生,让鲍威尔和阿米蒂奇只有急流勇退。
2000年布什上台时的六大火神,如今只剩下两个,切尼似乎更关心商界的战争利益,与布什声气相通的赖斯又缺乏压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火神派”的终结,他们只是暂时收缩。美国也不大可能在国际上“洗心革面”,对于唯一超级大国来说,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诱惑,当然还有不少陷阱。而历史总在不停地上演一些悲喜剧。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