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10亿吨大油田迷雾 [打印本页]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1:35     标题: 10亿吨大油田迷雾

西李湾:10亿吨大油田迷雾散去后的真实南堡 来源:中国和平论坛首页头条  
[ 西李湾 ] 于2007-05-15 10:58:35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10亿吨大油田迷雾散去后的真实南堡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深刻地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状况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显然,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学术界、媒体对此的沉默、冷漠、麻木。这说明国家和民众没有代言人,学术和媒体的商业化已经使言论倒向了利益而不是正义,我们的各种媒体有时候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也没有思辩和争论的对手,温总理对被形势一片大好声所包围就一直感觉到不正常,因为这说明真实情况被遮蔽,潜伏的重大风险没有被识别。对于种种利益集团施放的烟雾弹,国家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被层层云遮雾绕,急需强大的反制力量,对于现行的法律、制度、政策进行追问,推动和监督必要的变革。对雾里看花一连串追问的背后是思考,是呼唤,更是责任。只有如此才能吹开迷雾,露出庐山真面目,使国家和民众能清楚地认识,准确地对策。媒体也要善良批评,理性建议,与政府共同营造“同向效应”。

2007年3月底中国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中石油最近在河北曹妃甸南堡油田区发现的新的大型油田预计储量可能为22亿桶,中石油的一位管理人士称,该公司计划在5月份,宣布这一发现的具体内容。为啥这要在5月份宣布?5月1日迷底揭开,温家宝总理前往冀东油田考察,中石油宣布发现南堡油田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10亿吨大油田!“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正对中国石油供应保障忧心忡忡的温总理彻夜难眠。正对中国石油供应保障忧心忡忡的西李湾听到这个消息也睡不着觉,不过倒是对这个消息是否客观,有无可能误导高层决策和民众判断彻夜难眠。

中石油宣布的是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其中:探明储量40507万吨,控制储量29834万吨,预测储量20217万吨,天然气(溶解气)地质储量1401亿立方米(折算油当量11163万吨)。乍看就知这个10亿吨大油田是拼凑的,油是油,气是气,单油田只有9亿吨。中石油宣布的储量一看就没搞过储量评价,不是正式数据。按照ABC一二三级石油储量分级,探明储量就是油田勘探阶段掌握油藏基本特点准备开发的储量,这个数据有把握。控制储量就是控制了含油面积,这个石油储量很虚,预测储量就是见到了工业油流,这个石油储量只是想象。这9亿吨只有4亿吨是探明储量,也就是说目前南堡发现的只是4亿吨油田。正是因为三级石油储量没个准,是个注水肉,谁都能往里面注水掺假,所以国际上已涛汰。国土资源部在对中国油气田的储量进行统计时采用的是可采储量这个国际标准,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一国或一公司探明的已开发石油经济可采储量与扣除累计产量后的差值,反映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家或公司未来可能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也就是目前国际石油界通行“证实储量”概念。如果要按照美国标准在SEC备案储量数据,象中石油这样的上市石油公司需要先进行几个月的独立测试,以了解石油的实际可采数量。SEC的指导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数据作为全球基准,衡量一家公司未来的产量。而新华社报道中国2006年年底40亿吨石油储量这个数字就是来源不可信的三级石油储量。上报储量是要经过很多部门审批的,2006年新的储量规范相当严格,南堡油田探明大概4亿吨,也就是国土资源部3月预计的22亿桶。

中石油在宣布储量的同时,公司高管还说南堡油田可以开采100年,地质储量10亿吨,年产1000万吨,开采100年,采收率100%?纯属吹牛皮,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采收率100%是不可能的。探明储量仅4亿多吨,稠油实际上很难达到可采40%,就按照平均水平40%可采储量计算,只能采出1.6亿吨,1年采出1000万吨,也就只能采16年。就算是10亿吨的探明储量,按40%的采收率,就是4亿吨的可采储量,按照年产1000万吨只能开采40年,那里有中石油忽悠的可开采100年。2006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9亿吨,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却只有1.72亿吨,对比一下就可知道南堡9亿吨地质储量其中经济可采储量是多少。到目前为止经证实的南堡油田可开采储量不到2亿吨,年开采量不会超过1000万吨,按国际标准只能算中小油田。至于说南堡未来可开采储量潜力大,那等以后证实多少是多少再说。

