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视角独特的才女荐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7-4-19 02:49     标题: [转帖]视角独特的才女荐书

视角独特的才女荐书

女学者女作家的"3月8日"荐书

本版采访整理/陈香 舒晋瑜 

发布时间: 2007-03-13 09:55 中华读书报  


正确认识女性主义

  李银河(学者):
  推荐我自己的《女性主义》吧。在中国,女性主义好像老是
一个反面的词,一个贬义的词,大家对女性主义也并不了解,女性主义到底有怎样的主张?她们到底在争取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女性主义者?女性首先要了解,男性也应该有所了解。
  女性主义里边有很多流派,有的比较激进,有的比较稳健,但基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男女平等。所以,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不论是男是女。有人将女性主义流派中比较激进的派别等同于女性主义,以为女性主义就是与男人为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把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归结于生理的原因,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进入现代社会后,女人承担各种工作,比如智力工作方面,一点也不比男性差;另外,过去,所有女性都要承担生育角色,现在,生育这个事情在女人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过去,女人一辈子都在生孩子,现在就生一个,她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
  波伏娃曾经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都是社会建构的。实际上,女人适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并不是被生理决定的,而是她在长期的社会结构中被安排的。在男权社会,女孩从小就不被提倡建功立业,女孩被认为不适合从政,不适合搞科研。很多女性由于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没有像男性那样花太多的工夫,这可能也是女学者明显少于男学者的原因。
推荐“大女人”写作

  查建英(学者):
  我推荐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关乎历史、经典和人心,我以为不是那种轻易为之、转瞬即逝的消费性读物,而是禁得住一定时间考验的作品。
  《于丹〈论语〉心得》是于丹天才的个人创造。如何打通传统与现代?如何将中国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如何应对一个剧变社会的信仰废墟、价值真空?我们的国学家们、海外新儒家们皓首穷经、钻研争论了这么多年,结果于丹轻舒猿臂举重若轻,开了一条新路径,漂亮、聪明、巧妙!把经典经过现代筛选、个人化、通俗化,使之重新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文化建设工作,我相信孔老夫子面对这一盅心灵鸡汤会颔首微笑的。于书对象更定位在中小学生以上,老幼咸宜,这种雅俗共赏的写作其实是需要特别的才华和灵气。
  文如其人,我推荐和欣赏这本书也有些爱屋及乌的缘故。我个人不大爱看那种特别强调“女性”特征、专写女人、特别“女气”、自怜自爱、卿卿我我唧唧喳喳絮絮叨叨的所谓“小女人”的书。无论书和人,我都更偏爱阴阳两全、情理兼具、比较大气的,而于书在我看来属于有情怀的“大女人”之作。于下笔温敦、乐观,有黄酒之醇厚中庸,既感性也理性,既有个人的敏感、细致,又有较开阔的格局、视野、气象。
  好书也!好女子也!
文明的辉煌和脆弱

  崔卫平(学者):
  我推荐汉娜·阿伦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它说的是在艰难的条件下,人的精神怎么和外部环境相抗衡的故事。
  这是一本既适合男性又适合女性阅读的书。在艰难条件下,如何保持个人的品质,维持自己,而且还和环境发生互动,有可能的话,甚至去影响环境。比如德国的莱辛,以他的方式提供一道那个黑暗时代的亮光。在这些人身上,有一种耐磨的光芒和品质,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比较激动人心的书。
  再推荐一部DVD,《文明的轨迹》。它讲的是包括雕刻美术、也包括诗歌文学哲学等在内的西方2000年文明的艺术新治史。介绍了一些开启性的、同时也是经久耐磨的作品,那些东西,是养眼睛,养耳朵,养心灵的,非常值得推荐。
  DVD的撰稿人和主持人是同一人,为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二战期间,他担任过英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在炮声隆隆当中,他举办音乐会,表示出了对自身价值的高度信任,和一种信念。在他的整个片子中,都贯穿着这样的一种信心和信念。片子拍摄的时间是1968年,1969年播出,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之际,巴黎的大街上也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的法国青年,法国报刊当时疾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这些罢课、造反的法国大学生当时并不知道,他们反叛的行为、形式和规模都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冲突的新篇章,留下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意味深长的东西。克拉克由此感觉,我们的文明一方面很辉煌,另一方面也很脆弱,保持这样一种脆弱的东西很容易,保持这样一种脆弱的东西也很难,但关键是要有信心。在《文明的轨迹》中,他的这种信心和信念的东西贯穿始终。
晚清女权著作

