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考验下的执政能力
李大苗
前些日子聊天中提及,如今中国走入了前所未经的时代。我们目力所及的周边家庭,其绝大多数之余款,少者供生计而绰绰,多者尚不济营生。存款利率长期低迷,以通胀率计算,显然是负值。储蓄,长期一直是国民保存财富的基本手段。若储蓄不能保值,这部分国民财富必然寻求成为资本,也就是这部分钱要能够“钱生钱”。“钱生钱”,这个道理意味着家庭财产的资本化,包括持有股票、持有不动产、持有其他类型的流动性资产,如基金、债券等等。
不是说这个现象兀然而生,而是一段时期以来不断在加速、在积累,于现在达到了无法回避和不可忽视,其实乃至对国民经济产生强大作用的程度。确切说,如今国民财富的流动性之高,中国历史前所未有,既是前所未有的繁荣的经济现象,也是前所未有过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基数会持续增大,相同比率的经济增长速度,所增加和所积累的这部分财富,或者这种形态的财富,也就是有着强大资本欲望的财富,会来得愈发强劲、愈发扩张。
几乎所有经济人士都感受到这个状态,都清楚知道,流动性愈发强烈的金融资产状态正在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失去安定感,投机化强烈席卷社会经济的时候,财富结构会被严重扭曲,诱发或致成社会危机。其二,很简单,私人财富资本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状态的必然,但极度集约在有限的金融空间内,说明社会并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本商品和宽松的财富空间。比照起来,这个说法和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现象合拍。
今天看到报道说,自2006年10分开始,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第一大出口国是德国,其国民生产总值比中国略强有限。若仅以此比较,应当高兴才对。且前些日子也收集了一些有关国际贸易资料,内中称,中国的贸易赤字并不可怕,与中国可相参照的之一就是德国。我不能断定这样的资料对政府决策部门的影响力如何,即使这些言语者似乎都有着深厚政府或高层政治的背景,我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分析资料和数据表格的谬误极其严重,且这样的谬误是极其低级的谬误,却很不为轻易察觉。
当今德国使用的是欧元,而欧元是国际通行的货币和金融工具。不仅如此,即使在欧元之前,德国马克也是国际通行货币,自由兑换的,且由市场来决定其价格的货币。这样,尤其是在欧洲统一货币的时代,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并非是国际结算得货币不平衡。不平衡贸易性的进出口平衡与否,与德国的金融状态无关,其货币的价格并不反映商品贸易的需求关系。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决定,以欧元为代表物的资本,在欧元区整体范围内实现平衡,包括价格以及价格所表征的资本物品供需关系。在此基础上,欧元的货币比价仅仅与欧元区对外贸易整体的出超还是入超有关。
而在中国,这个问题全然不同。其一,人民币不是自由流通和自由兑换的货币。这样,每一美元的贸易顺差,就意味着必须按照标价发出相应的人民币;其二,人民币金融资本并非能在全球金融市场实现均衡,其非国际货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存在于国内金融市场内。若以百分之一百尽收尽支为考虑,一万若干亿美元的贸易累计顺差,则意味着为着收付这笔与国内商品和服务商品无关的经济成果,国家向国内资金市场投入了十万多亿的人民币现金或人民币信用。显然,这个数字比当下的股市市值不差。
可以想象,若2007年进出口贸易结余达到5千亿美元,按照当下的汇率,也几乎将近4万亿人民币。若这批资金全部进入股市,其股指当还会上涨三分之一,意思是申市股指会高挺到5000以上。这听起来,耸人听闻或人心振奋,无论怎样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回过头来看,中国经济不过是以平均不足百分之十的速度发展,而进出口贸易以百分之二十、三十的速度发展,外汇结余则以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增加。外汇从稀缺而盈余,由过剩而成灾。外汇顺差过大,在国际上并不鲜见,“石油美元”是一类,在此不讲,日本、德国本身是国际硬通货,此外,以强制价格保证顺差的,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中国如此的规模。这个意思是,外汇积累之巨,不仅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也是人类历史前所未见的。
当下的汇率政策是小幅频调。其宗旨是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尤其是出口导向行业的稳定、出口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劳动密集产业的就业稳定。但非常清楚的事情是,当下外汇逐步贬值成为共识,人民币升值成为确定的预期。而此前,外汇曾经是人们财富保值和储值甚至投资的选择之一,但外汇的财富形态已经不再能提供这样的保证了。小幅频调,当然会令投机资本不喜,但筛选进来的更是金融投资资本。以外汇本币作估量,人民币投资比国债投资来得更获收益。
控制汇率,其实现手段是控制外汇交易,且由国家强制收购外汇的权力为条件。这是以前的状态,而今,这个权力似乎并不重要了,反而是国家要不得不承担收购外汇的责任。一年多以来,人民币在慢慢调高,但这并没有能有效调整外汇入超问题,且收汇量也越来越大。一些人将当下金融的流动性过强指向“国际热钱”,并称有若干万亿的国际游资涌入国内。这个说法甚为可疑。其一,若国际游资可以从容进出,国家的外汇管制何在?其二,国际金融投机是风险极高的行当,规避法律以不给当局任何惩处口实,是高风险行当的首则。其三,没有国内金融机构作弊,国际游资不可能进出。而如此大规模作弊,金融和外汇管理当局不可能没有察觉。
所以,当下的流动性问题只有两个因由。第一,国内的金融商品太少、投资与资本领域的限制太多和工商经营环境恶劣与狭窄;第二,外汇积累以及相关支付的人民币总量越来越大,而这部分货币资本已经对国民经济构成强大的影响力。抛开内需如何这个议题,简而言之,比照以往将余款存储在银行的传统,如今的国民财富呈现出“资本化”或者“金融化”,而且这个趋势不仅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普遍。在这个现实面前,清醒地货币政策或者有效的金融环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且根本保证。而对于这些,若仍然抱着物质化财富观并以此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持续下去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的状态已经相当诡异。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同时,增发的货币已经带来显性的通货膨胀。且为了消蚀国有银行的烂帐,过低的存款利率又加重了这种感觉。一段时间以来,商品房的价格持续走高,相当程度上是出自对货币的不信任,包括当下股票价格一路飚涨,其原因也在这里。国民必须也必然以某种财富形态保持其财富含义,以货币,以不动产、以资本商品、投资物品,也或者以别的什么硬通货。在更多的金融工具不开放的情形下,现有的金融商品的风险过高、外汇也在贬值,若人民币在贬值,既有财富丧失任何有效保值形态的话,则意味着国民财富正在被狂暴洗劫。
当然不能排除国际炒家的阴谋,但即使没有这些阴谋,国民手中的财富业已置于岌岌可危之中。沪深股指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开高走,从一千多点至今已高拔至四千多点,且还在日新月异,就是证明。
钱不值钱了,钱包改麻袋了。
看来国内的超市还得扩建,面积小了容不下那么多的麻袋。
我算了一下,
中国2006年的GDP约等于206722亿元人民币,
而今天深沪A,B总市值是292138亿元人民币,
而上市公司只有1800家左右,
数字不太准确,不过大致不差,
这是不是说明经济有毛病?
更从心理预期上考验国民的素质!
[em05][em05][em05]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