就是这个南堡油田4亿吨探明储量都仍值得推敲,况且搞地质吹牛不是第一次了。中石油3月宣布新发现龙岗气田的储量可能是目前我国最大气田“普光气田”储量的3倍至4倍。中石化4月宣布新发现的苍溪元坝大气田预测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普光气田20倍。这都是刚钻了一口或几口探井,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储,储量刚处于想象阶段两大石油公司卫星都放上了天,拭目以待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成果出来。这样的油气储量好消息听得太多了,往往是大量的投资和喧嚣,然后就是沉寂与无疾而终。不过据有在南堡油田施工的消息来源证实,开始也以为他们在吹牛呢,直接把水层也解释成油层,但是后来验证还真是油层。说那边水平井日产500吨,稳产1年这都是真实的。这么看南堡油田储量规模也不会小,假的可能不大。考虑到以后还会在周围扩边,发现更多的小油田,储量较大那是肯定的,但走一步说一步,将可采储量拿到手再宣布也不迟。

联想起近几年发现的几个新区块都是有储量无产量又深感不安,往往吹牛的成分很大,就看开采的水平了。例如长庆的西峰油田、鄂尔多斯盆地的气田不都是在冒泡吗?南堡油田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海洋石油勘探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果开采成本太大,只能眼看着石油埋在海里。据中石油公布南堡油田油层孔隙度25%至32%,渗透率300至1500毫达西,粘度5.28至10.38mPa.s(50摄氏度)。这些情况说明中石油南堡油田和中海油南堡35-2油田同在曹妃甸地区属一个构造,情况完全一样。南堡35-2储层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特点,而且原油粘度高,密度比较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都较高,流动性质差。密度大于0.9克/立方厘米为重油,南堡油品密度0.82至0.84克/立方厘米,南堡油田属轻质油,有效孔隙度大于15%说明高孔隙度,渗透率大于100毫达西说明高渗透率,中石油宣布的这些都没错。但最后这个50摄氏度的粘度说明南堡油田是稠油,这个不利因素没充分说明。稠油油藏浅薄复杂断层难采储量多,开发油田必须注气掺热水,注入的热降低原油粘度,才能提高原油的流动利于采出,不但成本高且在滩涂不易实施,南堡油田地处北方气温低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稠油油田压裂加陶粒、防蜡、防垢防腐蚀在滩涂作业很不容易。浅层油田出砂严重、油层频繁堵塞、油井偏磨、作业有效期短这一问题突出,这些情况造成躺井多。南堡单井日产500吨的确令人兴奋,但东部的油田往往是刚开始单井高产,这是地层能量大,但地层压力衰退得非常快,不太久以后就单井日产只有几十吨,更常见的是单井日产只有几吨。种种不利因素造成开发困难,三年之内中石油也只敢夸口说生产能力达日产208000桶(约合年产1000万吨),南堡油田预产量有整有零就说明了一切。

当然找到一个大的油田真的是不容易,就能源安全来讲,冀东公司找到储量为10亿桶(1.6亿吨可采储量)的石油资源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发现,不仅对于中国石油公司来说是这样,而且对于中国的能源决策者来说也是如此。新油田的发现固然可喜,但也必须保持清醒。有进步就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有问题也别瞒着掖着。任何假说和理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同时必须虚心的接受质疑,有讨论才有发现,真理越辩越明,也能起增加统一思想的作用。