  夏晓虹(学者):
  因为我做的一直是晚清这一段,所以我的阅读兴趣也还是这一段。所以我想推荐梁启超的作品,还有一本与妇女有关系的《女界钟》。
  《女界钟》是晚清时候比较早、且比较系统的阐述女权理论的书,晚清学者金天翮(署名金一)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金天翮的观点并不只是简单的讨论妇女工作的权利,读书的权利,而且讨论到了妇女的参政问题。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金天翮当年的说法虽有一些比较夸张、比较浪漫的表述,但他思想先进的程度,和完整的对女权的表述,在那个年代里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他影响了后边很多晚清的妇女论者。谈论女性问题的时候,这本书已经成了一个经典,成为原点性的著作,大家都会从他这里边引申出一点东西。所以这本书在现在看来也还是有价值的。
  金天翮应该受到了一些西方和日本的女性团体的活动的影响,至于他是受到哪些文本的启示,目前学界的研究还没有做到那一步。我已经发现,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女性,与金一的论述有一个直接传承的关系,但她去世比较早,所以思想早就被埋没了,现在只知道有金一。
  当然,现在对他的批评也有。如果把女性主义的角度代进去的话,还是会认为,他提倡女权还是有一个男性的主体意识。但时代不一样,每个思想者的高度其实是有限制的,我们也不能够过于苛求。那个时代,这本著作起了应有的作用,就应该给他肯定的评价。
  我正在做晚清的女性生活、女性思想的研究,当然梁启超一直是我关注的热点,像《饮冰室合集》,还有我自己编的《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基本上能够把梁启超的思想、学术比较全面的展示出来。而且梁启超那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他的选择,他的困惑,其实我们今天还会同样面对。所以,我在阅读梁启超东西的时候,常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做近代文学,或者近代思想史研究,都有一个基础文献,只有在这些文本上推进,才会对这一段历史、社会的状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我觉得像梁启超的著作、金一的《女界钟》都是属于这样一些文本。
全新的女性主义系统学术

  荒林(学者):
  为什么要推荐女性主义,通俗的说,就是要知道一切歧视的由来,思考解决歧视的策略和方法,及试图参与改变歧视的行动。
  我还是推荐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吧,这一套连续出版物,是成系列的学术丛刊。女性主义研究本身是跨学科的,跨学科学术的特点是必须具备系统的学术知识,而女性主义这个全新的系统学术知识,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完形结构。过去文明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就男性主体而言的,而女性主义倡导由女性主体认识世界所建立的知识系统,提倡的是女性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它对整个知识结构来说,都具有完形意义。
  其次,由于它是跨学科的,所以每个学科深入的研究都设了专栏,每个栏目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比如,女性主义教育学这个栏目,随着你一天天在读,你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也在深入。比如关于女性文学研究的栏目,从第一期到第八期,在每一期,各个栏目都是独立存在的,但综合各期来看,它又是连续存在的。所以,它给跨学科和单学科的研究都带来了新的视野。
  比如,女性主义教育学强调女性接受主体在接受教育时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比如,女性需要生儿育女,她的教育不像男性那样单纯,关于生命的很多知识她必须接受,甚至她的学习具有间断性,比如说,生完孩子后再继续读书,这时她的经验结构就非常不一样,读书的领悟和感知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值得单独研究的。
  如果要推荐针对女性性知识方面的图书,我想推荐台湾何春蕤的《性心情》,谈女人如果遇到性压抑、性歧视、性骚扰等,应该怎么做,如何把负面变成正面,这本书在台湾重版过十次;家庭婚恋方面的,我推荐李银河的《中国女人的感情与性》,还有方刚的“告别离婚”系列。
女性应该读了解自我的书

