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邀请参加三味书屋“变化中的中国人”讨论系列之钱理群演讲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大军    时间: 2007-4-12 16:35     标题: 邀请参加三味书屋“变化中的中国人”讨论系列之钱理群演讲

变化中的中国人”系列演讲第三期
  主讲人:钱理群先生
  主题:活着的理由和活法——我最近的思考
  时间:2007年4月14日(周六)15:00-17:00
  地点:三味书屋二层(西长安街民族文化宫对面)
  主办:三味书屋、单向街图书馆
  内容安排:
  1.钱理群先生演讲,1小时左右
  2.自由提问、交流1小时左右(费用20元/人,含茶水及场地费,学生和外地朋友免费。)
  
  三味书屋乘车提示:1、4路公交车和地铁可在西单或复兴门站下车;西单下车,沿长安街向西过西单十字路口后向西约300~400米路南(路北是民族文化宫),佟麟阁路口;复兴门下车,沿长安街向东约400~500米路南;15、61路公交车在民族文化宫站下车,如在动物园乘7路,民族文化宫站。
    
  钱理群:
  
  男,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8年。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
  钱理群先生关注当下、关注民众的学术情怀,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当代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  
  
  主要著述包括: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
  《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
  《绘图本中国文学史》(合著),祥云(美国)出版公司,1995年。
  《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压在心上的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948:天地玄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学魂重铸》,文汇出版社,1999年。
  《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之一》,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
  《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
  
  关于“变化中的中国人”主题演讲
  世界是平的,民族与民族之间融合得越来越密切,灿烂的文明也往往产生于不同文明的强烈对撞时期。在这个全球化速度加剧的时期,人们可能更加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势必更加迫切地需要寻找到自我意识。
  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品格是这个国家向世界昭示的名片。对于世界的公民,我们有不确切的模糊印象,譬如:德国人严谨、英国人文雅、日本人敬业、法国人浪漫热情……中国人呢?世界对于华夏民族的传统认识是“温良恭俭让”,现在的中国、中国人留给世界怎样的印象?尤其是当我们自己说起同胞时,我们常常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说起这些形容词时又会激发你怎样的情感?
  脚下的土壤决定了我们的根基。你或许不关心国家,但国家会关心你,永远地牢固地跟你在一起。
  我们想象:生而为中国人,你或许会好奇、思虑并探究——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曾经是怎样的族群?我们该如何认识现今的中国?我们要做怎样的中国人?中国人应有怎样独特的视野、姿态、理念与价值观?
  2007年,三味书屋、单向街图书馆将携手举办系列主题讲座《变化中的中国人》,邀请各领域、有卓识己见的思考者,分享他们的经验、理念,甚至他们所察觉到的那些并非绕道而行就能假装视而不见的问题。
  我们充分地相信并认可历史、现实乃至个体的复杂性,却更加信仰开放的交流所能导致的良好循环。

作者: 平头百姓大非    时间: 2007-4-12 19:13

可惜呀,俺不住在北京。要是北京的朋友能录下来放给俺们听听就好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