现在议论纷纷,人们的关注重点是:为何该油田现在才发现?根据报道,产层埋深1800-2800米,中石油在该区块上勘探了40年,才拿出了现在的成果。

在渤海湾盆地,石油有很优越的生储盖条件,其石油地质储量很丰富,但一直不知道储量在哪里。南堡40年石油勘探没有重大发现,主要原因是过去一直把勘探的主攻方向放在下第三系及古潜山上,即在3000米以下的地层中找油。从理论上讲这是违背渤海湾沉降中心的迁移。渤海湾油气盆地含油构造单元一般为台向斜、断陷、拗陷。渤海海区与相邻陆地油田含油层系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第三系沉降中心的迁移造成的。始新世的沉陷中心主要是在盆地的靠边缘部分,如潍北凹陷,惠民—东营凹陷,沦东—南皮凹陷,大民沌凹陷等,形成了始新世含油层系,称为第三系“下部含油组合”。渐新世早中期,即沙三段至沙一段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向渤海海区推进,达到今天海岸线附近及辽东湾北部地区,如东营凹陷,板桥凹陷,辽中凹陷等,这个区的主要含油层系称作第三系“中部含油组合”。渐新世晚期和中新世,即东营组和新第三系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已移到现今渤海海区内,包括海区的歧口凹陷,渤中凹陷,渤东凹陷以及辽东湾凹陷南部地区,这一含油组合称为第三系“上部含油组合”。

从实践上看,中石油勘探目标是深层,而油却在中浅层。不是没有遇到油,而是没有认识到。1999年5月,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渤海浅层构造上进行石油勘探,终于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蓬莱19─3油田石油埋藏在900米至1400米深度之间,经试油测得油层厚度在150米左右,埋藏浅、丰度厚、储量大、油质轻、易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负责作业,中海油只收地租原油分成。构造面积50平方公里蕴藏了约6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这进一步说明了渤海湾可能存在巨量的原油储备。据此中外石油公司对渤海石油的生成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从陆地到渤海逐步生成。海上石油生成晚,埋藏浅,主攻方向应放在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上。即在1000米左右深度的浅层构造上下功夫找油。1996年5月美国科麦奇公司在04/36区块在曹妃甸2-1首次发现石油, 1999年11月,它宣布在同一个区块发现了曹妃甸11-1,2001年5月又发现了曹妃甸11-2。2002预计这个区块的可开采储量将超过1.50亿桶。美国石油公司在渤海湾浅层发现大油田,特别是在曹妃甸发现较大油田,引起中海油对同属曹妃甸南堡35-2区块的重视,1996年中海油在这里发现工业油流,最初的可开采原油储量为6,500万桶,预计2004年可开始投产。开发出现延迟,是由于在该区块进行了额外的勘探工作。2001年11月南堡35-2油田成功钻探南堡35-2-7评价井,井深1473米,发现油层64米。经测试,该井累计平均日产原油432桶。中海油上调了对渤海南部地区南堡油田潜在原油储量的估计并投入资金开发,南堡35-2油田被称为世界上最稠的油田,到2005年9月共有9口井在产,每天可产油3200桶。从渤海湾勘探开发的历史上来看,中石油中海油只寻找探井深层是否有油,而美国石油公司对探井的中浅层解释并试采发现大油田。美国科麦奇公司曹妃甸的发现这先启发了中海油对同属曹妃甸的南堡探井的中浅层解释,扩大了中海油南堡油田的原油储量。美国石油公司对渤海湾中浅层的发现启发了中石油对渤海湾油藏的认识,美国科麦奇公司曹妃甸的发现和中海油对同属曹妃甸的南堡的发现直接证实了中石油南堡油田油藏及储量,所以比葫芦划瓢,中石油发现了南堡油田。中石油吹得天花乱坠的空洞无实物的新技术新理论发现南堡油田也就这么回事。至于说有两家外国公司曾在南堡打过几个探井无收获这很正常,一是对中国陆相油田尚没充分认识,二是进入大陆油区障碍多,三是受制于合作方的深层勘探,四是几个探井尚无力证实。反观海上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任作业方,什么都一家作主,马上6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就发现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发现南堡油田并不需要什么新技术新理论,40年没发现是只关注深井而没去解释分析中浅层,原因就这么简单。南堡地区已经被钻井打成“筛子”, 如此高密度的勘探,只要按正常作业程序,早就发现了南堡油田。地下有油没油,钻头博士知道,但只有在中国钻头博士不知道。所以说40年没发现南堡油田完全是人为原因、体制原因。事后重新解释测井资料,发现中浅层的油层都被解释成几十个断层,单个失误很正常,整体性的失误说明指挥有误,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深层次上讲,中国大石油公司并不是油公司而是官僚机构,垄断一切把持国家权力。这个官僚机构等级森严,层数过多,上下没有交流,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根本传不上去,就是偶尔传上去也被层层过滤面目全非。公司高管即无获利的动机又无倒闭失业的危险,他们不需要有本事的挣钱能手,只需要机器人奴仆。思想禁锢,技术武断,一切领导说了算,就是错了也要按领导的,不然下属就会被免职。真正搞科研没有经费和机会,压根就没人用你,技术人员工作量不满,工作领域单一,大多都是给领导搞汇报材料和统计数据,琐碎的事情多,做无用功的多。油田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说,总理就能和工人一起吃饭,但我们的领导是谁,我还不知道。要说40年基层没有很多人发现中浅层有油那是假的,可是人微言轻谁人听?上面的官咋驴头对不上马嘴地找油,下面的官谁敢说个不字?一错再错官稳坐,敢说真话没用还丢官。一直没什么人说实话,有中海油和美国石油公司已证实南堡储量作挡箭牌,最终终于有人说出来了,或者说证实出来,但中石油宣布重大发现时却没有见到这个人是谁。这说明有人搞研究,成果刚出来别人就侵吞了。当下属的劳动成果被上司拿去邀功后,他的积极性就没有了,没了创造更好东西的动力,所以官僚机构没人真正去搞研究,技术就停滞不前,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中国有的是油,可就是发现不了,中石油在勘探南堡40年,当地已经被钻井打成“筛子”就是发现不了,没有什么典型例子比南堡更能说明中国为什么发现不了油气田。中国徘徊在1亿多吨的石油年产量已近30年,一直突破不了,这说明在现行的大官僚机构石油公司垄断体制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已达到极限。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2006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1.72亿吨,当年开采1.8亿吨。也就是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只够开采11年且年探明储量跟不上开采量。读着这样的中国国情数据,能理解温总理为什么说 “听到发现10亿吨大油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睡不着觉”。但莫说南堡发现1.6亿吨可采储量,就是假定南堡发现的是10亿吨可采储量,对于中国年3.5亿吨的消费量,也只够二、三年之用,靠它来解决石油供应问题那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想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石油保障问题,唯一的办法是突破造成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极限的官僚垄断体制。可将中石油、中石化拆成四家公司形成五家竟争,并废除矿产垄断,将官僚机构改成真正的油公司。公开拍卖矿权让各种资本自由进入油气勘探。采用的“风险勘探”模式,对于勘探投资者获得的油气分成应允许自行加工、零售。