  毕淑敏(作家):
  女性最应该读的是了解自我的书。因为了解自我是世界上很艰难的一件事,而且我们常常陷在自卑或是自恋的泥潭中,看不到自己的险境困境,当然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会让我们的一生都不够幸福。有的女性会把幸福押在另外一个人——也许是自己的父母亲,也许是另外一个男人,也许是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对自己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会有方向感。我向读者推荐一本在美国颇负盛名的女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博士所写的自传体著作《独居生涯》,译者是王小敏。这本书的繁体字版在香港出的时候,书名是《寡居生涯》。相比之下,我更赞同繁体字版的书名,更直接坦率,也更触目惊心。顾名思义,一个女人,死了丈夫,或是离了婚,就成了寡妇。旧时代的寡妇常常殉夫而去,如今的寡妇还要生活下去。一个独身女人努力奋斗,争取自己的安宁和快乐,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不要低估了这份磨难的复杂和严酷。既使是这本书的作者,在丈夫去世之后也是悲痛欲绝一蹶不振。半夜时分,她驾驶着丈夫遗留下来的红跑车,企图一头撞死在高速公路旁的树木上。然而她终于挣扎了过来,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了这本充满眼泪和阳光的书。
  我很喜欢美国这位女心理学家,读过她的几本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一本,觉得题目很晦气,产生了好奇,看过之后却觉得很好。我丈夫虽然健在,但我知道总会有分离的那一天。其实所有的女人心中都潜藏着这样的恐惧。这本书男人也可一看。男人丧失了妻子,就成了鳏夫。鳏寡孤独这个词,叫人一看就心生畏惧。也许因为男人的不善表达,哀伤和绝望就来得更凄楚和绵长。时间并不总是万能的,有一些悲痛永远挥之不去。但有效的心灵重建,却能让我们重新加入蓬勃的大军。越是挚爱的夫妇,越要做好分离的准备。因了那深在的爱,你也要接受同样刻度的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对所有眷恋着的人们,都有裨益。
女性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

  徐坤(作家):
  女性最应该读的是有关女性自立方面的书。比如伍尔夫著《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书店),是女性解放和独立精神方面的经典著作。
  女人必须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这个由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论断,当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从中文译本看见它时,振奋而又惊诧。那个大胆而又不顾一切的维吉尼亚·伍尔夫她在自己著作的开场白中写道:“我只能贡献给你们一点意见,关于一件很小的事——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当时许多中国能识字的女性,也包括我自己,一下子就被这个理论给震住了!就像工人阶级从剩余价值理论中知道了自己被资本家剥削的根源,女人阶级从西蒙·波夫娃的《第二性》理论中知道了自己的“女人性别”是被男权后天教唆出来一样,当时我们这些二十来岁的文学小女青年们,立刻也天眼开开,从蒙昧之中被启蒙,懂得了女人之所以写不出好小说、成为不了文学大师的道理——因为我们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没有自己的屋子,就不能不受干扰地独立思考写作,也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彪炳于世,当然也就不能获得文化政治上的权利。
  伍尔夫提出的“房间”理论,其实是一个具有强大隐喻意义的象征符码,表明了女人在社会上所受到的歧视或者说是不公正待遇。按照伍尔夫的说法,从经济角度说,由于母亲们没有职业,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开厂或做股票交易所,不能留给女儿们可供继承的遗产,或设立研究津贴、奖学金,以供女儿们过悠哉游哉的生活,所以女儿们注定无钱接受教育,注定一辈子当文盲睁眼瞎,只能去给人当老妈子,整天柴米油盐在厨房和起居室里打转。如果女儿们跟那些儿子们一样能有继承权、受教育,那她们现在一定会很舒服地坐在沙龙里或写字间,谈论考古学、植物学、人类学、相对论等等博大精深的理论,而不必整天婆婆妈妈小肚鸡肠。她号召女人要争取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就是激励女性要为自己的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而抗争,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进而得到政治和文化上的权利。
法国女作家的魅力