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后,中国石油年产量上3亿吨并保持一二十年3亿吨产量这是完全有把握的。

作者:西李湾,2007-05-14 来源:中国和平论坛首页头条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1:36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石油在渤海湾勘探到大油田 储量规模达10亿吨 !

——2007年5月3日中国霉体的头条新闻,激动的亿万网民彻夜无眠。

也难怪,这可能是大庆油田后,40多年来的最大发现,对胃口大开的中国对油的

饥渴,无疑是雪中碳。

但也有网民指出:“05年我们国家石油年消耗量是3.4亿吨,等到了2020年至少至少年消耗量将达到5亿吨。如此严重的危机,国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反对媒体对于此事的过分炒作。因为我们国家的石油危机依然非常严峻。”“10亿吨的储量,相对于目前年3~4亿吨的石油消耗量,实在不值得大力炒作。”“提请注意:这个储量是三级储量。实际探明储量只有4亿吨。而现有石油开采技术,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这个油田如果现在投产,真正能够开采出来的原油,只有1.5亿吨左右。而我国年石油消费量,将很快超过5亿吨。也就是说,这个油田一旦投入工业开采,它的总产量最终只能满足我国3-4个月的石油消费量。几乎没有多大意义。“

2004年,我国保有可采储量为24.1亿吨,人均可采储量为1.85吨。

到2006年底,中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 ,(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 2007年03月29日 16:47:12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人均可采储量为1。56吨。

如按2006年的人均能耗,全部为石油,则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为1.56吨,仅够用约1年!

按中国石油占能耗的23%算仅够用约4.4年!如进口50%的所需石油,够用8.8年。

又中国人均石油探明储量为3.85吨,约为俄罗斯的1/15,加拿大的1/159。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1:40

孙建初先生跟潘钟祥先生对中国石油做了巨大的贡献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所以中国石油界一位先驱者叫孙建初先生,他1937年从国外回来,他跑到了玉门,就是河西走廊去找油,他为什么要去到河西走廊去找油,就因为他认为河西走廊是一个山间盆地,两个山当间的一个盆地,这个盆地会有海相地层。他跑到那儿去,果然就在石油沟和白杨河里头看到了油苗,他就追踪这个油苗,追踪发现了玉门油矿。这也就是咱们国家解放前,年产12万吨原油,就是靠玉门油矿,就是孙建初先生的贡献,但是孙先生发现的石油,不是海相地层,而是陆相地层,是在老第三纪地层里拿到了石油。他从此不说了,再也不说了,不说什么,因为当时全世界认为,要想找到石油,要在海相地层里找到,从来没有人提陆相,结果他在陆相里找到了。当时就是潘钟祥,潘老先生,后来是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系主任,他在陕北工作、在四川工作,他就发现中国的湖泊、河流里头的沉积同样也可以生油。他就写文章,结果没有一个杂志给他发表,所以潘钟祥先生1941年他到美国去,在美国把这个文章发表了。他的文章就是论述陕北跟四川的陆相生油,就是说在海水退出了以后,剩下的湖泊、河流里面沉积下来的地层,同样也可以生油。所以我在这儿,我想说的就是孙建初先生跟潘钟祥先生对中国石油做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等到全国解放了以后,大规模地开展了油气的勘探,这个时候李四光、黄汲清先生,就应用潘钟祥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陆相生油的理论来推动了我们全国的油气勘探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说中国油气第一次创业的成绩是巨大的。我记得196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消息叫“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时我们看了以后真是热血沸腾,确实欢欣鼓舞。因为过去用的石油都是从外国买进来的,而我们自己的原油能够生产了,能够满足国家需要了,这是一个极大的事情。这里面主要是因为什么呢?从1959年开始,我们发现了大庆,因为1949年全国解放,10年我们在大庆的时候,建国10年的时候,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后来发展到年产5000万吨,而且是稳产、高产5000万吨。后来接着1963年,又发现了胜利油田跟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它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年3000万吨,最好的时候达到了3300万吨,辽河油田可以达到2000万吨。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咱们东部这些油田,就有1亿吨的产量,等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世界石油大会到北京来开会,外国人一致认为中国油气的特点是陆相生油,就是说在中国大陆形成之后,在湖泊、河流、沼泽里面形成的陆相地层里,同样也可以生油,跟海相地层里能够生油一样,认为这是中国的特点、特色。”

(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 刘光鼎)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1:41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潘钟祥教授,他在同时期的工作也发现了陆相地层有油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于1941年在美国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石油的非海相成因问题”。Pan C H.Non-marine origin of petroleum in North Shensi and the Cretaceous of Szechuan,China[J].AAPG Bull.1941,Vol.25,pp2058~2068. 这篇文章是最早在国际上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的论文。

    可以看出,按照国际惯例,潘钟祥教授是“陆相生油理论”的创始人。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位开拓者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名气,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陆相生油理论是黄汲清院士或者是谢家荣提出的。

    黄汲清院士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大地构造学家,他对学术界的贡献是勿容质疑的。黄汲清院士于1941年秋至1943年夏,率队去甘肃、青海、新疆进行以石油为重点的西北地质调查;1943年10月,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这可能是在国内首先公开发表“陆相生油理论”的专著,所以很多人据此认为“陆相生油理论”是黄汲清院士的功劳,但很明显,他的论述比潘钟祥教授要晚了两年,我相信以黄老先生这么优秀和敏锐的科学家,应该看过潘教授的论文,所以只能说黄汲清院士是陆相生油理论的大力倡导者,而非提出者。

     认为黄汲清院士和谢家荣教授是“陆相生油理论”的创始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庆油田的发现,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陆相生油理论”是找到大庆油田的理论基础,而黄汲清和谢家荣两位老先生恰好是当时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的负责人。而且两个人都是“陆相生油理论”的大力支持者。