  陈染(作家):
  近来买书越来越少。即使到了书店,望着那些琳琅满目、铺天盖地、华丽漂亮的书,我也兴奋不起来。我经常重读书柜里的旧书,读旧书如同品味陈年的醇酒,总能感到韵味无穷。这几天,一本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的《尤瑟纳尔研究》(柳鸣九编选),从我的书柜中重新落在我的手中。这样一本纸页焦黄、装帧简朴的旧书,如同一件珍品,把我的日子照亮,使我再一次领略这位法国女作家的魅力。
  我在书中看到的尤瑟纳尔哀伤而不迷乱,恍惚而有逻辑,她的爱深沉而节制,缄默而不失控妄为。在我的感觉中,所有的属于女人特有的慌乱忐忑、忧愁迷惘、歇斯底里以及非理性,在她那博大深沉、沧桑睿智的胸怀里包容得处惊不乱,滴水不漏;所有的人世间的寒暑风霜,在她面前都如同微风拂过,鬓发不乱。她是深不见底的湖泊,辽阔无边的疆域,你可以在她的胸怀中恣意地神思畅游,感受被智慧和力量包裹的温暖。她托住你,让你内定力上升而不是沉浮低谷;她拓展你,而不是让你陷入越来越深的迷乱。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胸怀。对于我来说,她融化了她的性别,她是一个完整的人。她令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是因为我强烈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女人;她使我周遭的很多人显得黯然失色,是因为他们只是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而尤瑟纳尔,她是一个庞大而丰沛的国度!
无爱的女人彼此折磨

  虹影(作家):
  我最近新读到《陈玉慧精选集》,里面谈到很多女性的感受,也谈到陈玉慧的成长过程。
  在这部小说中,男性不断缺席:外公一心想开飞机而抛家弃子、叔公为政治献身离乡背井,父亲重色,沉溺于肉欲,一生皆在不同女人间奔波,而从来找不到自己。缺席的男人造成爱的缺席,无爱的女人只能彼此折磨、伤害,却又不得不相互依赖。透过小我的描摹,陈玉慧影射整个台湾的命运,糅杂三代人近百年的台湾历史,融贯民俗、宗教、历史与人物回顾,深刻思索“台湾人”的意义,并试图解答“我是谁”的困惑与焦虑,值得女性读者关注。
一生的读书计划

  戴来(作家):
  在少年的时候,很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像自己邻居的那个老伯伯一样,张口就是唐诗宋词,冷不丁还能冒出几句洋泾浜英语。他得到了周围人普遍的尊重。所以我在他书房里见到那本《一生的读书计划》(花城出版社)时,甚是激动。因为书名就告诉你,它将为你指出一个读书的方向,而且还是一生的。
  那么多年过去,现在回过头去看,它依然非常值得阅读。此书是由美国的费迪曼教授为18到88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大规模读书计划,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有趣而又有价值的工具书。费迪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他根据作家多年的读书经验为读者精选评介了一百多种古今世界名著,内容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有意思的是,费迪曼采取了与读者对话的方式,用500字到1000字介绍作品的提要与作品的特点。文字生动活泼,介绍提纲挈领,称得上是书评名家对文学名家的系统解读。一般读者既可把这本书作为阅读西方名作的导引,也可以作为基本的工具书备查备考。


  《女性主义》       《于丹〈论语〉心得》


《黑暗时代的人们》     《文明的轨迹》


  《饮冰室合集》     《饮冰室合集 集外文》


  《女界钟》       《中国女性主义》


   《性心情》     《中国女人的感情与性》


   《独居生涯》      《一间自己的屋子》

《一生的读书计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8 18:58:54编辑过]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7-4-19 04:23

大多数的女同胞应该都不爱看这些书吧!

 

[em06][em06][em06]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7-4-19 04:24

最后几本还可以看看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