    从上面可以看出,找到大庆油田的主要理论工具——“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当时黄先生和谢教授提出在松辽盆地找油的建议,作为领导全国地质普查的李四光批准了大庆的勘探计划。
    那么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地质力学有没有关系呢?至少从我现在了解的情况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的话,一般也就是说他在1954年《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中提到过新华夏系可能有油。但并没有作为重点论及,更不是他建议去东北找油的。
    1977-1978年1月,黄汲清两次致信邓。信中写道:“我查阅了有关松辽平原石油普查工作的报告和资料,确知它们都采用了我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而并无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术语。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的态度是: 第一、已故李四光同志……在他担任地质部长期间……为我国东部几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铺平了道路。第二、我认为地质力学作为一个中国人独创的学派和其他学派一样都应当积极发展……。” 两封信得到了支持。1978年11月的全国科协大会上,黄汲清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宣布了大庆油田的发现真相:“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完全无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地质力学基本无关,但黄汲清所说的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采用了我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的说法也比较也有贪功之嫌,据我所知,基本上大庆的长垣隆起区的确定是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确定的,没地质构造理论什么事。

   以下的东西是据说:我没有找到具体的依据:
   据说1979年为了表彰“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这一项目之前,征询了黄老先生的意见:黄汲清坚持认为地质力学对发现大庆油田无关。为了慎重起见,科委相继召集各方有关人士多次讨论,支持黄汲清的意见占多数。
    据说李四光最初反对在大庆一带找油,只是由于黄汲清的一再坚持下,李四光才同意把大庆列入普查范围之内。
   据说许多年后,黄汲清本人撰文指出:“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的理论毫无关系”。而“谢家荣是注意到在华北和东北平原上找油的第一位地质学家”。谢家荣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计划的制定者。第一位指出“北满”有油的是谢家荣(1949年),第一位提出对“北满”实地勘察的也是谢家荣,并在他主持下于1950年由郭文魁负责进行的。1954年,他与黄汲清、翁文波一起编制了第一幅《中国含油远景图》。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了。举国欢腾。但本应在庆功会主席台前排位置上的右派谢家荣,却在北京的书房里闭门思过。黄汲清被定性为“右派倾向”人物,不得重用。1966年,在经历了文革最初的几轮冲击后,谢家荣不堪侮辱,在住所含愤吞药,自杀身亡。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7-5-17 12:01

我当时看着报纸就担忧,别忽悠总理,让人家睡不着觉,真的开采了,又说原来勘探不准。

我外行问一个问题:油田是几亿年的生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在地底下,而上面覆盖的地壳比较致密,让生物在地底下反应成油,地壳如此致密以至于不利于植物生长,否则地底下的有机物会泄漏掉或者变成煤炭,所以石油一般在不毛之地才能形成,这次为什么在树木葱茏之地也能形成油田?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2:32

温家宝简历 :

男,汉族,1942年9月生,天津市人,1965年4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

  1960-1965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一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学习

  1965-1968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研究生

  1968-1978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技术员、政治干事、队政治处负责人

  1978-1979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党委常委、副队长

  1979-1981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处长、工程师

  1981-1982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

  1982-1983年 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

  1983-1985年 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这事要是还能给忽悠,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7-5-17 12:55

当时听见这个消息的第一反映也是10亿吨储量算什么大油田?为这个就高兴到那程度,也太十三点了

[em01][em01][em01]
作者: psyzjs    时间: 2007-5-17 18:58

以下是引用金丝铁线在2007-05-17 12:32:13的发言:

温家宝简历 :

男,汉族,1942年9月生,天津市人,1965年4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

  1960-1965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一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学习

  1965-1968年 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研究生

  1968-1978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技术员、政治干事、队政治处负责人

  1978-1979年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党委常委、副队长

  1979-1981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处长、工程师

  1981-1982年 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

  1982-1983年 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

  1983-1985年 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这事要是还能给忽悠,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老大,找矿和找油还不太一样。而且温爷爷他老人家已经多年没有在第一线工作了,被人用先进的技术背景忽悠也是情犹可缘的事。[em05]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7-5-17 19:36

恩,有道理,包子与馒头还不一样,左脚的鞋与右脚的鞋也不一样,我们要充分注意专业细分问题。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7-5-17 19:40

至少全国每年用多少油应该是知道的吧?储量与可开采量的差别应该是常识吧?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